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犬疾病的临床诊疗中,输血是常用的疗法之一,也是兽医临床的一项重要实用技术,可分为全血输血、血成分输血以及血液代用品输血几类。输血疗法对于外伤抢救以及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败血症等病例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本文简述了输血疗法在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临床治疗以及创伤急救和败血症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等情况。
1 输血疗法在犬传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1在犬瘟热治疗中的应用
在犬瘟热病初、中期输血效果最好,但是犬瘟热作出诊断一般较晚,出现明显症状就医时常已是处于中期或中后期了,此时若是采用输血疗法配合补液和抗感染治疗,一般3-7天也即可好转。少数病情严重的患犬要在输血配合对症和抗感染治疗10-15天后才能见好转。对于处于犬瘟热后期、机体脱水严重、呈衰竭状态和体温仍在常温以上的患犬,如能及时进行输血并配合强心和能量补充等治疗措施也些许有挽救的希望。但对已有神经症状的患犬,输血疗法也无法逆转病程。
李鹏等[1]曾治疗了18只犬瘟热患犬,常规用药3 天后患犬病情未有明显好转,转用老龄健康犬或犬瘟热康复犬血进行输血并配合常规治疗的方法,有17只犬瘟热患病犬恢复了健康。该报道显示,早期采用康复血清、单抗以及输血治疗,特别是输入老龄犬和病愈犬的全血对于犬瘟热的治疗是十分有益,17只康复患犬中有3只采用的是母体血静脉输入的疗法,取得同样效果而且见效很快,提示用健康母体血输血也是治疗犬瘟热的一种高效方法。
1.2 在犬细小病毒病治疗中的应用
对犬细小病毒病也是以病初、中期为输血治疗最佳时机,此时进行输血并配合大量补液、抗感染、止血治疗常可收到满意效果。但当患犬体温下降至36℃以下,机体高度衰竭,体表静脉塌陷,甚至无法进针的,即使进行输血治疗效果也不佳。
据李义春等[2]报道,其通过输血治愈了5只患有犬细小病毒病的犬。他们首先对患犬用林格氏液+能量合剂+氨苄西林进行输液,同时选取1只经过免疫的2岁圣伯纳犬作为供血犬,配血试验后按体重给5只幼年患病犬分别输血1次,并同时配合强心、补液、止血、止泻、灌肠、抗感染、抗病毒治疗。3 天后2只犬能饮水,3只有食欲,经一周精心治疗护理后5只犬全部治愈出院。此外也有报道称,康复犬血和母体血输血对于犬细小病毒病的治疗效果不错。
2 输血疗法急救适应症
2.1 创伤
输血在人医临床是根据每个需要护理病患的系统评估来制定具体标准的,这一点在兽医临床上也是至关重要的。创伤后出血是输血的最常见适应症。犬的创伤性出血常常源于由创伤导致的腹腔内(肝/脾)损伤、胸腔内损伤以及骨折部位的出血。对于受伤严重犬的处理特别具有挑战性,不同的医师可能会建议采用不同的方法。但要明确的是,对于腹腔内出血,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或内科处理。手术治疗方法常是在补液之后迅速开腹来控制出血。手术疗法的优点是可以对机体受损器官进行评估,包括肠系膜和肠道血管的检查。此外,手术快速控制出血也有助于防止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并发症,例如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和低蛋白血症等。但是手术治疗的缺点是需要全身麻醉以及由开腹手术对动物本身带来的额外压力。此外,手术的费用可能很高,但实际上是手术对客户造成的经济负担较小,因为住院治疗的时间和/或需要输血次数会被大幅度减少。创伤性出血病例的医疗管理包括紧腹带的应用、血管内支持疗法、输入血液、晶体液和/或胶体等。但是如果伤者出现呼吸不畅,则不能使用紧腹带。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出现创伤性腹腔出血的犬,进行开腹手术和接受药物治疗的犬两者之间其存活几率没有显著差异[3]。
在人类医学文献报道中,创伤性休克治疗的讨论常常伴随着“延迟”“低血压”恢复这两个术语[4,5]。延迟的、低血压性液体恢复是指保持大量的液体灌注,直至手术控制了出血。此概念起源于早期手术干预被证明能更好增加患者生存几率的人类创伤医学领域。也就是说,对于严重受伤出血的患者,液体复苏时将输液速度保持患者血压在一个可接受的最低限度收缩压(≥60mmHg)范围内,直至出血的来源(例如脾裂伤、骨盆骨折等)得到确切治疗。大量证据表明,无论是研究还是在临床上患者的收缩压并不需要完全恢复正常,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4,5]。这是因为提前恢复正常血压实际上相当于增高了血压,会导致患者出血量增加。有一项研究表明,存在胸部穿透伤的患者,进行延迟治疗并进行低血压液体复苏者比接受立即治疗者有更高的生存几率[5]。虽然已经有大量的相关研究正在进行,但目前兽医临床上仍没有关于延迟治疗并低血压液体复苏治疗效果的研究评估报告。尽管没有研究报道和兽医临床数据支持,但是从现在看对某些严重受伤的犬采用低血压复苏或延迟治疗策略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另外,必要了解的一点是,延迟复苏并非意味着没有复苏,而是说对受伤严重的动物应先适当地稳定生命体征后再进行后续的手术管理。
2.2 败血症
输血也是动物败血症、肿瘤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治疗方案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血液学指标异常,例如白细胞减少症或白细胞数目增多,血小板减少,贫血,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PT)延长都很常见于败血症患者。对败血症患者和贫血的患者,进行输血是为了保持有足够量的红细胞来给机体各组织输送氧气。氧输送量可由下列公式计算:氧输送量=血氧含量×心输出量。血氧含量=(血红蛋白×1.34×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0.003);心输出量=心率×每搏输出量。目前在动物上还没有标准红细胞压积值被确定,能够保证足够组织氧合。但在人医上,建议维持血红蛋白的值等于或大于7mg/dL。
一项对74只犬进行新鲜冷冻血浆(FFP)输注的回顾性研究显示,败血症是许多犬需要进行输血时的一个指征[6]。给败血症患犬输血浆的潜在益处包括提供促凝因子、抗凝血酶及白蛋白等,其中抗凝血酶在败血症中是重要的,因为它可以自然产生抗凝血蛋白,承担血浆70-80%的抗凝活性。而在败血症和DIC中,由于抗凝血酶被快速消耗,会增加患犬发生血栓性栓塞症的风险。但是一个小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并没有表明,危重患犬在进行输血后24小时内会出现血液内抗凝血酶增加[7]。在给败血症危重患犬者进行血浆输入时,建议绘制一个变量和标准化的凝血时间图 [8,9]。
对于有败血症的病犬应该输给血浆的量是很难界定的。但是最近人医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临床上对患有慢性肝病但PT正常的病人给予常见剂量的FFP输注,并在此基础上增加2-4个输注单位到6或更高的输注单位,最后效果是相对失败的[10]。然而,有肝脏疾病并且存在DIC的患犬将会持续性地消耗凝血因子,因此可能会比单个因素致有限损伤的患者(例如一只用维生素K处理后的鼠药中毒犬)需要更高剂量的血浆输入。在任何情况下,如果未仔细监测血浆输入对PT和APPT的影响,慎重起见不宜通过输血浆来补充凝血因子。
3 小结
临床报道资料表明,输血疗法对犬的某些病毒性疾病的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尤其是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母血疗法可以提高患病犬的治愈率,并缩短疗程和降低治疗费用。输血疗法在兽医临床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很好的的推广应用前景和优势。此外,母血疗法血源易得,方法简单,很少出现过敏反应,能很好解决血源紧张、动物输血反应等难题,并且由于釆血量较少,不会影响母犬的健康。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输血疗法为犬某些病毒性疾病的成功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犬等动物出现创伤性出血时,应对每个动物的情况进行详细评估后再决定治疗方案,可根据动物病情选择立即手术控制出血或是给予低血压液体灌注等体征稳定以后再进行手术或其他治疗,因为有些研究显示受伤患犬进行延迟手术和持续性低血压液体灌注比立即进行手术动物的存活率要高。当犬等动物因其他疾病出现败血症时,应该及时进行输血,但是若输入血浆,必须注意监测动物PT和APPT的变化,否则不建议进行血浆输注。总之,输血疗法将因其明显的优越性而在兽医临床疾病治疗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使临床兽医师能更好更快的解除患病动物痛苦,帮其恢复健康。
相关知识
宠物输血在临床的应用
输血疗法在犬病临床中的应用
输血治疗技术(宠物临床基础治疗技术).pptx
支持疗法在宠物临床中的应用课件
宠物免疫营养疗法及临床应用
犬的血型与输血疗法
犬的输血疗法(2页)
宠物外科手术技术:输血疗法
犬猫血液输血知识
浅谈兽医影像技术在宠物临床的应用
网址: 宠物输血在临床的应用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72777.html
上一篇: 狗狗食欲不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下一篇: 宠物败血症应如何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