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s://site.szplus.com/content/s66bd53c3e4b02fe291a9f8c0.html 发布:2024.08.15返回列表
转载自深圳晚报深圳Plus客户端: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深圳街头巷尾悄然响起了大自然的交响乐。鸟鸣声、风声、水声交织在一起,而这一切,正被深圳高科技设备精准捕捉。
▲8月14日,鸟儿在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放声高歌。
2024年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深晚记者走访发现,深圳正通过高科技手段,捕捉并解析深圳“大自然”的声音。监测显示,深圳一年四季从早到晚鸟鸣不断,居民区的鸟叫声占比为47%,工业园区鸟叫声占比高达67%。在高科技的助力下,“大自然声音”的监测与研究正成为连接人与自然的新桥梁,成为衡量生态环境的新标尺。
鸟鸣声声入耳来:
表明深圳生物多样性持续丰富
近日,深晚记者走进深圳市卡普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一块数字屏幕映入眼帘。在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生态环境监测平台,记者看到,屏幕上滚动着各类声音数据,总数高达数百万条,清晰展示了生态环境的声音脉络。
从潺潺流水到树叶摩挲,从虫鸣鸟叫到山林风声,从清晨的第一缕鸟鸣到夜晚宁静时刻的蛙声,每一种声音都被精准捕捉,分类归档。
▲鸟鸣声成生态晴雨表。
在深圳这座现代化的都市中,自然声源展现出独特的魅力。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深圳自然声源主要分为白噪声、风声、雨声、雷声、流水声和鸟叫声。“从功能区来看,鸟叫声为主要声音,体现了深圳千园之城的特点;其次是风声,这与深圳临海城市的形象相符。”工作人员向深晚记者介绍,在深圳居民区,鸟叫声占比47%,商业住宅混合区的鸟叫声占比为32%,工业园区鸟叫声占比为67%。
▲ 2023 年 12 月至 2024 年 1 月 深圳 “自然声源” 功能区分布图
“我们通过建立声纹数据库,不仅记录了这些美妙歌声,还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通过自然声在24小时的分布,可以发现鸟叫声在5时、6时开始增加,中午稍微减少,傍晚增加,一直到晚上都会比较活跃。”工作人员说。
▲ 2023 年 12 月至 2024 年 1 月深圳市各时段自然声占比
“鸟鸣声在深圳自然声源中占较大比例,这表明了深圳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翟生强在接受深晚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城市绿化面积的增加和生态保护的加强,越来越多鸟类选择在深圳安家。
在翟生强看来,深圳“鸟鸣声”具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分布范围广泛,几乎遍布整个城市;二是时间跨度长,从年初到年尾,从早到晚,能持续听到鸟鸣,这是深圳生态状况良好的重要体现,也是鸟类多样性物种丰富度高的有力证明。深圳长期以来在物种保护,特别是鸟类物种的自然繁衍和生息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这一数据不仅是城市直观感受的量化支撑,也体现了生态治理向更良性方向转变的重要进展。
高科技捕捉自然乐章:
可识别虫鸣鸟叫等18个子类声源
为什么要收藏“大自然”声音?现场工作人员向深晚记者介绍,该公司为全市声源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声源库涵盖了广泛的声音类型,包括自然声源、交通声源、生活声源、施工声源、工业声源5大类声源。这些声音通过先进的音频分析技术,可以被转化为可量化的数据,为公众提供理解和监测生态系统健康的直接途径。同时,通过声音识别技术,能够更精确地追踪和分析各种野生动物的行为模式和分布情况,为城市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等研究提供支持。
▲8月14日,福田区市花路附近的多功能智慧杆上,设有声音监测设备。
如何收集声音?深晚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声源识别设备外观小巧。目前,全市设有300多台环境监测设备,主要布设在道路干道、公园、大学城和居民小区,用于收集各类声源,环境数据。声源识别系统包括环境声识别单元和噪声监测设备两个部分。与常规的噪声监测设备相比,增设了声源识别模块,能够同步识别出虫鸣鸟叫、人为活动等18个子类的声源,识别模型准确率高达90%以上。其中,噪声监测设备则包括全天候户外传声器、 噪声采集分析单元、通信单元、电源控制单元及机箱等配套安全防护单元,可实现远程在线噪声监控管理。
▲声源识别设备外观小巧。
声纹数据库助力智慧治理:
体现民生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关注,“大自然声音”的监测与研究正逐渐成为连接人与自然的新桥梁。在翟生强看来,深圳建立声纹数据库,对于城市精细化治理和智慧化管控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声音通过时间尺度和空间范围的积累,能够反映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提升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以及城市的宜居舒适度。在国内同类城市治理中,深圳的做法具有示范意义,体现了民生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
▲深圳街头多功能智慧杆上,设有声音监测设备。
关于城市自然声源的监测,翟生强建议,应充分重视物理环境与生物环境的有机结合,将河流、水系、湿地、森林等自然元素的声音与生物声音相结合,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的综合性和有效性;同时,重视人居环境周边自然声音的监测和记录,通过积累声音数据,为改善和提升人居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此外,通过科普教育让市民了解自然声源监测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市民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实现共建共享。
▲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深圳“自然声源”分布图
数据来源: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南山管理局、深圳市卡普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晚报记者 吴洁/文 严文婷/图
相关知识
探秘深圳“自然声音”背后的生态奥妙:鸟鸣声勾画生态晴雨表
鸟类鸣声探秘:声音背后的故事
SM4动物鸣声分析系统,鸟类声音记录仪
剧场里开出生态展,“城市寻鸟季”带你探觅都市自然之音
唐山:生态自然鸟类栖息地
尊重野生动物 倡导生态摄影理念:生态摄影应远离伤害
观鸟网生态摄影作品
鸟叫,虫鸣。大自然的声音,天籁之音声音免费在线播放
鸟鸣声 音效素材 免费下载
从灵禽崇拜到生态文化科普教育——生态文化视域下的满族鸟文化
网址: 探秘深圳“自然声音”背后的生态奥妙:鸟鸣声勾画生态晴雨表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45713.html
上一篇: 黎明的鸟鸣声 |
下一篇: 豚鼠的叫声和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