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宝宝来说,咀嚼不仅是消化食物的必须步骤,刺激牙齿发育的利器,还能锻炼面部肌肉,为宝宝以后的语言能力打下很好的基础,因此需要我们格外重视。
咀嚼能力不好的宝宝,你会发现他:
# 嚼半天又吐出来,稍微硬一点的食物都拒绝;
# 吃啥拉啥,好像没怎么嚼就吞下去;
# 说话晚、说不清……
咀嚼能力得不到适当的锻炼,最终可能导致孩子挑食、肠道吸收不好、牙齿不齐,语言发育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今天首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如何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
其次,还会讲到一些在日常吃饭时可能遇到的危险,希望大家能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如何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
咀嚼能力的锻炼,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注意调整食物性状
随着宝宝逐渐长大,家长应当有意识地给宝宝调整食物的性状,而不是一直给宝宝糊状食物。
4-6月龄:
尝试从母乳过渡到泥糊状辅食。
6-7月龄:
吃细滑的糊。
8-9月龄:锻炼咀嚼能力的黄金时期
从非常细滑的泥糊状、慢慢过渡到剁碎的泥蓉状,比如带颗粒的土豆泥、肉泥。
需要尝试面条和稀饭、软饭。
需要引入手指食物,可以先尝试小块、软烂、便于吞咽的食材,比如南瓜块。
10-12月龄:咀嚼能力快速发展期
食物性状要从小颗粒的泥蓉状,过渡到大颗粒的碎末状。
手指食物的添加,需要更有嚼劲、方便抓握的块状、条状:煮熟的大块胡萝卜、鸡蛋饼、溶豆等。
1岁后:逐渐适应成人饮食期
食材的处理上,更接近成人的烹调性状。
注意将食物处理成适合的小块,让宝宝自己吃。
尽量排除影响宝宝吃饭的外界干扰,避免宝宝分心,导致咀嚼不充分。
2、家长给孩子示范咀嚼动作
家长应当经常在宝宝面前示范咀嚼食物的动作,引导宝宝模仿。
不要亲喂
给孩子喂饭的时候,有些家长会先把食物嚼碎,再喂给孩子吃,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有可能给孩子造成伤害。
把食物嚼碎了再喂给孩子,相当于剥夺了宝宝锻炼咀嚼能力的机会。
另外,有些细菌、病毒会通过唾液传播,比如一些导致蛀牙的细菌、幽门螺旋杆菌和疱疹病毒等。如果把食物嚼碎再喂给宝宝,会增加孩子患相应疾病的概率。
注意异物呛噎
孩子年龄尚小,咀嚼能力还需锻炼,需要注意异物呛噎的发生。
关于异物呛噎的问题,美国儿科学会给出了一些相关的预防建议:
1、不要给宝宝吃硬而光滑、需要彻底嚼碎的食物。
一般 4 岁前的宝宝无法很好掌握咀嚼技能,可能将食物整个(块)吞下。所以都要把食物剪得稍微小一点给他们吃。
2、不要给宝宝吃圆形、较硬的食物(火腿肠、胡萝卜片等),除非提前切碎的。
家长需要把食物切小或捣碎(每块不超过 1 厘米),并鼓励宝宝在吃的时候彻底嚼碎。
3、宝宝吃饭的时候注意监督。
不要让其在玩耍或奔跑时吃东西。不要过于催促宝宝快吃食物。 教育宝宝笑或说话前,一定要彻底嚼碎并先咽下所有食物。
关于异物呛噎的急救方法,大家可以看下面这篇,防患于未然!
救命黄金5分钟!又有孩子被噎身亡,这个方法家长一定得会
你有没有注意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