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黄腰柳莺(鹟科柳莺属动物)

黄腰柳莺(鹟科柳莺属动物)

中文学名:黄腰柳莺

拉丁文学名:Phylloscopus proregulus

命名人:Pallas

命名年份:1811年

别名:柳串儿、串树铃儿、树串儿、绿豆雀、淡黄腰柳莺、甘肃[黄腰]柳莺、柠檬柳莺、巴氏柳莺、黄尾根柳莺

英文名:Yellow-rumped Willow Warbler

体形似黄眉柳莺,但更小些。上体橄榄绿色;腰部有明显的黄带;翅上两条深黄色翼斑明显;腹面近白色。

(据采自北京西郊的指名亚种P. p. proregulus的雄性标本描述)

上体包括两翼的内侧覆羽概呈橄榄绿色,在头较浓,向后渐淡;前额稍呈黄绿色;头顶中央冠纹呈淡绿黄色;眉纹显著,呈黄绿色,自嘴基直伸到头的后部;自眼先有一条暗褐色贯眼纹,沿着眉纹下面,向后延伸至枕部;颊和耳上覆羽为暗绿与绿黄色相杂;腰羽黄色,形成宽阔横带,故称黄腰柳莺。尾羽黑褐色,各羽外翈羽缘黄绿色,内翈具狭窄的灰白羽缘;翼的外侧覆羽以及飞羽均呈黑褐色,各羽外翈均缘以黄绿色;中覆羽和大覆羽的先端淡黄绿色,形成翅上明显的两道翼斑;最内侧3级飞羽亦具白端。下体苍白色,稍沾黄绿色,尤以两胁、腋羽和翅下覆羽尤然。

雌雄两性羽色相似。

虹膜黑褐色;嘴近黑,下嘴基部淡黄;脚淡褐色。

性别体重(克)全长(毫米)嘴峰(毫米)翅长(毫米)尾长(毫米)跗跖(毫米)♂♂(10)

6.5

(4-8)

92.5

(87-95)

7.2

(7-7.3)

50.9

(49-52)

44.3

(42-48)

16.9

(16.5-17.4)

♀♀(6)4-6.575-1107-846-5337-4716-17

眼先、眉纹等较黄;冠纹淡琥珀黄色,上体较绿;下体白,稍沾黄绿,第2枚飞羽较长;飞羽式大都2=7/8或8→指名亚种P. p. proregulus

眼先、眉纹的黄色较浅;冠纹较淡黄而不显著;上体较橄榄褐色;下体污灰黄色;第2枚飞羽较短;飞羽式大都为2=9/10或10→青藏亚种P. p. chlorontus

拉丁文学名:Phylloscopus proregulus proregulus

命名人:Pallas

命名年份:1811年

分布:新疆(阿尔泰、哈密)、陕西(太白山、祁连山东段)、甘肃(西北部天堂寺)、宁夏(中卫、泾源、六盘山)、青海(西宁)、四川(东部和西南部)、内蒙古东部、黑龙江(泰康、林甸、肇东、大庆、哈尔滨、帽儿山、小兴安岭、镜泊湖、佳木斯、牡丹江)、吉林(长白山、延边、浑江、通化、辽源、吉林市、长春)(繁殖鸟)、迁徙期间或越冬见于贵州(威宁、盘县、赤水、绥阳、贵定、兴义、罗甸)、云南、辽宁、河北、北京、浙江、江西、福建、广西、广东、海南及香港等地;俄罗斯,日本,蒙古,朝鲜和中南半岛。

形态:详见种的描述。

拉丁文学名:Phylloscopus proregulus chloronotus

命名人:G. R. Gray

命名年份:1846年

分布:青海(祁连、门源、玉树、囊谦)、甘肃(康县、文县、武山、天水、玛曲)、四川(南充、宜宾、峨眉、甘洛、美姑、宝兴、会东、木里、道孚、德格、巴塘、马尔康)、西藏(察隅、波密、比姆比山口、莫洛、洛山口、德仁、加姆达曲、甘马藏布河谷、昌都地区北部、西南部和南部)、云南(贡山、腾冲、保山、丽江、景东、昆明、新平、绿春、蒙自、屏边)(繁殖鸟)、贵州(望谟、三都)(旅鸟);尼泊尔,印度,缅甸,泰国,越南。

形态:上体橄榄褐色;腰羽淡黄色,形成宽阔的腰带;下体苍白沾污黄。

黄腰柳莺主要栖息于海拔2900m以下的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稀疏的阔叶林。迁徙期间常呈小群活动于林缘次生林、柳丛、道旁疏林灌丛中。繁殖期间单独或成对活动在树冠层中。性活泼、行动敏捷,常在树顶枝叶间跳来跳去寻觅食物,且常与黄眉柳莺Phylloscopus inornatus和戴菊Regulus regulus混群活动。

食物主要为昆虫。1953年6月在河北省昌黎果园检查6个鸟胃,胃内食物经过检查分析后,昆虫占100%,其中以双翅目蝇类最多(3次),共占59.09%;其次为鞘翅目蟓甲科(8次),占36.36%;最少为同翅目昆虫,占4.55%(1次)。由此可知,此鸟最喜食双翅目蝇类昆虫(郑作新等,1958)。在秦岭地区,于5月、10月剖检4胃,其内含食物为蚂蚁、鳞翅目昆虫幼虫和其它昆虫碎片,也发现植物碎片(郑作新等,1973)。李桂垣等(1985)在四川境内,剖检35个胃,内含物全部为昆虫,包括各种鞘翅目、鳞翅目的成虫和幼虫,以及膜翅目蚂蚁等。刘乃发等(1988)曾对黄腰柳莺雏鸟食物进行鉴定,食物主要是像鼻虫Curculionidae、小蠹虫Scolytidae、蚊子、尺蠖虫Geometridae、卷叶蛾Tortridae和螟蛾Pyralidae幼虫等。

繁殖期5-7月。5月下旬、6月初开始配对,配对时互相追逐,有时站在枝头,发出响亮的"ga-zhi,ga-zhi,ga-zhi” 或"jiniu,jiniu,jiniu”叫声。配对后,雌雄共同选择营巢地点。

傅桐生等(1985)报道,长白山区黄腰柳莺主要分布于海拔800-1800m或更高的山地森林中,营巢于距地面6m高的云杉侧枝上,球形巢,外壁由草根、树皮韧皮部构成,铺垫鸟羽,巢口在侧壁。

黄腰柳莺在西藏栖息于针阔混交林中,成对活动。6月中旬在珠峰卡码河谷发现一巢。筑在松树干上的缝隙中,离地面约2m,巢由苔藓、细树枝、羊毛和牛毛等组成,内有2枚卵,重2g。量度为12mm×8mm(钱燕文,1974)。

刘乃发等(1988)报道,黄腰柳莺营巢于青海云杉Picea orassifolia林内的甘青锦鸡儿Caragana tangutica、箭叶锦鸡儿Caragana jubata、白理香杜鹃Rhodadedaron thymifolium、黄花棘豆Astragalus przewalsk trzewalskii和金露梅Dasiphora fruticasa小植物丛基部的苔藓下。巢营造于由草或苔藓编织而成的“曲颈甑”状的洞内,位于“甑”的腹部。巢址海拔2700-2900m;雌雄鸟共同营巢,观察两对鸟,营一巢需4天。巢由糙喙苔草Carex seabriotris、针茅Stipa krylowii、马先蒿Pedicularis muscioula等植物的叶和细茎编织而成,比较细致。内垫以麝Moschus sifanicus毛、兔Lepus oiostolu毛和旱獭Marmola himalayana毛。巢呈半圆形,量7巢,外径(4.4±0.32)cm、内径(3.6±0.27)cm、高(5.3±0.41)cm、深(4.1±0.21)cm;巢很隐蔽,与绿色植被混为一体,不见柳莺从中飞出则很难发现,洞口直径3-3.5cm,仅可供鸟进出,且洞口处有植物遮挡。

营巢后1-2天开始产卵,每日产1枚卵,多在上午10:00-11:00产卵。每窝产4-5枚卵。卵呈卵圆形,白玉色,缀以红棕色或紫色斑点。卵(11枚)平均重(1.02±0.81)g,大小为12.0-12.5mm×15.0-16.0 mm。产完卵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工作。孵化期10-11天。

孵卵期未见雄鸟有护域行为,无论同种还是异种鸟在巢区内活动,均未见雄鸟有反应。孵化期间离巢的雌鸟多单独活动,有时与雄鸟一起。雏鸟出壳后雄鸟参加育雏。

育雏活动包括喂食、暖雏和护域行为等。食物主要由双亲取自云杉冠层,也在地面、空中和巢边灌丛上获取,寻食范围1hm2左右。

暖雏对保护雏鸟的成活极为重要。雏鸟1-2日龄时,巢中不断有一只亲鸟暖雏,每小时仅喂食2-3次。随着雏龄增长,白天暖雏的次数逐渐减少,7日龄后白天不再暖雏。

育雏亲鸟护域行为明显。不论同种还是异种,凡到巢区活动的均被赶出,护域面积约0.06hm2。

新疆(阿尔泰、哈密)、陕西(北部神木、中部秦岭山区)、甘肃(南部康县、文县)、青海(北部祁连山、西部玉树)、宁夏(中卫、泾源、贺兰山)、西藏(南部波密、昌都地区北部和西南部)、云南(西部腾冲、北部丽江、南部绿春)、内蒙古、黑龙江(东部佳木斯、南部牡丹江地区、西部齐齐哈尔、大庆)、吉林(东部长白山、延边、西部四平)、迁徙期间或越冬于辽宁、贵州、四川、河北、北京、浙江、福建、广西、广东、海南和香港等地;俄罗斯西伯利亚中部和南部,西至阿尔泰,中亚,东亚鄂霍次克海,远东,萨哈林岛和朝鲜,部分到中南半岛越冬。

阅读全文

相关知识

黄腰柳莺。黄腰柳莺;是雀形目柳莺科柳莺属的鸟类。俗名:槐树串
黄腰柳莺的饲养 黄腰柳莺价格
黄腰柳莺图片欣赏 黄腰柳莺资料大全
黄腰柳莺
黄腰柳莺 国家三级保护动物
黄腰柳莺 Yellow
如何饲养黄腰柳莺?
#0986 甘肃[黄腰]柳莺
活泼可爱的黄腰柳莺,最喜欢吃的就是昆虫哦!
0984# 黄腰柳莺

网址: 黄腰柳莺(鹟科柳莺属动物)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85608.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黄眉柳莺和黄腰柳莺的区别 饲养黄
下一篇: 十项全能型选手——黄腰柳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