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动物考古学的研究结果,家犬是古代人类对灰狼驯化而来的。家犬的基因证据同样揭示出世界上不同地区的家犬都来自对于灰狼的驯化。国外学者在讨论驯化家犬的动机时,将其归纳为肉食、伙伴、帮助人狩猎、看家护院、作为其它家养动物的保护犬及作为随葬动物等,没有强调单一的原因。因为现在尚无任何文字资料可以证明当时驯化各种动物的原因,我们对于古代驯化和饲养动物的动机只能依据这些家养动物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及出土时的考古现象进行推测。
灰狼
最早出现的家犬可能是狼来到古人的居住地附近,在古人的生活垃圾中寻找食物,在与人的接触过程中被人捕获幼崽,作为宠物饲养,由于其与生俱来的生态特征,人与饲养的狼(或者可以称之为最早的家犬)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在最早把狼驯化为家犬之时,当时的人很可能是首先将其作为宠物来对待的,这毕竟是当时除了人自身之外的第一种与人亲近的动物,而且其会对人摇尾巴、亲近人和舔人等行为都会增加人对它的好感,希望它随时在自己身边,这种行为出自古人对于友情的认识,也进一步丰富了古人对于友情的认识。而后,在作为宠物犬饲养的过程中,古人发现了它们的一些特殊的功能,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开发和利用。比如,可以将其作为猎犬,帮助人类在狩猎的策略、战术或技术方面发生一些变化。
现代民族学调查发现,猎狗是狩猎中的重要助手,训练有素的猎狗在狩猎过程中,常常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猎人对训练有素的猎狗是十分珍惜的。如鄂伦春族的猎人训练出一条好猎狗,即使给一匹好马,他们也不交换。猎狗在狩猎中发挥的作用大致为四个方面,首先是追踪,猎狗嗅觉灵敏,能从兽类走过所留下的痕迹和气味中,辨识兽类前进的方向,如捕猎黄鼬时,常由猎狗追踪至黄鼬的洞口,再由猎人将黄鼬猎杀。其次是围缠,遇到猎物后,它们能迅速向前,将猎物包围住,并与猎物纠缠,使猎物不能逃跑。
如鄂伦春族的猎狗,就敢和东北虎纠缠,它们追逐虎,虎反扑时,狗即躲避,等虎继续前进时,它们又去追缠,使虎不能脱身,待猎人赶来围猎。其三是追捕,猎狗能追获一些小型兽类,如野兔就常为猎狗擒获。其四是看守猎物,猎人中猎物后,猎狗也能帮猎人寻得猎物,鄂伦春族的猎人射杀一只驼鹿后,在赶到现场前,猎狗将驼鹿死死咬住,待猎人赶到时再放开。
鄂伦春猎犬
自更新世末期开始,随着气候的变化及古人活动的强化,大型野生动物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古人生存行为的变化,即所谓的广谱革命,人类生计方式逐渐转向开发利用原来没有利用或忽视的动植物资源,中小型野生动物成为狩猎的主要对象之一。例如在距今10000年以前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水洞沟遗址中,就发现兎等小型动物占据全部动物总数的50%以上。在这样的广谱革命过程中,上述的猎犬特有的功能可能在狩猎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帮助古人适应新的环境生存和发展。
古人除了开发家犬作为猎犬的功能之外,也可能将其作为警卫犬。这种将其作为警卫犬的行为不一定是随着栽培农作物的开始及逐步发展,特别是饲养家猪行为的出现和强化,狩猎活动逐渐弱化之后,猎犬才开始作为警卫犬继续发挥作用的,而是在把狼崽作为宠物驯化为家犬之后,同时将其作为猎犬或警卫犬用的。因为家犬所具备的独到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可以帮助古人在遭遇攻击时早做准备。
这方面最早的实例可见江苏省邳县大墩子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中出土的一件陶制房屋模型,其四壁和屋顶都刻有狗的形象,很可能是为了显示家犬能够保护主人。考古发掘证实,在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地区发现的数十处先秦时期的车马坑中,都发现出土家犬的现象,不少家犬的颈部系铜铃。以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为例,狗是车马坑中不可或缺的随葬品。一般以1 车 2 马或 4 马配 1 狗的组合出现,在虢文公虢季的墓(M2001)的陪葬车马坑中,有 6 只狗,1 只在车后,5 只在车中,有的狗颈部系铜铃。
在河南省南阳市邓县长冢店遗址出土的“牵獒门吏”画像石中,门吏两只手抓住家犬脖子上的颈环,家犬竖耳蹲坐于地,瞋目张嘴注视前方,显示出当时家犬在看家护院中的作用。可见其作为警卫犬的作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在延续。现今中国农村饲养的家犬往往兼具宠物和警卫犬的双重作用。我们认为,家犬作为宠物犬、猎犬和警卫犬的功能是可以重叠的,当时人对于自己饲养的家犬的感情是一样的,不管是作为宠物、猎犬还是警卫犬。
在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距今9000~7500 年)中就发现在墓葬区和居住区分别埋葬10 只家犬的现象,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末期(距今7500~4000 年),在位于河南南部、山东、安徽和江苏等中国东部及偏东部地区的不少遗址中都存在埋葬家犬或随葬家犬的现象。至商周时期,在商人或商文化区域,这种现象表现的更为典型。
我们认为,在随葬和祭祀活动中利用家犬是一种特殊的需要。随葬和祭祀都是一种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发生关系的行为,或为了帮助其去往阴间世界,或为了向他们叙述自己的祝愿或禀告事情,而此时此刻,如果不是借助于自己长期饲养的动物或自己长期饲养的动物生产的后代,自己的想法能否顺利地实现可能会成为问题,因为这里存在一个能否顺利地交流的障碍,长期饲养的动物及长期饲养的动物生产的后代可以理解饲养者的内心世界。这也正是我们在新石器时代和先秦时期发现的用于随葬和祭祀的动物都跟六畜相关的原因。相反,野生动物与人发生关系是一种极其偶然的行为,人与这类动物互相是陌生的,人不会托付一个被自己强行捕获的陌生的物种去传达自己的心声。考古发掘证实,自新石器时代以来,野生动物作为随葬和祭祀的用品出现的概率极低,我们推测,那种作为随葬和祭祀用品的野生动物有可能还是当时人在特定时间里尝试着作为家养动物饲养的物种,只是后来没有成功地延续下来而已。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定居生活的开始,农耕方式的推进,国家和城市的出现,古人饲养家犬的动机大致经历了由作为宠物开始,到作为猎犬及战争和看家护院时的警卫犬,再演变为作为看家护院的警卫犬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家犬一直具备宠物的特征。而作为祭祀和随葬活动中的家犬大多是特定时期和局部地区的典型现象。除祭祀和随葬的家犬之外,其它家犬最后往往是被作为肉食对象的,在遗址中出土的破碎的骨骼证明其是被食用的,但是因为其数量少,也表明其作为肉食的价值基本上没有受到古人的重视,古人仅在特定的时期和局部地区才有意识地去繁殖家犬,将其作为一种比较重要的肉食种类。
作者袁靖,节选自《家犬驯化及饲养动机初探》,《南方文物》2017年第1期。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狗狗的驯化历史,你知道吗?
吸猫文化趣谈,猫的驯化历史。 古人撸猫二三事
狗狗的驯化史
宠物历史的发展阶段
狗狗的历史和演变:从狩猎犬到现代的宠物犬
猫咪驯化历史可追溯到1000万年前 专家:人类没真正改变猫行为
动物的驯化过程,与猫是否被成功驯化?
狗狗的历史:从灰狼到人类最忠实的伙伴
读完这篇文章让你了解狗狗的发展历史!
部落大作战宠物驯化技巧:驯化宠物的心得经验
网址: 延伸阅读|狗狗的驯化历史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42147.html
上一篇: 宠物小知识:你知道狼到狗的驯化以 |
下一篇: 野狗可以驯化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