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鸟语花香。
每年的3到5月,候鸟们飞越千山万水回到北方——也标志着, 我国春季观鸟的最佳时节,到了。
截图自微博@CGTN大美自然,2022.04.12
“观鸟”,虽然听起来小众,但最近这些年,各大城市都诞生了一些以此为乐的群体,被称为“ 鸟人” (Birder)。
相关数据显示,早在2019年,我国的“鸟人”就已经突破了6位数,并且人数还在飞速增加中……
只不过与现代观鸟活动发源地英国不同, 在中国,观鸟被视为一种时尚的自然活动,以年轻人为主,被贴上了“中产”或者“知识分子”的标签。
刚好,4月10日-16日是“ 爱鸟周”,今天,就要为大家推荐一本应景新书—— 《鸟类博物志》。
作者 罗杰·J.莱德尔博士,鸟类学家,40多年来一直深耕鸟类研究,是加州州立大学生物科学的名誉教授。
听着很陌生对不对?但实际上,你早就通过各种纪录片和他打过照面了——他还做过BBC、国家地理等电视台的鸟类顾问。
所以,他的书,你就完全不用担心枯燥难懂了。
其实,这本书的英文书名更加直观,叫 Ornithology and The Great Bird Artists ——鸟类学与伟大的鸟类艺术家们, 精选了近400年来,40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攻画鸟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
关于博物艺术这个话题,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先生有一句话说得比较直观:“西方出版界在博物艺术方面比中国先走了几百年。”另一位诺奖得主莫言先生也说:“鸟兽鱼虫是人类的朋友,亦是科学艺术的源泉。”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通过《鸟类博物志》来看看, 一幅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鸟类插画,是如何在鸟类学家和艺术家们数个世纪如一日的努力下,变成现在这样生动、精确的吧!
作为纯艺术的
早期鸟类绘画
从最早的人类祖先雕刻或绘制带有羽毛动物的形象开始至今,鸟类作为艺术的对象,至少巳有4万年的历史。
鸟类出现在我们的民间传说、神话和象征中。
17世纪以前,鸟类在许多文化中都是精神指引的象征。雀代表升入天堂的灵魂,孔雀代表永恒的生命,乌鸦代表邪恶的思想,猫头鹰代表智慧,秃鹫则代表贪婪和腐败。
在中世纪的绘画中,红额金翅雀经常被用来描绘基督复活的故事,它的翅膀为金色,脸面呈红色,喜欢食用蓟的种子,成了宗教的象征。
根据有限的资料,我们目前所能知道的是, 鸟类插画这一绘画门类可能始于排特烈二世撰写的《鸟类狩猎艺术》(约1245年)。
虽然这些作品都在鸟类学和插画方面下足了工夫,但 以鸟类为对象的写实绘画作品突然增多,则要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只是它们诞生的背景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没太大联系。
伦勃朗《手提麻鸦的自画像》
16—19世纪,历史画被视为最重要的流派。题材通常涉及古典历史、神话或圣经等。贮藏室场景也是很常见的题材,展示了准备端上餐桌的野味。
而这些,都离不开“鸟”这一重要意象的加入。
另外,在这一时期,肖像画也是绘画的主要形式。尤其是17世纪末之后,随着地理大发现,新物种不断涌现,人与宠物关系曰渐亲密,再加上狩猎的流行,也增加了对鸟类艺术的需求。
其中最为重要的有, 弗朗斯· 斯奈德斯,来自安特卫普的绘画大师。他经常受雇于鲁本斯,在其作品中绘制静物和动物。
但他的画作中,更多出现的则是—— 鸟。
弗朗斯· 斯奈德斯《码头上的市场景象》
16世纪,人们根据看到的鸟类“高贵性" 赋予其不同等级。雕、鹰和年比其他鸟级别更高。
排在第二位的是食用昆虫及其他无脊椎动物的鸟,例如杜鹃、夜莺、鹦鹉和雉鸡。食用植物的水鸟排在第三位,例如鹅、天鹅和鸭了。食用种子的鸣禽排名最后。
在斯奈德斯的一些画作中,疣鼻天鹅一直处于显眼的中心位置,它沉重的白色身体摊放在桌子上,长长的脖子和脑袋耷拉在桌子边缘。疣鼻天鹅可能象征纯洁,或者它的颜色和大小使得画面布局更平衡。
也就是说, 某种鸟在画面上的出现或消失,可能与该鸟的排名有关,也可能只是画家为了平衡画作颜色而做出的决定。
弗朗斯 · 斯奈德斯《鸟类音乐会》
斯奈德斯之后,鸟类主题在17世纪佛兰德斯艺术中流行开来。
卡尔·彼得斯·法布里蒂乌斯,伦勃朗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他创作的《金翅雀》可谓是对某种鸟类最引入注目的研究之一,更为重要的是, 这幅画首次为单个鸟类肖像腾出空间,把它作为画面的中心。
法布里蒂乌斯《金翅雀》
此外,这一时期,还有另外一位著名的鸟类画家—— 梅尔希奥·洪德库特尔。
洪德库特尔可以说是荷兰唯一一位把鸟类当作有感情动物加以欣赏的画家。在此之前,其他画家似乎只注重色彩,并把鸟看作是风景的点缀物。
洪德库特尔《被揭穿的乌鸦》
虽然这一时期开始,艺术家们在绘制鸟类图像方面进展巨大,但遗憾的是,艺术家们只能凭自己的记忆、别人的描述,乃至自己的想象作画。
所以, 虽然画面纷繁复杂,但有关鸟类的艺术化再现,以现在的科学看来,则完全失真。
鸟类学诞生之后的
鸟类艺术
在欧洲,作为一门科学的鸟类学的诞生,与精确描绘鸟类图像的迫切需求密不可分。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新的鸟类不断被发现,而新收集到的鸟类需要加以归类和图解, 鸟类学也就从自然史和博物学中渐渐崛起。
不利用图形对鸟的外形和解剖结果加以精确描绘,关于鸟的分类和信息交换可以说无法进行。 可以毫不夸张得说,在这一时期,是艺术使鸟类学的发展成为可能。
所以,在这一时期,你会发现科学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一个现象—— 一位学术成果斐然的鸟类学大家,首先必须是一位技巧高超的鸟类绘画大师。
这其中,首先要提到的,便是英国博物学家、美国鸟类学创始人 马克· 凯茨比,第一位将鸟类与其捕食的动植物联系在一起进行描绘的人。
马克·凯茨比(Mark Catesby)牛蛙的拉丁名: Rana catesbeiana 就是根据“凯茨比”来命名的。
凯茨比画的鸟非常逼真。
马克·凯茨比《双领鸻和酸木》
他把动物和植物画在一起, 为鸟类艺术设定了一个新标准, 而这种风格在当今鸟类艺术中占主导地位。
另外一位重要的鸟类画家,就是被誉为“ 美国鸟类学之父" 的 亚历山大· 威尔逊。27岁时,他遇到一位苏格兰人亚历山大·劳森教他素描和蚀刻画。
威尔逊著作中的画都是自己绘制的,他把自己野外的观察融入到了鸟类绘制中,虽然没有绘制太多的环境特征,但鸟儿的姿态各异,和它们在野外的姿态非常一致。
限于当时的印刷成本,威尔逊不得不将许多不同的鸟儿绘制在同一个版面上,这些鸟儿大多数没有特别明显的内在联系,略微显得有些遗憾。
亚历山大·威尔逊《野火鸡》
科学家兼历史学家艾略特·库埃斯指出,“即使把威尔逊以前关于美国鸟类的每本书都销毁,也不会给科学界造成什么损失。” 很难想象还有比这更高的评价。
在此之后,鸟类艺术界即将迎来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约翰·詹姆斯·奥杜邦,他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鸟类艺术家。
约翰·詹姆斯·奥杜邦《美洲白鹈鹕》
奥杜邦的《美国鸟类》(1838年)被认为是鸟类学领域有史以来最好的著作之一。
他还是仅有的两个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最重要的科学组织)的美国入之一,另一个是本杰明·富兰克林。
鸟类学发展的黄金时代
1831—1836年,查尔斯·达尔文乘坐“ 贝格尔” 号军舰完成了著名的航行。回到英国时,他已经成了知名的科学家。
1859年,他的经典著作《物种起源》终得出版,其发现的加拉帕戈斯地雀给达尔文的“物种不是不可改变的”理论提供了证据。
约翰· 古尔德和伊丽莎白, 古尔德《大嘴地雀》, 选自查尔斯· 罗伯特· 达尔文的《贝格尔号航行期间的动物学,笫三部分:鸟类》, (1838—1841 年)。
达尔文对鸟类的性选择过程表现出极大兴趣:在鸟类中,雄性的羽毛往往比雌性更加华丽, 目的是吸引异性。究其原因, 达尔文可能对鹦鹉或孔雀等绚丽多彩的鸟感到好奇,而它们是那个时代常见的艺术题材。
达尔文在皇家学会图书馆借阅过一些由 爱德华·里尔绘制插画的书籍,称其中一本书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
而爱德华·里尔是第一个根据活鸟而非标本画鸟的重要鸟类艺术家。1839年,里尔可能为达尔文的曰志《贝格尔号航行》绘制过插画。
爱德华· 里尔《孔氏吸蜜鹦鹉》
19世纪是鸟类学发展的黄金时代。
艺术家很难拿一页纸上的鸟跟另一页纸上的鸟进行比较,为了方便,他们开始把几种相似的鸟放在同一页纸上,而这正是专著插画的核心所在。
例如理查德·鲍德勒·夏普的《翠鸟科专辑》,插画由 约翰·杰拉德·柯尔曼斯绘制。
约翰·杰拉德·柯尔曼斯《黑冠黄鹎》
从1870—1900年,如果没有柯尔曼斯的插画, 任何一部重要的鸟类学著作都可以说是不完整的。
柯尔曼斯可以说是19世纪鸟类书籍中最出色的插画师。
约翰·杰拉德·柯尔曼斯《黄盔噪犀鸟》
据不完全统计,柯尔曼斯一生中创作的作品有4000– 5000张之多,主要为鸟类,也有少数哺乳动物、昆虫和贝类。
随着个人探险或由赞助人资助的探险活动逐渐减少,更具目的性的政府资助类探险活动登上历史舞台。
这就要求探险家必须找到一种系统的方法,把新发现整合到已有的科学框架中。艺术家不只是把科学发现用绘画再现出来,而且还积极投身其中, 罗伯特·里奇韦就是典型代表。
罗伯特· 里奇韦
罗伯特· 里奇韦描述的北美鸟类物种比当时其他任何一个鸟类学家都多。
在绘制鸟类肖像画以及撰写详细描述鸟类文字方面积累大虽经验后, 里奇韦意识到需要对颜色和颜色名称加以规范。
1886年, 他的 《自然学家颜色命名法须知以及鸟类学家实用知识汇编》出版。 1912年, 他推出一本篇幅更大的书, 书中包含1115种颜色,不仅成为自然学家遵循的标准, 而且成为油漆、化学和墙纸制造商遵循的标准。
照相摄影如此方便的时代
我们为什么还需要鸟类插画?
18世纪晚期以前,入们对鸟类的兴趣主要是,把它们用作食物或用作绘画中的装饰元素。
维多利亚肘代伊始,鸟类成为认真研究的对象。
1904年,市面上出现一种用千拍摄野生动物的“鸟地"(Bird— land)牌相机。1912年,第一届鸟类摄影博览会在伦敦举办。当时,观鸟者、艺术家和自然学家已经能够把野外拍摄的鸟类照片带回家。
随着摄影和印刷的设备和技术进步,无论是用于科学插画还是用千公共消费,艺术水平都得以提高。
近年来, 一些才华横溢的鸟类艺术家发表了很多精彩作品,羽毛、鳞片和眼睛颜色等细致入微。
伊丽莎白· 巴特沃斯绘制的鸟,无论是整只,还是身体部位,都如照片一样细腻、逼真。
伊丽莎白· 巴特沃斯《棕榈凤头鹦鹉头部研究》
雷蒙德·哈里斯—钦把工笔描绘的鸟类置千独特的环境中。
雷蒙德·哈里斯—钦《笫一次出门》
珍妮特·特纳用各种鸟填满整个画面。
珍妮特·特纳《鹈鹕》
现在, 既然我们拥有先进的摄影设备和熟练的专业摄影师,为什么还要利用绘画方式创作野外指南?为什么不直接利用照片?
答案在于,照片捕捉的是一只鸟在某个特定时间所处的情形,姿势、羽毛、腿和光线都在这一瞬间定格。几秒钟后,再拍的照片与上一张相比可能大相径庭。
科学插画的时代还在延续,但内容已经发生改变。
如今出版的插画版鸟类书籍,无论是野外指南还是画册,主要不是为了科学研究,而是冶情养性。
今天,鸟类艺术承载的美学功能远大于其象征意义。
《鸟类博物志》
【美】罗杰·J.莱德尔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促销价: 88元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这本跨越400年的鸟类博物学艺术经典,春天看,美翻了!
这本跨越400年的鸟类博物学艺术经典,美翻了
自然、自由与实践中的博物学
英格兰的报春花:帝国博物学网络中的女性
AM 讲座|【博物自然】从《欧亚鸲的四季》说起
传统的未来——南通博物苑开展2019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
动物与人类的交流:一种跨越物种的沟通艺术
奥杜邦的「美国鸟类」
西安曲江艺术博物可不可以带宠物进馆
让“传统经典”焕发“新未来” “乐江南 2024艺见未来艺术季”启幕
网址: 这本跨越400年的鸟类博物学艺术经典,春天看,美翻了!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54454.html
上一篇: 演出推介 | 可爱的小动物们,向 |
下一篇: 鹦鹉听音乐有什么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