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世界上唯一一种不会飞行的鹦鹉——鸮鹦鹉

世界上唯一一种不会飞行的鹦鹉——鸮鹦鹉

世界上唯一一种不会飞行的鹦鹉——鸮鹦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在新西兰的鸮鹦鹉的确是现存唯一不会飞的鹦鹉,它的不同习性使它成为一种相当独特的鹦鹉品种。它的近亲,啄羊鹦鹉和卡卡啄羊鹦鹉都是会飞的,而且被认为是相当智慧的鸟。不过不会飞不是鸮鹦鹉的专利,尤其是在这种岛屿上。新西兰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包括已经灭绝的多种恐鸟,还有最极品的不会飞的鸟:几维鸟。不算上企鹅和平胸鸟,还有十几个目的鸟都演化出过不会飞的鸟。不过,这其中大多都灭绝了,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类的扩张。一个例子是从台湾出发的南岛语族在扩张的沿途岛屿上消灭了多少当地物种,包括恐鸟什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鸮鹦鹉,外表酷似猫头鹰,肥硕的身体,呆滞的目光,与啄羊鹦鹉,卡卡鹦鹉并称鹦鹉家族三大长者,且产地都在新西兰,目前三者数量都相当濒危。更有甚至将鸮鹦鹉独立为一亚科:鸮鹦鹉亚科。在进化中失去鸟类特有的龙骨,因而丧失飞行能力。属夜行性鹦鹉,因为容易捕捉,曾经一度因人类活动数量减少到几十只,后因政府保护得以延续物种。目前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新西兰保护者表示该种鹦鹉互动性极强,性格更像一只狗,而不是一只鸟。而且鸮鹦鹉本身嗅觉非常灵敏,并且身体会释放特殊香味,不失为一极具个性的种类。

鸮鹦鹉是一种肥大而浑圆的鹦鹉;体长59 - 64厘米,体重950 - 4,000 克。有一对相对短的翅膀,并缺少了鸟类控制飞行肌肉的龙骨,不能飞,其翅膀不足以使它飞行,而只作为一般平衡,或在树上跳下时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撑作用。鸮鹦鹉不像其它鸟类要保持轻盈的身体,它们多会于体内储存大量脂肪,使其体重冠绝同类。鸮鹦鹉表面的羽毛有多种色彩,除了微黄及如苔藓般的绿色作为主色外,羽毛上也有黑至深棕色的条纹,这种保护色使它们能在天然植被下得以隐藏自己。事实上不同个体的色彩、色调及斑驳的花纹可有极大的差异性──某些博物馆收藏的标本就是全身披上黄色的。胸部及两胁均是黄绿色配上黄色条纹,在腹部、尾下、颈部及面部上黄色依然突出,并有绿色条纹及小量斑驳的棕灰色。由于它们无须应付飞行时所要求的强度及刚度,因此羽毛是非常柔软。
鸮鹦鹉虽然放弃了飞行,但它们相应的演化出了强壮的双腿。并且,观察过鹦鹉,尤其是中大型鹦鹉的人,都知道它们的攀爬能力。而鸮鹦鹉不负鹦鹉之名。它们可以靠着”嘴脚并用“爬到所在栖息地很高的树冠上去。这并不容易,鸮鹦鹉是鹦鹉里最重的。爬树过程中,虽然已经显得短小的翅膀还是可以平衡身体,而且,在爬到树上之后,它们还是可以展翅适当的滑翔一下。这其中偶尔摔一下也无关紧要啊。
为什么还要爬树?去找爱吃的东西啊。高度可达50米的新西兰陆均松(Dacrydium cupressinum)的球果是鸮鹦鹉最爱的食物。

鸮鹦鹉的特色:

1 鸮鹦鹉是夜行动物

鸮鹦鹉白天在树上或地面栖息,只有夜晚来临他们的活动才变得积极。

2 鸮鹦鹉闻着很香

鸮鹦鹉有非常发达的嗅觉,对于夜间活动的习性很有帮助。他们身上有一种果香或蜜糖的气味。这有助于鸮鹦鹉在森林里寻找同伴,但是不巧的是,哺乳动物掠食者也喜欢这种味道。

3很友善

毛利人和早期欧洲定居者都将鸮鹦鹉作为宠物饲养。即使是野生鸮鹦鹉也会接近人类,他们会爬上人身上用嘴巴轻碰你。鸟类学家英国人George Edward Grey 1845年首次描述了这种动物, 他说鸮鹦鹉对他和朋友的举止比起鸟,不如说像一只小狗。如果在丛林里发现人类就会(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靠近观察,受到惊吓就会全身僵硬,一动也不动。

4 蠢萌且天真,自卫能力较差

鸮鹦鹉从不怕陌生人,遇到惊吓时,它们通常是一动不动,有时也会及时爬到树上,但因为自己不会飞行,却又喜欢试图从树上飞下来(忘记自己不会飞),直接导致伤亡。它们唯一的自保技能就是利用自己的拟态羽毛隐藏在青翠的草丛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景不容乐观

因为鸮鹦鹉的叫声穿透性很强,所以很容易被晚上的掠食者搜索发现。而繁殖季节精虫上脑的雄性,不但不会冷静辨别,还会经常将路过的负鼠之类的生物或饥肠辘辘的掠食者当做前来约会的雌性,大叫着兴奋地扑上去...

鸮鹦鹉的生存受到外来入侵物种的严重影响。据《每日邮报》报道,熊猫、白犀牛和山地大猩猩等濒危灭绝物种都在努力地通过成功繁殖而维持物种延续性,但是有一种濒危灭绝物种却显然不称职,它就是鸮鹦鹉。鸮鹦鹉是一种身体丰满、陆地活动的鹦鹉,它们是“无药可救”的,在新西兰野生环境大约仅存134只。除了雌性对于性繁殖漠不关心之外,笨拙的雄性甚至还能搞混交配对象,有时会将饥肠辘辘的负鼠或者其他掠食者当成配偶。当它们遭遇危险时,智力低下的鸮鹦鹉经常忘记自己是不会飞行的鸟类,往往匆忙逃离之时拍打着翅膀,反而失去平衡仰面摔倒在地。。。对于鸮鹦鹉而言,不幸的是物竞天择论很难适应它们进行繁殖。它们的数量经常会保持在90只时很难再下降,这是因为它们只吃一种食物——芮木泪柏的果实,它们每隔四年才成熟一次。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鸮鹦鹉的数量一直以来不多,于是新西兰特地将它们放养到一个没有天敌,食物充足的岛上圈养。当地政府还设立了投食站,甚至人工孵化鸟蛋和人工喂养小鸟。

新西兰的这一举动扭转了鸮鹦鹉灭绝的命运,但这种鸟类的生长一直很慢,繁殖也不积极,所以始终处在灭绝的边缘...

生命真的很沉重,也很脆弱,虽然它们单纯蠢萌,充满乐观与天真,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危险命运...

身为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之一,它们通常能活90-100岁左右。比人类还长,也许正应了一句老话——心宽体胖,长命百岁。天生活得无忧无虑,反而没有对生存的危机感,造成了它们濒危的现状。

作为新西兰独有的濒危鸟类,因不会飞太蠢又很美味,和狗狗一样不怕人类,这呆鹦鹉被人类和野猫等外来物种捕杀,仅剩一百多只。截止2012年,鸮鹦鹉的数量有126只,其中包括78个养殖体成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护措施

可能由于漫长进化的岁月里,鸮鹦鹉生存的环境都很安全平稳,因为长期没有本土天敌威胁,长时间的安逸稳定生活使得鸮鹦鹉已经丧失了飞行能力,甚至是警惕性。所以自从1840年欧洲殖民者登陆后,随之带来了许多外来生物,比如猫、老鼠、黄鼠狼等食肉动物,都对鸮鹦鹉的生存环境带来的严重威胁。

19世纪晚期,新西兰政府已经意识到鸮鹦鹉等本地鸟类有待保护。由于主岛上入侵的食鸟动物其数量已然失控,鸮鹦鹉已经沦为彻底的“生态难民”。若想保护,只能把它们转移到没有“害兽”的小海岛。理查德·亨利是首批致力于保护鸮鹦鹉的人之一。在搜索犬的帮助下,理查德费尽千辛万苦,把200只幸存于南岛西部密林中的鸮鹦鹉转移到了南岛西岸昏湾(Dusky Sound)中的决议岛(Reolution Island)。决议岛是新西兰建立的第一个对本土鸟类庇护所,被认为没有害兽入侵,对鸟类安全。然而,在经过5年的辛劳后,理查德于1990年8月心碎地发现决议岛上出现了白鼬,这些白鼬渡涉海湾,登陆上岸,使得这个本土鸟类的庇护所已不再安全.   保护级别   这是一种华盛顿公约之一一级世界濒危的鸟类,是新西兰的特产,在全世界不足百只!伴 随着人类文明的足迹的延伸且由人类带来的外来掠食动物的危害,工业化程度的发展,这些奇特的鸟面临生存环境的恶化,种群锐减,已经接近绝灭。这种鹦鹉非常稀少,由于栖息地的老鼠和鼬吞食幼鸟和鸟蛋而濒临灭绝。有一段时间人们认为它已经绝种。后来才发现在新西兰的南岛上还有少量生存。

图为鸮鹦鹉宝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野生鸮鹦鹉喜欢独居,雌性对繁殖兴趣不大,平均每五年才生一次小鸟,比世界杯周期还长。

每当有摄制组接近鸮鹦鹉时,它们总是很兴奋地跟着摄像人员,不管曾经受过多少伤害,这种动物,似乎天生就健忘,对这个世界,始终充满纯真的好感...

这也是许多人接触这个奇葩,便很快喜欢上它们的原因吧...

像它们这么笨拙的生活,却让我莫名感动与悲伤。

我也衷心希望,这种胖胖的,不会飞的,又很笨很呆的蠢鸟,可以得到更多人类的关注与喜欢。

因为它们的蠢,更像这个世界难得一见的,傻得单纯。

相关知识

鸟中宠物狗鸮鹦鹉
鸮鹦鹉
全球仅剩200只的鸮鹦鹉:鸟中傻狍子,当地专门划分几个岛给它住
这种鹦鹉在全球仅剩124只,不会飞还粘人,被誉为鸟界中的傻狍子
鸮鹦鹉的繁育方式
2023年10只可以云领养的鸮鹦鹉的简单介绍
鹦鹉是一种什么样的鸟
基因组测序拯救濒危鹦鹉:卡卡波鹦鹉(鸮鹦鹉)的未来
鸮鹦鹉种群全基因组序列公布
非洲灰鹦鹉简介 灰鹦鹉生活习性 非洲灰鹦鹉特点

网址: 世界上唯一一种不会飞行的鹦鹉——鸮鹦鹉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17008.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非洲灰鹦鹉可以养吗
下一篇: 新西兰一种不会飞的呆萌鹦鹉——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