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匹鲁卡品制备颞叶癫痫(TLE)小鼠模型,在自由活动状态下通过Plexon 64 Omin System信号采集系统采集小鼠电生理信号,结合化学遗传方法研究癫痫海马高低频信号及其在TL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重点分析海马CA3和CA1区HFOs的特征在不同癫痫状态的变化,以及高-低频耦合变化情况。
Fig1 实验流程图
动物选取与分组本研究选用7-9周龄、体重22-28g的C57BL/6雄性小鼠。电极植入前小鼠以每笼4-5只群居饲养在IVC独立送风笼中,电极植入后进行单笼饲养,小鼠可以在送风笼中自由活动,食物水源充足。环境温度设置在22℃-24℃,以12小时-12小时昼夜循环方式进行照明。小鼠饲养一周以适应环境,期间对小鼠进行抓取训练,以减少实验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小鼠随机分为癫痫组(Pilocarpine造模,n=6)和化学遗传干预组(Pilocarpine造模+化学遗传干预,简称干预组,n=7)。癫痫组小鼠CA3脑区注射rAAV-CaMKIIa mCherry病毒,干预组小鼠CA3脑区注射rAAV-CaMKIIa-hM4D(Gi)-mCherry病毒转染CA3脑区锥体神经元。
电极植入手术
病毒转染两周后两组小鼠均在CA3和CA1两个脑区植入16通道Tetrode电极。小鼠利用异氟烷鼻息麻醉,设置麻醉浓度3%~4%诱导麻醉,眼睑和后肢反射消失后,将小鼠固定于立体定位仪上。眼部涂抹红霉素眼膏以降低实验过程中小鼠的不良反应。开启麻醉气体回收系统,利用水循环加热系统,维持小鼠体温,实验过程中观察小鼠状态调整麻醉浓度。术前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脱毛膏脱去小鼠顶部毛发,剪开头部皮肤,暴露颅骨,清理颅骨表面的黏膜和血液。立体定位仪调平小鼠头部,将前囟和人字缝高度差控制在±0.05mm以内为准。以前囟为零点,将颅钻调零再调至目标位置进行打孔,挑除碎骨及硬脑膜。将16通道Tetrode电极植入到CA3和CA1区。医用胶水和牙科水泥将电极固定,另在颅骨两边植入螺钉电极连接地线,牙科水泥包埋电极。完成手术后小鼠放入IVC笼单独饲养,观察其状态,待小鼠恢复一周后,对其进行癫痫造模。
颞叶癫痫小鼠模型制备
小鼠恢复一周后进行癫痫造模,实验采取腹腔注射匹鲁卡品诱发颞叶癫痫,按图2-2所示流程造模。造模前18-20小时小鼠腹腔注射LiCl(127mg/kg),匹鲁卡品注射30分钟前以2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东莨菪碱以阻断匹鲁卡品的外周胆碱能效应,腹腔注射匹鲁卡品(280-320mg/kg)诱发小鼠癫痫发作。按照Racine提出的癫痫等级分类法对小鼠癫痫行为进行分级,其中一级到三级发作被认为是局灶性癫痫发作,四级到五级被认为是全身性发作,小鼠癫痫行为达到四级,且脑电表现为典型癫痫样放电则为造模成功。
Fig2 颞叶癫痫造模流程图
化学遗传学方法
采用化学遗传方法调控CA3脑区锥体神经元活性,使用rAAVCaMKIIa-hM4D(Gi)-mCherry病毒进行化学遗传调控,该病毒携带CaMKIIa启动子,能特异性地在锥体细胞上转染hM4D(Gi),hM4D(Gi)是一种改造的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能与CNO特异性结合,抑制神经元活动。mCherry是红色荧光蛋白标签。干预组小鼠CA3区注射rAAV-CaMKIIa-hM4D(Gi)-mCherry病毒,癫痫组小鼠CA3区注射rAAV-CaMKIIa-mCherry病毒,转染三周后对小鼠进行癫痫造模,在注射匹鲁卡品前半小时小鼠腹腔注射氯氮平-N-氧化物(CNO,剂量10mg/kg),CNO经过代谢转化为氯氮平穿过血脑屏障,作用于表达hM4Di的细胞使其发生超极化,抑制细胞的兴奋性。病毒注射的步骤与电极植入时方法一致,打孔完成后用汉密尔顿注射器吸取病毒,缓慢进针到目标位置,停留10分钟,待脑组织回弹,病毒注射速度设定为20nl/min,停止注射后再停针20分钟待病毒扩散再缓慢拔出注射器,以防止病毒液体回流。病毒以多个点位注射,以确保病毒在CA3区的转染较为精确且覆盖较为完整。完成注射后缝合小鼠头皮,碘伏消毒。小鼠放回笼中饲养,恢复2周后进行电极植入。
数据采集与选取数据
采集在铜网包裹的屏蔽箱中完成。数据采集系统为Plexon 64 Omin System多通道信号采集系统。两组小鼠在癫痫造模前先采集半小时基线数据,再进行癫痫造模和数据采集。将小鼠放在屏蔽箱中,让小鼠在屏蔽箱中自由活动,待小鼠适应环境后开始记录。数据采集参数设置:局部场电位采样率为5000Hz,Spike采样率为40000Hz。在信号处理过程中,采用了低通滤波器,其上限为1000Hz,同时使用了50Hz陷波滤波器以消除干扰。
Fig3 癫痫各状态脑电数据展示
根据脑电记录分为三个状态:1)基线,小鼠正常状态半小时,2)注射东莨菪碱和CNO后半小时,3)注射匹鲁卡品后的发作前期及行为大发作时期。发作前期是指出现细微脑电发作前的状态。每只小鼠因个体差异,发作前期时间有所不同。大发作是指癫痫行为达到四级发作,脑电表现为高频高幅的典型癫痫棘波放电的时期,注射匹鲁卡品后数据连续记录90分钟。
记录到的脑电数据分为场电(LFP)和神经元放电(Spikes),首先要将神经元放电做聚类分析。使用offlinesorter软件进行聚类分析,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高通滤波,设置检测波形的长度,设置好检测阈值,将过阈值的神经元放电提取出来,形成一个基于时间轴的集合,将这些检测到的神经元放电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将其进行特征提取,根据波形特征如波峰、波谷、半波宽等把这些神经元放电置于一个三维特征空间中。采用K-Means算法对这个三维空间中的神经元放电进行聚类,将其归为一个或多个神经元放电。对聚类的结果进行人工挑选去除杂波,最后对神经元聚类结果进行检验。
文献引用:
1.Racine R J. Modification of seizure activity b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I. Motor seizure [J].Electroencephalogr Clin Neurophysiol, 1972, 32(3): 281-294.
2.Forcelli P A. Seizing Control of Neuronal Activity: Chemogenetic Applications in Epilepsy [J].Epilepsy Curr, 2022, 22(5): 303-308.
3.李艾芮. 化学遗传调控CA3锥体神经元对癫痫海马高频信号的影响[D].电子科技大学,2023.
找实验方法,上脑声常谈
相关知识
深度分析光遗传学技术在动物行为学神经回路中的研究方向①
光遗传学技术应用于动物行为学研究的新进展
光遗传学技术应用于动物行为学在神经回路中的研究进展
动物行为与光电专题丨光遗传学
动物行为与光电专题(35)丨光纤记录动物刻板行为
脑声问答期丨动物享乐型摄食行为如何测试?
脑声问答期丨动物攻击行为范式及顺序选择
光遗传学调控的动物行为学测试平台
脑声常谈:动物抑郁行为模型有哪些检测方法?一文告诉您
光遗传学技术应用于动物行为学研究新进展.PDF
网址: 动物行为与电生理专题⑯丨化学遗传学方法结合动物脑电记录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07812.html
上一篇: 第二章动物遗传基本原理.ppt |
下一篇: 下列各种动物行为中,可以遗传给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