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有故事性却又不乏专业性,非常难得

有故事性却又不乏专业性,非常难得

之前读过作者的《鲁花:一粒花生撬动的粮油帝国》,感觉挺不错的,顺手就把这本也买了。作者是曾经在嘉里粮油工作长达11年,所以对粮油行业认知还是非常深刻的,而且非常立体,同时关注了作者的公众号「粮食帝国」。笔记仅是个人关注点和所想所思,并非为了从头到尾介绍本书。

早年中国没有工业基础,基本都是从苏联学的剪刀差,将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高价卖给农民,然后低价征购粮食,然后优先支持工业发展。所以说国家欠农民的,其实一点也不假。品牌是中国式营销最关键的两个因素之一,另外一个是渠道。金龙鱼坚持一个城市只设一个经销商的一夫一妻制,并规定不能销售其他同类产品,这样就让经销商一心一意地长期对市场进行精耕,随着金龙鱼的发展而壮大。棕榈油四季开花,商业性生产高达25年,是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每公顷大概高比花生高1.5倍,比大豆高9倍。另外对比来看花生由于埋在地下,所以机械化水平低,所以实际上折算下来成本比大豆高很多,而且花生作为一种零食,这样食品加工这块会拉高花生的价格,这样最后算下来,花生油在大豆油、棕榈油的竞争中,实际难度非常大的,然后为啥鲁花能做成做大,在《鲁花:一粒花生撬动的粮油帝国》这个书里介绍的比较细。棕榈油的特点是久榨不变色,所以适合油炸食品。阿丹米追求规模效应和低成本战略,喜欢建工厂,搞深加工。这点丰益算是师从阿丹米吧,规模效应和低成本战略,然后产业链延伸来抵抗大宗商品带来的波动性,同时榨干一粒米的价值,提高利润率。郭孔丰为什么将生意中心转移到大陆,跟印尼、马来西亚的政局不稳以及华人地位有关。记得当时在马来西亚旅游的时候司机也吐槽过华人地位不行,在政府单位和国企里马来人有最低比例要求。石油农业。为什么叫石油农业呢?因为化肥和杀虫剂的原料都是石油,美国在粮食生产中消耗的石油热量值超过了粮食所含的热量值。同时石油农业促使农场和工厂一样开始规模化,小农场破产,农民数量减少。美国大规模种植大豆的起因有些戏剧性,由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部连续干旱,需要一种固土和肥土的农作物,然后大豆被选中。然而美国人不做豆腐和酱油。在此之前牛也是吃草的,鸡是啄虫子的,聪明的美国人把他们变成了长蹄子大豆和长羽毛的大豆。禽畜都被关进狭小的笼子里,然后以高热量大豆为主餐。大豆将禽畜养殖变成了工厂,同时中国在进口大豆后,也走上了同样的工业化道路。同时美国人还发现大豆是控制世界粮食市场的好工具。东北大豆一年一熟,所以压榨一年采购一次资金占用多,美国大豆南美和北美轮流收获,所以全年供货,资金占用少。同时东北大豆铁路运,美国大豆海运,成本也很低。这是已经在很多地方看到,因为运费的问题导致产业链迁移,导致地区繁荣,地理决定论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没有菜籽油就没有川菜和湘菜,没有花生油就没有粤菜。食用油是一个同质化很高的行业,金龙鱼的1:1:1的是一个相当犀利的概念,轻松做到了产品差异化,避开了价格竞争。转基因的标注是一个问题。在美国转基因并不要求贴标,因为他们是“实质等同“的。马尔科教授的实验证明,大多数消费者是盲目和无知,靠的是第一直觉。转基因标识会对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和使用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的。国内转基因标示标准之争这块,就是纯粹的商业利益。这件事上其实很多厂家多少有点不厚道,利用了消费者的无知。当然中国这块也有些荒唐,是全球唯一的对转基因实施“零容忍”标识管理的国家。中国在食用油上进行转基因标识,十年的历程,验证了马尔科教授的推测。压榨和浸出工艺的标识,也是世界唯一一个,跟转基因标识一样略显荒唐。纯粹的因为商业利益之争,影响了行业标准的制定。丰益国际的加工产业链全球最长。通过大米收储来为米价托底,其实并不是一个好政策,主要是因为米的保存难;同时高价收储也会造成国际市场走私;骗补;以次充好等到问题。相反耕地面积或者农业人口补贴,相对而言对市场扭曲更小。大豆种植是资本密集型农业,而水稻不是,同时大豆是非主粮,大豆也易储存。个人猜测这应该是大豆产业链加工更深更长,而大米却只能做粮食,相关产业链深加工更少。同时大米由于是主粮,容易受政策影响,劳动密集型只能通过收购,这样就导致质量不稳价格风险也高,同时储存也难,深加工也相对没有大豆成熟,多种因素导致大米生意很难赚钱。石油危机引发的粮食危机。油价导致生物燃料比例提高,导致粮食价格高涨,导致粮食危机。石油价格走势与食品价格走势相似度非常高。食用油兼具粮食和调味品的属性,价格越高调味品属性越重,反之价格越低粮食属性越重。依次为:芝麻油、橄榄油、花生油、三四级菜油、玉米油、葵花籽油、一级豆油、以及菜油、棕榈油。中国农产品在需要大量耕地、大量资金、机械化作业的传统粮食作物上不占优势,但是在劳动密集型、高附加值的水产品和果蔬上则有很强的竞争力。国内甘蔗渣基本都烧掉了,而国内基本都是用来造纸。为什么国外不用来造纸呢?因为造纸是污染大户,中国的前10大糖企,其中7家都有造纸业务。国际七大粮商历史都非常久远。总结下来,混的好的大致有这几把刷子的一个或者几个,一把是逆周期并购;一把是大规模低利润然后搞长产业链很深加工,比如阿丹米和丰益;一把是成本控制。最后就是少犯错。丰益国际算是产业链最长,同时利润率也是相对最高的,算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吧,但是即便如此利润率也是低的可怜。粮油行业利润薄如纸,基本都在2到3个点的利润,主要是各国都有政策限制。从历史上看,丰益能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郭孔丰的胆识和用人,以及善于长期合作共赢。粮食危机并不遥远,而且很可怕。农业一直以来是高投入、低回报,高风险行业。像丰益国际这样的跨国公司,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

整部书可以拆成很多小故事:郭鹤年的白糖生意到发展上游的甘蔗种植,到中国的酒店等多元化生意发展;深加工的发展;郭孔丰到印尼发展棕榈油;小包装油的市场发展;金龙鱼调和油的推出;金龙鱼1:1:1的广告风波事件;丰益和中粮的分分合合;丰益和嘉里的合并;投资鲁花等;转基因标识之争;压榨和浸出工艺之争;和阿丹米的合作;玉米油的崛起;菜籽油和山茶油;调和油标准之争;金龙鱼的危机公关;地沟油事件;政府对转基因的态度变迁,政府对对进口大豆的转变;四大粮商介绍;澳糖并购风云等等,整本书也是有很强的故事性的。

本书好的点在于,基本是顺着时间线来讲的,同时介绍了政策影响、商业竞争、转基因、产品特性等等多个方面,立体维度很高,同时叠加中国历史进程和发展来讲。而且作者为了解决很多疑难点,翻了大量资料,同时因为是从事粮油行业数十年,作为行业内人士专业程度很高。

郭鹤年的生意覆盖面非常广,从白糖发展到粮油到海运、酒店等等,每样做的都不错。相对而言郭孔丰更专注。两个人也有很多相同之处。

总的来说,粮油行业是一个薄利行业,利润低的可怕,但是正因为如此一旦建立规模优势带来的低成本优势、产业链优势,以及贸易优势,新进者基本很难进来,因为没有什么吸引力,投入高,利润还非常低,有一个环节做不好就赚不到钱,而且规模上不来也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所以说金龙鱼做调味品可以,但是像调味品行业做粮油或者米面生意却不行,因为大概率要赔钱,相对而言一个是比较难,一个是难于上青天的级别。

整本书有故事性却又不乏专业性,还能透过历史看到中国的变化和发展,非常难得。

有关键情节透露

相关知识

有故事性却又不乏专业性,非常难得
故事性广告
“四光圈”杰夫:如何表现动物摄影的故事性?
故事性广告的介绍
广告摄影的故事性表现!
故事性作文与虚构方法(3)(2页)
故事性作文与虚构方法(4)(2页)
浅析故事性广告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10页)
求带有叙述性故事性的背景音乐(咱加分)
频频爆红的故事性广告,都有哪些共同的套路?

网址: 有故事性却又不乏专业性,非常难得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12274.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作为宠物店老板,宠物店的营销策略
下一篇: 《边水往事》首播,人物行为动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