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
规范大、小鼠麻醉与镇痛的操作程序,减少对大、小鼠的伤害和刺激,防止操作不当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或造成动物死亡。规范实验大、小鼠麻醉过程中的监护程序,保证动物生理活动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同时保证动物达到所需的麻醉深度,保证动物的安全,避免动物遭受痛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大、小鼠麻醉与麻醉状态检测时。
3 内容
3.1 麻醉方法
3.1.1吸入麻醉:用一个大棉球蘸取乙醚等挥发性麻醉药,然后迅速放入密闭的蒸发容器内,让其挥发,随后把实验大、小鼠放入容器内,隔3-5分钟后,视动物麻醉深度选择实验时间。随时准备一个蘸有麻醉药的棉球以备加强麻醉。
3.1.2腹腔麻醉:腹部注射部位用75%乙醇消毒,操作详见“SOP-Lac034大、小鼠腹腔注射给药标准操作规程”。
3.1.3静脉注射麻醉:保定好大、小鼠,术部消毒,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与静脉平行,回抽有血则可推入麻醉药。注射完后用消毒棉球止血。
3.2 麻醉分期
从动物清醒到完全的麻醉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不是一系列无关联的步骤。反射、体位的改变、呼吸频率和深度、心率、血压的改变和其它对疼痛的刺激反应等都是麻醉监控的指标。麻醉通常被分为四个期:
3.2.1诱导期:此期动物是清醒的,处于一种轻度痛感丧失和安静状态,反应轻度延迟。
3.2.2兴奋期:动物意识逐渐丧失,反射活动和肌肉运动增强。瞳孔开始放大,泪腺和粘液分泌增加,眼睛呈现出不协调的运动。
3.2.3手术期:呼吸系统频率降低,深度增加。眼睑和角膜反身消失,肌肉紧张和反射应答减低,对处科和其它刺激无反应,最适合进行手术。
3.2.4缺氧期:此时生命中枢被抑制,以致呼吸和心跳减慢甚至停止;瞳孔放大,光反应消失;1-5分钟内可能死亡。
3.3 麻醉状态监测
大部分实验要求麻醉达到手术期,按照推荐药品量通常能获得预期效果,但是当不同的麻醉剂联合使用时,各种反应有相当大的变化。需要操作人员使用以下方法确定动物是否达到足够的麻醉。
3.3.1眼反射:眼球震颤表示麻醉过浅,麻醉兴奋期瞳孔放大,然后随着麻醉深度缩小,麻醉过量瞳孔极度放大。
3.3.2翻正反射:当动物处于仰卧位时,通常试图翻转至俯卧位,在麻醉状态下动物会保持仰卧位。
3.3.3眼睑反射:当触及眼内、外眦时,动物会眨眼,在手术麻醉阶段这种反射消失。
3.3.4踏板反射:当手指或足趾间皮肤被掐痛时,动物的腿产生弯曲并伸直的反射,这些反射在麻醉期间消失。
3.3.5吞咽反射: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牵拉舌头或挤压喉将引起动物吞咽,麻醉时则不会。
3.3.6掐尾反射:当麻醉不是很深时,用指甲或止血钳掐、夹动物的尾巴会导致尾巴的轻弹,偶尔发声。
3.4 注意事项
3.4.1静脉注射必须缓慢,并注意观察动物反射活动状态,适时停止注射。
3.4.2麻醉药用量宜低不宜高。过高容易麻醉过度,副作用加大,稍微可以加强麻醉。
3.4.3麻醉过深时,最易观察到的是呼吸极慢甚至停止,但仍有心跳。可给予苏醒剂以促恢复。常用的苏醒剂有咖啡因、尼可刹米和山梗茶碱等。心跳停止时应进行心脏按摩,注射温热生理盐水和肾上腺素。
3.4.4实验过程中如麻醉过浅,可临时补充麻醉药,但一次注射剂量不宜超过总量的1/5。
3.4.5动物在麻醉期体温容易下降,要注意保温;在寒冷冬季做慢性实验时,麻醉剂在注射前要加热至动物体温水平。
相关知识
大、小鼠的麻醉与麻醉状态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实验动物麻醉操作规程
神经科学研究中大鼠和小鼠的麻醉
【麻醉相关】犬猫绝育手术中的麻醉监护
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选择
麻醉后监测治疗(麻医台)
小鼠3种麻醉、5种安乐死方法汇总
动物的麻醉方法及麻醉剂量
实验动物麻醉监护
实验动物麻醉方法
网址: 大、小鼠的麻醉与麻醉状态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96122.html
上一篇: 兽用麻醉剂何以成“上头电子烟” |
下一篇: 麻醉在宠物临床中的应用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