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置:
★翻译推理
★组合排列、真假推理
★论证(削弱)
★论证(加强)
【注意】
1. 本节课讲解 2022 年联考《方法精讲-判断 5》的内容。
2. 后 4 节课主要讲解逻辑判断,包括组合排列、真假推理;论证削弱;论证加
强。其中逻辑判断的难度要比前面的题型大,需要大家有一定的逻辑基础。
(1) 翻译推理:同学们可能感觉绕,很难理解。
(2) 组合排列、真假推理:若没有基础,会感觉较难。
(3) 论证:分 2 节课讲解,包括削弱和加强,因为这部分考查题目较多(10
道题可能会考 5 道题)。
第一节 翻译推理
题型判定:
1.题干和选项中存在明显的逻辑关联词
2.提问方式为:可以推出/不能推出
【例】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底线思维,就不能做到严格自律。而只有不忘初
心,才能始终保持底线思维。也只有始终坚守理想信念,才能不忘初心。
由此可以推出:
解题步骤
1.翻译(把条件关系的句子写成“A→B”形式)
2.推理(按照准理规则,进行推理)
学习方法
记忆是关键,不要理解
【注意】翻译推理:
1.题目特征:
(1) 题干和选项出现明显的逻辑关联词(表示条件关系的词,例如“如
果……那么……”“只有……才……”“只要……就……”等)。如例题,题干共
3 句话,出现“如果……就……”“只有……才……”,均为表示条件的逻辑关
联词。
(2) 提问方式为“可以推出”“不能推出”等。
2.解题思维:
(1) 先翻译:把用逻辑关联词连接的句子(条件关系的句子)写成推出
(用“→”表示)的形式。
(2) 再推理:根据规则推理,例如逆否等价、否一推一、德摩根定律等。3.
学习建议:记忆是关键,不要理解。平时做言语、数资题需要理解,而
做翻译推理题,不需要理解,只需要把课上讲解的内容背会即可。例如见到“如
果……就……”,前推后;见到“只有……才……”,后推前;“A→B”等价于
“-B→-A”等。如果靠理解,会越来越绕。
【例句】如果天下雨,那么地会湿
【注意】例如“如果天下雨,那么地会湿”,出现“如果……那么……”,
表示条件关系,是逻辑关联词。这句话表达的意思为“天下雨这件事情为真,
地会湿这件事一定成立”,可以翻译为“天下雨→地会湿”,即“前面为真,则后
面一定为真”。
一、翻译规则之“前推后”
典型关联词:如果……,那么……
【例句 1】如果你喜欢我,那么就请我吃顿烤肉吧。
喜欢→烤肉
【例句 2】如果你想得高分,那么要坚持学习
高分→学习
【注意】翻译规则之“前推后”:
1.典型关联词:如果……那么……。
2.“前”指的是整个句子的前半句,即“如果”后面的内容;“后”指的是
整个句子的后半句,即“那么”后面的内容;“推”表示为“→”。例如“如果 A
那么 B”,翻译为“A→B”。
3.例句:
(1) 出现“如果……那么……”,为典型的逻辑关联词,前推后,翻译为
“你喜欢我→请我吃烤肉”。
(2) 出现“如果……那么……”,前推后,翻译为“你想得高分→坚持学
习”。
4.注意:考试时可以简写,可以用 1 个字或 1 个词代表句子的意思。如例
句 1,可以表示为“喜欢→烤肉”“喜欢→吃”“喜欢→肉”;如例句 2,可以表示
为“高分→学习”“高分→坚持”,自己能够识别即可。
等价关联词:
若……,则……
只要……,就……
所有……,都……
为了……,一定(必须)……
【注意】
1.“前推后”等价关联词:若……则……、只要……就……、所有……
都……、为了……一定(必须)……等,以上关联系都需要背下来,见到后都
翻译为前推后。
2.简单记忆:遇到“如果、则、就、都、一定”,均翻译为前推后。
3.不会出现“如果……才……”这样的逻辑关联词。
【练习 1】若再不关注环境问题,则会引发严重的地质灾难。
-关注环境→地质灾难
【练习 2】只要不放弃,就还有机会
-放弃→机会
【练习 3】为了能“上岸”,一定要每天听直播
二、推理规则之“逆否等价”
符号表示:A→B=-B→-A
文字表示: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不必然(可能/可能不)
【例】如果某人是北京人,那么他一定是中国人。北京人→中国人
张三:北京人→中国人 肯前必肯后
李四:-中国人→-北京人 否后必否前
王 五 :- 北 京 人 →? 否 前
赵 六 : 中 国 人 →? 肯 后
不确定
【注意】推理规则之“逆否等价”:只要是翻译推理题,都要用到这个推
理规则。
1. 符号表示:A→B=-B→-A。例如“天下雨→地会湿”,其中“雨”表示为
A,“湿”表示为 B,即“A→B”的形式,等价于“-B→-A”,即“地没湿→天没
下雨”。因此,“雨→湿”等价于“-湿→雨”。
2. 文字表示:
(1) 肯前必肯后:例如“如果某人是北京人,那么他一定是中国人”,出
现“如果”,前推后,翻译为“北京人→中国人”。若“张三为北京人”,则“张三
一定是中国人”,“北京人”是对箭头前的肯定,即肯前,得到的结论为“中国
人”,是对箭头后的肯定,即肯后,所以肯前一定能得到肯后这个结论。
上岸→听直播
【练习 4】凡是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违法→受制裁
【注意】练习:
1. 出现“则”,前推后,翻译为“-关注环境→地质灾难”。需要注意,例句为
“ 不关注环境问题”,翻译结果为“-关注环境”,遇到“不、并非、非”等,均表示
成“-”,这样有助于后续的推理。
2. 出现“就”,前推后,翻译为“-放弃→机会”。
3. 出现“一定”,前推后,翻译为“上岸→直播”。
4. 出现“都”,前推后,翻译为“违法→制裁”。
(2) 否后必否前:若“李四不是中国人”,是对箭头后面的否定,即否后;因
为“不是中国人”,所以一定“不是北京人”,所以得到“-北京”,即否前,因此否
后必否前。
(3) 否前肯后不必然(一般出现在错误答案中):
①若“王五不是北京人”,是对箭头前面的否定,即否前。因为“不是北京
人”,可能是辽宁人、山东人、河北人、河南人,是中国人;也可能是洛杉矶人、
莫斯科人,不是中国人,所以否前得不到确定结论,因此否前不必然。
②若“赵六是中国人”,是对箭头后的肯定,即肯后,但不一定是北京人,因
此肯后不必然。
【练习 1】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
皮肤好→用大宝
问题 1:用了大宝皮肤一定好么?
问题 2:不用大宝,皮肤会怎样?
【注意】练习:
1. 例如“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出现“要想”,即“如果想”的意思, 整
理为“如果想皮肤好,那么早晚用大宝”,翻译为“皮肤好→用大宝”。
2. 问题:
(1) “用了大宝”不一定“皮肤好”,因为“用大宝”是对翻译后件的肯
定,即肯后,肯后不必然,不确定是否“皮肤好”。
(2) “不用大宝”一定“皮肤不好”,“不用大宝”是对翻译后件的否定,
即否后,否后必否前,可以推出“-皮肤好”。
【练习 2】如果不来接我,就跟你分手
-接我→分手
问题 1:最终没分手,有没有来接我?
问题 2:来接我了,最终有没有分手?
【注意】练习:
1. 例如“如果不来接我,就跟你分手”,出现“如果”,前推后,翻译为“-
【例 1】(2020 联考)研究表明,锻炼对人类大脑有积极作用,如果坚持锻
炼,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就会降低。
由此可以推出:
A. 人类大脑如果不进行锻炼,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就
会进一步提高
B. 如果没有降低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那一定是没有
坚持锻炼
C. 如果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降低了,那么就一定是坚
持锻炼的结果
D. 是否坚持锻炼,直接决定了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能否
得到降低
【解析】1.题干出现“如果……就……”,前推后,翻译为“坚持锻炼→发
病风险降低”。
A 项:“不进行锻炼”是对题干翻译的否前,否前不必然,所以得不到确定结论,
排除。
B 项:“没降低”即“-降低发病风险”,是否后,否后必否前,得到“-坚持锻
炼”,可以推出,当选。
若考试时遇到 B 项就是正确答案,则 C、D 项不需要再看了,这是因为翻译
推理不涉及比较。
C 项:“降低发病风险”是肯后,肯后不必然,排除。
D 项:没有出现逻辑关联词,“直接决定”不能翻译。同时“是否坚持锻炼”
不确定是“坚持锻炼”还是“不坚持锻炼”,得到的结果不确定是“降低”还是
接我→分手”。
2.问题:
(1) “最终没有分手”是“-分手”,是否后,否后必否前,可以得到“-
(-接我)”,负负得正,即“接我”。
(2) “来接我”不一定“分手”,因为“接我”是对“-接我”的否定,即
否前,否前不必然,所以不确定是否“分手”。
“没降低”,排除。【选 B】
【注意】翻译推理解题步骤:
1.翻译题干。
2. 翻译选项。
3. 在题干和选项之间作比较:选项能否通过一定的推理规则从题干推出来,
若能推出来即为正确选项,若不能推出来即为错误选项。
【例 2】(2017 河南)某学生考试作弊被学院监考老师发现。如果老师将此
事向学校上报,这个学生会被学校开除;如果这个学生被开除,学院的年终考核会
被一票否决。如果老师未将此事向学校上报,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将愈演愈烈。
由此可以推出:
A.如果学院的年终考核未被一票否决,则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将愈演愈烈B.
如果学院的年终考核被一票否决,作弊现象不会愈演愈烈
C.如果该学生被开除,说明老师已将此事向学校上报D.
如果作弊现象愈演愈烈,说明该学生没有被开除
【解析】2.题干出现“如果”,且选项都出现“如果”,先翻译题干:
(1) 上报→开除。
(2) 开除→被否决。
(3)-上报→作弊。
遇到“A→B”和“B→C”,可以串联为“A→B→C”的形式,因此,(1)和(2)
串联为(4)“上报→开除→否决”。(4)前面是“上报”,(3)前面是“-上报”,
将(3)逆否为“-作弊→上报”,与(4)串联为(5)“-作弊→上报→开除→否
决”。
A 项:“如果……则……”前推后,翻译为“未被一票否决→作弊愈演愈烈”,
“-否决”为否后,“作弊”为否前,否后必否前,当选。
B 项:翻译为“否决→-作弊”,“否决”为肯后,排除。
C 项:出现“如果”,前推后,翻译为“开除→上报”,“开除”在位置 3,“上报”
在位置 2,“开除”是肯后,排除。
D 项:出现“如果”,前推后,翻译为“作弊→-开除”,为否前,否前不必然, 排
除。【选 A】
【注意】两个翻译中,如果有相同项,就尝试连串,无法直接连的,逆否后再
尝试。
连串练习
①A→B,B→C
②A→B,C→-B
③A→B,A→C
④A→B,-B→C
⑤A→B,C→D
两个翻译中,如果有相同项,就尝试连串,无法直接连的,逆否后再尝试
【注意】连串练习:
1. 已知“A→B”和“B→C”,可以串联为“A→B→C”。
2. 已知“A→B”和“C→-B”,将“C→-B”逆否为“B→-C”,可以串联为“A
→B→-C”。
3. 已知“A→B”和“A→C”,“A”都在箭头前,若将“A→C”逆否为“-C→-
A”,也不能串联。
4. 已知“A→B”和“-B→C”,不能直接串联,若将“-B→C”逆否为“-C→
B”,依然不能串联。
5. 已知“A→B”和“C→D”,没有相同项,不能串联。
三、翻译规则之“后推前”
【例句】只有年满 18 周岁,才能报考公务员。
典型逻辑关联词:只有……才……
【例句 1】只有刷够 5000 题,才能考到 80 分。
80 分→5000 题
【注意】翻译规则之“后推前”:
【例 1】(2021 江苏)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
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
中奋勇向前。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人有精神则立,国有精神则强
B.一个民族如果精神上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就没有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C.
一个民族若在历史的洪流中奋勇向前,则精神上已达到一定的高度
D.一个民族如果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就会在历史的洪流中奋勇向前
【解析】1.“则、唯有……才……”是逻辑关联词,问“可以得出”,属于
翻译推理题。解题思路:先翻译,后推理。
“如果、则、就、都、一定”均为前推后,“(唯有)……才……”是后推前。
翻译题干:
①-人精神→-立。
②-国精神→-强。
③民族奋勇向前→精神达到高度。
A 项:翻译为“人精神→立;国精神→强”,“人精神”是对①的否前,“国
精神”是对②的否前,否前无必然结论,排除。
B 项:“如果……就……”前推后,翻译为“-高度→-灵魂”,根据③可知
“-精神达到高度→-民族奋勇向前”,“-灵魂”与题干无关,排除。
C 项:“若……则……”前推后,翻译为“民族奋勇向前→精神达到高度”,
1.例句:“只有……才……”是逻辑关联词,如果理解为前推后,则是“年满
18 周岁→公务员”,但是年满 18 周岁的不一定能报考公务员,可能有刑事
犯罪或小学学历等其他问题,但是能报考公务员的人一定年满 18 周岁,所以
“只有……才……”是后推前,“后”指后半句,“前”指前半句。
2.例句 1:“只有……才……”后推前,翻译为“80 分→5000 题”。可以
理解为“如果没有刷够 5000 题,就无法考到 80 分”,翻译为“-5000 题→-80
分”,即否后必否前(逆否等价)。
3.逆否等价(否后必否前):适用于前推后、后推前的逻辑关联词。
根据③可知,肯前必肯后,当选。
D 项:“精神达到高度”是对③的肯后,肯后无必然结论,排除。【选 C】
三、翻译规则之“后推前”
典型关联词:只有……,才……
等价关联词:(后→前)
不……不……
除非……,否则不……
【练习 1】不考上公务员,不剪头发
剪头发→考上
【练习 2】如果不考上公务员,我就不剪头发
-考上→-剪头发
【练习 3】除非给我买冰激凌,否则我不会原谅你
原谅→买冰激凌
【练习 4】通过笔试是进入面试前提
面试→笔试
【注意】
1.“后→前”的等价关联词:不……不……;除非……否则不……;……
是……的基础/假设/前提/关键;……是……的必要条件/必不可少的条件,需
要将逻辑关联词背下来。
2.练习:
(1) “不……不……”后推前,翻译为“剪头发→考上公务员”。
(2) “如果……就……”前推后,翻译为“-考上公务员→-剪头发”,
与 “剪头发→考上公务员”是逆否等价。“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
强”可以按照“不……不……”后推前翻译,也可以按照“则”前推后翻译。
“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非(不)……”后推前,翻译为“好汉→长
城”。
(3) “除非……否则不……”后推前,翻译为“原谅→买”。
(4) “……是……前提”后推前,翻译为“面试→笔试”。
相关知识
浙江舟山省考公务员报名时间
2013国考行测高分攻略
国考行测热点: 下列行为不一定能减少个人碳足迹的
2022宁夏省考报名截止日期
5.如图所示的智能狗窝,一般放在咖啡店等公共场所的
公务员编制为什么比事业编制竞争更激烈,他们的差异性是什么?
印记学习:是指发生在动物生活的早期阶段、由直接印象形成的学习行为
这件事不做=弃考!2023广西区考重要提醒!
宠物营养师怎么考呢?报考的流程是什么?好考吗?
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真实宠物将成为稀缺的“奢侈品”,机器人宠物则
网址: 2022省考行测笔试判断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19586.html
上一篇: 宠物总喜欢在外面乱吃东西,应该怎 |
下一篇: 猫眼睛流泪且分泌物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