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观鸟者不仅能通过视觉,还能通过声音辨别出当地的物种。这是奥杜邦协会所谓的“用耳朵观鸟”。实践和良好的现场指导,鸟类爱好者认识各种鸟儿发出“吱吱”和“猫头鹰叫声”的特征。
它们说不定是在“密谋”哦(网络图)
一只黑鸟和两只麻雀共享一个水盆,也许它们正常很友好的聊天呢(上图)。
掌握这项技能需要对我们的鸟类朋友是如何沟通的有基本了解。通常,一个指定的物种会使用自己独特的声音,比如求偶呼叫和领土威胁,来获得不同的点。拿野鸽子来说,这些家伙互相温柔的低语(咕咕咕叫)求爱。而为了发出求救信号,它们用刺耳的咕噜声。如果一个野鸽为了生存和繁衍,那么它必须能够识别发声。
野鸽子是在求偶吗?(网络图)
但是鸽子的叫声对路过的乌鸦或红雀有什么意义吗?鸟类能理解其他物种的召唤吗?
最近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鸟类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的罗伯特D.马格拉斯在讨论这个话题。马格拉斯的合著关于多个鸟类间沟通的研究。他的大部分研究都涉及鸟类警报呼叫。这些是鸟类发现捕食者时发出的警告叫声。
马格拉思告诉我们,“几乎每一个鸟种,我们研究了局部响应其他物种的报警叫声”,我们怀疑窃听其他物种的呼声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也许这并不奇怪,因为几乎所有物种都容易受到捕食者的侵害,因此应该利用捕食者周围的任何线索。
它们是在呼叫什么呢(网络图)
山雀的呼叫声
这一现象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在黑头山雀与红胸五子雀之间的浪漫关系中找到。两鸟有很多共同点。这两个物种都是北美洲本土的,并有着相似大小的体型。它们对猛禽(肉食鸟)也很谨慎。当山雀看到苍鹰、猫头鹰或其他一些有翼的捕食者,鸟儿发出的报警呼叫。和TSA(xxx局)一样,它们的警告识别不同的威胁级别。声音尖锐的呼叫被用来向其他鸟发出一个猛禽的信息,它在远处飞行。同名的“山雀叫声”的呼声响起时,是它看到了附近栖息的猛禽。如果一个杀手(捕食者)看起来特别危险,潜伏着的的“山雀叫声”会响起。
有研究表明,红胸五子雀了解山雀的警告。通过仔细倾听,它们可以对这些报警呼叫宣告的确切危险程度进行解码。显然,窃听有它的好处。
好浪漫的一对哦(网络图)
警报调用甚至可以触发非禽类侦听器的响应。例如簇山雀,是一种能发出反猛禽警告的叫声让松鼠和花栗鼠赶紧跑的鸣禽。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哺乳动物通过模仿自己的声音来传播求救信号。麻雀,红衣主教,和其他鸟也会模仿山雀的特征的报警呼叫。因此,一个异种“合唱”预示着迎面而来的威胁的到来。
红衣教主来了(网络图)
好吧,那么鸟类对其他物种的报警呼叫有天生的理解力吗?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掌握了技能呢?
马格拉思说,至少在某些情况下,某些鸟类的积极学习识别的叫声。华丽得像小仙女的鹩莺在堪培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校园内是常见的景象。碰巧的是,学校的操场上也有很多被称为“噪音矿工”的灰鸟。
据马格拉思说,有一个植物园对面的鹪鹩喜欢闲逛,但“噪音矿工”的灰鸟总是避开它。在他的研究中,他证明了住在校园里华丽得像小仙女的鹪鹩当听到“噪音矿工”的灰鸟报警呼叫录音响起的时候逃跑了。然而,鹪鹩在植物园里,在那里没有“噪音矿工”的灰鸟存在,鹪鹩再一次听到同一录音并没有反。这有力地表明,物种间的相互识别不是天生的:必须学会。
“我们随后甚至通过将鹩莺与滑翔鹰模型演示的报警呼叫,训练它们认识新的声音,明确的说是学习,”马格拉思说。
拉响的“警报”
报警呼叫不是唯一能超越物种的发声。鸟类识别其他鸟类的声音是很常见的,如果有利于识别的话。“一些物种保卫领土对抗其他物种的成员,并响应它们的领土之歌。别人可以识别“来电联系”,这有助于它们形成混合物种,成群觅食”马格拉思说。
还有布谷鸟,一种恶名昭彰的寄生虫。雌鸟把蛋放在其他鸟类的巢中,然后它们有时被诱骗饲养布谷鸟的雏鸟。脱掉伪装,小杜鹃(布谷鸟)开始模仿由主人(主鸟)自己品种的婴儿发出的叫声。
扎心了老铁,白白给别人养了孩子,啊哈哈,这布谷鸟真是太有心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