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解析鸟类对高海拔高寒,低氧与强紫外辐射等极端环境的适应性状与遗传基础一直是演化生物学和群体遗传学的重点研究内容.在表型上,比较形态与生理学等方法揭示了高海拔鸟类形态,飞行能力以及血液生理等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基因型上,与氧运输和氧利用相关基因(如血红蛋白基因,细胞色素C氧化酶基因等)在高海拔鸟类中发生了适应性演化,进而改变相应蛋白的功能以适应低氧生存.近年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大规模比较基因组与转录组分析正逐步揭示鸟类高海拔适应的遗传机制.尽管传统手段与测序技术从不同角度揭示了鸟类高海拔适应方式,但当前仍缺乏对高海拔适应性状与遗传机制的系统性分析,尤其是在解析高寒低氧环境鸟类能量代谢策略上更加滞后;同时对涉及表型可塑性的复杂性状遗传解析也是当前的一大难题.因此,整合传统与各种组学手段,引入功能实验与同质园实验将会更高效,彻底地破译鸟类高海拔适应性状的遗传基础,这也是未来解析鸟类高海拔适应的研究趋势.
展开
DOI:
10.1360/N052018-00203
相关知识
鸟类对高海拔环境的适应性演化:从表型到基因组
PNAS:雷富民/屈延华团队揭示3种高原鸟类适应性机制
PNAS:雷富民/屈延华团队揭示3种高原鸟类适应性机制
科学网—资源利用型特征的适应性演化诠释鼠兔如何在世界屋脊上发展繁荣
长相“古怪”的金鱼怎样演化而来?基因“亲子鉴定”来了
鸟类的适应性结构与生态特征.pptx
研究组方向——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
动物的环境适应性与进化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分子育种第五讲|全基因组选择疑问解答!
网址: 鸟类对高海拔环境的适应性演化:从表型到基因组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77898.html
上一篇: 鸟类的适应性结构与生态特征.pp |
下一篇: 虎皮鹦鹉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