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重视幼儿园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干预,引导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重视幼儿园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干预,引导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前言

“心理健康”指的是一个人在思想、精神和心绪上的活动状态,心理健康的人能够维持正常的、积极的精神与内心活动,能够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以及能够接纳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并被社会所认可和接受的思想、精神、意识、行为。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特别强调了要“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另外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说到,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是幼儿工作的首位

要有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心理科学研究曾表示,一个人心理健康素质的形成,与其所生活的环境、接触的人以及接受的教育之间存在相互的联系,而且幼儿阶段是人心理健康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为此,在如今的幼儿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我们必须要对幼儿的心理予以科学、有效地干预,引导其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其心理健康素质水平,从而保障幼儿将来的长远人生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要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孩子们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为幼儿将来的学习、发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科学引导。把提高心理教育能力与教科研同步发展,以科研带教研,实施教研促科研策略。

幼儿教育工作与研究同时进行,实施两条腿走路,并找到结合的点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具体化、课题化、规范化、责任化四个层面上展开。每位教师参与科研,密切地与自身的保教工作结合,进行实践与理论学习结合。

将教科研融合起来。同时,培养一批教育科研能力的幼儿教师群体。教科研相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实践相融合,达到较好的效果。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我们在重视幼儿群体,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的同时,关注每一个儿童的心理健康,实施个别教育。儿童合群性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每一个儿童都是独立的。重视对孩子的单个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是关键原因。

经常组织讨论一些案例,学习有关幼儿心理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能力,从大量的案例中积累经验,提出有规律性东西。存在着一些问题儿童,心理矫治不可缺少,在同一时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就像每个幼儿生病一样。

在发展的一些阶段,儿童出现心理问题是很正常的加强心理工作至关重要。对出现问题的幼儿,要给予重视和帮助,不应该只看整体,其实就是没有面向全体幼儿。幼儿的心理构建服务,有利于提高幼儿心理健康重要性,对孩子们在行为上塑造,可以取得不错效果。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策略

加强与幼儿之间的平等沟通和知识、能力方面的教育、培养不同,对幼儿的心理干预,是建立在教师与幼儿完全平等沟通基础上的,因为只有通过沟通、交流,教师才能了解和掌握幼儿的心理活动情况,并根据幼儿的内心想法,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为此,在实际的幼儿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必须要予以幼儿平等的尊重,不要认为“童言无忌”,而是要从幼儿的“只言片语”中去认识他们。例如,教师应当在幼儿玩耍、活动过程中,多与幼儿接触、谈心,引导幼儿将自己的内心想法表达出来、情绪宣泄出来。

在幼儿倾诉的过程当中,作为教师不能随意打断幼儿,以表现出对他们的尊重。同时教师还需要“礼尚往来”向幼儿表达自己的一些内心想法,引导幼儿进一步敞开心扉和教师进行沟通。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教师就可以更加准确、客观地了解到幼儿的心理健康现状,便于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引导、干预。重点关注幼儿多发性心理健康问题作为幼儿教师,不仅要对幼儿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具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同时其还需要对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认识,要能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通过对幼儿行为的观察,来分析、归纳幼儿的多发性心理健康问题,然后再予以幼儿心理方面的干预、引导,消除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升幼儿的心理健康素质水平。

从现目前的幼儿教育、教学观察情况来看,幼儿在心理上的多发问题主要包括自闭、攻击性强、嫉妒、自私等。对于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有效干预,便会严重阻碍幼儿的长远发展,使幼儿难以融入社会,获得社会的认同。

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在发现幼儿存在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后,教师应当根据所掌握的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结合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幼儿进行及时教育、干预,让幼儿认识到其自身心理与思想活动的不正确性,并帮助他们做出自我改进。

在体育运动和艺术教育中塑造幼儿健康心理,体育运动和艺术是幼儿教育、教学当中的两大内容,其对于幼儿健康心理的塑造,也相当有益。在体育运动中,幼儿可以在得到身体锻炼的同时,释放自身的心理情绪,从而保持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

在艺术教育中,幼儿不仅可以学习到如何欣赏美、创造美,同时通过美育的熏陶,还可以丰富幼儿的内心世界,使幼儿的情感变得更加细腻、健康。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及活动能力,多组织一些户外体育活动,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体育对抗

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帮助幼儿更好地释放心理情绪。同时,教师也可以规划美术区域活动角,展示幼儿的美术作品,绘画、卷纸、泥塑以及其他手工等均可,激发幼儿的艺术创造欲,达到培养幼儿丰富内心世界及健康情感的目的。

二.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游戏活动结合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游戏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就能发挥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培养幼儿的最好手段。

在角色游戏中,通过幼儿对游戏主题的确定、角色的选择、情节的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我们分为三个方面:游戏有哪些功能;儿童需要;一对一原则。

我们依据三方面,灵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大家一起的快乐,增强融入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与教学中介入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一天教学学习,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有内涵的因素发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作用,而不是就事论事,对心理因素视而不见。

应该不考虑儿童的心理反应,一味地灌输渗透或是把各类教学活动互相割裂开来。采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级界限,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开始,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我们利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

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感受一种群体感。尤其是感统训练培养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同步提高,相互促进。

结论

幼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多方努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关注,幼儿园应该主动与社区沟通,优化社区的教育环境,使幼儿从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环境中,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家庭是幼儿赖依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我们深知问题表现在儿童身上,根子在家庭。因此,我们依托社区优化教育环境,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家庭的教育指导水平。让小区中的中小学生定期来园与孩子们一起游戏活动,或到社区中参与社会活动。

通过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人交往,可以解决独生子女的任性、自我封闭、不和群的问题。积极利用社区心理卫生资源,努力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综合能力。健康的自我能够增强自信心,幼儿的自信心,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在幼儿自我的发展中,由于受自身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自我认识的水平比较低,他们还不能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而往往根据成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幼儿教师的鼓励与支持能够促进他们积极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这对幼儿健康的心理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

作为幼儿家长也应当要参与到对幼儿的心理干预中来,幼儿园方面需对家长做好指导和动员工作,提高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使其能够为幼儿的生活、成长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予以孩子陪伴、关爱和尊重,关注孩子的心理活动,有效引导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相关知识

重视幼儿园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干预,引导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及其干预措施研究——基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工作总结(精选20篇)
2023关于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总结(通用18篇)
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总结(精选33篇)
幼儿的社交礼仪教育
幼儿心理发展与营养关系心理健康
学生心理干预措施方案(精选12篇)
活教育理念下小班幼儿独立性培养策略探索
春季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精选20篇)

网址: 重视幼儿园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干预,引导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29015.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浅析青少年网络成瘾成因及干预对策
下一篇: 在线积极心理干预策略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