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8-07-16 09:53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李成山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李成山
当举国上下精挑细选的国宝大熊猫团团和圆圆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至今“待字闺中”未能进入祖国宝岛台湾之际,有一种神奇的鸟类已先于大熊猫往返海峡两岸!冬去春来,它们在海峡两岸跨越、飞翔了上千年,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最近经过鸟类专家及海峡两岸两位摄影家的多年追随,才揭开了它们神秘的面纱。这种鸟作为灭绝风险最高的种类,已被收录到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亚洲鸟类红皮书》,它就是数量比大熊猫还少的——黑脸琵鹭。
黑脸琵鹭飞越海峡一部分根在辽宁
黑脸琵鹭是一种珍稀鸟类,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鸟类学家才发现黑脸琵鹭在全世界只剩下几百只了。每年10月,跟随东北季风的脚步,黑脸琵鹭都会向南飞去,在台湾的台南地区过冬;来年阳春将至,在台南养精蓄锐一个冬季的黑脸琵鹭又要振翼北飞了,人们却不知其故乡在水何方?“乡关何处”?
鸟类学家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1999年发现了黑脸琵鹭的巢窝。黑脸琵鹭的巢筑在大连市庄河石城乡的形人砣岛上悬崖峭壁临海一面的凹处,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已知的惟一一个黑脸琵鹭繁殖地。
经鸟类学家考证,每年的4月,黑脸琵鹭从台湾跨海北上,长途跋涉来到这个小岛,开始一年一度的繁殖;5月下旬,黑脸琵鹭会在巢中产下3至4枚卵,在雌雄亲鸟辛勤地孵化下,7月初雏鸟破壳而出;8月底,出生两个月的小鸟可以扇动稚嫩的翅膀飞离巢窝;9月,幼鸟的个头已经与父母差不多大小了,它们飞舞起来轻盈如风,一身羽毛洁白如雪,将要随父母向南迁飞往台湾台南曾文溪口滩涂了——这里聚集几百只黑脸琵鹭。
两岸摄影家因黑脸琵鹭携手
“人间自是有情痴”。有为爱人痴狂的,更有为濒危动物痴狂奔走呼号的。笔者与台湾著名摄影师王征吉先生见过三次面,此人不善言辞,只有话题谈到黑脸琵鹭时,他马上会滔滔不绝,一脸阳光,他的故事颇耐人寻味。今年62岁的王征吉先生,追踪黑脸琵鹭的足迹已经16个年头。上世纪90年代初,在台湾台南县曾文溪口自然保护区,两只黑脸琵鹭被枪杀,当时是台湾某媒体专职摄影记者的王征吉前去采访,他了解到黑脸琵鹭的珍贵,从此便决定辞去记者职务,专门拍摄黑脸琵鹭,以唤起民众对黑脸琵鹭的保护意识。这些年,他自费旅行世界各地,寻找黑脸琵鹭及其“近亲”。在这条漫长的追寻路上,他付出了令人心痛的代价:1994年9月,王征吉在南非寻找琵鹭时,不幸发生车祸,妻子当场死亡。那一天,王征吉长久地跪立于咸涩的海风当中,颤抖的双手捧起爱妻冰冷的身躯,泪水如惊涛般倾泻而下,内心沉入巨大的悲痛久久不能自拔。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不敢触动心爱的相机。
沉寂了一年之久,王征吉才从悲痛中解脱出来,继续投身拍摄、保护黑脸琵鹭的事业中来。16年来,王征吉从台湾跟着鸟儿到辽宁、非洲、韩国、日本、香港,经由镜头拍摄下无数鸟儿美丽的姿态,更希望为世人去探索这些鸟儿如何觅食、繁殖、迁移、渡冬。他共拍摄了4000多个胶卷,先后在台湾、北京等地,自费举办黑脸琵鹭摄影展,称王征吉是拍摄黑脸琵鹭台湾越冬地的“鼻祖”绝不为过。他已决心为爱鸟护鸟奉献一生,令许多与他碰过面的人肃然起敬。在台湾,称黑脸琵鹭为“黑面舞者”,王征吉因痴迷黑脸琵鹭得一绰号——“黑琵先生”。
在海峡这边的沈阳市,也有一位业余摄影爱好者胡毅田,自从在2002年第一次见到黑脸琵鹭,就下定决心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它们美丽的身影。6年追踪黑脸琵鹭,25次去石城岛守候,痴情拍摄终有成果,他成为黑脸琵鹭辽宁繁殖地的最成功的摄影人之一。用他自己的话说,世间事缘分所在,黑脸琵鹭之所以能在大连石城岛附近的形人砣上繁殖,可能是上天的恩赐;而我偶然登上形人砣零距离接触黑脸琵鹭,亲眼目睹它们的成长经历,可能也是上天对我的关照吧,毕竟能接触到黑脸琵鹭并将它们的生长经历记录下来的人寥寥无几;我与黑脸琵鹭和黄嘴白鹭这些鸟类所以能够结成深厚的友谊,当然也是缘分所致。在石城岛,胡毅田看到了王征吉先生的黑脸琵鹭摄影作品,便委托一位台湾朋友帮助他寻找王征吉先生,两人因为黑脸琵鹭从此结下了一段跨越海峡的摄影情缘。两岸的摄影家由黑脸琵鹭牵线在网络和电话中相识相知,还互寄各自的摄影作品交流拍摄、保护黑脸琵鹭的经验和体会。
出版画册彰显黑脸琵鹭两岸情
黑脸琵鹭每年4月从台湾飞至祖国大陆,在大连庄河石城岛繁殖;到了9月底,黑脸琵鹭又长途跋涉,飞到台湾台南县越冬。跨越海峡两岸的黑脸琵鹭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连结两岸。
黑脸琵鹭在台湾享有颇高的知名度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台湾出入境证件的背景衬图就是黑脸琵鹭,为王征吉所摄。2005年7月,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率新党纪念抗战60周年祖国大陆访问团在大连访问期间,赠送给时任大连市委书记孙春兰一件珍贵的礼物:一个雕有黑脸琵鹭、用珐琅工艺制作而成的瓷器花瓶。而郁慕明第二次访问大连,孙春兰回赠郁慕明的礼物是一幅巧夺天工的黑脸琵鹭刺绣作品,郁慕明喜出望外。郁慕明多次来辽宁,每有会见场合谈话必提及黑脸琵鹭,称之为“形象大使”,他也戏称自己是“黑脸琵鹭”,“海峡两岸都是家”。
黑脸琵鹭是从辽宁飞出去的精灵,牵扯出辽宁与台湾情浓意浓的地缘关系,黑脸琵鹭理应成为辽台两地最具说服力和最受欢迎的“形象大使”。把越冬地和繁殖地黑脸琵鹭摄影作品集结出版既是胡毅田与王征吉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跨越海峡的飞翔——黑脸琵鹭影踪》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诞生的。画册收录了胡毅田和王征吉先生各自60幅精美绝伦的摄影作品,用“辽宁繁殖地”、“台湾越冬地”加以区分两岸摄影人的不同作品,每幅照片下面都配有一首精美别致的小诗;诗歌的创作分别是辽宁知名诗人邓荫柯和台湾知名诗人林鼎尧;两岸的翻译家分别翻译成英文,中英文配诗解图。画册构思新颖,精雕细琢,称得上是近乎完美的鸟类摄影艺术珍品,具有较高的欣赏和艺术收藏价值。画册中每一幅图都堪称精美绝伦,许多人用“惊艳、震撼、相见恨晚”来形容初识的黑脸琵鹭。黑脸琵鹭将是辽宁与台湾各领域交流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成为海峡两岸的和平使者。
黑脸琵鹭跨越海峡往返辽宁与台湾,两岸两位摄影人痴迷跟踪拍摄黑脸琵鹭,两岸两位诗人倾情赋诗……寓意两岸人同根、书同文、山同脉、水同源、鸟同巢,也因此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台湾东森电视台制作了《跨越海峡的飞翔》电视片企划案;辽宁组织策划开展了一系列海峡两岸研究保护黑脸琵鹭活动。2005年7月,在大连庄河石城岛成功举办了海峡两岸首届黑脸琵鹭研讨会;年底,在丹东联合举办了“珍稀鸟类黑脸琵鹭摄影作品展”。2006年,申报了以黑脸琵鹭为对象的专题片,完成了《黑脸琵鹭两岸情》电视专题片拍摄,接下来,大连还创作了《人鹭情缘》电视剧本,国台办和辽宁省台办共同举办的“海外台商辽宁行”活动邀请函、胸签等都以黑脸琵鹭作为标志,辽宁省台办近几年的贺年卡均以黑脸琵鹭为背景。黑脸琵鹭已成为海峡两岸共同的和平天使!
黑脸琵鹭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朱鹮的第二种最濒危的水禽,国际自然资源物种保护联盟和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都将其列入濒危物种红皮书。同时,它还被列为亚洲东部各国最重要的研究和保护对象。
作为主要越冬地之一,总面积为300多公顷的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每年都能记录到50只左右的黑脸琵鹭,但随着香港经济的发展,不断有开发商企图蚕食这块仅存的湿地,保护者向港府不断施加压力,甚至上告法院,为水鸟们让出部分栖息地。在香港自然环境保护者的努力下,一次又一次勉强顶住了商界的巨大压力,暂时保住了这块黑脸琵鹭的越冬地。
无独有偶,黑脸琵鹭聚集最多的台湾曾文溪口,也分别面临修建高速公路和工业开发区的问题,产生了空前的人鸟争地现象。虽然由于环保部门和鸟类保护组织的强烈反对,据理力争,使得开发进程减缓或做出一些让步,但人类经济发展的势头,使得黑脸琵鹭等珍稀水禽的最后家园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2006年初,大连市政府正式批准建立了大连市石城乡黑脸琵鹭市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总面积13950公顷,是目前全国唯一的黑脸琵鹭自然保护区。为保护黑脸琵鹭的繁殖地,庄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保护石城乡形人坨黑脸琵鹭的通令》,规定:距离形人坨30米以内为禁入区,任何船只、人员均不得进入,并已把岛上风力发电等设备全部拆除。此外,还在距形人坨800多米的对岸高地上专门建立了一个监测点,每天有两人24小时轮流监测,严禁外来人员登岛干扰鸟类的生活。石城岛地区民众自发保护黑脸琵鹭已蔚然成风。每年在秋高气爽、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时,黑脸琵鹭又带着神圣使命,携家眷从石城岛起飞,跨越海峡去寻找另一个家园了。
相关知识
黑脸琵鹭——跨越海峡的和平天使
大连特有的“鸟中熊猫”――黑脸琵鹭
澳门黑脸琵鹭
揭秘“黑面天使”——全球濒危物种黑脸琵鹭
黑脸琵鹭怎么读
红树林拍黑脸琵鹭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
黑脸琵鹭“长驻”闽江口湿地
辽宁庄河:守护黑脸琵鹭
东方黑脸琵鹭
网址: 黑脸琵鹭——跨越海峡的和平天使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85028.html
上一篇: 【博物小知识】有趣的黑面勺子嘴— |
下一篇: 黑面琵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