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
个/升(个/L)
【正常值】
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升。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109/升;6个月~2岁为(11.0~12.0)×109/升;4~14岁为8.0×109/升左右。
【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单位】
个/升(个/L)
【正常值】
成年男性为(4.0~5.5)×1012/升,成年女性为(3.5~5.0)×1012/升,新生儿为(6.0~7.0)×1012/升,婴儿为(3.0~4.5)×1012/升,儿童为(4.0~5.3)×1012/升。
【临床意义】
(1)增多:分为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所致),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代偿性增多(缺氧等)。
(2)减少: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
【单位】
个/升(个/L)或百分数(%)
【正常值】
成人绝对数为(24~84)X109/升,百分数为0.005~0.015(0.5%~1.5%);新生儿绝对数为(144~336)×109/升,百分数为0.02~0.06(2%~6%)。
【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大出血。
(2)减少:常见于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临床意义】
见表1—13。
表l—13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
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
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
既往实际病例的分析结果
日常工作中可按以下比例粗略估计
常见原因
增生极度活跃
0.56~1.67:1
1:1
白血病、红白血病
增生明显活跃
5.3~12.2:1
10:1
白血病、增生性贫血
增生活跃
15.9~32.3:1
20:1
正常骨髓或某些贫血
增生减低
37.4~70.4:1
50:1
造血功能低下
增生重度减低
199~999:1
300:1
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正常值】
骨髓象分析是指综合分析骨髓细胞增生程度、骨髓细胞计数、粒细胞比例等项目检查后,得出的最后的骨髓象报告及结论是一份综合性的报告。正常骨髓象报告应为骨髓增生活跃,各系统、各阶段造血细胞比例正常,无各种异常细胞和寄生虫。
【临床意义】
病理性骨髓象分析报告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原始细胞比例超过30%,通常被认为是急性白血病的主要诊断标准。如果这些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P0X)阳性,则考虑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包括粒细胞、单核细胞和粒一单核细胞自血病等;如果这些原始细胞过氧化物酶阴性,而糖原染色(PAS)阳性,则考虑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红白血病或巨核细胞白血病。
(2)粒细胞异常增多,以成熟阶段为主者,可以嗜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来区别。如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值高,考虑为感染引起的类白血病反应,不是白血病;阳性值低或为阴性,则被认为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3)红细胞系统增生明显,多为增生性贫血。其中红细胞颜色变浅、体积变小的,往往提示为缺铁性贫血;体积增大、早期红细胞增多的,可考虑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大小不等而且伴有各种异常形态的,往往为溶血性贫血。
(4)粒细胞、红细胞均减少,巨核细胞也减少,而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单纯某一个系统的血细胞减少,往往是单纯性单个血细胞系统的再生障碍。
【单位】
微摩/升(μmol/L)
【正常值】
亚铁嗪比色法:新生儿18~45微摩/升,婴儿7~18微摩/升,儿童9~22微摩/升,男性成人9~29微摩/升,女性成人7~27微摩/升,老年人7~14微摩/升。
【临床意义】
(1)增高: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急性肝炎、铅中毒及维生素B6缺乏症。
(2)减少:常见于各种缺铁性贫血、恶性肿瘤、肝硬化、长期失血、血铁吸收障碍。
【单位】
克/升(g/L)
【正常值】
2.2~4.0克/升
【临床意义】
(1)增加:常见于慢性铁缺乏性疾病(缺铁性贫血)、口服避孕药。
(2)降低: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心肌梗死、遗传性转铁蛋白低下症、营养不良、恶病质致严重蛋白质缺乏等。
相关知识
血常规检查及骨髓检查正常值及意义
宠物血常规检查各类指标的作用和意义!
▶️宠物血常规检查各类指标的作用和意义!狗猫血常规体检能查出哪些疾病?
宠物血常规检查是什么?血常规检查项目与意义详解
宠物为什么要做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生化检查能告诉我们什么?
【分享】宠物尿常规血常规及生化化验单数据分析
【兽医技能】宠物尿常规血常规及生化化验单数据分析
动物血液学检查课件.ppt
犬猫血液学检查及病例分析
史上最全的宠物血常规分析!不要再怕看不懂主子们的检查结果啦
网址: 血常规检查及骨髓检查正常值及意义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75561.html
上一篇: 健康文摘杂志订阅 |
下一篇: 形容中国美食的四字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