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官方发布】中国体能训练师考试大纲

【官方发布】中国体能训练师考试大纲

1

中国体能训练师认证分级

参考国际权威体能训练师认证体系,结合我国现实需要、运动科学研究现状及体能训练学科发展现状,将体能训练师专业能力认证分为:体能训练师(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Coach),高级体能训练师(Senior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Coach),资深体能训练师( Master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Coach)。

高级体能训练师认证对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能训练体系。体能训练师则以高级体能训练师为基准,扩展理论考核的内容,强化对肌动学、生理生化监控等内容的考核,实现实操考核现场化,同时强化知识考核及能力培养。资深体能训练师则以高级体能训练师为基准,同时强化对体能训练成绩、体能训练科研贡献及体能训练教育等方面的考核,强化专业贡献,专业责任和社会贡献。

1. 体能训练师(SCC)

具有基本的运动科学知识,具备基本的评估、分析、执行及监控体能训练的能力,实现体能训练的安全性和科学性。考核内容:⑴.运动解剖、运动生物力学、基础肌动学;⑵.运动生理生化、运动营养及运动心理;⑶.体能训练计划制定、训练监控及评估;⑷.体能训练基本训练手段与方法;⑸.体能训练新理念、新理论及新方法。报名条件:大专及以上学历;持有有效急救证书 (CPR+AED)。

2. 高级体能训练师(SSCC)

具有系统的运动科学知识,具备系统的评估、分析、执行、监控、评估体能训练的能力,实现体能训练的安全性、系统性及科学性。考核内容:⑴.较高的运动科学素养,即运动解剖、运动生物力学、肌动学、运动生理生化、运动营养及运动心理;⑵.较强观察及测评能力,即生理生化测评、运动能力测评、功能动作测评等;⑶.较强的理论讲授和高水平实操指导能力;⑷.较强的常规体能监控软件及硬件的使用、训练数据的处理及分析的能力。(说明:高级体能训练师认证与国际体能训练师认证体系对接,增加理论板块考核内容,推行实操能力考核,优化体能训练师知识结构,强化实践能力及执教能力培养)。报名条件:专科及以上学历;获得体能训练师认证后,从事体能训练实践、教学或研究满2年;获得运动科学及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学历者,连续担任体能训练师超过4年以上者,在获得体能训练师认证满半年后可直接报考高级体能训练师;每年完成基本的教育学分;持有有效急救证书 (CPR+AED)。

3. 资深体能训练师(MSCC)

具有系统的运动科学知识及丰富的训练经历,具备系统的分析、执行、监控、评估体能训练的能力,全面实现体能训练的安全性、系统性及科学性;具备指导体能训练师和高级体能训练师进行专业实习的能力,承担引导专业和行业发展的责任。考核内容:第一,同行评价。执教能力与执教成绩或科研成果同行评价;第二,体能实践案例或体能研究成果汇报;第三,体能训练计划制定或科研课题设计。报名条件:体育相关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已获得高级体能训练师证书满6年;持有有效急救证书 (CPR+AED)。

2

体能训练师考核分级

根据布鲁姆认知程度理论,按照记忆、应用及分析对体能训练师的能力进行分级,从体能训练师到资深体能训练,在夯实基本运动科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强化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块

体能训练

SCC

高级体能训练师

(SSCC)

资深体能训练师

(MSCC)

运动

科学

基础

记忆:60题 (50%)

应用:53题 (44%)

分析:7题 (6%)

记忆:40题 (33%)

应用:65题 (54%)

分析:15题 (13%)

1.体能实践案例或体能研究成果汇报;

2.体能训练计划制定或科研课题设计。

3.体能训练新理念、新方法、新科技等。

训练

计划

制定

记忆:32题 (40%)

应用:32题 (40%)

分析:16题 (20%)

记忆:7题 (9%)

应用:39题 (49%)

分析:34题 (42%)

3

中国体能训练师认证安排

中国体能训练师(SCC)认证大纲及学时安排

板块

章 节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体能训练

的科学基础

基础运动功能解剖

6

基础运动生物力学

2

基础运动生理学

6

基础运动生理及生化监控

2

特殊人群体能训练(一)

2

体能训练中的营养策略(一)

4

共计课时

24

体能训练

计划制定

的理论与

方法

体能训练师执教之道

2

体能测评理论及方法

6

抗阻训练计划制定

8

柔韧性及运动拉伸训练计划制定

6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计划制定

4

灵敏性及多向速度训练计划制定

6

核心区训练计划制定

4

有氧耐力训练计划制定

2

体能训练计划制定的原理及应用

2

体能训练中的伤害防护

4

功能性训练的原理及方法

2

共计课时

48

中国体能训练师认证考点

章节

安排

对应考点

认识水平

总计

记忆

应用

分析

基础运动功能解剖

1.骨骼、关节、关节面基础知识

2.基础解剖知识(肌肉定位、肌肉功能)

3.不同动作的肌肉功能分析(肩部、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20%

基础运动生物力学

1.力、力矩及生物力学杠杆2.三大杠杆的特点及应用

3.拉力线及向量(髋关节)

4.主要动力学规律(力-速度曲线、力-时间曲线、爆发力曲线)

5%

基础运动生理学

一、神经肌肉功能

1.神经肌肉解剖、肌丝滑行理论、运动单位募集原理及不同运动项目肌肉构成

2.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3.中枢神经与外周神经系统及训练

4.感觉运动系统与训练

二、骨骼和结缔组织(肌腱和韧带)

1.骨和结缔组织的解剖学

2.骨和结缔组织对训练的反应(短期和长期)

三、呼吸循环系统

1.心肺的解剖学(心脏的结构、血管系统、肺)

2.血液成分及心血管功能

3.心肺系统对训练的适应(短期和长期)

四、生物能量系统

1.不同能量系统的特征(供能的效率、底物的补充等)

2.专项供能系统的训练变量调整(如,模式、强度、持续时间、训练量,以及运动和休息比)

3.过度训练、停训及女性运动员三联症的机制,征兆,症状、测评、不良影响和干预

五、神经内分泌

1.激素的供能(如,睾酮、生长激素)

2.神经内分泌对不同训练的适应(短期和长期)

六、不同训练安排的生理学适应

1.最大力量和有氧训练的冲突与整合

2.不同训练顺序的生理学适应

3.高强度间歇训练的生理学适应

4.运动疲劳产生的机制及应对

20%

基础运动生理及生化监控

1.生理生化训练监控与体能的关系

2.训练中常用生理生化监控指标及应用

3.比赛期间监控指标及应用

5%

特殊人群体能训练(一)

1.青少年、女性及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特点

2.不同人群对不同训练的适应(短期和长期)

3.不同人群训练计划制定

5%

体能训练中的营养策略(一)

一、营养因素影响健康和运动表现的基本知识应用

1.健康和运动表现相关的营养学基础(食物种类、食物交换、“我的餐盘”、血糖指数)

2.不同项目运动员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的需求

3.饮食选择相关的健康风险因素(摄入过高的胆固醇、甘油三酯,饱和脂肪、摄入较低的钙和铁等)

4.水合状态和电解质平衡对健康和运动表现的影响

二、优化运动表现相关的策略

1.不同训练/营养计划产生特定的身体成分的变化(脂肪减少或瘦体重增加)

2.训练或比赛前、中、后营养和液体摄入

3.影响肌肉力量和有氧耐力的营养因素

4.预防过度训练的营养策略

5.优化疲劳恢复的营养策略

15%

体能训练师执教之道

1.体能教练的基本职责和定位

2.体能教练应注意的问题

3.体能教练的能力结构

25%

体能测评理论及方法

1.测试的基本原理

2.基础功能动作测评(关节活动度评估、深蹲动作评估、LESS评估、单腿动作评估)

3.基础体能测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平衡、核心区等)

4.身体机能测评(实验室及便携测试)

抗阻训练计划制定

一、掌握(抗阻训练、柔韧性训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灵敏及多向速度训练、核心区训练、有氧耐力训练、平衡能力训练等)体能构成要素的概念、内涵、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各个要素与系统体能的关系;

二、掌握各个体能构成要素(抗阻训练、柔韧性训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灵敏及多向速度训练、核心区训练、有氧耐力训练、平衡能力训练等)的运动科学基础;

三、掌握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及不同人群进行(抗阻训练、柔韧性训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灵敏及多向速度训练、核心区训练、有氧耐力训练、平衡能力训练等)训练的适应性;

四、以动作强度和动作难度建立体能训练(抗阻训练、灵敏及多向速度训练等)动作库;

五、制定系统的科学体能训练计划制定应考虑的因素。

根据运动员的健康状况、训练年限、个人能力和训练目标制定训练计划,以有效降低潜在的损伤及优化运动表现。

(一)系统掌握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模式

1.全面掌握不同类型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模式(抗阻训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速度/冲刺训练、间歇训练、灵敏训练、有氧训练、柔韧性训练)

2.不同训练方法和训练模式的组合,以达到确切的目标和训练效果(肌肉耐力、肌肉肥大、肌肉力量、爆发力、有氧耐力)

(二 )练习的选择

1.针对特定运动项目及特定需求选择训练动作

2.基于不同运动链类型的训练动作(开链和闭链)

3.根据参与肌肉的数量和类型进行训练(爆发力、核心、辅助、结构性;刺激特定肌肉的训练动作;变换训练动作以改变训练涉及的的肌肉)

(三)训练顺序的应用原则

1.根据训练目标安排训练顺序

2.确定训练顺序应考虑的因素(先大肌肉群后小肌肉群、推和拉交替、上肢训练和下肢训练交替)

3.训练模式涉及到的变量(爆发力训练、力量训练、热身/整理、能量系统训练、有氧耐力训练、灵敏性训练)

(四)训练强度的确定和安排(负荷、阻力、心率)

1.安排训练负荷或训练心率的方法

2.根据训练目标设定的训练负荷或训练心率(肌肉耐力、肌肉肥大、力量、爆发力、有氧耐力)

(五)训练量的确定和安排(定义为组*重复次数)

1.训练结果与训练量的调整相关

2.根据训练目标设定训练量(如,肌肉耐力、肌肉肥大、力量、爆发力、有氧耐力)

(六)训练/休息时间比,恢复/减量,及训练的确定和安排

1.工作/休息时间比和恢复(如,肌肉耐力、肌肉肥大、力量、爆发力、代谢调节)

2.训练频率(肌肉耐力、肌肉肥大、力量、爆发力、能量代谢、恢复)

(七)训练进阶的确定和安排(模式、强度、持续时间、频率)

(八)考虑训练计划中融入功能性训练

柔韧性及运动拉伸训练计划制定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计划制定

灵敏性及多向速度训练计划制定

核心区训练计划制定

有氧耐力训练计划制定

体能训练计划制定的原理及应用

1.周期训练及板块训练概论

2.掌握力量训练分期理论

3.备战赛会制比赛训练计划制定

4.赛季制运动员训练计划制定

5.训练计划制定与生理指标和体能指标监控

15%

体能训练中的伤害防护

1.运动伤害类型与处理

2.常见运动损伤的应急处

3.康复的目标与策略

4

中国体能训练师考试办法与成绩评定

1、考核原则

兼顾运动科学和训练实践、兼顾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兼顾国际标准和中国需求、兼顾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兼顾打造标准和选拔人才。

2、考核办法

学员完成全部培训课程的基础上方可参加认证考试,考试分为理论考核和实操考核。

3、理论考试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命题,采用客观题闭卷考试,卷面满100分为满分,200个考试题目,每题0.5分,卷面成绩大于等于60分视为通过考核。理论考核通过后才能参加实操考试。

4、实践考试

实操考核采用专家组现场测评,考核总分为100分,考核成绩大于等于60分视为通过。严格按照实操考试标准进行考核,测试全程录像。考核小组成员需在考核成绩上签字。

5、成绩评定

理论考核及实践考核成绩均大于等于60分视为通过体能训练师认证考核。

5

实操考核办法及刚要

1、考核原则

全面性原则。全面考核体能训练师基本体能实操能力。

专业性原则。细化考核标准,准确判定体能实操能力。

客观性原则。严格考核过程,实行考核专家组负责制。

评估行原则。考核专家组提交考核学员的考核评价。

2、考核等级

操动作考核分成五个级别,每个级别设置设置特定要求。

层级

动作完成情况

动作有严重错误;动作非常不协调

较差

动作有轻微错误;动作有些不协调

及格

正确的完成训练动作(一定负荷);动作基本协调及流畅;

良好

正确的完成训练动作(较大负荷);动作协调及流畅;

优秀

流畅且正确的完成训练动作(较大负荷);动作非常协调及流畅,且有节奏感;

3、实操考核内容

实操板块

章节

考核内容

分数分布

总 分

体能训练实操

自由重量训练技术

哑铃、壶铃、弹力带、战绳训练动作;

15

100分,共计6个板块

杠铃训练技术

背蹲、硬拉、前蹲、高翻、单腿硬拉;抓举、挺举。

30

柔韧性及运动拉伸训练

静态拉伸:主要肌群的精准拉伸

动态拉伸:常规动态热身方式

PNF拉伸:主要拉伸方式

15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

落地技术;上肢、下肢及躯干

15

灵敏性及多向速度训练

减速技术、多向速度技术;

软梯、小栏架常规训练动作;

15

功能性训练实操

徒手及结合弹力带、平衡盘、TRX、等进行的核心区相关训练动作。

10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能训练分会

China Sports Science Society for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2017年执业兽医师考试大纲最新版
体能训练师是是做什么的?怎么拿证?
北京农学院2023考研复试加试考试大纲:动物营养学
执业兽医考试大纲(动物病理学篇)
2019年全科执业兽医考试大纲(动物病理学篇)
动物行为训练师考证
新瑞鹏宠物医疗集团皮肤科专家刘欣博士入选全国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
搜救犬体能训练器材 产地货源
宠物兽医证怎么考
广州训犬师资格考试特训班

网址: 【官方发布】中国体能训练师考试大纲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31491.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宠物用品市场分析
下一篇: 宠物驯养师拿证职业介绍?上岗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