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构建幸福感评价体系是国际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OECD主导研制的PISA2018青少年幸福感评价体系与以往的幸福感评价框架相比具有创新性。该评价体系的主体框架包括:一是确定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相融合的青少年幸福感评价内容;二是开发多样化的青少年幸福感评价工具与方法;三是建立单项幸福感指数与复合幸福感指数相结合的青少年幸福感评价标准。
[关键词]青少年幸福感;评价体系;PISA
[作者简介]李国庆,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刘学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分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王馨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
幸福感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对青少年群体幸福感认识的逐步加深,学者在幸福感对青少年发展和教育的价值上达成了共识。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加拿大召开了国际健康幸福感促进大会,并发表了《渥太华宣言》,该宣言中指出,健康促进可以使得人们身体、心理达到最好状态,更能够促使个人自我实现与需求满足,为此促进青少年等群体的健康和心理满足感具有同样重要意义。[1]随后,世界卫生调查(World Health Survey)、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 PISA)等也相继展开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其中,PISA在2015年项目中对青少年幸福感(Adolescent well-being)评价进行了尝试,但只是在原有的学生调查问卷中增加一些主观幸福感问题,并没有形成完整、独立的幸福感评价体系。
201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 OECD)在《PISA2018分析框架草案》(PISA2018 draft analytical frameworks)中设立了较为系统的青少年幸福感评价框架,主要包含评价内容、评价工具和评价标准三个方面。PISA2018青少年幸福感框架的构建旨在促进青少年幸福感的培养,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积极的数据支撑。长期以来,我国也在不断重视青少年幸福感的培养,虽然制定了规划与政策,却没有形成科学的青少年幸福感评价体系。PISA青少年幸福感评价框架为我国青少年幸福感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为此,本研究将对PISA2018青少年幸福感评价框架加以探讨。
一、PISA青少年幸福感评价体系构建的背景
(一)国际社会的青少年幸福感提升政策的推动
青少年的幸福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期望,教育不仅为了青少年的成功与成才,更为了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幸福感有助于青少年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促进青少年心智发展与个人的自我实现。为此,世界卫生组织与各国都制定了有关政策,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的培养。其中,2001年美国正式出台《儿童心理健康国家行动议程》,并且各州纷纷立法支持学校心理健康工作。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欧洲心理健康行动计划》中指出了未来幸福感促进的策略,并提出要重视心理健康以增强公民的幸福感。[2]澳大利亚更是拥有专门的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以及家庭心理健康协会(Austrialan Infant,Cihld,Adolescent and Family Mental Healh Association),帮助青少年及相关群体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高青少年幸福感。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开展了儿童健康行为项目(WHO-HBSC),对青少年健康状况和行为进行了测量与研究。英国慈善组织儿童社会(The Children’s Society)也在每年的调查中,对儿童和青少年幸福感进行系统的评价。从国际社会提升青少年幸福感的政策到各组织开展的各项幸福感评价项目,都充分说明青少年幸福感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完善青少年幸福感评价体系的诉求
探索青少年幸福感评价问题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虽然许多学者都在积极探讨青少年幸福感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首先,青少年幸福感评价缺乏系统的评价模型。尽管青少年幸福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但是大多数仅以幸福感的某个视角进行研究。如美国心理学家许布纳(Huebner)等人主要针对青少年总体生活满意度维度进行评价,探究青少年在家庭、学校、友谊、自我、生活环境五个重要生活领域内的主观幸福感水平。[3]儿童健康行为项目(HBSC)则主要关注青少年的物质幸福感的健康结果。部分国内学者的研究也仅是从主观幸福感或学校幸福感等角度出发,探究青少年幸福感的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4]这些青少年幸福感评价内容相对较为零散,并没有将主观幸福感、学校幸福感等方面有机结合,缺乏系统的幸福感评价模型设计。其次,青少年幸福感评价缺乏针对青少年特性的评价工具。由于青少年群体的认知和接受能力并不如成人完善,导致青少年幸福感评价工具应该有别于成人评价工具。但是,大多数幸福感研究并不完全考虑调查对象的特性,使用统一的评价工具测量不同的群体,使得评价有效性降低。此外,青少年幸福感评价指数的建立也并不如成人幸福感指数体系完善。总体而言,青少年幸福感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二、PISA青少年幸福感评价的框架性内容
PISA青少年幸福感评价体系框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与工具、评价标准。[5]
(一)在内容上,建立“四维度”、 “两指标”的青少年幸福感评价模型
PISA依据青少年生活特点,在评价内容上建立了“四维度”、“两指标”的青少年幸福感评价内容模型(详见图1)。
该模型纵向为青少年幸福感的“四维度”,分别为生活质量幸福感、自身幸福感、校内幸福感和校外幸福感维度。横向为青少年幸福感“两指标”,包含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其中主观指标又具体分为感知、情感和满足三个方面。框架内每个纵向的幸福感维度都与横向指标相交叉,结合形成了青少年幸福感“四维度”、“两指标”的内容评价模型。
1. 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幸福感评价维
PISA将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as a Whole)维度作为青少年幸福感评价的内容维度之一,并将其划分为生活评价、生活满足子维度以及情感、情绪子维。青少年生活质量幸福感维度来源于幸福感理论中的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 SWB)基于主观论与快乐论发展而来,美国心理学家迪纳(Edward Diener)指出,主观幸福感可以代表人们对目前生活状况的评价,其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生活满意、令人愉快的情绪、令人不愉快的情绪。因此,对主观幸福感的评价也主要指对自身生活的认知,人们体验愉快情绪的频率和不愉快情绪的频率。主观幸福感可以是对整体生活层面的评价,也可以是针对一些具体事件或领域的评价,如家庭、友谊、事业等。青少年生活质量维度主要是青少年对总体生活质量的主观感知程度,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在这个维度内只包含主观指标,并不包含客观指标(详见表1)。
(1)生活评价和生活满足子维度。生活评价和生活满足(Live Evaluation and Life Satisfaction)是幸福感的核心内容。生活评价是个人从认知层面对生活质量的判断。个体对生活评价越好,生活满意度越高,生活质量就越高,幸福感越强。
(2)情感和情绪子维度。青少年的情感和情绪(Affect/Emotional)通常指个体生活中经历的情感,包含积极和消极的情绪状态,以及参与某项活动的具体情感状态和情绪状态。根据青少年的生活特性,PISA将针对性地调查一些特定活动中青少年的情感或情绪,例如,课程中、作业中、业余活动中,与父母或监护人相处等过程中的情感状态。青少年在这些活动中经历的积极情绪越多,消极情绪越少,代表幸福感越强。
2. 青少年的自身幸福感评价维
自身幸福感(Self-related well-being)来源于学生的健康和生活舒适程度,以及学生对自身状态的感知。PISA将这个维度划分为健康、教育和能力、心理功能三个子维度,其中心理功能即为心理幸福感(Psychology Well-Being,简称 PWB)。
心理幸福感是基于实现论(Eudaimonic)而发展的幸福感模型,在实现论看来,幸福是不以自身主观意志转移的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等。心理幸福感与以快乐论为基础的主观幸福感有所区别,心理幸福感是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理解幸福,更为强调人的潜能实现,是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此之外,健康、教育和能力也同样是青少年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青少年健康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y Organization,简称 WHO)关注的健康主题之一,WHO指出青少年群体通常被认为是健康的一个群体,但却有许多青少年自杀、暴力、慢性疾病等,并且有许多严重的疾病会影响至其成年期。[6]而青少年的健康是其快乐或自我实现的基础,更是影响青少年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详见表2。
(1)健康子维度。在这个维度内,PISA主要考察青少年的健康状态以及对健康行为的感知。青少年的健康(Health)情况是青少年幸福感的基础,由客观指标(BMI指数等)和主观指标(如自我身体感知、睡眠满意度等)组成。从客观指标来看,PISA将标准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简称 BMI)作为了健康子维度的主要客观指标。BMI是以体重和身高为基础的身体健康指标,可以作为超重和肥胖的判断标准。它广泛应用于国际的成人和青少年群体研究,成为了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青少年的健康隐患,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幸福感。因此,PISA在健康维度内设立了BMI客观指标。
除此之外,PISA还认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情况能够预测其幸福感水平,经常参与体育运动或锻炼的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更强。[7]因此,PISA还将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纳入客观指标中,主要包括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以及参与体育课情况等内容。从主观指标来看,健康子维度的主观指标包括身体形象的感知与满意度、睡眠满意度和整体健康状态的满意度等方面。目前,青少年体重问题和不满自身形象的现象逐渐增多。学龄儿童健康行为研究(Health Behaviour in School-aged Children,简称HBSC)调查研究发现,女学生更容易对自身形象产生不满,这可能导致不健康的减肥行为、滥用药物和心理疾病,严重影响自身健康及主观幸福感,而对这些指标的测评可以预测青少年幸福感情况。[8]
(2)教育和能力子维度。青少年的教育与能力(Education and Skills)、对自身能力的感知,也将作为幸福感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客观指标来看,PISA认为学生教育和能力的客观指标包括学生的知识水平、教育程度和能力水平。从主观指标来看。有研究表明,青少年对他们在学校的表现和自身能力的感知会对青少年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9]因此,PISA将学生对自身能力的感知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作为教育和能力维度的主观指标。
(3)心理功能子维度。心理功能(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维度主要用于测量青少年心理幸福感水平。通常,如果人们在心理幸福感测量中取得高分,则被认为“心灵旺盛”,是指个体对幸福感、个人成长等生活方面都感到满意,对生活充满希望。OECD认为心理幸福感主要关注人的意义、目的和参与,可分为能力、自主性、意义/目的、乐观四部分内容。[10]20世纪 90年代,里夫(Ryff)提出心理幸福感主要包含六个维度:自主、环境掌控、个人成长、积极的人际关系、生活目标和自我接纳。PISA借鉴了该模型,将这些维度作为青少年幸福感心理功能子维度的内容指标,并且在 PISA2018幸福感框架中不将心理功能进行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的划分。
3. 青少年的校内幸福感评价维
青少年在学校环境中(School- environment)体验的幸福感称为校内幸福感(School-related well-being)。由于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校内经历与人际关系对学生感知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和幸福感。2000年,美国心理学家许布纳对 5545名青少年的整体生活满意度和在家庭、学校、自身、生活环境等方面的生活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对学校生活最不满意。[11]国内外也有许多学者对青少年学校生活、校内人际关系与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都发现学生的学校生活对幸福感有着显著影响。[12]因此,PISA也将青少年的校内幸福感纳入了整体幸福感的评价维度之一,在这个维度内,PISA主要关注学生对学校生活与学校环境的感知,具体主要包含校内社交关系和课业两个子维度,各维度的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详见表3。
(1)校内社交关系子维度。PISA认为校内社交关系(Social connections at school)是青少年校内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包含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同学间的关系。与同学间的和谐交流和积极的学校气氛会使得学生对学校产生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会促进学生对学校、教师和同学的认同,进而产生较强的幸福感。反之,不平等的同学关系和消极的学校风气会给学生带来受歧视和孤独的感觉,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幸福感水平。目前,校园暴力是学校内较为严重的负面现象。暴力事件会对青少年的精神和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抑郁、焦虑、辍学等不良反应。
2015年儿童协会(The Children’s Society)也表明,受到暴力伤害的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明显低于平均标准,并且校园暴力对青少年幸福感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指标。[13]因此,校内社交关系对青少年幸福感有重要影响。从客观指标来看,校内社交关系的客观指标主要为对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在积极(归属感)和消极方面(如暴力、歧视、孤独等)的统计。从主观指标来看,该子维度的主观指标即为对这些关系的感知、情绪和满意度。
(2)课业子维度。课业(Schoolwok)可以作为青少年校内幸福感的评价子维度,同时也可以作为青少年学习与生活平衡的依据。如果学生的课业任务超过正常水平,学生的幸福感和身体健康都会受到影响。因为,过大的功课压力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心理情绪,进而导致更多的健康问题,造成生活质量下降。学校功课的压力可以导致损害健康行为(如抽烟、饮酒和酗酒),以及健康问题(如头痛、腹痛和腰痛)和心理问题(感到悲伤、紧张、不安),并造成整体生活质量下降。[14]此外,PISA 还认为青少年可能会在不同的学科中表现出不同等级的幸福感水平。这主要因为学生自身的学科兴趣或其他因素,使得学生对某门学科表现出极高的热情,进而呈现出较强的幸福感。
从客观指标来看,课业子维度的客观指标包含学生在校时间、在课业上花费的时间以及学生如何利用这段时间。从主观指标来看。有调查研究发现,在学校经常保持积极情绪的学生会有更高水平的学业成就,并且主观幸福感评价结果更为积极。学生对课业的情绪也可以影响学生的主观幸福感。[15]因此,PISA在课业子维度内主观指标中设立了青少年对课业和学习等方面的感知、情绪和满意度。
4. 青少年的校外幸福感评价维
青少年在校外环境(Out-of school environment)中经历的幸福感构成了青少年校外幸福感(Well-being outside of school)。除了青少年在校内的社会关系、课业以外,在校外与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以及与朋友间的友谊都是影响青少年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有研究指出青少年在校外与家人和朋友的社交关系对他们尤为重要。[16]
此外,HBSC也发现高质量的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健康有积极的作用。[17]并且青少年如果更多地谈及家人对自己重要,则会呈现出较高的主观幸福感。[18]此外,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物质生活条件也是幸福感的重要维度,并且有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收入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有很强的关联。[19]因此,在校外幸福感维度中主要包含学生校外社交关系、物质生活条件和闲暇时间三个子维度,各维度具体指标见表4。
(1)校外社交关系子维度。校外社交关系(Social Connections outside of school)主要包含青少年与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朋友间关系和对社区的认同等内容。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对青少年幸福感有重要影响,这些关系越和谐,青少年幸福感越强。并且这种积极的社交关系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相反,如果朋友数量过少、各类社交关系不融洽,将会导致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降低,从而出现负面情绪或暴力倾向。
从客观指标来看,校内社交关系子维度的客观指标包含朋友的数量、与朋友和父母互动的时间量,例如:与父母一起吃晚饭或与朋友在外面聚会的时间、每周几天会与朋友在课后沟通交流等内容。
从主观指标来看,该子维度的主观指标是学生对这些关系的感知、情绪和满意度。其中,“与朋友间的社交关系”包含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与朋友在一起感到开心的程度;向朋友倾诉烦恼后是否感到轻松等。“与家人的关系”包含对父母的认可程度;青少年认为父母接受自己朋友的程度;是否能够轻松地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倾诉自己的烦恼;学生与父母在家共进晚餐的幸福感等指标。
(2)物质生活条件子维度。青少年的物质生活条件(Material Living Conditions)也是影响青少年幸福感的因素之一。有调查研究表明,家庭收入与青少年幸福感有很强的关联。[20]虽然在PISA学生背景调查问卷中已经涉及了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调查,但PISA仍认为在幸福感调查中增加这个部分十分必要。因为,在经济条件较好的环境下,学生的基本需要和欲望更容易得到满意,对幸福感有促进作用。而贫困的生活环境将会限制学生幸福感的形成。并且 2015年儿童协会调查发现,为了不被其他个体排斥,青少年也更喜欢谈论拥有金钱或财产的数量。[21]因此,PISA在校外幸福感中加入了物质生活条件子维度。从客观指标来看,物质生活条件子维度的客观指标主要通过 ESCS指数呈现,该指数主要包含家庭经济、文化资源、父母教育程度和职业等方面。从主观指标来看,该子维度的主观指标则为青少年对自身、家庭经济状况等内容的感知、情感和满意度。
(3)闲暇时间子维度。青少年的闲暇时间(Leisure time)主要指其不需要上学或做功课的时间,包含往返学校和参与业余活动时间。在这个维度内,既包含对闲暇时间数量的统计,还包含对闲暇时间参与活动的感知、情绪和满意度等主观指标。从客观指标来看,闲暇时间子维度客观指标主要包含闲暇时间的数量统计以及青少年如何利用这段时间(如看电视/视频、阅读、网上浏览/阅读、聊天/社交/电子邮件、玩游戏、与朋友聚会、与父母聊天、吃东西和运动)。目前,电子技术迅速发展,青少年在网络上花费的时间逐渐增加,网络社交已经成为青少年群体常见的休闲方式。因此,PISA还计划在本维度增加对青少年在虚拟网络上花费的时间量进行统计。从主观指标来看,该子维度主观指标则包含青少年怎样利用闲暇时间、参与各项活动的整体满意度、参加具体某项活动的满意度和学生对自己拥有时间数量的满意度等方面。
(二)在技术上,研制多种评价方法与工具
幸福感通常采用自我报告的问卷形式进行评价。虽然自我报告问卷尽力追求客观,但误差与偏见仍然不可避免。因此,PISA在使用自我报告形式测量青少年幸福感的同时,还将采用日重现法等测量方法,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与可靠性。此外,在测量工具上,PISA除了研发基于日重现法的问卷外,还将在部分维度的测量工具上借鉴一些成熟的幸福感量表,形成了多种评价方法和工具。主要方法或工具如下:
1. 采用日重现法,评价青少年幸福感水平
在评价方法上,PISA将采用日重现法(Day Reconstruction Methods,简称 DRM)进行测量。21世纪初,心理学家卡尼曼(Daniel Kahneman)与克鲁格(Alan,B. Krueger)在《日重现法》(The Day Reconstruction Method:Instrument Documentation)一文中,提出了日重现法。日重现法是一种精确测量个人生活体验的方法,该方法要求被试根据一定的问题框架,回顾、再现之前一天经历的活动和情感体验。[22]此方法采用了随机取样的方式,认为被试回忆的“之前一天”可以代表一段期间的典型一天,能够反映其某段时间的基本状况。简单来说,日重现法要求被试首先根据一段有顺序的程序,唤起对“前一天”的记忆,然后回答关于这一段记忆的情绪或感知问题,并对每一个细节进行描述。但是,原始的日重现法对于 PISA并不适用。PISA的问卷调查受时间等因素限制,并不能完全由学生回忆“前一天”经历的活动或情感。因此,PISA在幸福感问卷中将限定学生报告一些特定活动中的情感状态,例如:在某些课程中的情绪状态;在作业中、在与朋友的业余活动中;或与父母或监护人相处的过程中经历的状态等。
2. 整合幸福感量表,评价青少年幸福感水平
在评价工具上,PISA除了开发基于日重现法的幸福感问卷外,还将在部分维度的工具上借鉴KIDSCREEN-10、心理幸福感量表等成熟的幸福感量表,以此整合幸福感量表。儿童保护(KIDSCREEN)项目由欧盟创立,致力于8~18岁儿童和青少年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HRQoL-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调查、评价与调查工具开发。KIDSCREEN认为生活质量包含身体、情感、精神、社会和行为等成份,并以此开发了三个量表 ,分 别 是 KIDSCREEN- 52、KIDSCREEN- 27 和 KIDSCREEN- 10。KID⁃SCREEN-10量表相对于其他两个量表较为简短,且又包含了完整的生活质量内容,既节约了空间,也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评价的效率。其简短的10项测量已经被证明是Rasch模型,证实拥有较高的信度(Cronbach’s Alpha=0.82)。[23]
目前,学龄儿童健康行为研究等大型研究项目也都使用了该量表进行调查。因此,PISA在幸福感量表的设计上,将考虑对KIDSCREEN-10量表进行整合。此外,PISA还将借鉴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的维度对心理功能进行测量。该量表包含了六个维度:自主(autonomy)、环境掌控(environmental mastery)、个人成长(personal growth),积极的人际关系(positive relations with others)、生活目标(purpose in life)和自我接纳(self-acceptance)。量表共设有六个选择等级:很不同意、不同意、有点不同意、有点同意、同意和非常同意。[24]PISA在幸福感量表的设计上,也将考虑对心理幸福感量表进行整合,但并不是设立单独的心理幸福感量表,而是将在幸福感量表中将其作为心理功能维度的内容进行测量。
(三)在标准上,建立单项与复合相结合的幸福感指数
PISA幸福感指数是衡量青少年幸福感水平的主要标准。在 PISA青少年幸福感评价体系中,主要建立了单项与复合相结合的幸福感指数。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基于“四维”评价内容的青少年幸福感指数
基于“四维”青少年幸福感指数主要分为整体幸福感指数和单项幸福感指数两个部分。整体幸福感指数(Index of Overall Well-being)是对幸福感框架内生活质量幸福感、自身幸福感、校内幸福感和校外幸福感四维度各指标评价的综合结果,可以代表青少年幸福感的总体水平。单项幸福感指数是分别基于青少年幸福感“四维”的单项指数,与青少年幸福感四维度一一对应,分别为青少年生活质量指数、青少年自身幸福感指数、青少年校内幸福感指数和青少年校外幸福感指数。每个单项指数都依据相应维度内各指标的数据而形成。
2. 复合青少年幸福感指数
除了“四维”青少年幸福感的整体指数和单项指数外,PISA还将维度中的某些模块或指标的幸福感指数综合起来,形成了复合的青少年幸福感指数。这些复合指数主要包含主观幸福感指数、情绪幸福感指数、生活满意度指数、工作/学校与生活平衡指数和社会幸福感指数。这些复合指数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青少年幸福感。
(1)主观幸福感指数(Subjective Well-being Index)是依据四维度的全部主观指标综合形成。该指数涵盖生活质量、自身幸福感、校内幸福感和校外幸福感维度的所有主观指标信息,是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评价标准。
(2)情绪幸福感指数(Emotion Well-being Index)源于四维度主观指标中的情感方面。该指数可以代表青少年过去一段时间的情感状态以及一些特定校内、外活动中或人际关系中学生的情感幸福感,是青少年情绪幸福感的评价标准。
(3)生活满意度指数(Life Satisfaction Index)则是依据各维度主观指标中满意度方面的信息综合形成。该指数可以代表青少年对自身生活的满意程度。
(4)工作/学校与生活平衡指数(Work/School-life Balance Index)来源于校内幸福感中的课业子维度与校外幸福感中的闲暇时光子维度的主、客观指标比较。该指数可以代表青少年学校学习与生活的平衡状态。
(5)社会幸福感指数(Social Well-being Index)依据校内幸福感的社交关系子维度和校外幸福感的社交关系子维度包含的所有主、客观指标信息综合形成。该指数可以代表青少年在各类环境中的社交关系幸福感水平。
三、启 示
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重视与培养,但却缺乏科学的青少年幸福感评价体系的研究。因此,探讨PISA青少年幸福感评价体系,对我国青少年幸福感评价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构建青少年幸福感评价体系应体现评价内容的融合性
幸福感评价主要有三大方向:一是以主观论和快乐论为基础的主观幸福感评价;二是以实现论为基础的心理幸福感评价;三是社会幸福感评价。[25]随着幸福感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发现在幸福感评价中可以将三种幸福感评价内容相统一,以丰富幸福感评价视角,构建全面的幸福感评价体系。
基于此,PISA构建了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相结合的青少年幸福感评价内容。除了设立青少年幸福感的主观指标外,还建立了教育、能力与心理功能子维度,设立了校内幸福感和校外幸福感的社交关系子维度,强调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社会幸福感。而我国目前青少年幸福感评价大多基于主观幸福感理论,或将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分开讨论,较少有全面的青少年幸福感评价研究。借鉴PISA幸福感评价内容,在青少年甚至成人幸福感中应将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与主观幸福感同时考虑,融合构建完整的幸福感评价内容,将青少年的快乐、自我实现与社会存在有机地统一,实施更为系统的青少年幸福感评价。
(二)构建青少年幸福感评价体系应突显评价方法和工具的多样性
构建青少年幸福感评价体系应凸显评价方法和工具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青少年幸福感评价方法的多样性。PISA在幸福感评价中使用了自我报告法和日重现法等多种评价方法。通常,幸福感评价采用自我报告的形式进行。自我报告法是将调查内容化为一系列问题,然后青少年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回答。其优点是降低了青少年作答的难度,但也存在过于主观、宽泛等局限性。而日重现法是精确测量个人体验的方法,正好补足了自我报告法的缺陷,多种方法的搭配使用促使幸福感评价结果更为客观、精确。
其二是青少年幸福感评价工具的多样性。PISA在自身开发工具的基础上,还将参考、整合多个成熟的幸福感量表,形成具有多元结构的评价工具。目前,我国幸福感评价方法大多过于单一,仅使用自我报告法或仅使用日重现法等其他评价方法。在评价工具上也是局限于一种量表,或者机械地叠加多种量表。借鉴PISA经验,在幸福感评价方法的设计上,应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特征探索不同的评价方法与工具,研制多样的评价方法与工具,进而实现更为精准的青少年幸福感评价。
(三)构建青少年幸福感评价体系应展现评价标准的全面性
青少年幸福感指数大体可以分为三类:整体指数、单项指数和复合指数。幸福感整体指数可以反映幸福感整体的综合变动情况,是对青少年幸福感的整体宏观把握;幸福感单项指数只能反映某一幸福感维度的标准,具有单一性和精确性,可以更加清晰、准确地反映青少年具体某方面的幸福感情况;幸福感复合指数则更是以复杂的结合方式,呈现出了更多青少年幸福感的隐性信息。PISA在青少年幸福感评价中,建设了整体指数与单项指数、复合指数相结合的幸福感评价标准。三类幸福感指数的结合,充分展现了幸福感评价标准的全面性,对深入了解青少年幸福感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的青少年幸福感标准建设并不完善,大多还是整体幸福感指数或生活质量指数等,形式过于单一、片面。借鉴PISA的经验,我国青少年幸福感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应展现评价标准的全面性,尝试对多类幸福感评价指数进行构建,实现更科学的青少年幸福感水平判断。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ord Health Organize Ottawa Charter for Health Promotion[R].Ottawa: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ealth Promotion,1986:6.
[2]张树辉,李家灿. 我国青少年健康幸福感促进政策研究[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3):20-23.
[3][11]Huebner,E. S.,Drane,W.,Valois,R. F.. Levels and demographic correlates of adolescent
life satisfaction reports[J]. 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2000,21(3):281-292.No.11,2017 Studies in Foreign Education Vol.44 General No.329
[4][12]田丽丽,刘旺 .青少年学校幸福感及其与能力自我知觉、人格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
育,2007,(3):44-49.
[5]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PISA 2018 Draft Analytical Frame⁃
works[EB/OL][. 2016-10-09].http:// www.oecd.org/pisa/pisaproducts/PISA-2018- draft-frameworks.pdf.
[6]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dolescent health[EB/OL][. 2017-01-10].http//www.who.int/topics/adolescent_health/zh/.
[7][18]Abdallah,S.,Main,G.,Pople,L.,Rees,G.. Ways to well-being:Exploring the links between children’s activities and their subjective well-being[M]. London:The Children’s Society,2014.
[8]Haug,E.,Rasmussen,M.,Samdal,O.,Iannotti,R.,Kelly,C.,Borraccino,A.,Ahluwalia,N.. Overweight in school-aged childre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demographic and lifestyle factors:results from the WHO Collaborative Health Behavior in School-aged Children(HBSC)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09,54(2):167-179.
[9]Suldo,S. M.,Riley,K. N.,Shaffer,E. J.. Academic correlates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life satisfaction[J]. 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2006,27(5):567-582.
[10]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Guidelines on Measuring
Subjective Well- being,OECD Publishin [EB/OL]. [2016- 09- 20]. http://dx.doi.org/10.1787/
9789264191655-en/.
[13][21]The Children's Society.The Good Childhood Report 2015[EB/OL][. 2016-11-02]. https://www .childrenssociety .org.uk/sites/default/files/TheGoodChildhoodReport,2015.Pdf.
[14]Torsheim,T.,World,B.. School-related stress,support,and subjective health complaints among early adolescents:a multilevel approach[J]. Journal of Adolescence,2001,24(6):701-713.
[15]Patrick,H.,Knee,C. R.,Canevello,A.,Lonsbary,C.. The role of need fulfillment in relationship functioning and well-being:a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7,92(3):434.
[16]Levin,K. A.,Currie,C.. Family structure,mother-child communication,father-child communi⁃
cation,and adolescence life satisfaction:A cross- sectional multilevel analysis[J].Health Education,2010,110(3):152-168.
[17] Barker,E. T.,Galambos,N.L.. Body dissatisfaction of adolescent girls and boys:Risk and re⁃
source factors[J].The 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ce,2003,23(2):141-165.
[19][20]Rees,G.,Pople,L.,Goswami,H.. Links between family economic factors and children’s subjective wellbeing:Initial findings from Wave 2 and Wave 3 quarterly surveys[R]. London:The Children's Society,2011.
[22]苏勇 . 基于日重现法的教师幸福感研究[J].教育研究,2014,(11):113-118.
[23]Kidscreen.Kidscreen Project[EB/OL][. 2016-11-10].http://www.kidscreen.org/english/project.
[24]Ryff,C. 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adult life[J].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
ence,1995:99-104.
[25]苗元江.跨越与发展——主观幸福感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1,(5):122-128.
本文转自《外国教育研究》2017年第11期,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文章转自公众号丨学生综合评价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宠物寄养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宠物医疗服务业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研究
幸福感:指标与测量
基于物元/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家具设计评价体系初探
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
笔谈 | 粟路军,胡 萱:交叉学科视角下的旅游者幸福感研究
宠物寄养行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pptx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既要纵向贯通,也要横向融通
解码全国首个基于大数据和AI的城市幸福感指数框架,它的研制者是百度
宠物营养与健康创新发展大会在京开幕 树立科学营养评价体系
网址: 评价专题丨PISA青少年幸福感评价体系的构建:框架与启示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01646.html
上一篇: 3招调教出好脾气小猫咪,你家猫咪 |
下一篇: 幸福感指数、总体情感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