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消费日报
在宠物行业的需求端、供给端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宠物产业规模迅速增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000亿元。“目前我国宠物饲料的标准缺口较大,严重滞后于行业发展需求,尤其是宠物食品添加剂标准,400余项添加剂中只完成了100余项标准的制定。”全国畜牧总站质量标准处副处长粟胜兰介绍说。(2月27日《农民日报》)
犹如雨后春笋,跟宠物相关的商业门店在许多城市涌现,折射出老百姓对宠物的旺盛需求。和“填饱肚子”一样,满足精神诉求和情感需要也已经成为一种刚需。如火如荼的“它经济”,说到底是人们对当下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变迁的一种回应与策略。
在一个变动不居的时代里,社会关系的弱化与情感生活的淡化、私密化,导致人们对情感支持的替代品有了更为强烈的需求。著名社会学家夏学銮认为,如今我们身处转型时期,这个时期人们开始移情到个人的兴趣与私生活中。宠物产业的方兴未艾,根源于满足了市场需求。
物质生活的渐次丰盈,让重新认识和发现精神文化生活,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不论是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还是城市里独自居住的“空巢青年”,抑或缺乏玩伴的小朋友,他们的精神诉求与情感需要都需要找到出口,而宠物作为一种替代物,能够起到精神慰藉和情感支持的作用。
伴随着市场化和商品化进程,“它经济”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形形色色的宠物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也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爱好者却觉得这很值得。为何?不同的人们有不同的“意义之网”,有不同的精神世界。有些人不屑一顾的事情,另外一些人却在价值排序中将它置放到重要位置。
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的社会变迁,让一些传统的社会联结纽带渐趋松弛。为了走出“精神荒漠”,一些人将宠物作为一种“自我救赎”的手段,宠物增添了乐趣、带来了陪伴,让他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有研究表明,饲养宠物的家庭占比会随着人均GDP的提高而进一步提高。根据2021年《中国宠物白皮书》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城镇养殖的犬猫已经超过了1亿只,宠物饲养率达到17%,而发达国家大约是在40%以上。这不仅意味着“它经济”是一个市场富矿,也意味着打造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宠物文明”已经迫在眉睫了。
虽然宠物产业前景诱人,但不能放任其“野蛮生长,“它经济”应该被纳入规范化轨道,而不能成为治理的空白地带和市场监管的边缘地带。与时俱进地“亡羊补牢”,补齐标准滞后等短板,不仅有助于宠物产业的“有机生长”,也能够让消费者享受更有品质的服务。此外,应构建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文明意识,让善待动物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建设“动物友好型社会”。只有多管齐下,人们才能更好地与宠物相处。
(东方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相关知识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坚守文明养犬的刚性规则
宠物市场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分析与研究
践行文明条例 打造宠物友好社区
翡翠色的小狗名字大全:寻找与翡翠相匹配的可爱宠物名
小狗口腔疾病相匹配什么健康问题?
打造“宠物友好”城市
市民承诺文明养宠 打造宠物友好社区
文明遛放宠物 打造整洁环境
首届文明养宠公益嘉年华即将开幕
“宠”爱有“约”,共商共治打造文明养宠和谐社区
网址: 打造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宠物文明”迫在眉睫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74305.html
上一篇: 猫猫卡集结倒计时:宠物文化的崛起 |
下一篇: 为什么有人从小怕狗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