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虐宠事件频发,宠物圈如何恢复安宁祥和?

虐宠事件频发,宠物圈如何恢复安宁祥和?

虐宠事件频发,宠物圈如何恢复安宁祥和?

2021年08月23日 07:33   来源:红网   

  从网曝河南商丘一学生用洗衣机搅动淹狗,全网发起寻找洗衣机柯基的话题,到90后情侣退房后将边牧犬遗弃在出租屋,致使狗狗满身屎尿、满是蛆虫,连日来,虐待宠物的新闻屡屡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过去,养狗是为了看家护院,养猫是为了捕捉老鼠;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宠物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和爱好,越来越多人加入到养宠物的行列,宠物圈也因此越来越庞大。“撸猫一时爽,一直撸猫一直爽”不少人从养宠物中排解寂寞、获得安全感、缓解工作压力或者陶冶情操,甚至还会创建撸猫撸狗交流群,形成“猫狗之交”。

  然而,在“宠物热”席卷之下,人们在享受撸猫撸狗快乐之余,一系列令人咋舌的虐待宠物事件也屡屡进入人们眼帘,让人愤懑不已:养宠物本是自愿行为,选择领养为何还要残忍伤害?难道宠物仅仅是一件玩物,需要时爱不释手,厌倦时狠心丢弃?养宠物不再仅仅是一种陪伴以满足心理上的慰籍,也存在追求高消费,满足炫富心理以及残忍虐待等问题。由此来看,不少人在养宠物上已然变了味,不禁让人发问,虐待宠物事件频现下,宠物圈如何才能恢复安宁祥和?

  万物皆有灵,宠物不能作为宣泄工具。于丹教授曾在《庄子心得》中提到,世人常会有无名火,人们习惯于为自己的悲愤情绪寻找发泄对象,老板会对员工发火,员工会对老婆发火,老婆会对孩子发火,孩子会对宠物发火。由此来看,宠物之于人类,常常会成为发泄工具,从而达到情绪上的宣泄。然而万物皆有灵,宠物不是玩物,一味将宠物作为宣泄工具,于宠物而言,必然会使得宠物失去灵性,产生“抑郁症”甚至死亡。于人类而言,虽然不会受到法律制裁,但是必然会遭受道德谴责,无论是谁,既然选择领养,还请善待。

  尊重自然,尊重动物,杜绝占有欲和控制欲。人与宠物的关系,从生物链上可以看出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在这之中,也难免会存在有些人通过虐待宠物,从宠物的痛苦表现中获得快感,以满足自己变态的控制欲或者占有欲。罗翔曾经针对宠物与人类的关系作出解释道:“人与动物的关系应该是人化物化参半的”,也就是说,人类会赋予动物以情感,在人类眼里宠物应该是50%人+50%物,只有这样,动物受伤人类才会心痛。而对于有控制欲的人来说,宠物仅仅是100%的物,隶属于人类,吃什么、是生是死全凭自己做主,一味剥夺宠物的自由,必然会使动物失去天生的自然本性。俗话说:“品现于事,心藏于身”,人与动物的关系折射出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虐待宠物的人品行自然可见一斑。

  流浪猫并非“流量猫”,严禁通过虐待宠物赚取流量。虐待宠物,将用暴力手段残忍伤害宠物的视频或图片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微博,从而引发关注的新闻并非鲜有耳闻。此前,网友就曾曝光过山东理工大学大四学生虐猫事件,该学生用剥皮、掏肠、火烧、电击等残忍的方式对活体流浪猫实施虐待,并拍摄视频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大肆传播,从而赚取流量。虽然,当前并没有明文规定,虐待宠物会被法律制裁。但是,根据《动物保护法》中“不得恶意制作、传播、兜售虐待动物影像”的有关规定,通过网络传播虐待宠物视频或者图片,赚取流量,制造围观效应,引导未成年人产生虐待动物心理,必然会遭受法律严厉的惩罚。

  阿尔贝特·史怀泽在《敬畏生命》中写道,必须要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一样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在自己的生命中体验到其他生命。只有做到不把宠物当作宣泄工具,尊重动物本性,杜绝控制欲和占有欲,以及严禁恶意传播虐待动物影像以赚取流量的行为,对虐待动物行为“零容忍”,宠物圈才能够恢复安宁祥和,人和动物才能和谐共生,进而更好地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经评论|  中经天天评|  网言众议|  经点热评|  理论前沿|  声音|  经济学人|  经济眼|  观察家|  经济大讲堂|  理论百科|  名词解析|  专题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相关知识

夏天频发的狗狗攻击事件原因解密~
公交车上危险事件频发
恶犬伤人频发需综合治理
惨绝人寰!烤猫咪,气枪打天鹅...为何疫情下,英国虐待动物频发?
与宠物眼镜蛇接吻突遭恶咬 蛇伤人事件频发
认知症终末期安宁疗护讲座走进养老机构
复旦大学硕士生虐猫事件后续报道 动物保护协会致信复旦大学为动物福利立法问题再被热议谁“制造”了虐猫硕士生?
高温天气动物抓咬事件频发,及时就医与处理至关重要
知名宠物博主虐狗事件发酵,疑似用针扎狗拍视频,网友:黑心肝
遏制虐猫虐狗黑色产业链,人大代表再提反虐待动物立法

网址: 虐宠事件频发,宠物圈如何恢复安宁祥和?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16166.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为何“罗威纳”逐渐退出宠物圈?这
下一篇: 当前最流行最受欢迎又最适合新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