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你为什么没有社交需求?

你为什么没有社交需求?

表妹问我“你为什么没有社交需求?”

是啊,我没有社交需求。我为什么没有社交需求?

若要认真追究,我应是从小学开始就没有社交需求了(幼儿园的时候,虽有部分记忆,但个人意识不强烈,又没有自由行动力,因此这一时期不算在内)。

从小学起,就是同学主动跟我做朋友。我坐着,不说话,同学会主动跟我聊天,主动来我家找我,主动邀约我出去玩。我没有抗拒的心理,也没有渴求的心理。对我而言,有是这样过,没有也是这样过。

这样的毫无波澜,可能是因为我小时候经常在家独处。读三年级之前,我住在父母工作的公司宿舍。放假的时候,父母上班,我独处。偶尔会跟邻居哥哥妹妹玩。

独处时间里,看电视,看报纸,看《十万个为什么》,看故事书(希腊神话,中国神话等),看故事画册(《忍者神龟》《宇宙巨人希曼》《西游记》《射雕英雄传》等等),自己跟自己对话(并且能意识到)。

极可能,我应是从那时候就开始思考“孤独”。

小学二年级结束,我们搬家。再到小学毕业,我更理解了什么是“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对我而言,毕业就是结束了,结束便结束了。刚毕业的时候有短暂地期待过小学班主任说过的同学会,之后便不再有。同是小学时期,我开始思考“死亡”。小孩的思想,无须详述。

读初中时,我已经认同“赤条条来无牵挂”,接受“孤独”并开始享受“独自”。不得不说,电视剧《红楼梦》里一僧一道与贾宝玉,对小学时的我就已经影响颇深。这时候的我,得出“唯有孤独是永恒的”——本来就是一个人,陪伴你到最后的人,在你离开后他就剩“孤独”;你陪伴到最后的人,他离开了,“孤独”就是你的。因此倒不必太在意聚散离合。

欢聚之后的离别更让人难受,不如原本就一个人。去掉多余的累赘,追求原本的状态。就像喝原味的茶与酒,找到宗教的源头……

在这期间,我进一步得出结论:无法交心的朋友,没有经过长时间共同生活,互相了解到能彼此接纳的朋友,没必要深交,甚至是花精力维持关系。走读的同学,心智都未成熟,谈何互相接纳,以至于深交呢。所以,你们看我跟以前的同学几乎没联系,觉得奇怪。我看你们跟小学或中学的同学保持联系,还有相当程度的友谊,我也觉得奇怪。

在此后有限的经验里,只要我愿意,我几乎可以跟所有人处好关系。

从读书到工作,即便是一开始就对我抱有莫名敌意的人,我也能将他们“炼化”(只是他们永远不会知道,在他们对我越来越友善亲近的同时,我心里只有两个字:“嘴脸”,而我自己也是极度疲倦)。

我永远隔着厚厚的玻璃墙在看外面的人们,外面的人们察觉不到而已。

我不喜欢那样的自己,那样虚伪地操纵人心。虽然比起骗钱骗色导人向恶来,这完全可算是正常社交。我只是厌恶,就是厌恶。

对人际间那类明显且拙劣的伎俩自然更加厌恶。简简单单干干净净的人,太少。

我真正喜欢的,是“独处”(小圈子是我的最大限度)。我真正需要的,是宁静。

除非实在没办法了,像在高中与大学时,因为与那个有被害妄想症的同学走得近,导致与其它人关系变僵,这种非我所愿的情况,才必须力挽狂澜。

也是初中,养了半年的狗,由于“创办卫生城市”,被迫送走。养了一周的仓鼠,死了。因它们离去而产生的持续的悲伤与愧疚感,令我更加坚定“不如没有开始”。

这段时期里,我还养tamagotchi,迟了喂它、打扫、陪它玩,我都会被愧疚感席卷。虽然每只刷新出来的鸡我都照顾成天使,却也令我坚定我不要后代的信念。

这种令我心力交瘁的事,电子的就已经“很够”了。何况,养得再好它也会死。变天使与变别的没区别,死就是死。

我之所以重生一个蛋,又从头开始照顾,不仅是好奇还能养出什么鸡,我想当时的我更是在接受死亡。

出于对生命的责任感(哪怕是电子虚拟的,它在那一刻的设定也是“活着”),我只能把它们养成天使。

直到我决定停止这种无意义的循环——任何生命都是这样,有生才有死。这里还有卫斯理故事《活路》的“功劳”。

生是一切生离死别老病苦的起源,世间的生命实在太痛苦——要遭受欲望与病痛的煎熬,要忍受离别与失去的伤痛,要在风雨与雷鸣中提心吊胆,要在绝对的孤寂中迈向死亡。只有不开始,才不会有结束,只有不“生”,才没有死与苦。

到了高中,我向往的便是当一个隐士。穿梭于世间,躲在玻璃墙背后观察世人,不被人发现,不与人发生过多的联系。

有人叫我,我就去,没人找我,我享受一个人。表妹若还记得,便会发现,那时候都是她打电话叫我。给她带碗面,跟她在家里玩游戏,陪她出门瞎逛。基本都是她主动找我作陪。其他同学找我,也是这样。

我的状态就是“空”,没有抗拒,也没有雀跃欢愉。说我在以人类为对象的这一方面情感冷漠也不为过。可以说,我的整个少年时期,就是体验不到真正快乐的时期。

每次露出笑容,我都会立刻醒觉到那不是真的快乐,然后陷入失落。因此,从前在读到悉达多成佛前的心路历程时,我才会有共鸣。但,这不意味着我会因此成为教徒。毕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大学的生活在十几年间令我念念不忘。最大的原因,是因为校园就在湖中央。小城安静,湖外又是其在当时最为繁华的地段,完全符合“大隐”的需求。

这时候的朋友,是共同生活过的,经过一段长时间了解,彼此磨合过,看过彼此本真的朋友。这才有了继续联系的需求。

这联系,不是因为“这人对我有用”。我不想做一个“对人有用”的人。谁要是因为自认“这人对我有用”才来接近我,我便要远离他。

干净,对我而言很重要。只有明知道这个人“对我无用”,还愿意与之为友,这样的感情才能算得上真挚干净。

明知“无用”,还愿意伸出援手,那样的支援才是真诚的。

这样的关系里,精神上的“有用”自然而然地产生,是干净的果实。

我不想要轮回。看那神仙,都会因为一个念头一个随便的承诺而堕轮回。我不要。我希望自己神魂俱灭,灰飞烟灭,原子破碎电子粉碎,不留半点在人世。不想为人,不想再来这个世间。

来到这个世间,是我最后悔的事。

因此,不能跟人有无法解决的羁绊,不能因口头承诺、思念、愤恨等等而有执念。必须斩断世间一切看不见的捆绑在我身上“丝线”,旧的关系此生了结,新的关系尽量不要深入。

网络发达,更让我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是无法100%互相理解的。单是一个词“苹果”,有的人想的会是电子产品,有的人想的会是水果,有的人想的会是伊甸园。即便想的同样是水果,在颜色,大小,味道与口感都会有所差别。何况更复杂的表达。这样的认知,令我在社交上更是懒言了,一次说不明白的事情没必要再说第二次。

网络的发达,也令我的社交需求有了新的形态。那就是,在网络里,就共同的话题进行交流,点到即止,一团和气。合适的可以就某个话题与动态多说点,对说不明白的便闭口不言。

如是。我是否真的没有社交需求呢?不可说没有,也不可说有。天天跟人交际,那是叫我头疼,叫我疲倦,叫我压力陡增的。偶尔跟“无用的”朋友聊聊天说说八卦问问近况,跟“无用的”网友谈论某话题,就是我最大的社交需求。

相关知识

你为什么没有社交需求?
宠物狗社交化的益处:为什么让你的宠物狗与人类社交,很重要吗?
荷兰鼠为什么没有尾巴?
宠物社交APP需求调查问卷
十二生肖为什么没有猫咪?
为什么宠物社交APP开发备受人们关注?
社交
养宠物还能满足主人的社交需求? 养宠物的这些好处你未必知道
从社交行为、生理反应和心理需求三方面分析狗喜欢被摸的原因(从社交行为)
宠物社交的风口还远远没有到来

网址: 你为什么没有社交需求?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14274.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当今社交:你养宠物吗?
下一篇: 高齢者の「デジタルデバイド」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