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15年我国糖尿病患者达1.1亿人、 慢性肾病患者达1.2亿人、高血脂患者达1.6亿人、肥胖患者达0.9亿人。受特定疾病病理特征的影响,慢性代谢疾病患者的营养需求比较特殊(如糖尿病患者需要低升糖指数的食品、早期慢性肾病患者需要低 盐低蛋白高能量的食品等),特医食品是针对某些疾病或特殊健康状况人群提供营养支持而发展起来的特殊食品类别,在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自身抵抗力、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1 特医食品定义与分类
特医食品是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该类产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品配合食用[2]。
借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和欧盟对特医食品的分类方法,根据不同临床需求和适用人群,可将其分为适用于0 ~ 12月龄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和适用于1岁以上人群的特医食品[2],前者包括无乳糖配方食品、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食品等,后者包括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非全营养配方食品。
其中,全营养配方食品是指可以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目标人群营养需求的特医食品,如中老年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是指可以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目标人群在特定疾病 或者医学状况下营养需求的特医食品,如糖尿病全营 养配方食品;非全营养配方食品是指可以满足目标人群部分营养需求的特医食品,如营养素组件(蛋白质 组件、脂肪组件、碳水化合物组件)[3-4]。
2 特医食品与药品、普通食品的区别
按照GB 29923—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特医食品不是药品[4],属于食品范畴,但与普通食品又存在很大区别。表1对特医食品与药品、普通食品在用途、成分、形态、用法用量及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3 特医食品研究热点与进展
特医食品最早以肠内营养产品形式存在[4]。1790 年,第一例肠内营养病例取得成功,医学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肠内营养是最安全、方便和有效的营养 支持方法。1988年,美国首次在药品法修订版对特医食品进行了明确定义。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特医食品在欧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日本等国家/地区得到普遍应用,成为临床辅助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产品[4]。与静脉营养相比,特医食品无需行穿刺或插管,可有效减少感染、减少术后并发症等,因此在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2]。
在欧盟,特医食品的使用每年为 医院节省约12%的医疗费用,每12名患者中就会减 少1名患者的死亡。目前,应用于糖尿病、肾病、肿瘤、肥胖患者的特医食品是研发的热点[5]。
3.1 糖尿病全营养配方食品
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高血糖症的代谢性疾病[6]。糖尿病易引起患者糖、蛋白 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表现为多尿、体重下降、餐前低血糖、皮肤瘙痒及感染、视力下 降、神经系统病变等。Evert等[7]指出,成人糖尿病患者 的健康目标为血糖<7%、血压<140/80mmHg、甘油三 酯<150mg/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0mg/L、高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40mg/L(男性)和>50mg/L(女 性)。
我国GB 29922—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 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2]规定,单纯糖尿病患者的 全营养配方食品需满足低升糖指数GI≤55、饱和脂 肪酸供能比≤10%、碳水化合物供能比30% ~ 60%、 膳食纤维含量≥0.3g/100kJ、钠含量7 ~ 42mg/100kJ, 还可以适当添加铬、水溶性膳食纤维[8]。
为了更好地 提高患者整体健康水平,目前关于改善糖尿病患者代 谢的功能性成分逐渐被关注,并考虑添加至糖尿病全营养配方食品中。Cavazza[9]研究发现,γ-亚麻酸和至 少一种链烷酰基-L-肉碱(如乙酰左旋肉碱)可应用于 糖尿病患者的特医食品。Yimam等[10]研究发现,含芦 荟苦素的特医食品对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人 血浆胰岛素及果糖胺水平有显著作用。
通过添加三价铬、烟酸、膳食纤维等多种功效成分,以木糖醇作为甜味剂代替蔗糖,利用生物发酵技术研制出适合糖尿病患者的特医食品,并通过免疫组化、胰岛 组织病理结构变化、胰岛组织原位细胞凋亡、血清学实验等为糖尿病全营养配方食品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目前,国外糖尿病全营养配方食品产业发展相对 完善,而国内该产业尚处于初始阶段,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3.2 肾科疾病全营养配方食品
肾病指临床上各种急慢性肾病以及继发于其他 系统疾病所导致的急、慢性肾功能损伤直至肾功能 衰竭的一种疾病。临床上肾科疾病全营养配方食品 主要针对慢性肾病(CKD)患者。在早期CKD或非 透析依赖性CKD患者的营养管理中,为防止营养不良、减少尿毒症毒性、延缓CKD进展、预防继发性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以及改善代谢性酸中毒,主要 采用低盐[12]、低蛋白[13-15]、高能量的配方。
对于晚期CKD或透析依赖性CKD患者,为降低并发症发 病率及死亡率[16],特医食品主要采用控制钠和液体 的摄入量、提供充足蛋白质及较高能量等方式。针 对非透析依赖性CDK患者,特医食品中蛋白质含量 应≤0.65g/100 kJ,并适当降低钾、钠、磷、镁、钙 及维生素A的含量;对于透析依赖性CKD患者,配 方中蛋白质含量应≥0.8g/100 kJ[2]。
研究发现,大豆蛋白及大豆异黄酮有很好的肾功能保护作用,可应用于肾科疾病全营养配方食品。研究发现,大豆蛋白可以降低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率。 研究发现,大豆蛋白可降低肾小球滤 过率、肾血浆流量以及白蛋白的清除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TGF-β1,发现TGF-β1在含大豆异黄酮组肾小管中的表达低于不含大豆异黄酮组和酪蛋白组,表明大豆异黄酮有延缓肾小管硬化的作用,对肾脏病患者愈后有利。
目前,我国已经开发 出应用于肾病的多种全营养配方食品[20-21]。
3.3 肿瘤全营养配方食品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 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 致异常增生与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22-23]。肿瘤患者 营养不良发病率高[24],易出现厌食、能量消耗异常、 代谢异常等现象,导致免疫能力下降,感染发生率 增加,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25]。
因此, 国内外研究机构建议通过对肿瘤患者提供营养支持,以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26-27]。研究发现,高蛋白及富含亮氨酸、鱼油、低聚糖的 特医食品对患者体重和体力状况评分显著提升,同 时前列腺素E2水平降低[29]。维生素E、维生素C、 硒等一些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小分子物质也能通过阻 止脂质过氧化反应而减缓癌症的发生和发展[16]。
我国规定对恶性肿瘤患者使用的全营养配方食品蛋白 质含量≥0.8g/100kJ,同时对其他营养素的添加量 也有规定。目前,国外该类产品以维生素、矿物质、 膳食纤维、短肽蛋白等营养素为主,国内产品则在 此基础上,选用了我国特有的中药材为原料,体现 出极大优势。
3.4 肥胖全营养配方食品
肥胖是由于能量的摄入大于消耗,导致体内脂 肪积聚过多,达到危害健康程度的一种多因素慢 性代谢性疾病[30],患者易引发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及多种癌症等[31]。CAC发布的CODEX STAN 203—1995《用于减轻体重的极低能量饮食标准》以及我国GB 29922—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指出,针对肥胖、减脂手术病人用的全营养配方食品应在提供较低能量(每日 能量为600 ~ 1200kcal)的同时,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等)的供应, 每 100kcal产品中应增加≥8.4g的蛋白质、≥8.4g的碳 水化合物、≥100μg RE的维生素A等。研究发现,植物甾醇酯能显著降低肥胖发病概率 [32] ,具有应用于 肥胖全营养配方食品的潜力。Clifton等[33]研究发现, 植物甾醇酯可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研究表明,植物甾醇酯降低胆固醇的生物效果受食 品基质影响,将植物甾醇酯(2g/d)添加到固体食 品中比液体食品中降低胆固醇的效果更好。
一些特医食品已经成功应用到国外肥胖患者的营养管理中[35],但我国对肥胖病人更多的是采取行为修正干预、饮食营养干预及运动干预[36],针对肥胖病人的 特医食品并不多见,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4 特医食品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
当前,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特医食品的法规和 标准,特医食品在世界各国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呈蓬勃发展之势。CAC最早对特医食品做了明确定 义,在《特殊医用食品标签和声称法典标准》中, 明确该类产品为食品,并规定了其目标使用人群、 功效、使用方法、标签和声称的方式方法等。全球 很多国家的特医食品法规都是以CAC标准为基础建 立的。
2013年以前,我国仅有一个与特医食品有关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即GB 25596—2010《食品安全 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仅适用于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2014年我国颁布实施了GB 29922—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 用途配方食品通则》,适用于1岁以上人群的特医食品。
为严格控制特医食品的生产及管理,2015年我国颁布实施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 范》[37],规定了特医食品生产过程中原料采购、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此外,2015 年新修订的 《食品安全法》也明确规定,特医食品应当经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以《食品安全法》为依据,2016年3月7日《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总局令24号)正式颁布,明确了特医食品的注册审批的相关规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特医食品的注册管理工作,根据申请,依照本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特医食品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 标签、说明书以及产品安全性、营养充足性和特殊医学用途临床效果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准予注册。
5 展 望
进入21世纪,我国老年人口占比逐渐增加,预计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3亿人。受老龄化因素、环境因素等影响,我国慢性代谢综合征患者占世界同类患者数量比例大,糖尿病、肾病、 高血压等患者分别占全球患者总量的33%、24% 和 22%[39],特医食品市场需求巨大。
目前,我国特医食品产业发展存在两方面的挑战。一是科研支持有限,加工基础理论及工艺技术研究薄弱。目前,我国在健康领域的科研投入仅维持在6%左右,经费主要用于提高产品的产量方面,而真正对于特医食品基础理论及工艺技术研究的科 研投入较少。我国特医食品产品以仿制为主,创新性不足,品质有待提升。
未来特医食品产业应当重点关注加工基础理论及工艺技术研究,尤其是原料要求、生物制造工艺、技术装备、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同时应积极拓宽研究视野,加强与特医食品相 关的传统产业(如中药材产业)的挖掘、突破和链条延伸。
二是特医食品理念认知度低。受医疗系统运行机制及传统就医习惯影响,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直是疾病治疗的优先选择。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 缺乏营养治疗的科普宣传及长期有计划的营养干预手段[40]。
另外,特医食品不能进入医保系统,消费者无法报销,消费培育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过程,这是目 前我国特医食品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特医食品产业是多学科交叉产业,涉及育种、 食品加工、机械制造、临床营养、食品安全、产业 开发、市场营销、科普宣传等多个方面。
因此,国家应该加大投入力度,特医食品相关领域各方应该 协同创新,按照“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带动加工、 加工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路,共同开展特 医食品研发工作。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业研讨会在济举办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法规及开发思路
健康科普|一文看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满足特定人群的营养需求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需求和应用困局
肾病全营养配方食品的研究进展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发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的公告
特殊医学用途全营养配方食品一般哪些疾病适用
国家卫健委对《关于加快特殊医学用途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国家标准出台的建议》给出答复
网址: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究进展与展望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73546.html
上一篇: 我国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 |
下一篇: 70%的需求未得到满足!特医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