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召唤祖先回归的比达友丰年祭是什么?马来西亚的独特文化

召唤祖先回归的比达友丰年祭是什么?马来西亚的独特文化

在古晋石隆门的查桂山下有一座名为甘榜杜甬的比达友村子。每年5月30日至6月2日期间,这座依然崇信自然泛灵的村子将举行一场盛大的丰年祭,以答谢稻灵庇佑,年谷丰收。村民认为稻谷不仅是粮食作物,他们相信每一颗稻谷都有灵。他们以稻谷贯穿所有生命祭仪,演化成独特的比达友稻谷文化。

比达友男女祭司与灵共食,分享收成之喜悦,并祈求来年稻谷丰收。

婆罗洲岛上的砂拉越比达友(Bidayuh)原住民流传着这么一则稻谷神话。对比达友而言,稻谷是上天赋予的恩赐,并具有神圣而不可言喻的地位。它象征健康、财富和智慧。比达友认为稻谷不仅是粮食作物,每一颗稻谷都有灵。稻灵即为稻谷的生命之泉源,且与稻谷的种植、成长、枯萎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比达友从开垦、播种到收割都有其祭祀仪式,他们以稻谷贯穿所有生命祭仪,演化成独特的比达友稻谷文化。

| 比达友传统祭祀仪式

5 月旬的婆罗洲岛已进入旱季,炎热而湿闷。正当我驱车前往离古晋市约50 公里的甘榜杜甬(Kampung Duyoh)时,途中异常地下起滂沱大雨。这看似不会在短时间内停止的雨势,却又在我抵达目的地之际,神奇似地停了。

展开剩余91%

祭司屋外设立一座大祭台(Bawal)。男女祭司绕着大祭台进行吟诵和供奉。Petlus Ak Mary 摄

男主祭供献第一份祭品,意味着丰年祭正式开始。

祭司身份非常崇高,因为他们是人类与神灵的信息传递者。

甘榜杜甬坐落于查桂山(Bung Jagoi)山脚下,是一座比达友村子,洋灰和木制民舍林立,与一般的南洋甘榜无异。村子里的正中心有一座看似不起眼的木屋,却是比达友敬畏的祭祀屋(Rumah Borih)。祭司屋左右两侧是男女祭司准备祭品、休息、吟诵祭祀的空间,而女祭司这一侧有挂在木梁上的长长秋千。祭司屋外是一座开放式的木棚平台(Tonju),设有一个大祭台和一棵安插在旁的树梢小祭台,以及一间挂上铜锣和手鼓的小屋。

平静的村子鸣起了铜锣鼓声,吸引村民涌入这空间不大的木棚平台,以见证这神圣而庄严的祭祀。换上白袍红领祭服的男主祭(Pinguguoh)和副手(Penyigar)先是在祭祀屋内吟诵祭文、鸡祭。然后,将第一份祭品挂在树杆小祭台上。

女祭司荡秋千、吟诵经典,是比达友丰年祭重要祭祀仪式之一。

紧接着是,换上黑衣红裙,佩戴系有铜铃的彩珠,并穿戴红白黑彩帽的女祭司(Dayung Borih)一字排开地坐在秋千,荡啊荡,低吟浅唱。她们吟诵一套长达 8 至 16 篇章的颂词——关于比达友族人始源、祖先灵和稻灵的经典。这一荡呤诵就是两个小时,且不可被打断,不然得重新吟诵。这个庄严的祭祀仪式亦是女祭司通往天上(Rongit;神 圣 的 异 界 ) 召唤稻灵(I’eng Podi)和祖先灵(I’eng Sumuk Babai)的“旅程”。

Ojung’是稻灵与祖先灵“航行”至另一个世界的媒介。

每一位祭司都有一个祭篮,这是他们装法器和神灵的重要器皿。

这古老而原始的丰年祭目前只能在东马砂拉越石隆门查桂山(Bung Jagoi)和布拉达山(Bung Bratak)山脚下,几座依然崇信自然泛灵的比达友村见证到。丰年祭大多落在每年 5 月中旬至 7 月初(收割之后,耕作之前),以答谢稻神的庇佑,稻谷丰收。

| 河流祭祀

比达友崇敬祖先,因而有了祖灵祭。次日下午,丰年祭从祭祀屋延伸至村子的河溪旁,以召唤祖先灵回归。据比达友的说法,过去族人让逝世的先人随河溪漂流。比达友相信,先人会随着流水到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与人间是共存的,河溪则是两个世界的连接媒介。

系有铃铛的彩珠是主要召唤神灵的法器之一。

杜甬河溪畔共设有两座祭台,小主祭台搭建在河面竹棚上,上层为供奉祭品之处,下层为放置白色圣布和系有铃铛的彩珠。而另一座小祭台则是在林间,由女祭司先吟诵、供奉,召唤神灵。随后,男女祭司一起围绕着小主祭台,吟诵经文。女主祭不停地摇晃黄铜铃铛,召唤神灵;男祭祀则不时诵念祭文,撒米酒和栗粒。浸在河溪水的白色圣布和彩珠则是盛器,盛装祖先灵和自然神灵。

召唤仪式结束后,女主祭会将白布捆绑,随同彩珠、铜铃法器等放置在封盖的祭篮,并带回祭司屋,进行一轮的大祭台祭祀仪式。之后,男女祭司们方可歇息,为隔日祭祀仪式做充分的休息。

| 比达友人与灵的世界

丰年祭最精彩的部分实则是在第 3 日。游子返乡与家人团聚庆丰收,亦见证村子里的年度大祭祀。外来访客和游客也在这个大日子,接踵而至。小小的村子顿时也热闹起来。祭司们先会在末时(下午 1-3 点)与灵共食,以生猪肉、糯米饭祭品、鲜花、新米等供奉,在祈求稻谷顺成之际,也带有感恩报谢及新谷供献祖先之意。

傍晚,女祭司回到家中,请出她的守护神“拉桑”(Rasakng)。拉桑是一座雄雌大眼斑雉的木雕。它象征着女祭司与灵的紧密结合——天上的丈夫,甚至有儿女家庭。因此,每年丰年祭,女祭司必须供奉它。女祭司们会在午夜时分为披上新装的拉桑进行净化仪式,并围绕着它起舞。

| 女祭司下乩与灵沟通

丰年祭的高潮乃凌晨时分的通灵仪式。男女祭司会进行一系列的大祭台祭司,与灵共食。凌晨 3 点,铜铃鼓声奏起更强烈的节奏,男祭司手拉旗帜后,手握祭品的女祭司就会闭上眼,不由自主颤跳,在刹那之间,一位一位倒下,进入灵魂出窍的状态。随之,女祭司助理会在晕睡的女祭司耳边吹气,直至她们醒来。

女祭司进入灵魂出窍(晕睡)的状态,通往灵界获取启示。

女祭司为守护神“Rasang”进行净化与供奉仪式。

对女祭司而言,这个灵魂出窍的过程仿如入眠,实则是通往上天与灵沟通。唯天机不可泄露,以免触怒神灵。之后,女祭司会打开手握的叶裹祭品。祭品里除了原有的竹糯米饭,竟还出现了不少的稻谷。据悉,这是稻灵赋予祭司和村民的启示,51 颗稻谷则意味着来年大丰收。若是获得头发、指甲或石簇,则意味着村子来年不顺,受苦难过。最后,男女祭司会进行恭送稻灵和祖先灵离去的仪式。男女祭司会手牵手,并邀请村民和外来游客一起围绕大祭台转圈起舞。

女祭司下乩通灵仪式是当晚的最高潮,吸引了大批村民和游客参与丰年祭。

丰年祭

时间:每年 5 月 30 日 至 6 月 2 日

地点:甘榜杜甬 Kampung Duyoh

提示:另外三座仍进行丰年祭的部落为甘榜欧巴(Kampung Opar)、甘榜史敦故拉玛(Kampung Stungkor Lama)和 甘榜拉索(Kampung Raso),各别在 6 月或 7 月的周末 进行。(有关详情可向查桂山旅游发展委员会查询)

女祭司 Dayung Borih

比达友女祭司在比达友社会具有极高的地位。她们可通灵,善于医治伤病或不治之症,在祭祀仪式中亦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神灵与人的媒介——召唤自然神灵和通灵以获取启示。

女祭司须遵守严苛的圣戒,包括进入山林修行、跟随资深女祭司生活和学习、一年内供奉 60只鸡、4头猪和一包包的白米。女祭司亦忌食野蕨、竹笋、野鹿、河螺等。实际上,只有得获得梦兆,由祖先挑选上的人才能接受训练;又或是得到不治之症,由神灵疗愈,以服侍神灵作为交换,才可以称为女祭司。因比达友改信基督教,目前仅存 4位分别住在不同村子的比达友女祭司。她们联合组织起来,每年在不同的村子主持拜祭。

比达友 Bidayuh

比达友意为“土地的居民”,是南砂拉越和西加里曼丹的数个相同语系和文化习俗的原住民群体,过去主要聚居在上游山区,不善于航船技术,因此,也被称为“陆达雅”。半世纪前,比达友走出森林并迁移至山脚平地,弃住传统长屋改住独立木屋,仅有少数的比达友仍居住在高山区。

比达友族是砂拉越第 4 大人口(8%),位列伊班族、华族和马来族之后,是达雅社群第二大民族。比达友民族主要分布在古晋省和三玛拉汉省的城镇和郊区,聚居地有伦乐(Lundu)、石隆门(Bau)、巴达旺(Padawan)、朋尼逊(Penrissen)、新生村(Siburan)、西连(Serian)等地区。

梦的召唤 一探查桂山

去年第一次参与丰年祭后,我做了一场梦。那是一个充满美丽意境的梦,女祭司们先是在祭祀屋荡着秋千,低吟浅唱。然后,背景画面切换成稻田、河溪畔、原始雨林。最后,在高山顶峰,摇荡着秋千,俯视一片绿野大地,完成了那古老而优美的经典赞颂。这虚渺似幻的梦像是一种召唤,我无法透彻理解它的启示,倒是萌起了一探查桂山的念头。

查桂山鸟瞰图。查桂部落隐居在山地雨林之中。陈克彦 Tan Keh Yen 摄

乘着周休假日,我呼朋唤友,一同探访查桂旧部落和顶峰。查桂山在当地小区、大学机构和政府单位的支持之下,成立“查桂旅游发展”委员会,全面开发和管理当地的小区文化生态旅游。

查桂山其实不算太高,约海拔 384 米。山脚共有两个入口,一个是位于甘榜杜甬村,山路较为平坦,多处已设有木步道和洋灰步道,但路线长远,约 6 公里;另一个则是位于甘榜瑟拉索,路线短,但非常陡峭,更具挑战。

查桂山不高,约海拔 384 米,路程约 6 公里。登访查桂山顶和旧部落的沿途设有告示和地图。

上山前,我们先是在查桂山脚下由民宅改建的信息中心兼民宿购买门票。准备就绪后,我们便朝着顶峰前进。

查桂山一直都是古晋登山客的热门登山地点。每逢周休二日或公共假期总会吸引人前来流流汗,徒步健身。因此,总会遇上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查桂山旅游发展委员会设立了不少告示牌,贴心指引登山客所在位置和前进方向,同时也设有不少的休息亭和木坐椅等,让喘不过气的登山客可以休息,恢复体力。有一处名为 Ban Boya 的休息亭,可眺望披上云海的山景,辽阔而震憾。

查桂山脚下有一条河溪,爬完山后可以嬉水解暑。

上山,总是气喘吁吁,耗了近两个小时才抵达位于海拔 299 米的平地处查桂村。查桂山的村民已搬至山脚下,村子已荒置,人去楼空。部分的老木屋久无维修,长屋的竹棚也叽叽作响,残旧破损。不过,查桂村里仍住有一位妇女,守候着这个属于查桂的比达友家园。她总会友善地和探访者问好。

回流青年带动旅游业

所幸这几年旅游业蓬勃发展,小区青年回返经营民宿,带动旅游,查桂村才恢复人气,热闹起来。查桂山旅游发展委员会将旧祭祀屋改建为游客信息中心,提供不同的民宿服务和旅游配套,也售卖矿泉水、热咖啡、方便面、比达友料理等。小区组织也将比达友传统的头颅祭亭重新维修,改作为展览馆让访客了解查桂山的历史。这才重新激起查桂山的生命力。

查桂部落的旧祭亭已改为展览馆,让访客了解历史和文化。

路过部落,我们再往深处走 15 分钟,即来到查桂山顶。村民也在山顶之侧设有一个瞭望点,让人可以大幅度俯瞰山景。比达友部落散落于青山绿野之中,炊烟缕缕,原始而质朴。这秀丽山景正如我梦境一样,何其美哉!

查桂山 Bung Jagoi

比达友有一段悠久漫长的迁移史。相传,在13世纪迁离了比达友发源地宋公山(Sungkung,位于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落脚于现属于砂拉越境内边境的布拉达山(Bung Bratak)。19 世纪因外敌侵掠,部分的比达友又迁移至查桂山,建立了查桂山的第一座部落。

后来,又因人口渐增,政治局势和平,不少比达友选择搬到山脚平地新建村落,如甘榜杜甬(Kampung Duyoh)、甘榜瑟拉索(Kampung Serasot)、甘榜西里京(Kampung Serikin)、甘榜布嘎(Kampung Bugag)等 8 座村落,以及另 5 座位于西加里曼丹境内的比达友村落。

查桂山游客信息中心

地址:Bung Jagoi Visitor Information Center Kampung Duyoh, Sarawak, Malaysia

GPS 定位:N 1.345896 E110.043868

提示:这里有售卖比达友米酒和手工艺品,也提供餐饮、民宿服务。

查桂山旅游发展委员会 Bung Jagoi Tourism Development

电话:+60 14 884 9694

Facebook:@bungjagoitourism

邮箱:bijagoitour@gmail.com

提示:小区委员会有提供旅游活动配套、交通载送、租借帐篷、文化导览等服务。

本文转自《畅游行》2019年8月号 原标题《砂拉越 比达友丰年祭》

田欣颖/图文

声明:《畅游行》授权我方发布,未经许可,他人请勿转载

相关知识

宠物殡葬文化是什么?宠物殡葬文化的五种形态
马来西亚宠物行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潜在的新商机
仓鼠的起源:追溯这些流行宠物的祖先
求友友们识别一下,是什么品种猫咪?
3 天波德申行程:探索马来西亚的海岸宝石
魔兽世界宠物怎么召唤:创造多样的游戏玩法
马来西亚最佳的宠物寄养,宠物寄宿,上门宠物保姆
文化的宠物 不同国家宠物文化习俗的独特揭秘
宠物文化的概念是什么
我的世界手游神奇宝贝指令召唤神兽 指令密语是什么呢?

网址: 召唤祖先回归的比达友丰年祭是什么?马来西亚的独特文化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17942.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暹罗之恋
下一篇: 锦州市民给鸟宠物打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