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耐性

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耐性

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耐性

专家强调,父母应该首先了解自己孩子的年纪、能力及脾气秉性。其次,父母要以身作则,如果家长本身也是急性子,就很难去训练小朋友的耐性。父母应该时刻注意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力求做个耐心的典范。

目录让宝宝变得自信的细节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耐性毁掉孩子自信心的10大杀手自信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为什么孩子没大没小没规矩

1让宝宝变得自信的细节

  自信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自不必说,培养孩子养成开朗自信的性格自然也就成为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问题。如何在生活中引导孩子变得自信呢?有哪些细节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一起分享下面的方法:

  一个人的自信并非遗传而来,须经过后天的培养。在培养孩子的自信时,要关注易被常人所忽略的一些生活细节。

  *在宝宝2—3个月刚刚学会微笑时,你就应该对他发出的每一次微笑都报以同样真诚的微笑。感受到重视和关注的宝宝的自信会随之大增。

  *当宝宝半岁多在床上学爬时,你就应该对其做出由衷的赞扬:“宝宝爬得真带劲,宝宝真是好样的!”尽管他还听不懂你的赞美,但他定会体会到大人在肯定自己,由此他的自信会更加充足。

  *宝宝刚刚学说话时,可能会把“牛奶”说成“牛莱”。此时不必急于纠正他的发音,更不要讥笑他。不妨耐心地等一段时间再教他,相信他肯定会做到字正腔圆的。要知道,在宝宝的学话阶段,来自大人的任何急功近利或冷嘲热讽都会让他丧失学习语言的信心。

  *宝宝学用餐具时撒泼了饭菜,此时你千万不要为了避免麻烦而索性“代劳”。因为“行为倒退”会使得他对自己的动手能力产生怀疑。

  *让宝宝多做点小事,如要求“把笔递给妈妈好吗”或“请帮爸爸关上门”等等。孩子每次完成尝试后,你都应该不忘作出道谢。无疑,成功和道谢都会使他信心备添。

  *学会倾听宝宝的倾诉。只有通过耐心的倾听,大人才能发现孩子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快速有效地予以解决。而每次宝宝心结的迎刃而解都可能最大程度地恢复其自信心。

  *不要小看宝宝获奖的小红花、小金星——不妨将它们安置在宝宝房间的醒目位置。事实上,荣誉比赞扬更能提升孩子的自信。

  *准备一个玻璃柜,展出宝宝的手工、书法和图画作品。成就感也会平添孩子的自信。

  *让你的家庭生活充满温馨——这会让宝宝心态宁静平和,而这种心态反过来又有助于宝宝“自我感觉”良好。

  *注重培养宝宝拥有一颗“平常心”。要知道,如果一个孩子有了太多的“好胜心”,那么他就可能难以抗击波折或痛苦,甚至每每遇上失败或挫折便一蹶不振。

  *为宝宝多多提供成功的机会。要保证孩子经常获得“成功”,便应该多多向他们提供种种他们“力所能及”而不是“高不可攀”的“任务”。

  *表扬要及时、真诚、中肯、具体。有的孩子十分敏感,特别是对来自大人的表扬容易起疑,怀疑大人仅仅是“说着玩”。明智的做法是:在日常生活中抓住孩子 展现出他们“聪明能干”的每个实例及时作出具体的肯定。如说孩子“你画的花儿真美”,就比空洞地赞美“你是个出色的小画家”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给宝宝更多的关爱。儿童心理矫正专家早就发现,被包围在关爱氛围中的孩子,往往比那些缺乏关爱的孩子更具自信心。这是因为亲人的爱是孩子信心的依附和支持。

  *自己为宝宝树立样板。想让孩子充满自信,父母自己首先也须有自信。

  *引导孩子认可自己的长相。如可告诉他,他的个子虽矮,但动作灵活、形体健美同样值得称道。其实,孩子的许多不自信可能来自对自己长相的疑虑。

  *耐心地听宝宝讲故事,宝宝唱歌时予以应和,宝宝说笑话时跟着会心地大笑——大人的参与往往使得孩子感到受到尊重,而这又是生成更多自信的催化剂。

  *让宝宝结交尽可能多的朋友。赢得友谊本身便可激励宝宝克服失落或沮丧。

  *帮助宝宝克服困难实现梦想。对五岁孩子来说,要自行制作一架模型飞机确实很难。但父母还是积极为孩子准备材料和图片,帮助他实现梦想。孩子从此对自己的才干更是信心十足。

  *不妨面对孩子如实承认自己的过失,如骑车撞上了树等,让孩子知晓:人人都可能犯错误。这样在他自己有过失时便不会陷入自暴自弃的泥坑难以自拔了。

  *严禁体罚。因为打骂可以对孩子的自尊、自信起极大的负面影响。

  *带领孩子参与种种社区活动和旅游活动。见过世面的孩子往往更具自信。

  *不要刻意改变孩子的个性,因为这只会让他感到不安和悲观。不妨顺其自然再善加诱导。

  *有意淡忘负面的经验或经历。幼儿的自信丧失可能是以前某些负面的“经历”使然。故父母不妨有意帮助孩子淡忘,如最简单有效的办法闭口不谈。

  *让孩子参与家中某些事情的决策。如购物时可征求他的意见:“你看买哪一种灯好看?”主人翁的感觉会使他觉得自己的重要,进而会进一步肯定自己。

  *多说几遍“我相信你能行”。这句话对宝宝有一种潜在的激励力量,特别在孩子退缩畏难时可起到鼓励之效。

  *当然,自信也应有“度”。大人对宝宝的夸奖和鼓励也要有一定的分寸。对于个别自满的孩子,不妨在他旁边敲敲边鼓,让他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自以为是的“超人”宝宝和缺乏自信的宝宝同样是不受欢迎的。

  总之,培养孩子自信的方法有很多,它需要父母在生活中多观察多留意,并及时鼓励孩子,养成自信的好个性。

2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耐性

  为了培养宝宝独立做事的意志和耐性,爸妈应掌握如下的招数。

  1.爸妈言传身教

  父母首先要学会忍耐等待,才能让孩子学会忍耐。爸妈性子急躁,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存在畏怯或霸道等情绪问题。

  2.勿包办代替

  对于缺乏耐性的孩子,父母往往爱一切包办,这样一来孩子如果不喜欢时,父母便全权代劳,使孩子失去求知欲,更失去了耐性。

  3.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无论是谁都不喜欢困难的问题和费力的事情,看到孩子做题慢或不能做出来而将答案告诉孩子的办法是错误的。应当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4.重过程甚于重结果

  刚会走的孩子是不可能会跑的,初学钢琴的人不可能即刻演奏出动人的乐曲。孩子要经过爬、走的过程后才能学会跑;学习钢琴必须有一个反复熟悉琴键的过程。即使孩子着急,做父母的也不应当着急,应抱着相信孩子的态度,耐心等待。

  5.别对孩子过分期望

  孩子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欲求而出生、存在的。父母应当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对孩子给予关注和鼓励。

  6.坚持有规则的运动

  有了健康的身体才会有健康的心理。运动有无与伦比的功效。让孩子确立可行的目标,每天进行一定量的运动锻炼,孩子会逐步具备自我调整的能力。

  7.玩益智玩具

  让孩子玩一些具有开发智力功能的玩具,例如积木类。一个个小木块堆积在一起组成不同的形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孩子的耐性。此外,剪纸同样也是一种培养孩子耐性的好方法。沿着画好的线小心地裁剪,自然而然地锻炼了孩子的耐性。

  8.多玩团体游戏

  与单独玩相比,多玩一些团体游戏可以使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在游戏等待的过程中,锻炼了孩子的耐性和团结协作精神。

  9.因材施教

  看到别人的孩子学钢琴,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学琴班;看到别人的孩子学围棋,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围棋班。这样只会让孩子感到厌烦。当孩子对某种学习确实有兴趣时,给孩子创造机会,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10.从容易的教材入手

  对于没有耐性的孩子而言,一开始就接触较难的教材,会使孩子丧失学习兴趣。如果从简单的教材入手,等孩子能很好地理解时再稍增加难度,这样一来,孩子在一点点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便逐渐提高了耐性。

  11.说出自己的目标

  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们确定目标,并帮助他们最终实现。此时,孩子最好要反复用嘴说出自己的目标,因为通过这一方式,向自己暗示一定要坚守承诺,从而产生坚强的意志。

3毁掉孩子自信心的10大杀手

  1.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

  太多的中国家长,对孩子的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为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众多的学习项目,音乐、绘画、舞蹈、外语……家长们希望孩子将来有远大前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越俎代庖的方法,会使孩子在生活上产生依赖性,在学习上产生被动,消极的情绪。这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必须独立承担他生命里的责任。父母的过度保护是对孩子创造力的无情扼杀。一个孩子什么事没做过,只是学习绝不可能成为天才。恰恰相反,如果从小到大家长什么都替孩子做好,在孩子成年以后,在群体中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毫无自信,根本没有能力把事情做好。

  2.父母行为轻浮

  正如詹姆斯鲍德温所说:“孩子们从不擅长听长辈们的话,但是从来不会不模仿他们的行为。”

  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活生生的教材。家长如果自己行为上诸多不检点处,平时出言不逊,言语粗俗,习惯于搬弄是非,孩子就会认为人和人之间没有尊重是正常的。即使,他道理讲得再生动,孩子也不会学会尊重。

  3.忽略孩子的存在

  如果家长在孩子生命早期不听孩子说话、不理睬孩子,忽略孩子的存在,孩子会以为这是正常的行为,是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状态,这样的孩子就无法树立自尊心。

  美国一所孤儿院组织了一批高校的女大学生定期来孤儿院给孤儿们以持续一定时间的拥抱、抚摸等身体接触的爱抚。结果,孤儿们每次被爱抚后都表现得较为温和。原因就是孩子生来就有被关注、被爱的需求,如果孩子感觉被忽略,不被重视,就会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且越聪明越敏感的孩子受的伤害越深。很多家长找各种藉口不听孩子说话。年幼孩子的普遍反映是:“父母什么事也不给我们讲明白”,“爸妈只说自己想说的话,而我想说的话,他们不肯听!”

  所以,如果孩子表现得不尊重别人,无法安静下来听人说话,我们就可以据此测定,和孩子最亲近的人平时没有专注地听孩子讲话,没有尽可能时时满足他的愿望,无意中造成了孩子自尊心的伤害。

  4.破坏性批评孩子

  破坏性批评是对孩子自尊心无情剥夺。

  当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希望通过批评来使孩子改掉缺点,我们把他批评孩子的行为看作一个作用力。当这个作用力打在孩子的行为上,即你的批评针对是他的行为,孩子会朝你希望的方向去发展的。反之,这个作用力打在孩子的人格价值上,即你攻击的是孩子作为人的价值,将使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尊严没有价值,逐渐真的丧失自尊和价值。

  今天孩子没有认真做完作业。你对他进行指责:“你怎么这么不爱学习!你就是一个没毅力的孩子!……”你在直接攻击他的人格,他只是一次不认真,你一句话他就变成一个没毅力的孩子了!孩子的头脑中留下这样的信息:“妈妈说我是个不认真、没毅力、不爱学习的孩子。”这些对孩子人格的否定评价将存留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形成负面的心锚。而另一方面,他会想“我都学习了那么长时间,只玩了一会……”他会找出一大推的理由,你的批评根本没有起到让他认识到错误的作用。

  如果你的孩子有逆反心理,那么你孩子还有救。因为这表明,他还有自尊心,你伤害他的自尊,他就拿起这块盾牌来和你对抗。就好像人在打架时急了眼,不管是扫帚还是刀子,拿来就用。我们的孩子的反应也是同样道理,他不管你说的道理对错,随时准备还击。

  当孩子一旦放弃了对抗:“反正你认定我是个撒谎的孩子,那我就撒谎!”说明自尊心已经被伤透了,彻底破罐破摔。没有了自尊心的孩子你已经无法透过语言的方式来校正他的行为。我们看到有多少父母,他们“辛辛苦苦”把孩子的自尊心破坏掉,然后又怨天尤人:“他怎么就成了这样的人呢?”难道这样还不足以引起家长们的警示吗!

  5.“人前教子”

  如果想摧毁一个孩子的自尊心,你只要当面批评他的缺点,让他没有反驳的机会,一下子就大功告成了!

  太多的时候,孩子不听话,在人前屡屡“造次”,我们家长感觉伤了自尊,就大声呵斥孩子。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这是正常的。殊不知,当众批评只能让孩子暂时慑于压力,不敢抵抗。更重要是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恶言恶语不用多一次就够了,一下子就可以把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伤害了!

  每个家长必须明白,即使再幼小的心灵也会非常敏感。在孩子的生命早期如果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将导致孩子正在建立的自尊心被无情地扼杀。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家长都存在一个误区,他们遵循“人前教子,人后教妻”古训。认为在外人面前,在家庭的公开场合,可以直接教育训斥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记性,才能印象深刻从而改掉毛病。这些错误做法导致的结果和家长希望的恰恰相反——这样的孩子在人群中表现得行为粗鲁、粗暴无礼、轻率、目无尊长。请检索一个你在家庭教育中是否有类似行为:

  对自己的婴儿生气时,尖声叫嚷,咒骂。

  高声训斥年幼的孩子:“闭嘴!让你说话了吗?”“再不听话把你扔在这儿,看谁来管你!”

  用言语威吓十几岁的孩子:“如果不听话就再也不要回家来!”“我没有你这样的儿子(女儿)!”

  对孩子的行为横加指责,破口大骂:“如果你不老实呆着,我就扒了你的皮!”

  甚至有些家长采取让孩子当众跪着,公开羞辱孩子以期使孩子变好。

  试想,有没有一个成年人能够忍受另一个成年人近乎凌辱的对待?而孩子的弱小决定他们除了服从以外别无选择。而成年人却不断以爱的名义在固执的用成人世界的规则强行约束孩子、伤害孩子。全然不顾成年人的规则和孩子世界的规则是不同的,不顾孩子的行为背后肯定有他自己的理由。我们亲手培植了孩子的无礼和傲慢,然后再向全世界埋怨:“这个孩子他怎么能这样……”

  在不被尊重的孩子的感觉里,自己未被尊重是因为自己是不值得被尊重的,所以很多看起来张狂自负的孩子,内心却并非看起来那么对自己满意,他的行为表现只是在以对自己的感觉来对待别人。

  所以,家长要时刻铭记:在人格上,孩子是和自己平等的主体。孩子生来就有权利得到尊重。请你像尊重自己,尊重领导、同事、朋友一样尊重你的孩子。

  所以,大家在教育过程中要绝对避免当众批评孩子。

  6.不信任孩子

  不信任孩子是中国家长普遍存在的教育误区。太多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对一个人能力的不信任是对人尊严无情的挑战。当家长怕孩子撒谎,对孩子的话进行挑剔、进行判断、进行质疑,就在孩子心中栽下了一颗被怀疑的种子。

  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还表现在对两性感情的认识能力上,我们一厢情愿的认为孩子一定没有能力分辨纯真的情感和肮脏的情感。真实的情况是,孩子对性和与之相关的各种事物的感觉,与看待自然界的其他事物一样是非常自然的,青少年产生不良性倾向的情况,大多是由父母的反强化造成的不良影响。

  7.拿别的孩子比较

  这里说的比较是指家长拿别人的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来比较。

  我们一厢情愿地以为,和优秀的孩子比较会激起孩子学习成长的动力,其实不然。同龄的孩子中,本就有比较心理。这样做不但百分之百无法达到他向优秀者学习的目的,反而和家长希望的结果正相反,会给孩子留下自卑的负面阴影。这种不适当的比较,对攻击性较强的孩子可能激起逆反的行为;对攻击性较弱的孩子,则会在心中留下一个阴影,“我不如别人的孩子好,他是有价值的,我是没有价值的……”孩子觉得在人前抬不起头。

  我们家长需要掌握的真正的方法是:教育孩子跟他自己比较,跟自己的昨天比较。“不错,你这次的成绩比上次进步了!”

  8.惩罚孩子的方式不恰当

  很多家长动辄对孩子拳打脚踢,要知道,打骂孩子是对孩子自尊心最直接的伤害。到现在,还有家长固执地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相信体罚可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孩子因为在物质上要依赖成年人,所以他无法与成年人对抗,但这决不意味孩子就会依从成年人的意志。作为成年人,你可以用体罚和责骂的强力来改变孩子的行为,但这并不能改变孩子的想法。孩子的行为一定有他自己的理由,如果家长不去了解孩子行为的根源,只是根据自己的看法简单加以判断,孩子不过慑于你的强大压力,心中并不信服。如果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味的惩罚打骂只能使孩子感觉孤立无助,毫无尊严。

  一些过激的惩罚行为,甚至会在孩子的心里滋生怨恨的种子,在成年后仍留着负面阴影。

  9.强迫孩子做他不愿做的事

  孩子是和成年人一样的人格独立的主体,他不是你的高级玩具,家长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如果因为你是孩子的食物供给者,所以你获得支配孩子意志的权力,让他做什么他就得做什么的话,你就是奴隶主,孩子成了你的奴隶!强迫孩子做不愿做的事,等于漠视孩子尊严,这是家庭教育上家长必须时刻留心注意的“高压线”!

  10.有条件的爱

  一个人有条件地付出爱,就等于把自己的情感折价处理。家长有条件的爱孩子最直接的恶果是,将导致孩子终生不可能学会认真去爱别人和被别人爱。

  有太多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表达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而是把对孩子的爱跟孩子的行为连在一起。在生活中,这是太常见的场景:

  “你这学期当上三好学生,我就给你买衣服!”

  “考了前五名,我就带你去旅游。”

  “好好写作业,我就买好吃的给你!”

  “如果这次考试不及格,你就不用回来了!”

  家长做出爱的表示是以孩子必须作出相应的行为为前提条件的,这就使孩子从小认识到“爱是可计算的,可以交换的”。所以他不会无条件地付出真爱。因为他的爱是有条件的,所以成年以后他无法和别人建立稳定的情爱关系,这就决定了他婚姻的不幸。他将在环境中被别人鄙视,最后沦落成小市民式的势利小人,终生在社会底层徘徊。

  所以,请执握“爱”的权杖的家长大人们,不要滥施你们权力,如果孩子不懂得对别人无条件地付出爱,将是孩子一生的悲剧。

4自信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经常与朋友聊起子女教育的话题。每次交流中,我总会说起我的经验:不断地鼓励孩子,培养他的自信。许多朋友则说,看自己的孩子咋都不顺眼,实在没什么可鼓励的。其实,我以前也有这样的感觉,尤其是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反叛期的到来,这种感觉还曾越来越强烈。

  儿子从小学到初中,实在是乏善可陈。学习成绩一般般,也没有什么爱好与特点,学过钢琴,考过二级后便半途而废。不要说孩子对自己没有自信,我对他也不抱什么大的希望。初二的时候,让他每周六去数学家教上课,并不是指望他在数学上有多少长进,只是觉得去上上课总比在家浪费时间好。儿子倒愿意去,他后来告诉我,反正在家也不给玩,上课来回的路上还可以看看野眼。带着这样的目的,上课自然不会太认真。不过那位数学老师很有一套,他总是对学生不断地鼓励。他曾对我说,我不是教他们如何解题,那是学校数学老师的事,我是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半年以后,儿子的数学成绩虽没什么明显提高,但显然对数学有了些兴趣。进入初三,学校每周一要进行数学测验,并按分数排名。通常他排在班里二十左右,有时也会进入前十。我问他为何不能保持前十的成绩,他说:这也不是做不到,只要周日好好复习就行,不过你也不要让我这么辛苦,也要让同学的父母高兴高兴。我的教育方针是不强逼孩子做什么,对此只能无可奈何,但从这一番话中我发现他开始有些自信了。

  有意识地对儿子进行鼓励,培养他的自信是在他进入高中以后。中考数学儿子那满分差一分的成绩触动了我,我实实在在地看到了那位数学家教的教育方法所产生的效果。从此我不很在意儿子的具体成绩,而是关注他学习的信心如何。记得他高一的首场考试成绩在班里垫底,他发给我一条短信说,班里高手如云,个个厉害,似乎有些自卑。我知道要孩子自信,首先家长要对他有信心。我用轻松的语气回复他说,成绩不在于一时高下,你是一只潜力股,有着很好的成长性,考入市重点高中已经证明了你的实力。我给他的目标是每次考试的名次往前挪一位。随着学习自信心的逐渐提高和高中学习方法的掌握,不多久学习成绩便上升到班里第一梯队。这同时也让我更注重平时对他的鼓励。

  我发现,自信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儿子自从对学习有了自信后,性情开朗,善于与人交往和沟通,不再惧怕任何场面。高一学年结束时,他顺利地通过了一个国际组织的选拔,去意大利作为期一年的文化交流。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在一个陌生的意大利语的环境里,他独自一人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饱尝了酸甜苦辣,最终出色地完成了文化交流的任务,带着一口标准的意大利口语回到祖国。

  经过这一年国外的锻炼,儿子似乎更成熟、更自信了。回校后,面对读高二还是读高三的选择,他毅然决定直接读高三。高三的第一次月考,成绩在年级自然又是垫底。他至今依然保存着那次月考的数学卷,满分150分,只拿了78分。我们倒有些担心,他却很自信地说会赶上的。除了不断的鼓励,我们在他的学习方面爱莫能助。事实又一次证明了鼓励与自信的力量,高考中他考出了超过一本线60分的成绩。

  高考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也给他带来更多的自信。他接受了更大的挑战,直接去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读书。现在他在该校读第二学年。第一学年因为学习出色而被免去了部分注册费(意大利公立大学不缴学费),并获得了两笔奖学金,一笔是因为通过考试的课程多而获奖,评奖范围是全校学生;一笔是因为考试的平均分排在前十名,评奖范围是全校中国学生。

  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子女教育的经验,是希望家长们充分认识到鼓励与自信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

5为什么孩子没大没小没规矩

  也许很多家长都碰到过这样的情景:当家长要求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时,孩子要么是不感兴趣,要不就是坐不住,总是喜欢去干扰别人随意地乱走,或是被其他事情吸引;又或是看到孩子的玩具摆放杂乱,丢三落四,没有一丝责任感。

  碰到孩子这种自律性差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总是反反复复地用“不准”“不能”等强制命令,殊不知孩子会因此产生消极情绪,久而久之就会对家长的话无动于衷,甚至出现心理反抗的倾向。

  因为他还小

  其实孩子的这种所谓自律性差是和其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关的。比如,孩子不能完成一项家长要求的任务,可能是因为他的肌肉运动缺乏协调动作的能力。当孩子的这些大、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有了提高,他们控制自己的能力也就会有所提高。

  好奇心使然

  孩子喜欢干扰别人,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其实是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以及有好奇心的表现。家长要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发展特点,要尊重孩子的这种模仿和好奇的心理特质,充分地给孩子提供模仿和有新奇感的对象。

  让孩子多多认识事物,并鼓励孩子当小老师,让孩子享受不断更新的认知信息和情感信息,获得成功的满足感。这样才能有助于家长更好的进行家庭教育,更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秩序美感,这样也才能逐步培养幼儿的自主和自律性。

  哭闹成法宝

  当家长没有满足幼儿的要求时,幼儿就会经常大吵大闹,这说明平时家长对幼儿情绪方面的自我控制的培养并不重视,幼儿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哭闹当成法宝。因此,家长要重视在平时的生活中注重关心孩子的情绪问题,培养孩子的情绪自制。

  规则要不要

  有很多家长都不重视对幼儿树立规则的意识,就算制定了规则的也只是基本停留在幼儿的生理上,还没有上升到幼儿的行为品德规则上。这也是幼儿自律能力发展较弱的原因之一。

  幼儿最初的自我控制,是在外界纪律的制约和成人语言的影响下,从遵守规则开始的,因此,家长在家中应该为孩子制定一些基本的饮食、作息、行为和品德规则。

  责任在哪里

  责任感是自律产生的基础。在现代家庭生活中,孩子普遍都缺乏责任感的培养,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都是由成人包办。即使孩子完成了任务,家长也会认为那是孩子的一时冲动、好玩而不予重视和关注。家长的一些消极评价也会让孩子的失去自信心,使孩子无法坚持到底,从而造成了幼儿的任务意识淡薄,责任感不强。

相关知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耐性?
培养宝宝耐性的实用三招
家庭教育必修课:如何训练宝宝的耐性,这五招你试了吗?
培养宝宝耐性的实用三招 —中国教育在线
锻炼孩子耐性方法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弹性.pptx
怎样训练宝宝的耐性
孩子脸皮厚怎么办?培养孩子的羞耻心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网址: 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耐性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83468.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如何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毅力?
下一篇: 小学生耐力训练18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