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
4
《社会心理学》
也有我陪伴着你
全文字数:2200字
大家好,这里是365心上悦读,我是领读者文婷,欢迎悦读者与我们共享悦读时光。今天将要与大家分享的是《社会心理学》第四章 行为和态度。
“当你在路上看到一位摔倒的老人时,您会选择扶起她吗?”有的人会说:“老人年纪大了,摔倒在地,我们当然应该帮助她。”有的人会说:“要是我好心扶起她,她反而说是我撞得她摔倒的怎么办?”面对同样的问题,人们的想法、行为各有不同。
态度是个体对事情的反应方式,常体现在信念、感觉、行为倾向中。
我们可以按照组成态度三个基本要素的打头字母“ABC'’来记忆它们:感觉( affect)、行为倾向(behavior· tendency) 和认知( cognition) 。那么,态度和行为到底是什么关系?
态度决定行为吗?
很久以来,哲学家、神学家、教育学家就一直在思考:私人语言和公众行为之间的关系?目前一种普遍的假设,即我们的个人信念和感情决定我们的公众行为,如果要改变行为,就必须改变精神和灵魂。正如爱默生说的,每个行为都源于一种想法。
但是社会心理学家艾伦· 威克发现:人们表现出的态度很难预测他们的各种行为。例如一个道德伪善的实验,20个被试者,认为给自己安排有吸引力的任务是不道德的,实际上却给自己安排了有吸引力的任务。
正如:我们生活中,即使知道过马路必须走斑马线,可是,在没有红路灯、没有围栏、没有车辆、没有斑马线的情况下,我们仍会选择直接横穿马路。
态度何时能预测行为
行为和我们表达出的态度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二者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能控制行为的其他因素,也许态度能精确的预测行为。
1.社会因素影响
美国众议院在一次无记名投票中以绝对优势通过了一项提薪的议案,然而在片刻后的记名投票中,却以绝对的优势否决了它。在记名投票中,对批评的畏惧,歪曲了其真实的观点,我们有时也称之为见风使舵。人的行为受到社会因素影响,只有当社会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的时候,我们的态度才有可能比较精准地预测到行为。
人们对宗教的总体态度并不能预测他们下周末是否会去做礼拜,天气、环境、心情等都会影响行为。但是,宗教态度能够很好地预测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个体总体的宗教行为。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原则:当我们观察个体总体的或通常的行为而非单独的某一次行为时,态度对于行为的预测效应会变得更加明显。
2.习惯因素影响
当我们的行为是自发做出的时候,我们的态度经常是潜在地起作用。我们将熟悉的原型付诸实施,并不会深入思考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例如,当我们遇到熟人时,会下意识地打招呼“Hi”,即使我们并不喜欢他;当餐厅服务员询问“吃得如何”时,我们下意识会回答说“很好”,即使我们并不觉得好吃。
而在特殊情况下,我们需要思考自己的态度,我们行为的自发性会大大降低。
不同于朋友与我们打招呼、问好,假如,他向我们提出一个请求或者帮助,例如向我们借钱时,我们对他的态度就能从行为上得到很好的体现。我们会根据自己与他的关系,对他的看法、态度来决定是否帮助他。
综上所述,通常在以下情况中,我们的态度能预测我们面对行为:
1. 其他因素的影响最小化
2. 态度是针对具体行为的
3. 当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态度是强有力的时候。
行为何时决定态度
有时,我们会坚持我们相信的,并且会逐步相信我坚持的东西。
例如,萨拉被催眠时,催眠师要求她当一本书掉到地上时脱掉自己的鞋子。15分钟后一本书掉到了地上,萨拉安静地脱掉了她的平底鞋。当催眠师问她,为什么脱掉鞋。萨拉回答:“我的脚很热也很累,已经一整天。”可见,行为会影响观点。
我们再从以下几点来证明了自我说服的效力——态度紧随行为。
1. 角色扮演
它指的是那些处于特定社会位置的人,被期望表现出的行为。当我们扮演一种新的社会角色时,起初我们可能觉得很虚假,但很快我们就会适应。
例如,我们在一个新的职业生涯中,比如教师、军人或者商人,我们扮演的角色会塑造我们的态度,并让自己很快地适应这个角色。
2. 语言信念
人们经常用语言来取悦自己的听众。当人们对其所怀疑的事做出口头或书面证据时,说得多了,就开始相信自己的话,语言就会变成为信念。
3. 登门槛现象
实验表明,如果想要请别人帮你一个大忙,你可以先请他们帮你一个小忙,这就是非常有效的“登门槛现象”。在商业中就是“低价法策略”。
例如,在顾客因为价格便宜而答应买下一辆轿车并开始办理手续时,销售人员在顾客认为已经包括的选项上讨价还价。这样比最开始,更多的顾客会愿意高价下仍坚持购买。
为什么行为会影响态度
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研究证实了行为对态度的影响作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者提出了三个可能性原因。
1.自我展示:印象管理
自我展示认为,为了给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人们会因为他人的想法适当调整自己的态度以使其看起来与行为一致。
例如:当一个原本对咖啡非常无感的人,在一次聚会中,与一群喜爱咖啡的人相处时,也会改变自己的态度,表示自己对咖啡也非常感兴趣,而期望融入这个集体,不被孤立。
2.自我辩解:认知不协调
我们态度的改变是因为我们要保持认知间的一致性。当我们的两种想法在心理上不一致时,就会感到紧张,为减少不愉快的感觉,我们经常会调整自己的想法,来让自己的行为合理化。
例如:周末阳光十分明媚,我们可以选择出游,或在家搞卫生。当我们选择了出去郊游,我们会想,还好没浪费这么好的天气,搞卫生什么时候都可以的。
尤其在面临一些重要的决策时,例如读什么大学、选择哪份工作等问题,我们会在做出决定后,会过高地评价自己的选择,贬低放弃的选择,以此来减少内心的不协调。
3.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理论假定,当我们的态度不很坚定时,我们就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及其环境来推断我们的态度。
例如,当我们情绪低落时,如果以一种颓废的姿势坐一整天,唉声叹气,我们的忧郁会一直持续。假如,您有一个不得不参加的聚会,您会揉揉自己的脸颊,深吸一口气,用看起来温和的表情、听起来温和的语气来面对当下的情况。然后慢慢的,您会发现这种积极的行为,会改变我们的整个态度,似乎抑郁的情绪一扫而空。
我们常说的,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努力笑一笑,你会发现自己的状况会有所好转。
我们了解到态度与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那么,您在生活中有过此类,行动改变态度,或者态度改变行动的经历吗?欢迎您今晚20:00-21:00在我们悦读者专业群里一同分享您的经历、感悟或者疑问。
END
图文编辑 | 心上心理
优秀心理咨询师孵化基地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社会心理学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 爱问知识人
《亲密关系(第三版)——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美)莎伦·布雷姆)【简介
环境和人:影响狗的行为的重要因素
()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如何建立幸福的亲密关系?这里有来自社会心理学的6个技巧
《医学生对实验动物的认知和态度》
行为与心理研究实验室
(多选题)289.求助者中心疗法中,无条件积极关注又被称作()
亲社会行为启动效应研究
如何理解营养与社会学、心理学和人体科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网址: 行为和态度——DAY35 《社会心理学》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19521.html
上一篇: 想学宠物美容. |
下一篇: 【教案】动物行为学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