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第13届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展)美育奖入选作品
《闲庭信步》 | 杨丽(上海市)
PART 01
第14届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展)
正式启动
6月27日,第三届生态科普摄影论坛暨第14届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展)启动活动,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举行,今年的大赛同样入选了上海市民文化节主题活动。尽管上海梅雨缠绵,活动还是吸引了来自上海市绿化行业、环宣中心、市民文化协会、摄影家协会、多家媒体、外地驻沪商会、企业与机构等领导和代表以及众多摄影爱好者近百人参与。
第14届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展)启动
本次活动由人与环境影像传播平台主办,同时作为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摄影美术专委会活动的一部分,以摄影融合了生态、科普、美育,为2024第14届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展)拉开序幕。
上海市民文化协会副会长、阿里巴巴大文娱集团上海区域总经理、土豆网总编辑李德顺作为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展)的主办方代表,为本次活动致辞。他高度赞扬了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展)在提升全民环保意识、推广生态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与贡献,并表示,大赛已由上海市扩大到长三角,乃至全国摄影爱好者参与,其影响力日益增强,可喜可贺。
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常务理事、第五届上海市艺术摄影协会会长、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历届评委管一明表示: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展)从一开始,就主张摄影人带着思想和责任去拍摄,用作品关注自然资源、环境改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这是其区别于其它赛事的重要特征。
十几年来,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展)得到国内外摄影爱好者的关注,先后收到来稿数十万幅。现场,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常河,采取“拉片”模式,选取部分历届入选作品,从“真实”与“虚构”,“隐喻”与“图解”等多方面,带领大家做图片导赏。常河本人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题材,他主张“不思考、不拍摄”,通过镜头捕捉人与动物平等而生的瞬间,传递出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其独特的视角与对作品的诠释,也激发大家对于摄影创作的更多思考。现场,他也呼吁摄影师们,打破千篇一律,“寻找内⼼中抑制不住的表达”。
事实上,探索摄影、生态环保与科普之间更多的可能性,也是参赛摄影人一直在做的事。在活动的“主题分享”环节,四位受邀生态摄影师,分别带来了他们数十年、奔波于全世界各地,用一次又一次守候、遗憾、冒险等记录的精彩瞬间——
顾云芳,网名“鸟语者”,拍鸟圈里的名人。2006年,因为救下一只在雨中受伤的鸟,他开始在全世界各地追踪鸟影。退休后,他整理积累了十多年的鸟类视频,自学视频剪辑,在他的视频号里,哥斯达黎加的凤尾绿咬鹃、秘鲁的叉扇尾蜂鸟、厄瓜多尔的长耳垂伞鸟、西巴布亚的红极乐鸟、肯尼亚的火烈鸟、埃塞俄比亚的红蜂虎、马来西亚的马来犀鸟、斯里兰卡的凤头鹰雕等各种奇特的鸟以一种陌生又可爱的方式出现在人们视线中,治愈之外,也让很多人第一次了解了鸟类觅食、求偶、筑巢、育雏等行为背后的奇妙天地。
周勇,国内首部系统的、完整的菌物纪录片《菌物王国》导演、摄影师。他与创作团队深入原始森林,历时两年,以菌物为叙事主体,通过一平方米的生境、大地上的海洋、菌物生万物,从点、线、面系统地、全面地,缓缓揭开菌物王国的神秘面纱,讲述国家公园的生境生态、生生不息、多样奇幻,以及菌物是生态系统循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此次从杭州赶到上海,在他的“一菇一世界”里,看似不起眼的菌菇,在微距镜头下,喷射出流沙般的孢子粉,恍若亿万年前的流星雨,或者是可遇不可求的斑斓极光,令人炫目。
孙孝明,网名“螳螂辫子”,为了拍好昆虫,不仅常常出没草丛、臭水沟等地,还在家养螳螂,打灯光,造景观,玩出了一张张精妙绝伦的昆虫微距摄影。
同样是动物摄影,施斌则着重捕捉动物的感性表达,从大熊猫、猴子、猩猩等于易于亲近人类的动物,到老虎、狮子、棕熊等大型哺乳动物,或害羞、或忧郁、或惊讶……都在他的镜头下,释放出生灵本性。
活动尾声,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第九、十届秘书长江世亮,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教育研发部部长刘楠,共同为顾云芳、周勇、孙孝明、施斌四位老师颁发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摄影美术专委会“生态科普摄影巡讲师”聘书。
会上还发布了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摄影美术专委会学术顾问名单,首期聘请卢宝荣、徐明松、管一明、李海伟四位专家。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十万个为什么》杂志主编王音,安徽省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杨多文为来到现场的管一明、李海伟老师颁发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摄影美术专委会学术顾问聘书。
活动期间,还穿插抽奖环节,送出摄影作品及科普图书。最后,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宋华明宣布:“第14届人与环境摄影大赛正式启动”!
PART 02
第14届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展)
征稿主题&规则
《东北窗花》组图六幅 | 赵永清第13届人与环境摄影大赛
展现大自然的景观之美,
注重以个性化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
抒发对土地以及山河的热爱,
追求形式美,更注重赋物与情,表现作者对于自然生态的情感和画面意境的呈现。
第13届人与环境摄影大赛
《夺冠之路》组图八幅 | 李延明(潍坊市)
以健康生活为核心,
围绕休闲旅游、文化养生、特色人文
非遗传承、特色城镇等,为创作题材
记录人们在文化艺术,以及
健康生活、健康养老等方面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方法、新追求、新体验。
第13届人与环境摄影大赛
《母与子》 | 周孟棋 (成都市)
从鸟兽虫鱼,到花草树木
展现生物个体或群体的形态、特点
或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关联 以此为镜像,也照见我们自己的生产与生活。
第13届人与环境摄影大赛
《魔法孢子》组图四幅 | 米慧霞(泰安市)
聚焦身边生活
从日常不可或缺的食材入手
通过光影、色彩、纹理、形态、生境等视角
展现多样性的食材,所承载着
丰富的自然信息与生命力量
让生活更艺术
也让艺术更生活
18016270608(微信同号)
2024年11月底前
奖项&回馈
(以上均为税前金额,个调税由主办单位代扣代缴)
「 所有获奖作品
均颁发稿酬(或超值奖品)
及电子版《作品入选荣誉证书》」
「 作品入选名单在“人与环境摄影大赛”
官方公众号及相关媒体公布」
「获奖者有机会获得公众号个人专访1次,
并给予全媒体传播」
「上海地区入选作者推荐加入
“上海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摄影专委会”」
「 入选作者,
可优先加入“生态摄影师资源库”
作品优先推荐媒体及相应赛事,
署名、奖金归原作者所有」
其它评选
欢迎各地景区、特色种养基地、康养文旅中心等
推荐、申请“生态摄影采风基地”
提交相关资料和拍摄样片经核审通过可设为“人与环境生态摄影采风基地”。
作品征集期间
对于组织摄影师参与
作品数量和质量突出的组织机构,
以及优秀的公益传播合作伙伴,
给予相应的荣誉评选并颁发证书。
参与规则(1)活动不向作者、组织投稿者收取任何费用。作品以JPG格式发送,拍摄器材不限,单幅、组照不限
(6)最终入选作品,将统一调取作品大尺寸文件(JPG最高格式压缩文件建议不低于5MB),组委会有权将入选作品应用于展览、出版物、自媒体等进行传播,并不再通知原作者,所支付入选作品的稿酬或奖品同时包括上述使用方式的稿酬。 (7) 凡投稿者,均视为其已同意本征稿启之所有规则。本征稿启事解释权归属活动组织方所有。
组织机构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摄影专委会
中国菌物学会菌文化分会
长三角科普创作联盟上海市民文化协会
人与环境影像传播平台
世界自然医学组织健康促进会
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
安徽省科普作家协会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稻橙文化
相关知识
中国摄影大赛征稿.docx
征稿|第六届“华茜杯”全国宠物摄影大赛
第2届顽皮杯中国宠物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2024中国老百姓摄影大赛
桃花开了,影赛来了,郑州市桃花文化节摄影大赛征稿
第五届“华茜杯”全国宠物摄影大赛征稿中!
温暖相约!第2届“Wanpy 顽皮杯”中国宠物摄影大赛启动
【CPA发布】2021~2022第五届中国院校商业摄影大赛火热征稿中
第二届两栖爬行动物摄影大赛征稿
第2届“Wanpy 顽皮杯”中国宠物摄影大赛启动
网址: 2024第14届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展)开始征稿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09708.html
上一篇: 小狗神助攻,让这张摄影作品获得一 |
下一篇: 2017年镇江市体育摄影大赛征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