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回答这个问题,
只要浏览一遍下面的图片就可以了
Instagram上的点赞利器
做心理测试时被问,你喜欢猫还是喜欢狗,大多数人都会当然站狗,还要补上一句:“我不喜欢猫,猫很自私的”
But every dog has its day- 猫的时代,来临在互联网。“当今网络,你可以信中医,你可以反对小区里建信号塔,可以秃头,但你绝不能讨厌猫。”
爱猫人士小李给我掏了心窝子,告诉了我他在网络世界纵横十余年的箴言:“不管是美短还是暹罗,田园还是布偶,只要是猫,就是好猫。”
等等,他想了一下:秃头暂时还是算了。
现在打开手机,到处都是猫半眯着的眼睛,不屑的眼神和(往往很肥胖)的身躯。
到底是为什么?
当代青年是怎样一步一步被猫俘虏的?
猫这个物种,为什么能在网上称王称霸?
1.
首先当然是因为猫很可爱,科学层面上的:
地球上第一只猫(始猫Proailurus)出现在三千万年前。
始猫还原假想图
这就是地球所有猫科动物的祖先了。很难想象,如果家猫仍然长这样的话,你会心甘情愿地存钱,只为每天能给他开一个海淘回来的猫罐头。
不过还好,在科学定义上的家猫,出现在公元前 8000 年左右,而后长期与人类在一起生活的生物,已经在漫长的进化中,逐渐偏离了最初的形态,而被驯化的猫科动物特征,则恰好击中了人类的萌点。
比如圆滚滚的大眼睛:猫科动物的捕猎模式多是“久久的暗中观察+瞬间的扑杀”,而这就需要在捕猎时需要绝佳视野,猫科动物因此进化出了占据脸部绝大部分的双眼。
同样还有家猫们统一拥有的小巧鼻子和圆滚滚的脸颊。
相较于犬科动物对猎物长时间的追逐和围攻,猫的捕猎几乎在瞬间结束,他们也就不需要进化出适于长时间运动的宽大鼻腔;而短小而有力的下颚,则被设计用来咬住猎物的喉咙,而非撕裂身体。
这些特征统一加起来,在人类的字典里却巧合汇总成了一个定义:“可爱”:这是一种复杂的人类情绪,背后根植了人类保护与照顾同类幼崽的天性。
“之所以人类觉得猫可爱,就是因为猫基本复制了人类婴儿的特征”,奥秘杂志此前曾分析:“面对拥有这样特征的生物,人类会被激发天性,不仅不会伤害他们,更会做出爱护他们的行为。”
对,你很可能还是单身狗,但你的内心深处仍然有着爱护下一代的天性,而猫则有意无意地利用了这一点。
2.
不过在人类这种愚蠢生物的漫长历史上,“拜猫教”原本就是真实存在的东西。
吸猫到底能不能辟邪?古埃及人严肃地告诉你:可以。
在这个信奉泛灵论的古老民族,曾一度存在过真实意义上的“拜猫教”,而他们所顶礼膜拜的这位猫神名叫“巴斯特”,猫脸,女人身,目光炯炯。
巴斯特神像
猫的瞳孔很妙,它们会跟随光线改变大小形状,古埃及人由此联想到了月亮的阴晴圆缺。他们相信,夜晚降临后,太阳的光芒便被藏在猫眼里保管,因而猫被看作是月亮的象征。
在古埃及人的传说中,死者的魂魄会在夜间乘太阳神的船去往阴间,而毒蛇阿波菲斯会阻止太阳喝冥河之水。此刻,作为毒蛇的克星,猫女神会现身斩下蛇首,埃及人才重新得见太阳。
古埃及壁画上的喵星人
对巴斯特的崇拜大约是在三千多年前成形的,尤其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迁都底比斯之后,猫神的形象基本固定下来。
巴斯特神庙
在那一时期,埃及法老们尤其尊崇巴斯特女神,第十九王朝法老把都城从底比斯迁到了布巴斯提斯,也就是巴斯特女神的升成;第二十二王朝法老奥索尔孔二世甚至自称“巴斯特之子”,并将她刻在了皇室徽牌上。
猫在埃及民间饱受宠爱
在古埃及民间,巴斯特女神广受尊崇,其狂热远超当代猫奴。据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在布巴斯提斯,“故意杀猫罪”足以被判处死刑;若是误杀,则须交付罚金;如果家中有猫去世,全家人都要剃掉眉毛以表哀悼,否则女神就会降灾。
literally “拜猫”
这种狂热的集中展示来自一年一度的巴斯特节。根据希罗多德的统计,这一节日是当时埃及众多的宗教活动中,参加人数最多的一个,至少 70 万。70 万人身着盛装,前往布巴斯提斯的猫神庙膜拜,场面极为壮观。
而在希罗多德的记载中,一个最值得关注的细节是:“人们把死猫带来,涂上香料,放进一个容器里埋掉”。
埃及出土的“猫木乃伊”
他所指的,便是后世的考古学家曾在当地的地下墓室开采出来的“猫木乃伊”。仅在巴斯特神庙,就有超过 30 万具。
古埃及人之所以要将猫制成木乃伊,与他们的生死观密切相联。他们认为生命永恒,而死亡只是生命的中断,而非完结,它将在冥界以另一种形式重生;而重生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肉身的完整。因此,出于对猫的尊崇,他们会将它死去的肉身制成木乃伊,以便其重生。
在某些猫木乃伊的墓穴中,考古学家甚至还发现了供猫嬉戏用的小老鼠和线球,可谓用心良苦。
这种古老的拜猫信仰在古埃及延续了数百年,直到罗马人占领埃及,尤其是基督教兴起后,作为一种异教神崇拜,它才逐渐归于湮灭。
基督教文化对猫是极不友好的。猫,尤其是黑猫被看作是恶灵的化身,遭到虐待和捕杀,还不明不白地背了黑死病的锅,猫奴群体也一度身负恶名。
多梅尼科•吉兰达伊奥《最后晚餐》,一只黑猫坐在犹大的身后
而在伊斯兰文化中,猫倒是享有很高的地位,虽比不上古埃及的拜猫信徒那么狂热,但至少是受到保护和尊敬的。
在伊斯兰教信徒看来,猫是一种“善兽”,它们爱干净,还能捕吃鼠、毒蛇等有害物。
奥斯曼帝国壁画中,穆罕默所豢养的宠物猫“Muezza”
不仅如此,在绵延至今的“猫狗大战”中,喵星人自古便在伊斯兰文化中取得了胜利——圣训《哈底斯》明确指出,猫的地位高于狗;狗不仅被看作是“不洁之物”,黑狗还被当成是恶灵的化身,“天使不会进入有狗,或挂着画像的房屋”。
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中,在伊斯兰国家,你能有一个很明显的观感,那就是猫比狗多。
清真寺中的流浪猫
而在当代社会,所谓的“拜猫文化”与宗教因素已经没有了太大关联,大众认知中的喵星人不再是化身女巫的恶灵黑猫,神庙中的巴斯特,而是流行文化中的加菲猫、表情包和 Elvis Presley。
3.
但事实上,猫在互联网上的繁荣景象,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况是负相关,或者至少是小范围脱节的。
截止到 2015 年为止,中国登记在册的城市养犬数量占总比为7%,而与此同时猫的比率则在2%,少了一半不止。猫粮与狗粮的销售状况可能可以更直观地表现出两者对比。
深色两格为狗粮,浅色两格为猫粮,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基本是压倒性的:
但互联网上的情况却完全不一样。
国外网站 4chan,阅读量最高的一条狗相关的帖子,仅仅只达到了最高猫贴 1/3 不到的点击率。在中国,情况也是一样:
这是百度给出的搜索数据:在随机选择的同时间段看猫狗搜索率,猫同样几乎领先了三分之一。
而在近 50% 用户年龄为 20~29 岁的豆瓣,猫狗的“优劣势”似乎更加明显:最大的猫咪小组已经参与者已经超过 32 万人,而与此同时,最大的爱犬小组也不过才 15 万人,还不到前者的一半。
首先,从社交性来看,猫比狗要互联网化得多。
从狼开始,犬科动物就是群居的,他们高度社会化,并且极其需要人的反馈。
猫则不同,猫是掠食者,为了保证食物数量,猫选择独居,从天性来说,他们不需要互动:也就是说,我们从屏幕上看猫获得的满足感,其实和实际与猫相处获得的满足感,是相差不大的。
其次,从传播角度来说,猫也可能是最适合互联网的一种动物了。
相较于狗长时间的、动态的捕猎,猫的捕猎是动态与静态的结合:等待,加上瞬间的爆发。而这在《纽约时报》看来:“是一种天然适合短视频和gif的传播模式”。
比起观看十秒内狗不停地往前奔跑的视频,前七秒坐在鱼缸旁踟蹰,后3秒突然暴起捞鱼的猫,似乎已经初步具有了故事情节。
“想想你最喜欢的那些猫视频吧:一只猫突然从盒子里冒了出来,或者突然从床底冲出来袭击一只狗,你享受的就是这一瞬间”,而这都根植于猫的天性。
“你可以看到,狗在电影里或者小说里,出现的频率就要远远高于猫”,同样来自《纽约时报》,“因为狗适合连续的,长时间的片段;而猫则像诗歌,片段化、碎片化:而这恰恰也是互联网的特性”。
最后,还有一个至为关键的原因:你们想想,中国互联网上最为活跃的一批人是哪些人?
根据CNNIC的调查,20~29岁的青年人是互联网上最活跃的一批人(30%)。而他们的养宠趋向是什么呢?有宠研究院此前曾发布过一份青年宠物主调查报告,从它们数据中,我们可以获得这个人群的画像:
20~29岁,女性为主,北上广工作,收入在 3000~ 800 0左右,喜欢室内娱乐活动(电影或音乐),陪宠物的时间很少。
而这些条件组合起来形成的最优选择,可能正是猫咪。
“如果想养大狗的话,你至少得有个suv吧?不然连带他出去玩都麻烦;养小狗时时都得送出去洗澡修毛”,爱狗网友柴斯卡说:“而当代青年,一线城市租一间房,每天 996,餐餐外卖,怎么养狗?”
客观意义上来看,可能的确如此:养狗投入的金钱、时间与精力对比起猫来,可能适合家庭行为;而养猫,则更个人化,也更经济化一些。你养猫,可能因为你只能养猫。
但没有关系,拥有大狗、大房子和大suv的饲主们可能算作是人生赢家,但养猫的你也绝不在这条链条的底层。最底层的,可能那些只能在网上云吸猫的青年们。
#扎心了,老铁
编辑:梁珂、杨馨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知识
为什么猫成了朋友圈的主子?
猫咪为什么要做主子
为什么有许多人把猫叫做“主子”?
为什么称猫咪为主子呢
同样是宠物,猫是主子,狗是奴才,这是为什么?
宠物为什么猫主子总是高冷的,而狗娃子就那么热情
猫主子的行为心理活动分析,让你读懂你的爱猫
原创 猫主子的行为心理活动分析,让你读懂你的爱猫
关于猫主子,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猫主子产品大全】猫主子百科
网址: 为什么猫成了朋友圈的主子?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29486.html
上一篇: 不在家也能照顾好猫主子,宠咕咕智 |
下一篇: 又曝“毒猫粮”事件,200多只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