11月26日上午,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新生儿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试验对象是一对双胞胎而其中一个婴儿并没有编辑成功,这也让人担心是否会出现因“脱靶”而造成的一些不良影响。
在全世界范围内,基因编辑的婴儿降生还是首例,在此之前,还没有人或者机构敢冒天下之大不为做此人体实验,所以这个消息一出立马引发行业地震,各路大佬知名人士纷纷发表意见,其中反对谴责的居多,按理说,可以免疫艾滋病这个人类大敌不是应该是一个好事吗?为何遭到医疗行业,生物圈,社会知名人士的强烈谴责和反对?
笔者根据各位专家的言论先行整理出六大原因供大家参考:
第一、此行为违反了道德伦理
基金编辑人体实验违背医学伦理道德,实际上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全世界的科学家都知道这个技术,而且在动物身上早就实践过很多次了,但是,这个技术用于人类还是不被许可的,违反伦理道德,而且安全性堪忧。
虑CRISPR技术已知的技术局限,受试者可能遭受的风险程度与研究预期的受益相比远超合理范围。有将被试对象刻意置于原本不存在的巨大生命危险中的性质。
这种研究已经越界太多,其危害和风险已经远超其科学意义。相关人士已经在背离伦理道德和法规的歧途上走了太远。如果伦理道德允许,国外的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等不到现在才实施。
贺建奎的这起基因编辑人类的实验,伦理申请是深圳和美妇儿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的,但提供胚胎的是另外四家医院。
这里面有个疑点,深圳和美妇儿医院是由贵阳和美妇产医院有限公司92%控股的民营医院,后者的母公司系港资的和美医疗集团,其高管个法人均指向国内民营医院“莆田系”代表人物林玉明。换言之,颁发医学伦理审查的深圳和美妇儿医院是一家莆田系医院,为了攫取名利可以不择手段,在国内早已劣迹斑斑。那么,这就这家医院到底有没有权利批准此项试验?这还需要有关部门的调查取证。
第二、触犯法律法规
根据我国2003年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第六条规定,进行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必须遵守以下行为规范:
(一)利用体外受精、体细胞核移植、单性复制技术或遗传修饰获得的囊胚,其体外培养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开始不得超过 14 天。
(二)不得将前款中获得的已用于研究的人囊胚植入人或任何其它动物的生殖系统。
也就是说,胚囊不能够超过14天,这次不仅超过了14天,还直接把孩子生出来了。
第三、技术还不成熟,有可能出现严重的问题
众所周知,CRISPR Cas9系统具有较为严重的脱靶效应,即使是所谓的高保真Cas9也不能完全排除脱靶效应。敲除CCR5基因确实能够赋予人体抵抗HIV侵染的能力,但是只对R5毒株有效,对X4型毒株则不起作用。
其次基因手术修改的是CCR5基因,其编码的CCR5蛋白是HIV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CCR5被编辑之后,人类可以免疫HIV病毒。但是,即使编辑工作完美, 没有正常CCR5基因的人感染某些其他病毒和死于流感的风险更高。而且,这种技术还不成熟,面临一些列的问题,例如脱靶、嵌合体等等。
人类通过百万年进化到现在,可以说是对现有环境最完美的适应。虽然对艾滋基因的改造只是一个极小的改动,但它会不会破坏人体本身的平衡?一款新药研发尚且需要十多年时间,这样的基因改造,没有经过严格的实验,长时间的观察,怎么可能擅自用到人类身上!须知,基因改造和吃药是不一样的,基因会一代代传下去,他们的后一代又会有什么影响,谁来对他们负责?!
第四、实验负责人前后观点不一致
在实验的主要负责人贺建奎教授的博客中发现,去年他自己反对这个技术用于人类,今年就自己研究上了,还出了成果,前后言行不一致,引发巨大质疑。
人体实验是生物研究的禁区。往常来说,国际会有人胚胎基因编辑的共识,不会让受精卵进一步发育以规避伦理问题。国际社会也在对这件事进行讨论。没有经过成熟讨论,没有经过严格的伦理审查就上马的下三滥“科研”只是博眼球。
第五、冒着巨大风险来免疫艾滋病不值得
目前,母婴阻断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已可降低95%甚至以上的HIV母婴传染。而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洁身自好,不要有高危性行为,不要随便输血,完全可以避免HIV感染。
这里编辑的基因是CCR5,删掉其中32个碱基,使其变成一个叫CCR5Δ32的东西。虽然,CCR5Δ32抵抗HIV感染的研究,还是比较可靠的。但是,我们对CCR5Δ32会不会升高其他疾病的风险,还认识得不够!换句话说,虽然这两例婴儿有抵御HIV感染的能力,但是,这会不会也使他们患上其他疾病,没有大量的真实实验数据谁也不敢保证。
第六、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与人类的先决条件尚未满足
基因编辑技术早晚会用于人类,但是必须要满足两个先决条件:
1、哺乳动物,特别是灵长目动物的基因编辑技术已然成熟,在畜牧业、养殖业、宠物行业等得到了广泛应用。
2、人类基因检测应用已非常广泛,在此基础上通过大数据的整合分析已将大部分人体性状与基因与的对应关系揭晓。在技术基本完善和社会接受度基本到位之后,人类才可以将基因魔剪伸向自身。
而且,人类基因编辑的适用情况也要一步步扩展。最初的突破口子应该是去除先天致病基因,即各种遗传病基因。等大众逐渐接受和习惯之后,再开始去除高病患风险基因(比如安吉丽娜·朱莉那种情况),再然后是修改基因以免疫常见疾病,最终是添加使功能增强(如提高身高、智商和寿命)的基因。从这则新闻来看,他是跳过第一和第二阶段直接到第三阶段了,这对于突破伦理方面的阻力是极为不利的。
就在2015年,中山大学搞了一个基因编辑人类胚胎细胞实验,用的是无法正常发育的胚胎细胞,而且在完成后马上销毁。就这么一次在伦理红线边缘试探的实验,都引起国内外的生物科技界的巨大争议。而这次直接大步跨过红线直接踩入禁区了,生物圈外的人根本无法想象这事有多么离谱。
总结:把未成熟的技术,不经足够的临床测试,直接使用在人的身上,更甚至,用在人类胚胎上,目前人类还无法接受,单单现在的转基因技术都受到了全国范围内的反对,饱受争议,更何况是在人体上进行基因实验?
科学既能带来社会进步,但也会带来灾难,所以一定要严谨慎重的进行,否则会酿成无法承担的后果。
提问:看完这些,你是支持还是反对?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降生遭社会谴责和饱受争议的六大原因
程新宇:动物基因编辑的若干伦理问题及其治理
洪纬读《流行病和社会》︱百变的流行病和不变的社会
基因编辑鼠繁育和鉴定
用基因编辑技术拯救濒危物种,是亡羊补牢还是雪上加霜?
生命的本源,来自基因 ;狗狗不能说话,但它的基因会!
香港果断扑杀约2000只仓鼠引发争议 港媒:疫情当前,保障人类安全总是第一位
基因编辑技术在宠物疾病预防中的应用研究.docx
基因编辑鼠之饲养繁殖篇
禁止虐待动物需要专门立法吗
网址: 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降生遭社会谴责和饱受争议的六大原因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94235.html
上一篇: 【岐黄日历】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 |
下一篇: 新京报:比流浪狗还惨 地下宠物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