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5 11:30
为了更好地解析行为选择的神经机制,杜久林组姚园园等利用斑马鱼的逃跑环路为模型,研究了不同行为意义的视觉刺激引起不同行为的神经机制。首先,他们发现斑马鱼仅对危险性–而非非危险性–视觉刺激产生逃跑行为,且这一行为控制发生在视觉信息由视觉中枢传递向逃跑命令神经元阶段(即视觉–运动信息转换阶段)。其次,发现下丘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和后脑甘氨酸能抑制性神经元组成功能模块控制这一行为选择。再次,他们发现这一功能模块对危险性和非危险性视觉刺激的不同控制是由多巴胺能神经元和甘氨酸能抑制性神经元的视觉反应特性实现的:对非危险性视觉刺激,多巴胺能神经元及其正向调控的抑制性神经元电活动增加,阻断视觉信息从视觉中枢向逃跑运动命令神经元的传递,使非危险性视觉刺激不能诱导逃跑行为;对危险性视觉刺激,这两种神经元的活动受到抑制,解除了视觉信息从视觉中枢向逃跑运动命令神经元传递过程中的抑制,从而使危险性视觉刺激诱发逃跑行为。这一工作增加了对感觉–运动信息转换控制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对神经调质系统在行为选择中作用的认识。神经调质系统响应感觉刺激这一特点可能代表了一个普遍的机制,即神经调质系统可以被感觉刺激调制,从而帮助动物产生相应的行为反应。
这项工作是在研究员杜久林指导下,由姚园园、李小泉、张白冰等人合作完成,并得到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曾绍群和博士刘亚丰的大力支持。该工作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图:下丘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和后脑甘氨酸能神经元根据视觉刺激的生理意义控制视觉信息由视觉中枢视顶盖向逃跑命令神经元Mauthner cell的传递。对危险性视觉刺激,多巴胺能神经元及其正向调控的抑制性神经元活动降低,解除了视觉信息从视觉中枢向逃跑运动命令神经元传递过程中的抑制,从而诱发逃跑行为。对非危险性视觉刺激,这两类神经元的活动增加,阻断视觉信息从视觉中枢向逃跑运动命令神经元的传递,使之不能诱导逃跑行为。
相关知识
上海生科院发现控制动物行为选择的神经环路机制
【中国科学报】我科学家发现控制动物行为选择的神经环路机制
科学网—揭示动物防御行为神经机制
脑科学研究院景键和刘锋等人揭示了动物行为可变性的一种突触机制
动物行为观察方法
Science | 如何感受到对方的痛或恐惧?科学家揭示共情行为的神经环路
动物行为神经科学研究团队
科学家揭示动物防御行为的神经机制—论文—科学网
心理韧性及其神经机制:来自非人类动物模型的证据
行为神经科学
网址: 上海生科院发现控制动物行为选择的神经环路机制(2)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80052.html
上一篇: 行为神经科学专业介绍及行为神经科 |
下一篇: 科学家找到哺乳动物惊跳反射神经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