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位波动是湿地的一个共同特征(第 2 章)。 因此,湿地植物可能会季节性和年际地遇到不同的水深。 即使是沉水植物也可能必须忍受一段时间没有积水的情况,而且大多数植物都是陆生植物。 毫不奇怪,湿地植物表现出很大的表型可塑性(图4.9),这使得它们能够随着水位的变化调整生长。 大型植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表型可塑性是异源性(Wells 和 Pigliucci 2000;Minorsky 2003;Dorken 和 Barrett 2004)。 异叶性是产生不同叶子类型的能力(图 4.6 和 4.9)。 草本湿地物种通常产生两种叶子:水下叶子和空中叶子。 淹没的叶子很薄,缺乏或大大减少了角质层,并且缺乏功能性气孔。 气生叶较厚,有角质层,并有气孔(图4.6)。 兼性异叶物种中,叶子形状、大小、厚度以及叶柄或叶/芽长度的变化很常见。 当洪水响应装置被洪水淹没后土壤变得缺氧时,其根部的孔隙率也会发生显着变化(图 4.7)。 这些形态反应主要是提高叶子吸氧量、内部气体储存量以及内部气体通过扩散重新分配的效率的一种方式。” (范德瓦尔克 200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