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5年,德国博物学家约翰·克里斯蒂安·丹尼尔·冯·施雷伯(Johann Christian Daniel von Schreber)根据法国博物学家乔治-路易·勒克莱尔·孔特·德·布丰(Georges-Louis Leclerc, Comte de Buffon)的描述,使用 Felis uncia 作为雪豹的学名,并将其归为猫属(Felis) [8
]。1854年,英国动物学家约翰·爱德华·格雷(John Edward Gray)首次建立了雪豹属(Uncia),用于描述具有长而厚尾巴的亚洲猫科动物 [8-9
]。1930年,雷金纳德·英尼斯·波考克(Reginald Innes Pocock)在审查亚洲豹属(Panthera)动物的皮毛和头骨时,将雪豹的学名修正为 Uncia uncia [10
]。这一分类得到了主流学术界的一致认可,直到2005年,雪豹都被归类于单型属(即一个属中只包含有一个物种)——雪豹属 [11
]。
自2006年以来,研究者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猫科(Felidae)动物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雪豹与虎(Panthera tigris)是近亲,大约在195万~310万年前分化。早在270万~37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就已经与狮(Panthera leo)、豹(Panthera pardus)和美洲豹(Panthera onca)的祖先分化。因此,雪豹应归属于豹属(Panthera),而非单独列为雪豹属 [8
] [12-13
]。
雪豹的化石遗骸极为稀少,且准确测定年代的化石更少。2011年,在西藏札达盆地动物群中发现了一具几乎完整的头骨,可能属于雪豹的祖先,被命名为布氏豹(Panthera blytheae)。该头骨年代约为440万年前,是已知最古老的类雪豹化石,但比现代雪豹小约10% [8
]。
雪豹因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而得名 [2]。英文名称“Ounce”源自古法语单词“once”,这一单词原本用于指代猞猁(Lynx lynx),后来成为拉丁语 uncia 和英语 ounce 的词源 [6
]。学名中的“panther”一词来源于古典拉丁语 panthēra,其本身源自古希腊语 πάνθηρ (pánthēr),该词用于指代有斑点的猫科动物 [7
]。
雪豹在大型猫科动物中属于中等体型 [2]。其体型略小于豹,尾长约为头体长的3/4,相对长而粗大的尾巴是区分其与其他相似物种的明显特征 [2] [5
],雄性体重较雌性更大,量度数据如下表所示 [3] [4-5
]:
体长
体重
尾长
耳长
肩高
颅骨
后足长
毛长
108.5~130cm
雄性体重为38~75kg,雌性体重为35~40kg
80~90cm
6.1cm
60~78cm
15.5~17.3cm
20.3cm
3~6.5cm
雪豹头部特征鲜明,呈小而圆的形态 [3],吻部较短。其吻部与头部覆盖着较短的毛发,口须则长且硬,黑白交织。面部特征包括两眼前上方的深色条纹、两颊稀疏的小黑点,以及眼间与额部中央密布的细小黑点,额部两侧则较为稀疏。耳朵尖端及基部为黑色,中间为黄白色,内侧则为纯白色 [5
]。
雪豹全身被覆长而密集的蓬松毛发 [5
],主要呈灰白色 [2]。其背部与肋部散布着模糊或不规则的大型黑色环状斑块,这些斑块以五纵行的稀疏排列方式呈现,斑块内部还点缀着小型斑点。黑色斑块沿体侧延伸至臀部,形成清晰的黑色环状图案,状如叶片。头部、颈部及四肢下方,可见成行排列的黑色圆形斑点。臀部上方,五个黑色斑点纵向排列成一条醒目的黑色条纹 [5
]。
雪豹的尾部背面为白色,缀有十余个黑色环纹,尾端则为黑色。其四肢相对较短,且在四肢下端、足背处分布有小黑点 [5
]。雪豹身上的黑色斑纹是区分个体的重要标志 [4
]。
雪豹正面照
雪豹侧面照
雪豹的头部
雪豹的背部和尾巴
与其他大型猫科动物相较,雪豹的头骨展现出一系列独特的特征。其整体头骨形态偏短而紧凑,额区高耸,眼眶部分较圆,眶后区域与颧突均相对较长,眶下孔细长且尺寸偏小,中翼窝的宽度较大,骨泡部分较为扁平,腭部明显较短,雄性雪豹的上犬齿在齿槽处的平均前后宽度略宽于雌性,而雌性雪豹在眶后缩窄处及脑壳的平均外侧与内侧宽度上则稍大于雄性 [14]。
雪豹的头骨
雪豹是典型的高原岩栖动物,主要生境为高山祼岩、高山草甸、高山灌丛和山地针叶林缘4种类型 [2],它们偏好避开茂密的森林环境,选择那些陡峭、布满岩石且地形破碎的区域作为栖息之所,尤其是那些靠近自然植被边缘或附近的地带 [14]。
在日间,雪豹倾向于选择悬崖峭壁或是主要山脊线作为它们休息与隐蔽的理想场所 [14]。随着季节的更迭,雪豹的活动范围也会相应调整:夏季在海拔5000m左右的高山草甸空旷地带活动,冬季下降到3500m左右的较低地带觅食 [3]。
草甸上的雪豹
雪山上的雪豹
裸岩上的雪豹
雪豹原产于亚洲中部山区 [2],其自然栖息地横跨中国、印度、尼泊尔、阿富汗、不丹、巴基斯坦、俄罗斯、蒙古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3],总体分布范围约达230万平方千米 [14]。
在中国,雪豹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系、昆仑山系、横断山脉、祁连山系、天山、阿尔泰山等地区,即西藏、青海、四川、甘肃、新疆、内蒙古和山西等省,中国青藏高原及帕米尔高原地区是雪豹的主要分布区 [3]。
雪豹是肉食动物 [14],以岩羊(Pseudois nayaur)、盘羊(Ovis ammon)、北山羊(Capra sibirica)、白唇鹿(Przewalskium albirostris)、白臀鹿(Cervus elaphus macneilli)、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高原兔(Lepus oiostolus)及啮齿类动物为主要食物 [3]。在食物匮乏时,雪豹也会捕食家畜和家禽 [2]。
雪豹通常在清晨和黄昏进行捕猎活动,动作敏捷,善于跳跃 [2]。它们常通过利用岩石地形和灌木丛植被进行隐蔽,跟踪猎物,并采用伏击或偷袭的方式捕猎 [2] [14]。捕获猎物后,雪豹会先吸干其血液,然后再食其肉 [4
]。雪豹从不主动攻击人类 [3]。
进食的雪豹
雪豹多在夜间活动,尤其在晨昏时刻最为活跃 [3]。通常,雪豹会在其活动范围的一个特定区域停留数周,然后迁移到活动范围的另一部分。它们会在一天内多次更换栖息地 [14],每天的运动距离可达7~12km [8
]。
雪豹是独居动物 [14]。雪豹会用后脚刮地,然后排泄尿液或粪便,也会将尿液喷洒到岩石上,通过留下气味标记的方式来标示它们的领地和常见的活动路线。在尼泊尔西部,猎物密度较高的地区,雪豹的平均活动范围为12~39平方千米。但由于地形起伏较大,雪豹的实际活动范围可能会增加20%~30% [8
] [14]。
但在繁殖季节或幼崽出生时,雪豹可能形成2~4只的小群体。即使共享彼此的活动范围,雪豹与最近的其他个体也会保持大约2km的距离 [8
] [14]。
雪豹通过摩擦留下体味来标记领地
雪豹与其他大型猫科动物不同,不会发出吼叫声。当一只雪豹靠近另一只雪豹时,会通过鼻孔发出非攻击性的“咳咳”声,作为问候声。但雌性发情时会在深夜发出高亢的嚎叫声,以此通知雄性它们的位置 [14]。
雪豹的长尾巴具有多种交流功能,可以向其他个体传达当前的情绪。它们还通过触觉进行交流,会用头部和颈部摩擦社交伙伴,以表示友好。此外,雪豹也通过面部表情进行交流。例如,当它们处于防御状态时,会大张嘴巴并抬起嘴唇以露出犬齿;而当它们兴奋时,虽然也会张开嘴巴,但不露出犬齿,嘴唇和鼻子会根据兴奋程度起皱 [14]。
雪豹在野外实行“一夫多妻制”,但除交配季节外,雪豹并不会与配偶交往。由于抚养幼崽需要花费较长时间,雪豹雌性每两年交配一次 [2] [14]。
交配行为一般发生在春季,交配时可以采用腹侧(雌性雪豹躺下,腹部朝上,雄性雪豹从侧面接近并进行交配)、背侧(雌性雪豹呈俯卧姿态,雄性雪豹从雌性的背后进行交配)和背对背(雄性和雌性雪豹背对背站立,彼此的尾部接触,雄性雪豹弯曲身体并将生殖器插入雌性雪豹的生殖器)的姿势,其中最常用的姿势是背对背。交配过程会持续3~6天,雄性在高潮时会发出尖锐的嚎叫声 [8
]。
雪豹的妊娠期为98~103天,通常于4~6月产仔 [2]。产仔窝直径约为1m米,形状以圆形凹窝为主,多半位于向阳坡,洞底主要铺有金露梅、蒿属等松软的灌木 [4
]。每胎通常产2~3只幼崽 [3]。
幼崽晚成性,出生时体型较小且无法自理,大约一周时才会睁开眼睛。雌雪豹独自抚养幼崽 [15],哺乳期为5个月,但幼崽在2个月大时就可以开始吃固体食物 [14]。3个月大时,幼崽开始跟随母亲学习狩猎等重要行为。在18~22个月大时,幼崽开始独立生活。雌性雪豹在3岁时可以生育自己的幼崽,而雄性雪豹在4岁时性成熟 [15]。
雪豹的寿命一般在15~18年左右 [4
],但圈养雪豹的寿命可达22年 [15]。
巢穴中的雪豹幼崽
2017年,雪豹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等级为易危(VU) [16]。
2020年,其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脊椎动物卷》,等级为濒危(EN) [17]。
2021年,其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18]。
2023年,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相关国际贸易被明确禁止 [19]。
根据2016年IUCN的数据,全球雪豹种群数量在7446~7996只之间,其中成熟个体为2710~3386只 [16],中国境内的野生雪豹数量约为4500只 [16]。
中国国家林业局第二次全国生物多样性调查表明,自1995年首次评估报告以来,中国各地的雪豹及其生态系统已有所改善。雪豹在内蒙古等被认为已经消失的地区重新出现,三江源地区的雪豹种群在过去20年里有所增加。然而,在巴基斯坦进行的调查显示,该国部分地区的雪豹数量可能低于预期,并且未来可能进一步下降。中亚其他孤立地区也可能出现局部灭绝现象,吉尔吉斯斯坦阿莱地区部分区域已经记录了雪豹的灭绝 [16]。
雪豹是重要的大型猫科食肉动物和旗舰物种,由于其处于高原生态食物链的顶端,被誉为“高海拔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气压计”。然而,因非法捕猎、栖息地缩小等多种人为因素,雪豹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已成为濒危物种 [2]。造成雪豹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3] [16]:
栖息地丧失与破碎化: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经济开发的推进,雪豹的栖息地不断被压缩和分割,形成零星斑块状的生境。在高海拔地区,过度放牧导致草场严重退化,进而影响了雪豹的食物链。作为雪豹主要食物资源的有蹄类动物(如岩羊、盘羊等)数量显著下降,使雪豹的食物来源变得稀缺,进一步加剧了其生存压力 [3] [16]。
非法偷猎:非法偷猎是雪豹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直接原因之一。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雪豹皮毛和骨骼的非法贸易价值高昂,导致大量雪豹遭到猎杀。一些动物园为了展览和科研目的,从野外大量捕捉雪豹,这些行为都对雪豹的种群数量造成了威胁 [3] [16]。
非法贸易:雪豹的骨骼和皮毛因其独特的价值和稀有性而被用于非法贸易。雪豹的骨骼常被用作虎骨的替代品入药,而雪豹的毛皮则被视为昂贵的裘皮制品。这种非法贸易活动进一步加剧了雪豹的濒危状况 [3] [16]。
雪豹是中国西部及周边高山地区的重要旗舰物种。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为保护雪豹投入了大量资金,并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 [16]:
建立保护区:1988年,中国国务院批准成立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雪豹等多种野生动植物 [20];自2015年以来,已经能够在该保护区不断拍摄到雪豹等野生动物种群 [21]。2016年,阿富汗宣布在整个瓦罕地区(面积超过10,000平方千米)建立该国第二个国家公园;吉尔吉斯斯坦将萨雷恰特埃尔塔什国家保护区的面积扩大了150平方千米,并撤销了采矿特许权;蒙古在托斯特乌勒建立了地方自然保护区。此外,各国以雪豹为重点物种,开展了跨境合作。吉尔吉斯斯坦东部已指定汗腾格里自然保护区(3,257平方千米),将连接吉尔吉斯斯坦的纳伦保护区、萨雷恰特埃尔塔什保护区和另外两个保护区与中国的托木尔自然保护区 [16]。
打击非法盗猎和贸易: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通过协调拆除铁丝网和招募前偷猎者担任保护区护林员,加强了反偷猎工作,解决了前苏联解体后中亚几个国家雪豹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潜在威胁。蒙古和吉尔吉斯斯坦的雪豹信托基金会实施了一项计划,通过提供手工艺品制造培训和将成品打入国际市场来增加当地收入,以换取当地承诺防止偷猎雪豹及其猎物,并参与环境教育和其他活动 [16]。
加强畜牧业管理水平:为防止牧民为了报复雪豹对牲畜的掠食而杀死雪豹,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已加固了260多个畜栏,俄罗斯图瓦河西部的一个类似项目保护了46个牧民营地的畜栏。自2008年以来,这些畜栏再也没有发生过掠食事件 [16]。
人工繁殖:在中国西安动物园中已成功进行雪豹繁殖,国际上也有一些动物园成功地繁殖了雪豹 [2]。
相关知识
雪豹
直播第一天,被雪豹拖家带口赖上
第一百七十四章 暴雨救援,小吃货雪豹!
雪豹被车撞多处骨折 手术3小时成功将断骨复位
狗狗跟雪豹争夺食物,实力不济但气势不能输,结局让人意想不到!
第六十六章 大豹子也会撒娇!
第六十六章大豹子也会撒娇!
去“猫谷”看“大猫”!盘点12种中国野生猫科动物
【研学之旅——探寻高原野生动物的奥秘】
宠爱王国2021年宠物运动会
网址: 雪豹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77862.html
上一篇: 木制乌龟笼子大型宠物栖息地户外爬 |
下一篇: 动物与环境 第1课宠物与野生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