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鸟中贵族——黄腹角雉

鸟中贵族——黄腹角雉

  黄腹角雉是比大熊猫还要稀珍的鸟类,而且也是中国特有的物种。时至今日,黄腹角雉的数量不超过3000只。野外生存的也就1000多只。因它的基因和特性,人类无法像朱鹮那样繁养;因为它的罕有,真正见过野生黄腹角雉的人可谓凤毛麟角,近距离观察更是难上加难。

        我不善爬山越岭,但为了一睹黄腹角雉的风采,也是豁出去了。在去探访黄腹角雉的路上,我们先是乘坐改装加高过底盘的越野车,在崎岖不平的莽莽崇山峻岭蜗行,然后再步行爬上眼前的山巅,在黄腹角雉经常出没的地方守候。寂寞的守候,终如愿以偿。拍摄的艰辛,也只有自己感觉、体味。回来的路上,背负十几公斤的背囊,在狭窄的羊肠小山道上连滚带爬地下山,可谓狼狈之极,但尽兴开颜。得意之余,回味无穷,忘了劳累,收获满满。遗憾的是未能见到雌鸟。

  晨雾中, 远山空灵、静寂。黄腹角雉的啼叫声格外另类、引人瞩目,似人类遇喜事开怀大笑般:哇...哇...哈...哈...哈...,这其实是在向同类宣示领地主权。

       黄腹角雉悄无声息地从旁边的树丛中姗姗而来。 你看它,一袭黄袍加身,弓背驼腰,尾部收起呈“罗锅”状,走起路来,四平八稳,自带一种贵气,好一派帝王风范。其实黄腹角雉表面的华丽,遮掩不了它种群繁殖能力低下,以及与生俱来的智商低能、懦弱呆笨。它爪不尖、喙不利、不善飞,动作迟缓,这也造就了它遇险时还在原地四处张望,不会逃避,甚至临危以“驼鸟”样,把头扎进就近的草丛中,自欺欺人,以为躲过一劫,这种傻相,使人类及蛇、鹰、鼬等天敌极易捕杀,加之鸦类如喜鹊、乌鸦、松鸦等对其幼雏和卵的伤害,使这个物种越罕有,人们形象地把它称之为“呆鸡”。“呆若木鸡”这个成语也许就是由它而来的,不得而知。这是黄腹角雉稀少的一个主要原因。

        每到春季,黄腹角雉发情时也是非常有趣的,求偶的仪式庄重而复杂。雄鸟在发情时头顶上神奇地生出一对似天线般的翠蓝色肉角,十分鲜艳夺目;颈项下伸出一条两边呈红蓝花纹对称,中间不规则朱红色交织的肉带,图案像一个繁体字的“寿”字,故别名寿鸡,又称绶带鸡。求偶时,雄鸟面对雌鸟蹲伏,头上下点动,肉角不断抖动,艳丽的寿带从脖颈处下垂,并不断摇摆,双翅快速搧动,向雌鸟献媚。

        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将几对黄腹角雉分别放在了繁殖屋里以供繁殖,但几年过去了也没见动静,后偶然发现了一个现象,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黄腹角雉在求偶时,需要一个表演舞台和道具,情景是须从一个障碍物后突然跳出,在雌鸟面前炫耀其英姿。(或是树后、或是石堆后 )而繁殖屋里恰恰没有障碍物,而黄腹角雉少了一个道具,或者说是一个环节,因而求偶不成。真乃天下无奇不有。

  黄腹角雉属鸡形目雉科角雉属的鸟类,别名角鸡。体长约55~65cm,是中国的特有种。主要分布在 武夷山山脉的闽、赣两省,广东北部与湖南接壤的南岭,广西等省。黄腹角雉特定的物种模式在浙江泰顺的乌岩岭,是国家级唯一的黄腹角雉保护区和保种繁育中心。

        黄腹角雉外形独特,头顶黑色或红色, 脸颊呈朱红色,具黑色或红色羽冠,腹部呈黄色,上部为栗褐色上呈具黑缘的亮黄色的圆斑,可谓羽饰华丽,卓显富贵。而雌鸟通体棕褐色,密布黑棕色及白色斑点,这恰恰是雌鸟丛林生活很好的隐蔽色。

        习性:喜栖息在海拔600~2000米的亚热带针、阔混交林里。以蕨类植物植物的根、茎、果为食,也食少量昆虫。

        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被列入《《华盛顿公约》》一级保护动物

        20 16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皮书列为近危级(VU)

                      2023年2月17日

相关知识

江西三清山现“鸟中熊猫”黄腹角雉
黄腹角雉:幸福“吉祥鸟”
泰酷辣!黄腹角雉原来不是一般的鸟!
千万里追寻—鸟中大熊猫黄腹角雉
《中国鸟黄腹角雉》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腹角雉
#0033 黄腹角雉
《黄腹角雉救助记》
黄腹角雉在江西
黄腹角雉救助记.pdf

网址: 鸟中贵族——黄腹角雉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33500.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罕见!3只雄性“鸟中大熊猫”黄腹
下一篇: “鸟中大熊猫”——黄腹角雉现身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