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乌岩岭黄腹角雉自然繁育首次获得成功

乌岩岭黄腹角雉自然繁育首次获得成功

黄腹角雉

“3只黄腹角雉雏鸟,已经可以飞上4米多高的横梁了。”昨日,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郑方东向记者分享了这一“喜讯”,这也意味着乌岩岭继2011年以来先后人工繁育62只黄腹角雉之后,自然繁育首次获得成功。

4月20日,第一窝黄腹角雉顺利孵化出壳。

在乌岩岭生活着的众多珍稀动物中,黄腹角雉尤为引人注目。黄腹角雉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列入国际濒危鸟类《红皮书》中的“最濒危种”,目前全球仅存数量约为5000多只。其中,乌岩岭内黄腹角雉总量约500余只,是目前我国已知的野生黄腹角雉最高种群密度区。

“其濒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繁殖难度大。”北师大鸟类专家张雁云教授认为,饲养场内笼养的黄腹角雉一般只有通过人工受精等繁育手段才能顺利成功繁殖,很难自然交配繁殖后代,可能有饲养场面积较小,食物营养不够丰富等原因。

为此,2017年,乌岩岭保护区黄腹角雉半野生驯养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先后有12只雄雌黄腹角雉被移送入半野生驯养场。在以郑光美院士领衔的乌岩岭生物多样性研究院士专家工作站科研团队的技术指导下,长期以来,科研人员通过在半野生驯养场内植树绿化、放置倒木等措施模仿野外栖息环境,同时适当喂食韭菜、西红柿、鸡蛋等,改善食物营养条件,为黄腹角雉建了一个“大自然中的家”。

黄腹角雉雄性和雌性

今年3月16日,科研人员终于在半野生驯养场内发现了首枚黄腹角雉蛋。继4月20日,第一窝黄腹角雉顺利孵化出壳以来,已有4窝9只雏鸟黄腹角孵化出壳。“令人遗憾的是,小雏鸟仅成活了3只。”郑方东告诉记者,雏鸟在成长最初阶段,也需要克服重重困难,才能顺利成长。目前,3只雏鸟在母鸟的关护下,健康状况良好,工作人员将继续做好观察记录,为“鸟中大熊猫”黄腹角雉的繁育科研积累经验。

end

来源:泰顺发布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鸟中大熊猫”黄腹角雉在乌岩岭保护区自然繁育成功
原创 黄腹角雉现乌岩岭,头上长角,身前吊肉裙,见人就把头埋草丛里
黄腹角雉现身浙江乌岩岭,头上长角,身前吊肉裙,见人就把头埋草丛里
原创 黄腹角雉现身浙江乌岩岭,头上长角,身前吊肉裙,见人就把头埋草丛里
“鸟中大熊猫”育幼成功 黄腹角雉幼鸟温州动物园首秀
黄腹角雉主题馆对外开放
泰顺黄腹角稚博物馆,全国唯一!
黄腹角雉:幸福“吉祥鸟”
【鸟类大全】鸡形 雉科 黄腹角雉
【佳作】乌岩岭上的吐绶鸟

网址: 乌岩岭黄腹角雉自然繁育首次获得成功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33146.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腹角
下一篇: 我省首次成功人工孵化黄腹角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