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肿眼病
在夏季,尤其是温度高于30℃时,牡丹鹦鹉最易出现肿眼病。有些人不明病因,随便喂消炎药和涂软膏类药物,不但不见好转,反而贻误病情,造成90%以上的鸟死亡。
肿眼病和一般鸟眼发炎、外伤红肿不同,初发现眼病时,鸟体内患病已有10天左右,如果解剖鸟体,体内器官——肝、肠或其他部位已有出血点,发生了霉烂现象。再看眼,眼里含有泪水,身体明显消瘦,乍毛,厌食,还有的鸟出现拉稀现象,粪便形状是中间为绿色的条状,周边为水样。此病由鸟衣原体病毒所致。
鸟衣原体病毒还可导致鸟喘粗气,肺部有湿啰音,性情急躁,伏窝时出现啄羽和咬死小鸟现象。遇到这种情况,马上要将病鸟隔离,对病鸟和其他鸟都要进行消毒。
一般的药对本病没有治疗效果,如眼药水、眼药膏等,不但治不好病,反而起反作用,造成病情加重,眼会进一步肿胀并封起来。封起来后严重者失明,稍轻的眼皮带肉瘤或有白黄色分泌物。以前对其病因已知,但对治疗方法掌握甚少,经过几年研究,北京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研制出胶囊6号、胶囊7号,对治疗此病效果显著。
二:肠胃炎
本病大多由饮食不洁引起,饲喂过多的青饲料也可引发该病。 病鸟表现为精神萎靡,消化不良,粪便粘稠有恶臭,肛门周围常沾有粪便,有时出现便血。一旦出现便血则病情较重,很快便消瘦。
防治方法:注意笼具、饲料的清洁卫生,尤其不饮变质的水,不吃变质的饲料。病鸟要加强护理,并要隔离饲养,喂痢特灵0.2 ~ 1毫克(人定量的1/3),鸟自己能饮水时可将药溶于饮水中。有药的饮水必须每天更换,夏天每天更换2次。喂时必须搅匀,以免药物沉淀。没有痢特灵时可用蒜泥代替,效果也很好。夏天多饮些茶水、豆汤或盐糖水等,可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
三:马立克病
症状:根据病变发生的主要部位与症状,本病可分为3种类型:神经型、内脏型、眼型,有时也可混合发生。神经型:主要侵害外周神经,最常侵害坐骨神经,常见一侧较轻一侧较重,刚发生时不完全麻痹,步态不稳,以后完全麻痹,不能行走,蹲伏在地,一只腿伸向前方,另一只腿伸向后方,成为一种特征性姿态,;臂神经受侵害时,则被侵侧翅膀下垂;当支配颈部肌肉的神经受侵害时,病鸟发生头下垂或头颈歪斜现象。内脏型:常侵害幼鸟,死亡率高,鸟主要表现为精神委顿,不吃食,病程较短,常突然死亡。眼型:发生于一眼或两眼,丧失视力。
防治: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预防接种疫苗为上策。 平时笼具要严格清扫与消毒,有幼鸟的笼具必须远离其他年龄的成鸟。 饲料中适量加些维生素,防止感染其他疾病。
四:衣原体病
衣原体病是一种能由禽类传染给人的疾病,又称鸟疫、鹦鹉热。
症状:由于衣原体毒力强弱不同,病鸟的临床表现也不一样。鹦鹉、鸽子等可呈显性感染。患病鹦鹉精神委顿,不食,眼和鼻有脓性分泌物,拉稀,后期脱水、消瘦。幼龄鹦鹉常归于死亡。成年鹦鹉可康复,但长期带菌。病鸽精神不安,眼和鼻有分泌物,厌食,拉稀,成鸽多数可康复而成为带菌者。
防治:严格饲料管理,保证供给全价饲料。新买入的鸟必须隔离观察2周。 病鸟用过的笼具、用具、水罐和食罐要彻底清洗、消毒。发病鸟要与其他健康鸟隔离治疗,认真处理死鸟。
预防的最好方法是免疫接种。饲料中适量加入些抗生素、维生素A等,避免继发感染其他疾病。饲喂笼养鸟繁殖预混料和“鸟乐”4号也有一定的效果。
五:法氏囊病 I.o3Old
本病的主要特征是腹泻、寒颤、极度虚弱、法氏囊和肾脏病变。
症状:潜伏期很短,最初发现有些鸟有啄自己肛门的现象,接着病鸟羽毛蓬松,采食量减少,畏寒,精神萎靡,缩头,闭眼,不愿走动,伏地昏睡,排泄白色和水样稀粪,个别粪便带血,眼窝凹陷,脱水,最后衰弱死亡。
防治:本病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注射鸡传染性法氏囊炎高免血清,每只0.4毫升肌注,注射一次即可。
注射抗传染性法氏囊炎高免卵黄,每只5毫升。
对幼鸟加强护理,寒冷季节要保温,饲料中适当增加多种维生素。饮水中可加4% ~ 5%的葡萄糖,以补充热能,改善体质。
六、喂药的诀窍:
(1)对症治疗,首先要了解病情,不能乱用药。
(2)认清真药和假药,用真药而不用假药。
(3)喂药时注意用滴管从动物嘴角一滴一滴地喂,不要过猛,不要硬挤,不要直灌,也不要不够量。
(4)喂某种药期间最好不同时喂其他药,更不要喂瓜子、麻子和蔬菜。 (5)喂药期间不要惊吓动物,还要注意卫生消毒。
相关知识
鹦鹉常见几种症状预防及用药
常见的几种眼病介绍及预防
鹦鹉常见疾病的症状及预防治疗
常见犬猫口腔疾病症状及用药
宠物的常见过敏原及过敏症状
狗狗常见的几种疾病以及预防和治疗
新手养猫攻略|幼猫常见10种疾病预防与治疗
狗狗牙龈炎的治疗用药及预防
鹦鹉单眼伤风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孔雀鱼常见的几种病(孔雀鱼常见疾病治疗及预防方法)
网址: 鹦鹉常见几种症状预防及用药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12121.html
上一篇: 怎样预防鸟的疾病发生 |
下一篇: 鹦鹉生病要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