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曾经为企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使企业规模迅速壮大,但是时代变化越来越明显,一些传统文化理念反而成为禁锢思维的枷锁,阻碍企业的发展与变革。创新永远是对传统的挑战,敢于挑战传统方能实现改变,而文化再造、制度创新将为企业转型打开通道,使传统企业顺利迈向互联网时代。本文通过组织形态管理理论、企业形态进化规律对传统文化元素重新定义。
从“龟兔赛跑”说起
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一位寓言家写了一本《伊索寓言》,其中记载了一则“龟兔赛跑”的故事,成功塑造了两个典型:乌龟与兔子,并阐述了一个深刻道理:不可轻视对手,要踏踏实实的做事, 不可半途而废,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这则寓言可谓家喻户晓,从小耳熟能详,深深的被这只乌龟所打动,直到今天很多企业把乌龟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作为核心价值观,用来指导企业与员工行为。虽然这是一则外国寓言,如果成为中国主流文化一部分时,必然经过传统文化的“认证”,否则会被排斥,或沦为一种亚文化。
进入互联网时代,社会发展与变化速度加快,新思想、新理念也带给人们新思维,如今再看“龟兔赛跑”则会产生疑惑,乌龟精神能否作为一种核心价值观值得商榷。因为如果把“乌龟为何取胜”转换为“兔子为何落败”,就会得到另一种逻辑:兔子失败在于轻视对手,比赛中出现严重失误,而这种失误被理解为“骄傲”造成,因而印证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之说。其实,这则寓言与基本常识相悖,如果兔子在比赛中没有出现低级错误,无论乌龟如何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都是一个失败者,也就是说乌龟的胜利必须建立在兔子的失误前提之下才成立,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出现概率有多大?尤其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致胜之道难道也要寄托于竞争对手的失误?果真如此的话,岂不彻底颠覆西方管理思想?
一代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三大竞争战略:集中化战略、差异化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与乌龟的竞争策略相似。同样,“骄傲”使人“落后”吗?世间胜利者不乏天生骄傲,“骄傲”与“落后”、“谦虚”与“进步”不存在必然联系,因为“谦虚”也可以使人“退步”,“骄傲”也可以使人“进步”。市场竞争从始至终都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现实中很可能面对的一个或多个同样锲而不舍,且不会出现低级失误的竞争对手,此时如何取胜?因此乌龟精神不宜再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寓言虽然来自于现实,但是经过艺术加工,可以作为文学作品,如果要作为一种行为指导原则,必须与时代发展特征相匹配,当时代发生改变时,就需要重新进行解读,赋予新的寓意。
中国开始进入互联网时代,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企业也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此时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理念与管理实践脱节,企业文化是传统文化在企业组织中的反映,任何一种经营管理理念都能够在传统文化中找到,当传统企业被迫转型时,文化再造也势在必行。
传统文化弊端凸显
企业文化诞生于上个世纪中期,随着企业不断发展,期间与其他管理流派相互融合,逐步得到完善,从而形成一种较为系统的管理理论。企业文化基本功能是协调组织与成员之间关系,使员工行为符合企业发展要求,文化管理对企业发展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管理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一个过程,一旦企业文化成形,将与企业环境相得益彰,但是当时新事物出现时,企业文化又将极力维护现有的秩序,反而会阻碍新事物发展,直到被新的文化理念所取代,如此循环。进入互联网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传统文化也遇到重大危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文化理念与企业内部环境相脱节,这个问题属于“老顽疾”,如今更明显。企业文化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强调文化理念、管理制度、企业行为三位一体,优秀的企业文化都充分体现出这一点。但是,理论被中国企业“拿来”之后,把文化理念当成了企业文化,过于强调核心价值观的作用,认为有了核心价值观就能改造员工思想,产生自我矫正的效果,因此在核心价值观提炼上下足了功夫,甚至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殊不知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制度建设,无论核心价值观描述的多么“惊艳”,都将与现实行为背离,最终也会“现出原形”,一直以来传统企业很少能够做到“表里如一”。
二是文化理念与企业外部环境相脱节,这是经济转型阶段出现的“新考验”。新文化理念不断形成,试图取代传统文化,成为主流文化,传统文化如何能心甘情愿退出历史舞台?因此文化博弈大战上演,并反映在不同类型群体之间,导致企业凝聚力下降。从一则小寓言就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危机已然显露,而新文化理念不断“冲洗”着人们思维,但是并非“新”就代表“先进”,“传统”就代表“落后”,企业文化从来不是以新、旧作为评价标准,而是要选择最“适合”企业发展的理念。
对于转型企业而言,既存在“老顽疾”,又面临“新考验”,文化的力量表现得相当“脆弱”,人心相背已无从谈起,更多的是“树未倒猢狲散”,继续坚持传统文化则无法促进企业发展,完全抛弃又不现实,最终只能将寻求一种中间道路——再造。虽说时代多变,但并未到“旧貌换新颜”的地步,因此文化再造是一个“吐故纳新”,而非“破旧立新”的过程,通过再造实现文化与企业环境的统一。
新时代的文化特征
未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文化?这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可以得到多种解释,如果从组织与个体的关系角度来看,互联网时代特征是社会结构从“集中化”转变为“碎片化”,导致个体差异性越来越明显,个体文化越来越突出,这是对传统文化的最大冲击。传统文化一直聚焦于组织,强调组织(集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有组织才会有个体,力图塑造一个“同一”性的组织,因此并不重视个体的现实差异,这恰恰与时代特征背道而驰,所以这种“同一”文化与个体文化的冲突越来越激化,“家文化”就是这类文化的典型代表,通常在“家文化”中只能看到“家长”,而看不到其他成员,以前依靠“家文化”迅速发展起来的企业如今却遇到空前挑战,最终体会到企业毕竟不是“家”。
协调组织与个人关系除了“同一”文化以外,还有一种“统一”文化,如果说“同一”性体现传统文化特征,那么“统一”性则体现个体文化特征。“同一”的“同”强调无差别,完全一致,当个体无差异时,组织管理相对容易,因此当个体差异不明显时,适合塑造“同一”文化,便于组织成员听从指令,行动一致,实现“人多力量大”。“统一”的“统”强调有差别,求同存异,“统一”文化并非强调个体利益凌驾于组织利益,而是寻求两者之间共同的利益诉求,从个体差异性中找到趋同或互补部分,通过因势利导,实现互利共赢,组织管理变得相对容易,因此在个体差异鲜明时,适合塑造“统一”文化,促使组织成员紧密协作,共同创新。
无论是“同一”还是“统一”,都能达到协调组织与个体关系的目的。只不过在互联网时代,“同一”文化将逐步让位于“统一”文化,尊重个人差异,突出个人在企业中的价值。
如何实现文化再造
如今再看“龟兔赛跑”就会发现,乌龟要想赢得比赛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改变比赛形式,把陆地上的比赛改为在湿地中进行,此时乌龟的“奔跑”能力要强于兔子,提高兔子“消失”的概率,达到“剩者为王”的目的;二是改变比赛规则,把“跑得快”变成“跑得慢”,最理想是以“静止”代替“运动”,乌龟堪称“静止大师”,如果不出现低级失误,可以轻松赢得比赛。无论通过哪种方式取胜,都是基于乌龟与兔子之间天然差异,这种差异也可以称为“天赋”,“天赋”也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个体发展过程中天然形成的,其他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一种竞争能力。
在个体差异性不明显时,天道酬勤,勤能补拙,企业竞争在于聚集个体数量,实现人多力量大,适合塑造“同一”文化,但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个体差异性凸显,企业竞争在于组织创造力,此时天道不酬勤,而酬“天赋”,竞争在于扬长避短,把“天赋”发挥到极致,适合塑造“统一”文化。每个个体都具有成功的“天赋”,管理就是把竞争需要的“天赋”挖掘出来,让其充分发挥,在个体获得成功的同时,企业也获得成功,这就是“统一”文化的精髓,文化再造要为发挥“天赋”创造条件。
“统一”文化目的是把企业需要的、员工具备的“天赋”集成在一起,因此文化再造过程应该体现出平等与尊重、团队与协同、激励与成就、挑战与创新等理念,并相应弱化传统文化中等级与服从、集权与执行、情感与奉献、规范与标准等理念,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同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保证这些核心价值理念的贯彻与实施,最终使文化理念、管理制度、企业行为成为统一的系统。
传统文化曾经为企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使企业规模迅速壮大,但是时代变化越来越明显,一些传统文化理念反而成为禁锢思维的枷锁,阻碍企业发展。创新永远是对传统的挑战,敢于挑战传统方能实现转变,而文化再造、制度创新将为企业转型打开通道,使传统企业顺利迈向互联网时代。
本文发表于《企业管理》杂志2015年第10期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洛克王国新龟兔赛跑 得赛跑龟
龟兔赛跑的故事
龟兔赛跑续写作文
好漫漫3D龟兔赛跑
《龟兔赛跑》大班教案(精选17篇)
龟兔赛跑童话故事(精选99篇)
新版龟兔赛跑:小兔子全力以赴,依旧输掉比赛
龟兔赛跑前传
“龟”“兔”新赛
龟兔赛跑的故事三百字
网址: 重新定义“龟兔赛跑”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68999.html
上一篇: 龟兔赛跑的5W2H分析 |
下一篇: 电光奇趣秀《龟兔赛跑·α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