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论儿童教育的社会文化因素

论儿童教育的社会文化因素

论儿童教育的社会文化因素孩子是什么孩子的成长是什么孩子和孩子的地位和价值是什么成年人应该如何对待孩子这些不仅是儿童研究的基本理论也是教育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一、儿童乃实体性的行为1926年,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里特画了一幅极具后现代意蕴的名画。画面上有一支烟斗,但画家在烟斗的下方用法文写到:“这不是一支烟斗”。这的确不是烟斗,无论这幅画还是“烟斗”这个词,都不是烟斗本身,都不是现实存在着的这个或那个烟斗。当我们试图说明“儿童是谁”或“儿童是什么”的时候,无论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描绘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还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讨论儿童的认识、情感、道德、社会性发展的阶段或规律,或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讨论儿童作为文化存在者的相关属性,或从文学的角度来描述儿童以及儿童世界的真、善、美,或从哲学、伦理学的角度来界定童年的价值、儿童生活的意义„„这些都是用语词来描绘我们所认识的观念形态的儿童。人们试图“把现实转变为符号,并且要转变为这样的符号,使得语言的符号真正符合事物本身”,当人们用语词来描述“儿童是谁”的时候,既包含了事实的描述,亦包含了价值的判断。也就是说,在探讨儿童是谁的时候,既有从生理、心理等维度———我们通常称之为科学的维度———所进行的事实描述,也有我们在哲学层面“把儿童当作谁”的价值判断。譬如在历史上,儿童曾被认为是小大人,是带着原罪出生的赎罪者,是家庭的私有财产,是天使,是学习机器,是传宗接代、光耀门楣的工具„„不管是否被人“发现”,儿童原本就是那样生机勃勃地生活着,儿童就是他自己,只是成人把儿童当作了小大人、赎罪者、私有财产、天使、机器、工具,等等。尽管成人的儿童观念并非儿童本身,但却影响着现实的儿童。一般说来,成人如何看待儿童,就会以相应的方式对待儿童。因此,当我们说儿童是儿童的时候,并非简单的语义反复,它既包含事实判断,亦蕴含价值判断———儿童应当“是其所是”,成人应把儿童当作儿童来对待。二、“每个儿童都有一项越界的教师”如果成人认为儿童的身体和心理都未发育完善,认为儿童既不知道自己将往什么方向发展,也不具备自我创造的能力,因而成人承担着“塑造”儿童的重要使命,那么,成人就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其实,儿童的成长是合规律、合目的的。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开篇就从“天性”入手,阐述“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问题,指出儿童的成长是儿童自身的“内在自然”的展开,而且是朝向“自然的目标”的“内在的发展”。

相关知识

论儿童教育的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包括
宠物店社会文化因素影响.docx
社会文化现象解析
论宠物文化在相关产品设计中的价值与意义.doc
宠物社会化影响因素及干预
论宠物文化在相关产品设计中的价值与意义
人格障碍的社会文化因素
儿童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正向强化方式是()。

网址: 论儿童教育的社会文化因素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74299.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好方法
下一篇: #萌宠日常记录 #动物的迷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