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义上讲,濒临物种(endangered species)泛指珍贵、濒危或稀有的野生动植物;从野生动植物管理学角度讲,濒危物种是指《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CITES,1973年3月3日签订于华盛顿)附录所列物种及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可以分为绝对性和相对性两种。绝对性是指濒危物种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野生种群数量较少,存在灭绝危险。相对性是指某些濒危物种的野生种群绝对数量并不太少,但相对于同一类别的其他物种来说却很少;或者某些濒危物种,在另外一些国家或地区可能并不被认为是濒危物种。[2]
从狭义上讲,濒临物种(Endangered species)是指由于滥捕、盗猎、环境破坏、数量稀少、栖地狭窄等种种原因导致有灭绝危机的物种。一个关键物种的灭绝可能破坏当地的食物链,造成生态系的不稳定,并可能最终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解。
注:极危(CR)
当一分类单元面临即将绝灭的机率非常高
濒危(EN)
当一分类单元未达到极危标准,但是其野生种群在
不久的将来面临绝灭的机率很高
草原猯猪
Catagonus wagneriEN濒危喀拉米豚鹿
Axis calamianensisEN濒危印度豚鹿Axis kuhliiEN濒危智利驼鹿Hippocamelus bisulcusEN濒危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CR极危弓角羚羊Addax nasomaculatusCR极危欧洲野牛Bison bonasusEN濒危爪哇野牛Bos javanicusEN濒危考布利牛Bos sauveliCR极危水牛Bubalus bubalisEN濒危短角水牛Bubalus depressicornisEN濒危菲律宾水牛Bubalus mindorensisCR极危西里伯斯野水牛Bubalus quarlesiEN濒危螺角山羊Capra falconeriEN濒危汤姆森瞪羚Gazella cuvieriEN濒危鹿羚Gazella damaEN濒危细角瞪羚Gazella leptocerosEN濒危阿拉伯羚Oryx leucoryxEN濒危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iEN濒危武广牛Pseudoryx nghetinhensisEN濒危大鼻羚Saiga tataricaCR极危裸子植物
松柏目Coniferales中文名学名保护级别智利柏Fitzroya cupressoides被子植物
百合目Liliales中文名学名保护级别海伦芦荟Aloe helenaeCR极危皮尔兰斯芦荟Aloe pillansiiCR极危索赞芦荟Aloe suzannaeCR极危兰目Orchidales中文名学名保护级别杏黄兜兰Paphiopedilum armeniacumEN濒危小叶兜兰Paphiopedilum barbigerumEN濒危长瓣兜兰Paphiopedilum dianthumEN濒危白花兜兰Paphiopedilum emersoniiCR极危虎斑兜兰Paphiopedilum tigrinumCR极危棕榈目Arecales中文名学名保护级别马达加斯加龟背棕Beccariophoenix madagascariensisCR极危红叶懒猴葵Lemurophoenix halleuxiiEN濒危达氏仙茅棕Marojejya darianiiCR极危路威氏棕Ravenea louveliiEN濒危比马基亚林葵Satranala decussilvaeEN濒危葛氏林椰Voanioala gerardiiCR极危胡桃目Juglandales中文名学名保护级别枫桃Oreomunnea pterocarpaEN濒危石竹目Caryophyllales中文名学名保护级别锥形梅洛仙人掌Melocactus conoideusCR极危迪那肯梅洛仙人掌Melocactus deinacanthusCR极危白梅洛仙人掌Melocactus glaucescensCR极危少刺梅洛仙人掌Melocactus paucispinusEN濒危猪笼草目Nepenthales中文名学名保护级别拉贾猪笼草Nepenthes rajahEN濒危山地瓶子草Sarracenia oreophilaCR极危豆目Fabales中文名学名保护级别鹦喙花Clianthus puniceusEN濒危凸茎豆Pericopsis elataEN濒危扁枝豆Platymiscium pleiostachyumEN濒危茜草叶紫檀Pterocarpus santalinusEN濒危巴西苏木Caesalpinia echinataEN濒危桃金娘目Myrtales中文名学名保护级别沉香Aquilaria crassnaCR极危大戟目Euphorbiales中文名学名保护级别圆椎叶大戟Euphorbia cylindrifoliaEN濒危狄卡里大戟Euphorbia decaryiEN濒危费朗科西大戟Euphorbia francoisiiCR极危花前大戟Euphorbia parvicyathophoraCR极危四体大戟Euphorbia quartziticolaEN濒危图拉大戟Euphorbia tulearensisCR极危无患子目Sapindales中文名学名保护级别马哈贡尼桃花心木Swietenia mahagoniEN濒危药用愈疮木Guaiacum officinaleEN濒危神圣愈疮木Guaiacum sanctumEN濒危在过去的5个世纪内,约有900种动植物从地球消失(它们至少不会在地球这个星球上生存下去了)。而濒临消亡的物种现在超过10000种。
下面的图表显示的是全球濒危物种最多的几个国家,在这些国家里,自然环境在工业发展下急剧变化,明显影响到物种的生存。每个图标代表10个物种,统计类别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软体动物。这里列举的只是即将要灭绝的物种数目最多的20个国家,注意到欧洲国家没有列选,这并不代表那里不存在濒危物种,只是程度和数量不同而已,欧洲国家里濒危物种数最多的是西班牙。
另外,自从人类入住夏威夷岛以来,约有71种鸟类灭绝。南极洲上有约17种企鹅消亡,12种数量急剧下降。
在濒危植物方面,厄瓜多尔同样高居第一,这个亚马逊流域的国家濒危植物种数超过其他任何一个两倍。过去500年内,114种植物消亡。
每年金枪鱼捕鱼产业的GDP是72亿美元,所带来的结果是自1980年以来,金枪鱼数减少了70%。专家预计它们10年内将从地球上消失
万兽之王老虎也不容乐观,全球目前仅剩3200头老虎,20世纪里,它们的数量锐减97%
以上统计数据来自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9年的发布的濒危物种红名单,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2009年发布的鸟类生存状态等。
2021年9月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更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超3.8万个物种面临灭绝威胁。更新的名录中,世界上最大的蜥蜴科莫多巨蜥的保护级别从“易危”升为“濒危”。[3]
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瑞士格朗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编辑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单旨在收录和展示那些正面临灭绝风险的动植物。最新报告指出,17291种物种开始重蹈渡渡鸟覆辙,各类生命均受到影响。列入红色名单的包括已知21%的哺乳动物,如西部低地大猩猩;已知两栖类动物的30%、已知鸟类的12%、爬虫类动物的28%、淡水鱼的37%、无脊椎动物的35%以及70%的植物都上了这份名单。以下是几种被认为最濒危的物种:
1. 奇汉西喷雾蟾蜍
两栖动物是最濒危的动物种类,6285种两栖动物中有1895种面临灭绝危险。奇汉西喷雾蟾蜍则从去年的
“濒临灭绝”转入了“野外灭绝”类。其原因是坦桑尼亚奇汉西瀑布上游建有水坝,坦桑尼亚曾拥有奇汉西喷雾蟾蜍至少17000只。建成的大坝分走了曾流向奇汉西喷雾蟾蜍栖息的峡谷的90%的水。当然,奇汉西喷雾蟾蜍的濒危也可能是因为壶菌病,这种病威胁着数百种两栖动物。
2.腿部有饰边的拉布树蛙
这种壶菌病还导致巴拿马中部的腿部有饰边的拉布树蛙成为濒危物种。壶菌病从2006年传入这一地区,过去3年中这里只能听到一种雄蛙在鸣叫,对其进行人工饲养繁殖的
努力至今没有获得成功。
3.班乃巨蜥
今年对蜥蜴来说是难过的一年,293种新蜥蜴被列入红色名单。图片中为班乃巨蜥,因为当地农夫和
伐木工人破坏了他们栖息地,菲律宾班乃岛上的班乃巨蜥濒临灭绝。
4.帆鳍水蜥蜴
帆鳍水蜥蜴也面临相同的境遇。这种同为菲律宾的动物因为农业发展和孵化出来的幼崽成为宠物贸易
的追逐对象而面临绝种。
5.大宝石蜻蛉
现在已有7515种无脊椎动物被列入红色名单,2639为濒危动物。尼日利亚东南部和喀麦隆西南部的
这种大宝石蜻蛉被新列为脆弱动物。当地的森林砍伐是该物种面临绝种危险的主要原因。
6.“安第斯女王”
70%的已知植物面临绝种危险,现在可能很难找到非常安全的植物。红色名单上列出的植物有12151
种,8500种为濒危物种。“安第斯女王“分布于秘鲁和玻利维亚,今年科学家对这种植物进行了重新评估,但它仍为濒危物种。这种植物80年产出种子一次,然后死亡。气候变化的影响和牛群的践踏及啃咬让它们成为濒危物种。
海南水椰等200多物种濒临灭绝 至少6种植物绝迹
记者从今天举行的海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启动会上获悉,尽管海南生物物种种类及特有类群之多均居全国之首,但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也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
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副厅长毛东利介绍,目前海南生物物种种类及特有类群均居全国前列,堪称全国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库,而且我省也采取多项措施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但是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仍面临的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生物物种资源流失、外来物种入侵等。
几十年间,海南共有200多个物种濒临灭绝,如海南油杉、陆均松、海南大风子、紫荆木、鸡毛松、薄叶三尖杉和水椰等,至少有6种植物绝迹,如海南裸实和霉草等。海南362种鸟类中,有100多种已难觅其踪,许多原常见的物种,现已成为珍稀,濒危物种。此外,对野生兰、野生降香檀过度挖掘,海南龙血树、红花天料木、白木香等保护植物被过度砍伐,其野外种群数量也逐渐减少。
同时,外来物种入侵情况也令人担忧。在我国常见的180多种入侵植物中,海南就有90多种,是遭受植物入侵最严重的省区之一。飞机草、假臭草等已遍布岛内的林缘、旷野、荒地、路边和房前屋后。水葫芦、非洲大蜗牛已对一些水体造成危害。
这些给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敲响了警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确保我省生态安全的根本,也是我省实现绿色崛起的物质基础,此次环境保护部与我省共同启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编制项目,是破解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难题的重要契机。”毛东利说。[4]
现代社会,人类活动是对多数动植物群落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动植物栖息地的破坏是最常见的情况,还有其他一些情况可以致使动植物数量大量减少,如环境污染工业事件以及捕鱼等过度开发利用自然等[5]。
管理办法:
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它们不仅提供了维持人类生存的支持体系,还是许多工业和新医药产业的基础,也是世界自然资本的构成部分。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减少,对于作为社会与经济发展基础的自然资本资源,意味着经济机会的丢失。因此,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不仅是一个环境问题,也是一个更广泛的持续发展能力的问题。现在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规。
1、欧盟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
欧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目标是:从根本上预测、防止及解决使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或丢失的原因,以逆转目前生物多样性降低或丢失的趋势,并使欧盟领土内外的物种和生态系统(包括农业-生态系统)处于满意的保护状态。
欧盟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规划出了一个明确的行动框架,并规定了总目标和部门目标。主要是以下4项内容:一是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二是分享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生的利益;三是研究、鉴定、监测和信息交换;四是教育、培训和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欧盟生物多样性战略行动计划制定之后,英国政府成立了英国生物多样性领导组,对英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战略性指导;随即成立了英格兰、北爱尔兰、苏格兰、威尔士4个领导小组,负责监测各行动计划的实行,并进行提高公众觉醒和教育培训等工作。
2、美国保护濒危物种的有关法规
美国进行了许多立法对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濒危物种法、迁移鸟类条约法、鱼与野生动物合作法、国家野生生物庇护所管理法、北美湿地保护法等。其中,最重要的属濒危物种法。
濒危物种法禁止未有许可证对列入联邦目录的物种进行捕获。但是伴随性捕获许可证的发放,允许资产所有者在其资产内有濒危物种存在的情况下,进行其他方面合法的经济开发活动。同时提供了一种管理部门与公众和私营部门发展创造性的合作伙伴关系,来达到濒危物种的平衡和综合有序发展的办法。例如,美国的国际造纸公司为砍伐作为其造纸原料的木材,制定了一个栖息地保护计划,保护在公司东南部土地上的濒危红帽啄木鸟。计划中描述了砍伐林木对红帽啄木鸟的影响及减轻该影响的措施。措施包括建立近5300英亩、居住了25-30个该啄木鸟家族的栖息地,以增加啄木鸟的数量。
美国一项调查表明,至少有80%列入联邦目录的物种,其栖息地在私人土地上。管理部门认识到让私人土地所有者介入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性,因而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与土地所有者的合作。这些政策包括:候选物种保护协议,对许可证申请者在栖息地保护计划中保护未列入目录的物种进行鼓励。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可为许多物种提供早期保护,从而可避免将其列入目录;第二,由于候选物种得到保护,可减少在发放许可证后,一个原来未列入目录的物种被列入目录,从而需对栖息地保护计划进行修改的情况。
近年来,美国栖息地保护计划的数量增加很快。1992年前只批准了14个栖息地保护计划,但至2001年2月23日,管理部门已发放了343个以上的伴随性捕获许可证,其栖息地保护计划覆盖了2000万英亩以上的土地,对200个列入目录的物种和许多未列入目录的物种进行了保护。
3、澳大利亚对野生物种商业利用的一些管理办法
在澳大利亚,对野生物种的最大威胁是栖息地被清除。个体农民、牧场主或开发者为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常常进行原生植被的清除,从而除去了野生物种的栖息地。因此,许多人认为,未来对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要找到一种机制,特别是经济刺激,使得在私人土地上的自然栖息地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及恢复。澳大利亚认为从其国内外的经验看来,在管理得当的情况下,野生物种的商业应用可以成为这种机制之一。
澳大利亚一些经验表明,给予濒危野生物种一种价值,比没有商业价值会导致对该物种的更大保护。例如,为获取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袋貂的肉供本国食用及出口用,持续地对其进行高水平的商业捕获已有几十年。但其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量增加。再如,在澳大利亚BASS STRAIT 岛上的土著居民商业捕获灰鹱,以获得其肉、油及羽毛供本地应用或出口用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灰鹱的数量仍在增加。这都是由于商业捕获对这些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的保护起了很大作用的缘故。
以上事例表明,只有在土地所有者能从栖息地上的野生生物获得收益的情况下,他们才可能对这些栖息地进行保护。因此,应把天然栖息地看成为一种经济资源,因为它有应用价值,并能与其他使用土地的方法进行竞争。把它看成是有经济价值的,才能使它受到充分的尊重与保护。
澳大利亚管理野生物种的经验表明,在技术上可持续性的采收或猎取是可以做到的。关键的问题是政府能否驾驭可能起破坏作用的经济和社会力量。其中保证资源的拥有者看到管理良好的野生生物贸易具有经济利益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对政府有关机构而言,野生生物商业利用企业家和动物保护团体的挑战是如何对商业应用进行管理,以减轻风险,并达到最大程度的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可持续的应用。
澳大利亚现有的管理职责分工是:联邦政府主要管理进出口,并正进行对所有联邦的有关环境的立法进行综合改革,将已有立法归于三个部分: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保护及遗产保护。各州和自治州均有立法对野生生物进行管理,在政策和实践中,均支持野生生物在生态学上可持续性的商业应用。
其它国家也有类似的实践经验:在南非,由于土地使用政策的改变,使野生物种的所有权回到土地所有者手中,使许多栖息地得到恢复与保护,许多野生物种的分布和数量大大增加,并且还带来了许多社会和文化效益。
4、西方一些国家以牺牲他国资源为代价来保护本国资源
国际上已将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占有情况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基础十分雄厚,非常重视本国生物资源的保护,凭借自身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采取各种手段,大肆掠夺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生物资源,利用先进技术,加工成具有高附加值的植物药或其它产品,再申请专利保护,并将成果以专利技术和专利产品的形式高价向发展中国家兜售,获取高额利润。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对世界野生生物资源的控制,进而加速对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占有和经济垄断。发展中国家因此蒙受了巨大的经济和资源损失,许多生物资源的原产国、提供国反而成了受害国。因此,西方一些国家富裕之后,确实注意了物种的保护,但是发达国家保护自己的资源更多是以牺牲发展中国家资源为代价的这种做法,应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CITES公约组织及其有关规定
CITES公约即《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的英文缩写,亦称华盛顿公约。缔约于1973年美国的华盛顿,并于1975年正式生效。《公约》的保存国政府是瑞士联邦政府。《公约》的宗旨是对其附录所列的濒危物种的商业性国际贸易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防止因过度的国际贸易和开发利用而危及物种在自然界的生存,避免其灭绝。到目前为止,《公约》已有160多个缔约国。《公约》每两年举行一次缔约国大会。
公约贸易是指物种的进口、出口、再出口和从海上引进(指从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海域中取得的任何物种标本输入某个国家)。
中国于1981年加入CITES公约组织。
中国的保护措施
中国是世界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资源大国,按人均资源情况,中国是资源贫乏国家。
中国为了进一步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濒危物种拯救繁育工作。已经建立700多个自然保护区和植物园、动物驯养繁殖中心等,这些保护区的建立保护了大量野生动植物,如峨眉山国家公园保护。上世纪末,全国已建立14个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20余种濒危物种人工繁育种群、400多处珍稀植物迁地保护繁育基地和种质资源库、100多处植物园和树木园,1000多种珍稀植物得到保护繁育。
野生的,可能已灭绝
圈养的,功能已弱化
华南虎的濒临灭绝,是活生生的悲剧。现有的证据显示,在1976年的湖南,捕到了最后的野生华南虎。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再也没有人在野外真正见过野生华南虎。一些人开始相信野生华南虎已经灭绝。华南虎至少60万年前就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然而仅仅用了数十年的时间,它就已经在野外绝迹。
20年消灭了野生华南虎
华北虎1959年2月,林业部把华南虎划归到熊、豹、狼一类有害动物,号召猎人“全力以赴地捕杀”;而东北虎被列入与大熊猫、金丝猴同一类的保护动物,可以活捕,不能杀死。
1962年9月,国务院颁布指示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列出19种动物为严禁捕猎动物,华南虎再度被排斥在外。
1973年5月,国务院把华南虎列为三级保护动物。同月,农业部仍允许限额捕猎华南虎,直至1977年将华南虎转移到红名单。
1989年,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终于将华南虎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单。
1996年,联合国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将华南虎列为第一号濒危物种,列为世界十大濒危物种之首。
这一濒临灭绝物种的合法生存权姗姗来迟,仿佛是临终关怀。它终成举世瞩目的明星,只是聚光灯下空空落落,主角缺席。人们不知野生华南虎身在何处,甚至不知道它们是否已永别这个世界。按《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公约》规定,连续50年在野外找不到某种动植物踪迹,该物种就可以宣告灭绝。
国内外动物保护专家对华南虎的保护路径,一度有着相当大的分野。一部分专家认为华南虎的数量如此之少,已不可能存在一个小的种群,那么即便万一发现单个的个体,也不再具有物种保护意义,而应该从基因工程方向想办法。另一部分动物保护学家则主张寻找野生个体,进而进行野化训练,以达到该物种的复壮。
还有专家认为保护华南虎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应该放弃,把关注度和财力转而去拯救其它的物种。动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唐兆子认为,即便是现在野外还存有华南虎,20年以后也会跟白鳍豚一样,功能性灭绝。“野生的没救了。湖南有一只,湖北有一只,广东有一只,它们能千里迢迢到一起交配繁殖吗?要都是同性没办法,要是年龄差别大也不行,要是体质不一样、发情期不同步,都行不通。”
在接受诟病中工作的华南虎研究者
陕西省林业厅关克勇敢地诟病其上级国家林业局的“镇坪无虎”结论,还指称我国历次华南虎调查几乎都犯了方向性错误,把调查范围界定在人口稠密且经济发达的华南地区,却完全忽视了最有希望的大巴山原始林区。
镇坪县上竹乡大坝村村主任马永清看过国家林业局华南虎调查人员在吊虎沟、鱼家沟、肖家沟三个槽里安放红外摄像装置。老虎“根本不得走这些地方来。”他说,“毛老鼠都照不到”。
湖北神农架林区政府外宣办主任罗永斌也证实,国家历次华南虎调查,没有到过神农架林区。尽管这里历史上是华南虎的分布区,且近年不断有目击报告。
2001年底,美国著名老虎研究专家提尔森博士受国家林业局的委托,曾带领一支队伍进山搜虎。经过6个月的实地勘察与调研后,提尔森在他的报告中指出:他们在江西、湖南、浙江等四省8个自然保护区内均没有发现华南虎的踪影,找不到任何证据证明野生华南虎仍然存活。
关克表示对此结论不能认同。“一些不负责任的专家对野生华南虎的本底状况出现严重误判,直接影响和干扰了政府的科学决策。”
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协审专家胡慧建对该结论也有质疑。“提尔森的调查不够深入,实际总调查时间约2个月,比如其在华南虎历史分布集中的湖南、广东交界地带,1980年代还发现过老虎踪迹的这一片大山,调查的时间仅一天,其结果值得商榷。”
胡慧建认为,对华南虎如此重要一个物种的存亡与否,应该脚踏实地,进山调查后才能得出可靠结论。
“缺乏调查是华南虎最大的问题。”胡慧建以寻找苏门答腊虎和印支虎举例说,有人在苏门答腊找虎,找了三年,连虎的粪便都没有找到,而且当时他的资助额是三百万美元。后来用红外相机拍到,发现那里至少可以找到一百多只。在泰国找印支虎找了五年,准备放弃宣布这里没有虎了,可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红外相机放在水塘旁边,拍到了一只虎在那儿游水。“找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有非常深入的,要有实质性的调查,而且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当然,提尔森对中国同行也有诟病:“在我到中国之前,我原以为自己会与经验丰富的生物研究者共同进行实地考察。但实际上,除了一两个例外,大部分的中国工作人员对进行实地考察根本一点兴趣都没有。他们对实地考察缺乏必要的认识,认为那不过是收拾行李,在野外走上几英里,然后进行野餐,完了再走回起点。”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解焱曾感慨无论动物还是植物分类学,野外工作都十分艰苦;分类学又不像分子、基因研究那么时髦,容易获得资助,所以,人才短缺非常严重。只是,专家都呆在实验室中,不走进大自然了,会不会变成纸上谈兵?
“富人宁肯打猎,也不会给钱我们”
胡慧建所在的团队2006年开始为期十年的南岭搜虎科考时,25万元的启动经费,其中有20万元还是广州某报社支付的。尽管科考队员在野外的调查条件已是相当俭朴艰苦,但用于科考行动的车辆、人员、行宿、考察设备支出等费用,还是自开始以来就如影随形般困挠着这支科考队。
胡慧建说,国家没有投入财力,展开系统的调查。而他们的费用均需要自筹。
“野外考察对人的素质要求极高。马马虎虎与认认真真差距巨大,但是外人看不出来前进一步,面临生命危险;后退一步,没有人知道,全靠个人的精神支撑,细节决定一切。”
在神农架考察的中国农科院副研究员廖庆生说,中国野考这么多年没有取得巨大进展,与中国人缺乏冒险精神,敬业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有一定的关系。实际上,野考水平极其落后,很多所谓的专家,还不如农民,与国外的差距越拉越大。“很多专家,满足于走马观花式考察,就像领导到地方视察一样。能看到什么?”
廖庆生也为经费所困扰。“现在要钱很难,别人宁肯打猎,也不会给钱我们。”他回忆说,去年从神农架回到北京时,身上打的的钱都不够了,身上还带着动物毛发样品。
“为物种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才花几个钱?”江西一位华南虎保护工作者认为,国家的投入严重不足,投资少得可怜。
笼里华南虎明天难评估
目前全国18家动物园中有108只华南虎。它们都是由上世纪50年代群众捕获的6只华南虎(2雄4雌)繁衍而来的,彼此之间都存在着相当亲近的血缘关系,很多还是直系的父女、兄妹或者母子关系。不过,为了能让华南虎种族繁衍下去,动物园只能让它们继续交配。
洛阳王城公园饲养着17只华南虎,规模居全国第二。在这些虎中,13岁的“康乐”没有性功能,身体极单薄;那代表虎威的牙齿极为脆弱,甚至连带着骨头的鸡肉都咬不动,只能靠动物园将骨粉添入牛肉补充能量。而“妞妞”和“亮亮”夫妻,竟是双胞胎兄妹。
“我不知道它们是否能交配成功,是否会流产,生下来会不会是短尾矮腿的怪物。”公园管理处副主任李茂平告诉新快报记者,“近亲结婚”让人工圈养的华南虎生命力一代比一代弱化,虎妈妈不会照顾小虎崽,小虎崽不会自己排便,幼仔死亡率高达44%。
他的希望是,这些华南虎能像1859年引入澳大利亚、到1950年增加到5亿只的5只兔子一样,不受近亲繁殖基因的困扰。同时,他也希望国家能对华南虎的种群繁衍,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圈养华南虎前景如何?广州动物园动物学博士黄志宏认为:“如果找不到野生华南虎加入配对繁殖,那么这个物种一定会灭绝,因为近亲繁殖的问题太厉害了!现在我们也只是在人为地延缓其灭绝的时间。”他称,当近亲系数达到一定高度后,其基因多样性就有突然崩溃的危险,从而导致华南虎种群的灭绝。
上海动物园副园长、中国动物园协会华南虎保护协调委员会主任袁耀华认为,华南虎灭绝的可能性现在来看不大,但以后怎样,即使是专家,也很难评估。
袁耀华称,目前华南虎保护协调委员会正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联合做华南虎的基因保存工作,以备华南虎灭绝后还能进行恢复。[6]
以下内容由蔡志忠工作室提供
相关知识
美宠物克隆公司濒临倒闭
仓鼠濒临死亡,这些表现你需要警惕!
全球超3.7万物种濒临灭绝,保护濒临物种,我们都能做些什么?
物种适应性:物种如何适应环境变化和气候变化
话说世界系列:买卖=伤害 珍稀动植物越来越少
濒危动物黄腹角雉,真的是太漂亮了
上千只猫涌进来后,猫咪收容所濒临倒闭
什么是物种多样性
长嘴呆萌!贵阳首现珍稀鸟类“彩鹮”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现身张掖高台 串门还是安家?
网址: 濒临物种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13444.html
上一篇: 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鸟类称为什么 |
下一篇: 哪里有宠物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