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环颈鹦鹉(学名:Barnardius zonarius):是鹦鹉科、纽澳鹦鹉族鸟类。共由4个亚种组成,体长依亚种不同约35-44厘米,体重约142-206克。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羽毛艳丽,具粉绒羽。羽色鲜艳,外表美丽。鸟体为绿色,头顶和头部两侧为黑色或亮绿色,脸颊为亮蓝色;前额红色,颈部橄榄棕并且连接颈部后方的黄色羽毛;背部下方为蓝黑色,胸部和腹部蓝绿色,并分部有不同程度的橙黄色条状。
由于分布地区广,栖息的地区包括了开阔的尤加利树林、灌木丛、农地果园、海岸地区、沙漠区、郊外、公园等。大多在地上觅食,食物包含了花蜜、草类种子、水果、花和昆虫等,有时会因对农作物造成损失而被猎杀,在澳洲北部的族群会有季节性的迁徙。
(概述图参考来源: [6])
澳大利亚环颈鹦鹉体长依亚种不同约35-44厘米,体重约142-206克。 [2]
各亚种形态伯纳德氏鹦鹉
雄鸟一般为鲜绿色的羽毛;正面带红色;环绕后颈的黄色细领;蓝色或黑色的上覆羽和背部;上腹部有橙黄色带;尾绿色,末端广泛带有白色。鸟喙灰白色。眼睛深褐色。雌鸟总体上比雄鸟暗淡;暗绿色的上覆羽和背面带有橄榄棕色;苍白的翅下有条纹。
幼鸟比成年雌鸟更暗淡;存在下翼条纹,在雌鸟中更明显。
北澳环颈鹦鹉
雄鸟的绿色羽毛比伯纳德氏亚种的更浅;红色额斑带缺失;腹部淡黄色。雌鸟比雄鸟稍暗;通常存在苍白的翅下条纹。
幼鸟比成年雌鸟更迟钝;额带暗橙色,通常在几个月内消失;有苍白的翅下条纹。
西澳环颈鹦鹉
雄鸟与林肯港鹦鹉一样,但体型较大;绿色腹部至尾下覆羽,胸部绿色比林肯港鹦鹉浅;额带红色且突出;具更重、更宽的鸟喙。雌鸟总体上比雄鸟暗淡;头上的黑色更暗沉,更棕色;额头上的额带更小更苍白,有时不存在。
幼鸟与成年雌鸟羽毛一样。
林肯港鹦鹉
雄鸟具深绿色身体;头部、颈背和上脸颊呈暗黑色;胸部和喉咙深绿色;明亮的黄色腹部;尾巴青铜绿色,具蓝色和宽尖的白色。鸟喙灰白色。虹膜深褐色。雌鸟与雄鸟一样,但更沉闷;头部更多棕黑色;翼覆羽偶尔有条纹。
幼鸟和成鸟一样,但羽毛颜色较暗,尤其是头部;头部棕色更深;大多数雌鸟存在下翼条纹,雄鸟不存在。
[1-2] [7]
主要栖息于低矮的桉树属植物以及灌木丛林中、开阔的林地、沿着河流水源经过的树木以及合欢属植物灌木林地的附近。大多栖息在干燥的地区,由于分布地区广,其所栖息的地区包括了开阔的桉树树林、灌木丛、农地果园、海岸地区、沙漠区、郊外、公园等,但是亚种西澳环颈鹦鹉对栖地的要求较有限制,它们偏好栖息在海岸边的桉树森林。 [1] [7]
澳大利亚环颈鹦鹉是群集性强的种类,经常成对或群体一起活动或觅食,平时大多成对或是组成小群体活动,偶尔会聚集高达200只的数量,且十分吵杂。该鹦鹉个性十分害羞内向,每天会在破晓时分离开栖息的树木,在觅食前先到地面的水坑或是小溪流饮水;在地面觅食的时候时常和澳洲当地常见的玫瑰鹦鹉属的黄玫瑰鹦鹉、淡头玫瑰鹦鹉、Psephotus属的红腰鹦鹉以及蓝盖鹦鹉一起行动;在气温炎热的正午会躲在树荫下乘凉休憩,偶尔会继续觅食,在日落之前会再度集体飞往地面的水坑或是小溪流饮水,然后才会回到栖息的树上过夜;平时大多会停留再同一地区活动,仅有食物短缺或是天候因素才会迁移到其他地区。在澳洲北部的族群会有季节性的迁徙。 [1] [7]
在地面觅食的时候非常安静,不会发出任何声音,但是在树上觅食则会发出较为轻柔的嘈杂声。飞行的速度和其他种类的草原鹦鹉差不多,会伴随相当刺耳的叫声。 [1] [7]
大多在地上觅食,食物包含了花蜜、草类种子、植物嫩芽、浆果、水果、花朵、昆虫以及其幼虫等等,有时会因对农作物造成损失而被猎杀。 [1] [7]
广布于澳洲西部、中部及南部。分布于奥古斯塔港、艾尔半岛和高勒山脉,向北穿过澳大利亚南部的中心,在北领地延伸穿过麦克唐纳山脉,位于纽卡斯尔水域和温内克溪以北。也可能更多地向东飞,有时会飞到昆士兰州的边界,东部边界以外的记录来自新南威尔士州的松溪(Pine Creek)。在西澳大利亚,该物种在西南部增加,集中在南部的乔治国王湾,到北部的默奇森河,到达卡尔古利和威鲁纳东部。再往北,散布在西北角,向东延伸至格雷河(Grey River)水系的上部。在西澳大利亚东端的加德纳山脉地区,有一小群孤立的澳大利亚环颈鹦鹉。塔斯马尼亚州的韦克菲尔德港地区( Port Wakefield)、墨尔本、堪培拉、悉尼、达尔文市和霍巴特等地都有逃逸记录。 [5]
澳大利亚环颈鹦鹉分布图 [3]
澳大利亚环颈鹦鹉在6月至来年的2月间会开始筑巢(澳北部的族群则较早),繁殖期间很具领地性,在繁殖季节开始时会发生许多争吵。求偶时,雄性垂下翅膀,摇尾发出嗡嗡声,大声喋喋不休,摇头。在求偶期间喂食也很常见。通常会由雌鸟挑选巢穴,而且大多选择在近水源区较高的桉树上,巢建在不同的高度,通常建在树的天然空心处,基于里面的废木屑可以利用。一窝产5-7枚卵,有时会产生两窝。约19天后孵化,前一个星期由雌鸟独自喂食雏鸟,之后雄鸟也会加入喂食,幼鸟约会在4周后离开巢穴,但还是会与亲鸟一起生活一段时间。 [7-8]
澳大利亚环颈鹦鹉(4亚种)中文名称
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伯纳德氏鹦鹉
Barnardius zonarius barnardi
(Vigors & Horsfield, 1827)
2
北澳环颈鹦鹉
Barnardius zonarius macgillivrayi
(North, 1900)
3
西澳环颈鹦鹉
Barnardius zonarius semitorquatus
(Quoy & Gaimard, 1830)
4
林肯港鹦鹉
Barnardius zonarius zonarius
(Shaw, 1805)
[4]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3.1——无危(LC)。 [3]
澳大利亚环颈鹦鹉的全球种群规模尚未量化,但据报道该物种是澳大利亚小麦带中最常见的鸟类(del Hoyo等人,1997年)。趋势理由:由于持续的栖息地退化正在创造新的合适栖息地,因此认为该物种的数量正在增加。 [3]
相关知识
环颈鹦鹉的简介 环颈鹦鹉的产地
环颈鹦鹉的饲养方法(如何让环颈鹦鹉健康成长)
环颈鹦鹉的饲养指南(如何成为一位优秀的环颈鹦鹉主人)
环颈鹦鹉是保护动物吗 环颈鹦鹉是不是保护动物
环颈鹦鹉的养殖与饲养方法(打造温馨的环颈鹦鹉家庭)
环颈鹦鹉简介 环颈鹦鹉多少钱一只 环颈鹦鹉生活习性
环颈鹦鹉的饲养方法
环颈鹦鹉
如何正确饲养环颈鹦鹉(以宠物为主,打造舒适的生活空间)
玫瑰环颈鹦鹉(月轮鹦鹉)
网址: 澳大利亚环颈鹦鹉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11927.html
上一篇: 适合上班族的宠物——超可爱的腮红 |
下一篇: 最“恩爱”的5种鸟,第三个从不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