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黑臉琵鷺開始在深圳過夜了

黑臉琵鷺開始在深圳過夜了

原標題:黑臉琵鷺開始在深圳過夜了

  深圳灣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主軸和深港門戶區域,是深港共有、外窄內寬的半封閉型城市內灣。

  這裡既是深圳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核心地帶,更是展示深圳現代濱海生態城市魅力和形象的城市名片,其中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和濱海休閑帶已成為深港邊界上最具特色的風景線。

  而數年前,深圳灣曾經歷污染之痛,水質超標、海水黑臭、生態失衡等問題十分突出,受到廣泛關注。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各區各部門齊心協力,下大氣力全面系統整治深圳灣污染,成效明顯,深圳灣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持續提升。

  深圳灣入海河流水質明顯改善,海水基本實現不黑不臭。每年有數十萬隻往返澳大利亞至西伯利亞的國際候鳥在此越冬停歇,深圳灣成為東半球國際候鳥重要的棲息地和南北遷徙通道上重要的“中轉站”。

  如今,深圳灣沿岸已成為眾多市民休閑娛樂的主要區域,每天騎車、跑步、觀光的人們絡繹不絕,海岸邊魚翔淺底、萬鳥翔集美景再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在這裡展現。

  福田紅樹林濕地水鳥數量創新高

  6月12日,位於深圳灣東北岸的福田紅樹林入選國家重要濕地名錄。作為國際重要濕地生物多樣性的典型指標,去年這裡共記錄水鳥的種類和數量達72種4萬多隻,創近5年監測數據新高。

  從福田紅樹林保護區鳳塘河口向南望去,對岸是香港的元朗,左前方就是著名的拉姆薩爾國際重要濕地——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眼前有一條長長的淺水河灣,河灣兩側是大片的灘涂地,數百隻白鷺正在戲水覓食,大量的跳跳魚蹦來蹦去,一派原生態的自然風光景象。

  “這裡是深圳灣最后的一片原生紅樹林濕地,守護著鳥兒的家園和背后的城市。”紅樹林基金會品牌傳播總監楊凱婷告訴記者,福田紅樹林東起新洲河口,西至深圳灣公園,形成沿海岸線長約9公裡的“綠色長城”,總面積達368公頃,是全國唯一處在城市腹地、面積最小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據介紹,近年來,紅樹林基金會積極探索紅樹林保護和修復的深圳模式。2016年以來,基金會與福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合作,先后完成2-4號魚塘整體改造,建成22公頃涉禽高潮位棲息地,使保護區內魚塘水鳥棲息量增長40倍。

  “早前,通過長期對黑臉琵鷺觀測,專家們發現一個令人不解的現象。”楊凱婷介紹說,“黑臉琵鷺雖然經常光顧福田紅樹林,但它們都是在白天短暫停留,晚上就飛回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並不在這邊過夜。”楊凱婷說,專家分析認為,這是因為福田紅樹林的生態環境還不能完全滿足它們全天候生活的需要。

  “這裡的魚塘都是廢棄的,原來裡面都是水,不適合候鳥棲息。為此,在對魚塘進行改造時,基金會進行了大量調研,盡最大可能把魚塘改造成適應候鳥們生活的棲息地。”楊凱婷說,在4號魚塘改造時,增加了人工島和植物,植物高度和水位等都有嚴格要求。果然,新魚塘建成不久,就觀測到有黑臉琵鷺來過夜了。“看到這一幕,小伙伴們都非常開心,艱難的生態修復有了成效,大家特別有成就感!”

  小沙河河口魚群聚集

  深圳灣主要入海河流共有8條,包括深圳河、新洲河、鳳塘河、小沙河、大沙河、后海河、香港的元朗河和天水圍河。入海河流污染曾經是深圳灣的主要污染來源。如今這些河流入海口水質如何呢?

  6月16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沙河西路深圳灣大沙河口,看到河道水面平緩,水體清澈,藍天白雲倒映水面,兩側河堤綠樹成蔭,兩岸是長約13.7公裡的生態景觀長廊。目前這條長廊已與深圳灣濱海休閑帶、人才公園互聯互通,有不少市民在跑步。

  “近幾年來,市區協同,由南山區負責源頭正本清源、水質保障及碧道建設﹔市水務局負責河道綜合整治、防洪安全,多措並舉開展大沙河治水提質工作,全面提升大沙河的水環境和水生態。”南山區水務局工作人員易紅說:“目前,大沙河水質得到極大改善,已經達到了‘可游泳’標准!”

  市生態環境局組織萬科物業水質監測人員用便攜式手持式水質檢測儀當場進行檢測。當探測頭放到水裡后,檢測儀的屏幕上很快顯示出水質參數:氨氮為0.2mg/L、溶解氧為6.48mg/L。“這些參數表明,這裡的水質達到地表水三類標准以上。”監測人員說。

  隨后,記者來到深圳灣小沙河口,看到入灣水流湍急,與海水交會處,形成一條長長的黑色水帶。

  “其實排入海中水並不是黑色的,這是反光造成的視覺誤差。”監測人員告訴記者。記者仔細一看,發現水帶清澈見底,裡面有一大群魚正在逆水游動。其中一條目測有七八斤重的大魚正向岸邊慢慢游近,引起人們一陣歡呼。

  “前幾年海水污染嚴重,腥臭味很大,與這裡的景色形成很大的反差。”市民解先生告訴記者,現在水質明顯好轉,已經聞不到臭味了,平時經常和家人來這裡散步。

  監測數據顯示,大沙河在上世紀90年代初已受到污染,大沖橋斷面主要污染物氨氮濃度最大值達48.20mg/L,超出地表水V類標准23.1倍。今年1-5月,大沙河大沖橋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Ⅱ類標准,其中主要污染物氨氮濃度為0.186mg/L,相比最高值下降了99.6%。同期,大沙河入海河口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標准,達到1992年以來最好水平。

  今年1-5月,小沙河歡樂海灘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標准。

  全國首次在城市中心地帶發現豹貓活動

  地處深圳城市中心地帶的華僑城濕地,與深圳灣水系相通、生物資源共有,是深圳灣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際候鳥遷徙線上的重要中轉站之一。

  6月16日,記者在華僑城濕地了解到,園區不消殺,植物不刻意修剪,園區沿線沒有垃圾桶,晚上燈柱不開燈,盡最大努力給棲息在這裡的生物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在這裡,我們要以一個客人的姿態,尊重濕地的萬物,它們才是這裡的主人。”華僑城濕地負責人說。

  華僑城濕地是上世紀90年代深圳灣在填海后留下的灘涂,2007年,華僑城集團受深圳市政府委托對其進行管理,共斥資2億元開展生態治理。2016年經國家林業局批准,濕地成為全國面積最小、深圳市首個國家濕地公園。同時,還是全國第一家自然學校,成為自然教育領域全國先行先試的典范。

  目前,華僑城濕地鳥類與植被的種類記錄均較2007年生態修復前提升超過1倍,平均每年記錄鳥類超1萬隻次,目前共記錄鳥類171種、植被320種。2018年底濕地還記錄到豹貓種群的繁育,這是全國首次在城市中心地帶發現豹貓活動,印証華僑城濕地生態系統已日趨穩定。

  原生態的環境,讓超過700種動植物在高度發展的國際化都市中找到一個棲息之所,華僑城濕地成為深圳灣自然生物的庇護所。中國濕地保護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馬廣仁說:“華僑城濕地雖小,但精致,生態系統完整。特別是科普宣傳和自然教育可供全國各地濕地公園學習借鑒。”(記者 竇延文)

(責編:陳育柱、李語)

相关知识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臉琵鷺首次現身昌江(圖)
給貓狗“扎針”、喝中藥,寵物也開始看中醫了!
宠物猫百科 了解宠物猫的种类(2)
黑脸琵鹭开始在深圳过夜了
石岩湿地公园迎来“稀客”黑脸琵鹭 系深圳内陆湿地公园首次记录 同时发现白琵鹭种群
在神樹坪,大熊貓“福寶”的第一個夏天
『寵物墓地』為何受捧:價格2000元起 墓碑等費用另計
人的一生 = 4 張床!看完我沉默了……
大熊貓“福寶”營業了!大家關心的問題請看這裡↓↓↓
中國評論新聞

网址: 黑臉琵鷺開始在深圳過夜了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85037.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黑脸琵鹭的分布.PPT
下一篇: 介绍—黑脸琵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