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教师招聘汇总 教招公告预约 教招历年分数线 教师招聘辅导课程
学习理论之巴甫洛夫的狗来源于浙江中公教师网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考点,考题形式相对单一,主要为概念或例子型的客观题,我们将对这部分知识进行讲解,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考生。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需要大家掌握理论、人物、实验的对应;每一对概念的不同,能应对例子反选,需要做好区分;我们要以此为出发点,对教育观这一部分进行梳理。
【知识链接】
1.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狗进食的摇铃实验)
简述实验过程:
狗吃到食物,会分泌唾液→先天的生理反应,为无条件反射;食物为无条件刺激;
狗听到铃,引起注意→铃为中性刺激;
多次铃+肉直至单独呈现铃,狗会分泌唾液→后天习得,为条件反射;铃为条件刺激。
因此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反射,也称为本能。
例如:吃梅子分泌唾液。
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例如:看梅子分泌唾液。
巴甫洛夫认为,可以引起条件反射的信号可分为具体信号(如声、光、味等,又叫第一信号)和抽象信号(如语言、词等具体信号的信号,又叫第二信号)。
由具体信号引起的神经活动过程,叫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例如:看见白大褂就哭;听到铃声进教室;惊弓之鸟。
由抽象信号引起的神经活动过程,叫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例如:谈虎色变;想到考试就焦虑;红灯停。
2.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1)获得(习得)与消退
条件反射的获得是指条件刺激(如铃声)反复与无条件刺激(如食物)相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亦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例如:铃能引起狗分泌唾液。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例如:铃重复出现,不给肉,狗逐渐慢慢分泌唾液减少,直至不分泌。
(2)刺激泛化与分化
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分不清。例如:草木皆兵;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杯弓蛇影。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分得清。例如:区分“戊”“戌”“戍”。
刺激泛化与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性的反应。
现在我们来做两道这部分的题目来巩固一下。
1.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后马上回到教室坐好,准备上课。这属于( )行为。
A.无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第一信号系统 D.第二信号系统
1.【答案】BC。解析: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后走进教室属于条件反射。上课铃声是一种具体信号,属于物理性刺激,故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C。
2.小学生小月最近学习了“未”这个字,老师告诉小月这个是“未来”的“未”,于是小月最近无论是看到“未”字还是“末”字,头脑中马上想到的都是“未来”这个词。这种现象属于( )。
A.保持 B.消退 C.分化 D.泛化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泛化、分化的相关知识点。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题干中,小月无论是看到“未”字还是“末”字,头脑中马上想到的都是“未来”这个词,说明小月区分不开“未”字和“末”字,属于刺激的泛化。故本题D选项正确。
更多浙江教师考试招考信息请登录浙江中公教师网
以上就是学习理论之巴甫洛夫的狗
相关知识
巴甫洛夫与狗的爱恨情仇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四大实验”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巴甫洛夫的狗
学习理论之四大理论流派的关系
教基常考知识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巴甫洛夫的狗实验过程
巴甫洛夫的狗摇铃实验知识点: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规律
社会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巴甫洛夫的狗与条件反射
网址: 学习理论之巴甫洛夫的狗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08546.html
上一篇: 著名的条件反射实验,巴普洛夫想训 |
下一篇: 不只限于分泌唾液的狗——巴浦洛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