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北京动物园鹦鹉

北京动物园鹦鹉

中国文化攻略第588篇,北京攻略第82篇,其他攻略请点击底下中国文化攻略链接或我的头像~

北京动物园,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西直门外乐善园、继园和广善寺、惠安寺“两园、两寺”旧址上的清“农事试验场”内,由商部奉旨筹建。

园内由动物园、植物园、农事试验三部分组成。

最早的动物园位于园内东侧,占地1.5公顷,是中国对公众开放最早的动物园和华北地区对公众开放最早的公园。

据考此地也是中国现代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的发祥地。

北京动物园于1955年正式定名,目前占地面积约90公顷,展出珍稀野生动物约500种,5000余只。

info:北京动物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东邻北京展览馆和莫斯科餐厅,占地面积约86公顷,水面8.6公顷。

世界文化攻略(不断更新,1100篇以上文化攻略连载中)
@http://www.mafengwo.cn/i/8114419.html
中国文化攻略(不断更新,800篇以上文化攻略连载中)
@http://www.mafengwo.cn/i/2936936.html
北京攻略集合(含景点全集)
@http://www.mafengwo.cn/i/2872129.html

目前588篇:
北京文化攻略:82篇
三秦文化攻略:33篇
姑苏文化攻略:24篇
杭州文化攻略:27篇
三晋文化攻略:56篇
中原文化攻略:24篇
金陵文化攻略:18篇
淮扬文化攻略:26篇
燕赵文化攻略:26篇
巴蜀文化攻略:47篇
吴越文化攻略:29篇
古镇文化攻略:9篇
齐鲁文化攻略:19篇
八皖文化攻略:17篇
八闽文化攻略:27篇
丝路文化攻略:19篇
西域文化攻略:14篇
荆襄文化攻略:16篇
岭南文化攻略:16篇
南诏文化攻略:30篇
关东文化攻略:8篇
塞外文化攻略:6篇
江右文化攻略:6篇
吐蕃文化攻略:1篇
上海文化攻略:6篇
美食文化攻略:1篇
其他文化攻略:暂未开始

★本期看点★

北京动物园中鸟苑是个非常值得参观的地方,由于大部分人时间有限,又因为此地建在动物园中西部的小岛上,比较偏僻,所以非常清静。

鸟苑里的鹦鹉馆中养有鹦鹉,种类繁多,最值得一观。

鹦鹉羽毛艳丽,聪明伶俐,是名副其实的鸟中明星。

●鸟苑-鹦鹉●

建筑风格非常特别,就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大鸟。在鸟苑生态馆的南北两侧,分别是鸣禽馆和鹦鹉馆在馆中散养了近20种小型的鸟类。

☆紫蓝金刚鹦鹉☆

又名风信子金刚鹦鹉(Anodorhynchus hyacinthinus),分布于巴西北部,野生种群数量不足3000只。

身长超过1米,体重1.5公斤,寿命60年。

紫蓝金刚鹦鹉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鹦鹉,栖居在沼泽、森林等地带,成对或结小群,性机警,飞行敏捷,鸣叫声响亮。留鸟。以植物的果实、种子、嫩芽等为食。

繁殖期4—6月,营巢于树洞中,每产2卵,孵化期34—36天,晚成鸟,2—3岁性成熟。

紫蓝金刚鹦鹉有着美丽鲜艳的钴蓝色羽毛和弯钩一样的黑色巨大鸟喙。

“动物资料”:蓝蓝,雄性,生日:1998年8月23日。1999年从德国柏林动物园引进。

北京动物园于1999年从德国柏林动物园引进两只,一雄一雌,共花费了8万美元。

紫蓝金刚鹦鹉的身价在4万美元左右,雌性比雄性贵1万美元。

由于雌鸟之前被投喂死去,现只剩一只雄性紫蓝金刚鹦鹉,名为蓝蓝,它出生于1998年8月23日。

由于他的配偶已死,目前生活比较孤独。

☆黄蓝金刚鹦鹉☆

分布于中南美洲。

又名琉璃金刚鹦鹉(Ara ararauna),身长86-94厘米,翼展104-114厘米,体重995-1380克,寿命60年。

额部为黄绿色,自额后至整个上体为翠蓝色,眼先及颊部裸露,呈肉白色。

自嘴基部经眼睛下方至耳部有3条黑色羽排列而成的横纹,从耳的后部至胸部、腹部为橙黄色,翅膀和尾羽为紫蓝色。

初级飞羽的覆羽为紫蓝色,内羽为黑色,尾下覆羽为翠蓝色。

☆红绿金刚鹦鹉☆

分布于美洲热带地区。

红绿金刚鹦鹉(Ara chloropterus)身长90-95厘米,翼展125厘米,体重1050-1700克,寿命80年。

头、颈部、胸部和翕两侧是美丽的红色羽毛。肩和三级飞羽绿色。背部,臀部和尾巴上面是蓝色。

尾巴是红色和蓝色相间。尾覆羽浅蓝色。下颚骨的上层主要是白色或象牙色,较低的下颌骨黑色。面颊是裸露的皮肤,覆盖着红白色的羽毛呈现蛇状细纹。

☆红腹金刚鹦鹉☆

分布于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圭亚那、秘鲁、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委内瑞拉、玻利瓦尔。

红腹金刚鹦鹉(Orthopsittaca manilata)体长46厘米,体重300克。

鸟体主要为绿色,下腹部为橄榄色、带有暗红棕色的羽毛,颈部、背部以及尾巴外侧的覆羽也都为橄榄绿色。

前额和鸟喙下方为蓝绿色,下巴、喉咙和前胸上方带有点灰色,每片羽毛的外侧都带有绿色的滚边。

翅膀的主要飞行羽以及覆羽都是蓝绿色,覆羽内侧为黄绿色。尾巴覆羽内为蓝绿色。尾巴上方为绿色,其内部为橄榄黄色。

成鸟的鸟喙为黑色,脸部的裸皮为浅浅的黄色带有点白色。

☆红肩金刚鹦鹉☆

分布于美洲从圭亚那高原到东委内瑞拉,南到巴西南部、秘鲁东南部及北玻利维亚。

红肩金刚鹦鹉(Diopsittaca nobilis)体长30-34厘米,体重130-170克,是所有的金刚鹦鹉中体型最小的,寿命最长可达80年。

停栖落时看起来全部是绿色,翼下覆羽为红色。面部有裸皮是所有金刚鹦鹉的特点,通常为白色。雄鸟的头比雌鸟大而圆。鸟喙呈黑色。

☆小凤头鹦鹉☆

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

小凤头鹦鹉(Cacatua sanguinea)身长36-40厘米,体重430-580克。

身体为白色,白色的头冠非常宽短,耳部的覆羽以及眼睛上方带点暗黄的色调,尾巴以及翅膀内侧有着黄色的羽毛,鸟喙有点瘦长为腊白色。

☆葵花凤头鹦鹉☆

分布于澳大利亚的北部、东部与南部及塔斯马尼亚、袋鼠岛,印度尼西亚的东摩鹿加群岛、新几内亚、国王岛、阿鲁岛等。

葵花凤头鹦鹉(Cacatua galerita)体长40-50厘米,体重815-975克,寿命80年。

体羽主要为白色。头顶有黄色冠羽,在受到外界干扰时,冠羽便呈扇状竖立起来可达到14厘米长,就像一朵盛开的葵花。

雄鸟虹膜为黑色,雌鸟为褐色。翅膀和尾巴内侧面是浅淡黄色,鸟喙和脚是黑色或暗灰色。


“渐变羽翼”

☆黑顶吸蜜鹦鹉☆

分布于从印尼新几内亚的艾利安爪哇开始,包括威吉欧岛、巴坦塔岛、沙拉瓦第岛、密苏岛等西巴布亚群岛,还有吉文克湾的拜克群岛、亚本岛、密欧斯努岛等一直往东分布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东部。

黑顶吸蜜鹦鹉(Lorius lory)身长约30-33厘米,体重200-260克。

羽色鲜艳,顶部具黑色帽,具红色的头和身体,绿色翅膀。

☆虹彩吸蜜鹦鹉☆

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尼,新喀里多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东帝汶,瓦努阿图。

虹彩吸蜜鹦鹉(Trichoglossus haematodus)体长25-30厘米,体重120-130克,羽色鲜艳。

嘴为桔红色,脚为蓝灰色。头顶、下颌及脸颊部为深蓝色。枕部和颈上部有紫褐色和黄绿色的环带。背部、翅膀和尾羽为绿色。

胸部为红色,并具有黑色的带状块斑,腹部、两胁为暗绿色,并有红色横斑,尾下覆羽为黄色。

☆红翅鹦鹉☆

分布于澳洲北部与东部的海岸地区,还有少部份分布在新几内亚的南部。

红翅鹦鹉(Aprosmictus erythropterus)体长30-33厘米,体重120-210克,寿命40年。

是相当美丽的澳洲长尾鹦鹉,雄鸟可由外表轻易地分辨,雄鸟翅膀的红羽及背上整片的黑色十分明显。

雌鸟的翅膀边缘则只有少部分的红色羽毛,背上也没有黑色的羽毛,且雌鸟身上的绿色毛色与腰际的蓝色毛色皆较为淡色,雄鸟的虹膜呈红橘色,雌鸟则呈褐色。

☆亚历山大鹦鹉☆

分布于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泰国、越南。

亚历山大鹦鹉(Psittacula eupatria)身长约58厘米,体重260克。

身体为绿色,腹部黄绿色,外侧翅膀覆羽带有一块紫红色的羽毛,尾巴羽毛中间上方为绿底外加蓝绿色,尖端黄色,尾巴内侧黄色,鸟喙红色,尖端黄色。

☆折衷鹦鹉☆

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

又名红胁绿鹦鹉(Eclectus roratus),身长33-40厘米,体重380-475克。

是所有鹦鹉中两性外表差异最明显的种类,雌雄色差极大,雌鸟鲜红色的羽色与雄鸟亮眼的绿色形成强烈对比。

雄鸟翠绿色,鸟翼和腕的边缘镶有宽的蓝边,侧面和腋窝是红色,外侧尾羽稍微渗透蓝色。

雌鸟深红色,在胸和头部之间有蓝紫色项链状羽毛,翅膀底面是蓝紫色,尾巴趋向从红色到橙色色调。在臀部的橙黄色明亮。

☆米切氏凤头鹦鹉☆

分布于澳大利亚境内。

米切氏凤头鹦鹉(Cacatua leadbeateri)又名彩冠凤头鹦鹉,身长34-35厘米,翼展35厘米,体重360-480克,寿命70年。

羽毛白色,头上有红黄相间、色泽分明的美丽的冠羽。


“彩色冠羽”

☆鲑色凤头鹦鹉☆

分布于印尼摩鹿加群岛的西瑞岛及周围邻近的小岛,安汶岛。

鲑色凤头鹦鹉(Cacatua moluccensis)身长40-50厘米,体重775-935克。

羽毛主要为白色,雪白漂亮,头顶有鲑色冠羽,有时会竖起头冠。


“鲑色头冠”

☆公主鹦鹉☆

分布于澳大利亚中西部的内陆地区。

公主鹦鹉(Polytelis alexandrae)身长45厘米,体重92克。

鸟体为橄榄绿色,头顶和颈部带有些浅蓝色;前额、喉咙和脸颊为浅粉红色;胸部和腹部为蓝绿色;尾巴上方覆羽和尾部为蓝紫色,尾巴内侧覆羽橄榄黄色。

背部和翅膀为浅橄榄绿色。翅膀覆羽为亮黄绿色,第3根飞行羽非常细长尖端类似小刀般;尾巴内部黑色中间并带有粉红色;鸟喙红色,虹膜橙色。

☆统治鹦鹉☆

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西南部和西部的内陆地区。

又名至尊鹦鹉(Polytelis anthopeplus),身长37-41厘米,体重150-206克。

身体为黄色,背部为橄榄绿,翅膀内侧有一条很宽的红色带状横过,外侧翅膀覆羽和尾羽为蓝黑色,鸟喙红色。

雌鸟头部和胸部皆为橄榄绿色,翅膀上方覆羽为橄榄黄,带有少许红色,尾巴深蓝绿色,内侧尖端带有粉红色。

☆深红玫瑰鹦鹉☆

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和东南部地区。

深红玫瑰鹦鹉(Platycercus elegans)体长32-36厘米,体重115-170克。

身体为红色;脸颊为蓝紫色。颈部、背部和次要飞行羽的部份为黑色,并带有很宽的红色滚边。

翅膀内侧中央覆羽为黑色,翅膀弯曲的地方、外侧中间的覆羽和次要飞行羽覆羽为蓝色。外侧次要飞行羽、主要飞行羽的底色和翅膀内侧覆羽为蓝色。

尾羽上方中央为黑底深蓝,尾羽外侧深蓝并带有很浅的滚边和羽尖。尾羽内侧为浅蓝色。鸟喙灰白色,虹膜深棕。

雌鸟体型略小,尾巴上方中间的羽毛带有些绿色,鸟喙比较细窄短小。

☆鸡尾鹦鹉☆

原产澳州。

鸡尾鹦鹉(Nymphicus hollandicus)体长32-33厘米,翅膀长度约16-18厘米。

有一个竖立在脑袋上的顶冠。羽毛一般是中度灰色的,身体下部颜色比较浅,橙色脸颊,翅膀上有白色的大羽斑。

栖息于草原、树林及农田中。喜小集团活动。食物主要为植物的果实种子,兼食植物嫩芽。

筑巢于树洞内,雌雄共同孵化、育雏。一年四季均繁殖,每窝产4-6枚。 

☆粉红凤头鹦鹉☆

分布于澳大利亚的东部、中部以及北部。

粉红凤头鹦鹉(Eolophus roseicapillus)体长35-36厘米,体重270-350克,鸟体为暗粉红色,前额、头冠以及颈部为带点白色的浅粉红,翅膀以及尾巴为灰色。

栖息在森林地带、草地、半干旱的地区。

主要以植物的嫩芽、花、果实、种子、浆果等为食。

☆绯胸鹦鹉☆

分布于中国西藏、云南、广西、海南等省区。国外见于印度、孟加拉、缅甸、越南和印度尼西亚。

绯胸鹦鹉(Psittacula alexandri)头葡萄灰色,眼周沾绿色,前额有一窄的黑带延伸至两眼。上体绿色,颏白色,喉和胸葡萄红色或砖红色。

栖息于海拨不高的山麓林带,群居,日行性,夜间与八哥、鸦类混群栖于树上,留鸟。

树栖,善攀缘,嘴脚并用,沿直线飞行,喜鸣叫,声音响亮、粗厉,经训练能仿人言。以坚果、浆果、嫩枝芽、谷物、种子等为食。

繁殖期12月,次年4月营巢于树洞中,每产3-4卵,孵化期约1个月,晚成鸟。

☆德拜鹦鹉☆

分布于印度阿萨姆省的东北部、中国的西藏东南部、四川西部及云南东北部。

德拜鹦鹉(Psittacula derbiana)又名大紫胸鹦鹉,体长22-36厘米,体重85-168克。

身体为绿色,前额和鸟喙之间有一条黑色的羽毛,下巴以及脸颊下方有一条很宽的半圆形黑色羽毛。

头部为浅蓝紫色,胸部、腹部、翅膀下方和大腿的部份区域为浅灰蓝紫色。尾羽中间为绿底蓝色,尾羽外侧为绿色并带有蓝色的滚边。

雄鸟上鸟喙为红色,尖端黄色,下鸟喙黑色,虹膜浅黄色。

雌鸟在耳羽后方有一条状棕色的羽毛,腹部颜色稍浅,上下鸟喙皆为黑色。

栖息于高地地区,在海拔1250-4000米是主要栖息地,主要栖息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丘陵地带,阔叶林到针叶林区都是它们活动的地区,会随着季节作垂直的迁徙,以避开严寒与寻觅充足的食物来源,有时候会前往农耕区觅食活动。

主要的食物为种子、浆果、水果、坚果、昆虫以及其幼虫等。

繁殖期6月,筑巢于树洞内,每产2-4卵,孵化期23天。

☆非洲灰鹦鹉☆

分布于非洲的几内亚、安哥拉、肯尼亚等地。

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又名灰鹦鹉,栖居在平原、沼泽等地的林中,集群,日行性,天亮即鸣叫,黑暗降临才终止,善攀缘,不善飞翔。留鸟。

主要以种子、果实、浆果等为食,尤喜食嫩玉米。

繁殖期不固定,营巢于树洞中,每产2-4卵,孵化期24-26天,晚成鸟,2-3岁性成熟。

☆黄冠亚马逊鹦鹉☆

分布于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圭亚那,巴拿马,秘鲁,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委内瑞拉。

黄冠亚马逊鹦鹉(Amazona ochrocephala)又名黄冠鹦哥,体长31-38厘米,体重380-500克。

羽毛大部分是绿色的。它们的眼睛虹膜是桔色的。黄色分布在它们的头冠顶,头顶的黄色叫做“帽”。在翅膀的转折处有少许红色点缀,羽毛边缘呈黄绿色。

☆橙翅亚马逊鹦鹉☆

分布于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圭亚那,秘鲁,苏里南,特里尼达和多巴哥,委内瑞拉和波多黎各。

橙翅亚马逊鹦鹉(Amazona amazonica),又名橙翅鹦哥,体长31厘米,体重298-470克。

身体为绿色,前额、头顶以及脸颊为黄色,有些鸟脸上也会出现黄色。额头和眼睛上方有着蓝色的羽毛。翅膀边缘为黄绿色。

主要飞行羽为绿色,之后延伸蓝紫色并带有黑色的羽尖。次要覆羽中间有着橙色的斑纹。尾巴为黄绿色,鸟喙为深灰色,虹膜为橘黄色。

主要栖息于低地的林区、高度600-2200米的山区,也喜欢活动在松树林区或橡树。

主要的食物为水果、种子、浆果、坚果、花朵以及植物的嫩芽等为食,有时候也会到农耕区以及牧场果园寻找谷类和水果。

☆红额亚马逊鹦鹉☆

分布于墨西哥至厄瓜多尔、巴西西北部。

红额亚马逊鹦鹉(Amazona autumnalis)体长31-36厘米,体重314-485克。

身体为绿色,额头部份为红色。头顶到颈部为绿色,而每片羽毛均有蓝紫色的边。脸颊上方和耳羽部份为黄色,某些鸟则会点缀的分布着些红色或是橙色。

翅膀的次要飞行羽为绿色,并向尖端部份延伸着深蓝色。尾巴为绿色并带有黄绿色的尖端。鸟喙为牛角色的底并带有深灰色,虹膜为橘色。

栖息在各种林地,包括热带雨林、红树沼泽区、热带稀树草原、农耕地等海拔1100米以下的地区。

主要的食物为水果,尤其是棕榈树的果实、柑橘类和芒果等,种子,浆果,坚果,花朵以及植物嫩芽等。

☆白额亚马逊鹦鹉☆

分布于中美洲。

白额亚马逊鹦鹉(Amazona albifrons)是体型最小的亚马逊鹦鹉,体长24-26厘米。

鸟体为绿色,前额以及头顶有一块白色的羽毛,眼睛周围有一小圈红色如眼镜般的羽毛。

翅膀的第一根覆羽为红色,其它覆羽尖端为蓝色,次要覆羽亦为蓝色;尾巴上方以及内侧的覆羽为黄绿色。

这种鹦鹉的鸟喙为腊黄色;虹膜为浅黄到橘色。通常雄鸟的翅膀第一根覆羽为红色,但是雌鸟则是绿色,但是偶尔也会出现雌鸟有着几根红色羽毛的情况。

喜欢栖息的地区很广泛,从有树木的干燥地区、分布仙人掌的棘丛地区、热带雨林、开放的森林地、农业地带、沙漠地区、到海拔1850米的雨林地区等。

主要食物为水果(尤其是无花果)、浆果、坚果、花朵、树顶的嫩芽等。

☆金帽锥尾鹦鹉☆

分布于巴西的巴伊亚的北部及中部。

金帽锥尾鹦鹉(Aratinga auricapillus)又名金帽鹦哥,体长30厘米,体重140-150克。

身体为深绿色,前额、头顶以及眼睛周围为桔黄带点红色。脸颊部分则带有点橘黄或是金黄色,程度因鸟而异。

前胸和喉咙的部份带有点蓝灰色。胸部下方以及下腹部和背部后方带有点葡萄酒红色的羽毛。翅膀内侧覆羽为红色。主要以及次要覆羽为蓝色。

尾巴为橄榄绿色并带有蓝色的尖端。眼睛外带有一圈白色的裸皮。鸟喙为黑色,虹膜为棕色。

主要栖息于亚热带或热带干旱森林,亚热带或热带潮湿低地森林,干稀树草原,和种植园。森林以及其边缘地区,开阔的区域和平原地区。

主要的食物为种子、浆果、水果、坚果、昆虫以及其幼虫等。

☆白额鹦鹉☆

分布于中美洲。

白额鹦鹉(Pionus senilis)体长24厘米。体重200-221克。

随着鸟龄的成熟,白额鹦鹉的额头,从原本的绿色,换为醒目的白色羽毛;眼睛的裸皮也变成粉红色调,和它蓝绿色的头部形成强烈对比。

成熟白额鹦鹉的头部,绿中带有深蓝色的虹彩,翅膀则绿中带有金铜色,在光线下闪动光芒。处于繁殖状态时,它们的眼环和脚变成亮橙色。

主要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潮湿森林里,滨海地区、树木稀少的农作物区和草原区、高山地区也是它们活动与居住的地方。

☆红领绿鹦鹉☆

分布于中国,南亚次大陆,非洲中部。

红领绿鹦鹉(Psittacula krameri)体长43厘米,体重95-140克,寿命30年。

雄鸟头部为辉绿色,在颈部的两侧和耳羽的后面逐渐变为淡蓝色。嘴的基部有一个窄的黑线,沿眼先向后延伸至眼睛。

颏部、喉部为黑色,并向后和颈的两侧延伸,与后颈向下的一个狭形玫瑰红色颈环在颈侧相连接,也是它独有的特征之一。

上体为辉草绿色,邻近玫瑰红色颈环处为蓝色,腰部和尾上覆羽特别辉亮,尾羽逐渐变长,中央尾羽最长,颜色为蓝绿色,基部较绿,具窄的黄色尖端,外侧尾羽越向外绿色越浓。

翅膀为绿色,翅上的小覆羽和中覆羽略沾蓝色,大覆羽及飞羽为暗绿色。下体较淡,较背部呈更多的灰绿色,肛周、覆腿羽、翅下覆羽和腋羽为淡黄色。

雌鸟的颏部、喉部没有黑色,头上没有黑纹和玫瑰红色的领环,尾羽较短,其余羽色与雄鸟相似。虹膜淡黄色,嘴珊瑚红色,脚和趾石板灰色或石板绿色。

主要栖息于各种森林和各种型态的开阔乡村地区、刺丛平原区、干燥的森林地区、开阔的次要林区、草原等地区,在亚洲它们栖息在海拔1600米以下的地区,在非洲则是在2000米以下。

主要以榕果、木棉等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也吃谷物和其他灌木浆果、花朵、花蜜等。

☆澳洲国王鹦鹉☆

分布于澳洲东岸沿海地区,包括了从维多利亚、新南威尔斯、昆士兰到约克角半岛的东部地区。

澳洲国王鹦鹉(Alisterus scapularis)是体型最大的澳洲长尾鹦鹉,也是体型最大的王鹦鹉,体长41-43厘米,体重275克,寿命25年。

雄鸟的头部,颈部和下体猩红色。脖颈处或多或少有蓝色羽毛。背部和翅膀是深绿色。腰部和臀部蓝色。尾巴是黑色有蓝色阴影。上面的下颌骨是深橘红色,下颌骨较低处是黑色,喙基橙色。虹膜黄色,腿灰色。

雌鸟头有绿色的头顶部,胸部较低处和腹部的有亮红色,不似雄鸟对比分明。翼覆羽银色标志欠发达,有时缺席。中央和外尾羽深绿色,泛沉闷的粉红色。鸟喙灰色。

主要栖息在海拔1600米以下的山区森林中,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而有迁徙的行为。

主要以植物为主,包含水果、浆果、种子、坚果、花朵、蔬菜、植物嫩芽、昆虫幼虫等。

☆红尾黑凤头鹦鹉☆

分布于澳洲各地。

红尾黑凤头鹦鹉(Calyptorhynchus banksii)体长60-65厘米,体重615-900克。

雄鸟鸟体羽毛黑色,尾部为鲜红色。头顶部有一个长的顶冠,从前额开始,覆盖了大部分的头顶部。鸟喙深灰色。

雌鸟体型略小,有黑褐色的羽毛,头部、胸腹部、尾部及翅膀有许多美丽的黄色或桔黄色斑点与横纹,尾羽会呈条状分明的桔色,与雄鸟尾部是一片鲜红色不同,尾巴下部是精细的黄色。雌鸟的喙部是肉色。

适应各种各样的栖息地,如草原、茂密的热带森林、树木繁茂的相思树和桉树地区。

主要以植物种子为食,也会食用水果、坚果、花朵、昆虫。

☆黄尾黑凤头鹦鹉☆

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和南部,从昆士兰南部到艾耳半岛和塔斯马尼亚岛。

黄尾黑凤头鹦鹉(Zanda funerea)体长55-65厘米,体重700克。 

鸟体大部份为黑色,大部分的羽毛边缘都有黄色,脸颊有黄色羽毛,尾巴也都有黄色长条的部分。

雌鸟脸颊的黄色面积比雄鸟来的大,鸟喙为浅棕色,尾部的黄色有黑点,雄鸟的鸟喙则是黑灰色。

适应各种各样的栖息地,繁殖季节偏好在桉树林地和松树种植园,在那里更容易找到适应繁殖的自然树洞。

也活动于沿海的石楠属林和山龙眼树林,山地雨林,亚热带雨林植物为主的沿海森林。

以坚果、野草的种子、花蜜、浆果、水果、植物的嫩芽和小昆虫为主,最喜欢的食物为当地的树种和松果。

☆伯纳德氏鹦鹉☆

分布于澳洲东南部和澳大利亚中部。由新南威尔士州,扩大到维多利亚州及南澳大利亚州南部,以及昆士兰州和北领地的北部。

又名绿头环颈鹦鹉(Barnardius zonarius),体长33-37厘米,体重110-150克。

鸟体为绿色。头顶和头部两侧为两绿色,脸颊为亮蓝色。前额红色,颈部橄榄棕并且连接颈部后方的黄色羽毛。背部下方为蓝黑色。

胸部和腹部蓝绿色,并分部有不同程度的橙黄色条状。翅膀的蓝色部分到了小覆羽渐渐变为蓝绿色。

翅膀主要覆羽为黄绿色,次要覆羽深绿色。主要飞行羽和其覆羽为深蓝色。翅膀内侧为蓝色。尾羽中央深绿色,尖端蓝色。外侧羽毛为蓝色,尖端浅色。

鸟喙灰白色,虹膜深棕。

主要栖息于低矮的桉树属植物以及灌木丛林中、开阔的林地、沿着河流水源经过的树木以及合欢属植物灌木林地的附近。

主要以草地种子、植被、植物嫩芽、浆果、水果、花朵、昆虫以及其幼虫等为食。

☆虎皮鹦鹉☆

广阔分布在澳洲的内陆地区。

虎皮鹦鹉(Melopsittacus undulatus)是全世界最普遍的宠物鸟,体长10-20厘米,体重30-35克,寿命约15年。

前额、脸部黄色。颊部有紫蓝色斑点。上体密布黄色和黑色相间的细条纹。腰部、下体绿色。喉部有黑色的小斑点。尾羽绿蓝色。虹膜白色。嘴灰色。脚灰蓝色。

雄鸟鼻包为淡蓝色,雌鸟为肉色。

可在多生态环境生存,如灌木丛、森林、草原、农场田园等。

主要以各种植物的种子、浆果及植物的嫩芽、嫩叶为食,到秋季飞到田间啄食谷物。

相关知识

北京动物园鹦鹉
北京动物园有哪些精彩的动物表演
北京野生动物园门口的一对金刚鹦鹉肯定值几十万!
动物园标识牌之安全标识——以北京动物园为例.pdf
北京野生动物园第二届摄影展开始征稿
北京动物园研究员讲述鸳鸯繁殖行为
【动物园】中国本土鹦鹉——绯胸鹦鹉
北京动物园里有趣的动物朋友系列之蓝蓝,1只快23岁的蓝紫金刚鹦鹉
【北京动物园】认识我们身边的羽毛
北京动物园奇异鸟实拍——葵花凤头鹦鹉!

网址: 北京动物园鹦鹉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17441.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公主鹦鹉多少元一只 公主鹦鹉多少
下一篇: 你被玲珑的气场震慑到了嘛?赛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