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新疆歌鸲

新疆歌鸲

新疆歌鸲是雀形目鹟科歌鸲属鸟类,又名夜莺,夜歌鸲。 [7

]成鸟全头顶和头侧淡棕褐色,眼先微微泛白,不甚明显的眼圈近白色;上体亦全为淡棕褐色;飞羽暗褐色具棕色外缘;圆形尾较长,尾羽棕褐色;下体污白色,胸和两胁微沾棕色,无斑点;虹膜褐色,喙黑褐色,脚为肉褐色。幼鸟上体暗褐色具赭褐色亚端斑,下体污白色,喉部有一褐色横带。 [8

]

新疆歌鸲分布于欧洲、北非、西亚、中亚等地。在中国分布于新疆西北部,为夏候鸟。栖息于阔叶林和混交林中,尤喜河谷疏林灌丛,也见于果园和苗圃等人工绿地。成群活动,常隐匿于灌丛中,善鸣唱。主食多种昆虫。繁殖期在5-7月,营巢于林下灌丛中,以枯草等材料构杯状巢,内垫柔软的动物毛。窝卵数通常4-6枚,卵褐绿色,雌鸟孵卵,孵化期13-14天。雏鸟晚成,经雌雄亲鸟共同喂养11-12天后,即可离巢。 [8

]

新疆歌鸲的鸣叫声高亢明亮、婉转动听。尽管在白天也鸣叫,但它们主要还是在夜间歌唱,这个特点显著地区别于其他鸟类。近来科学家还发现,其在城市里或近城区的叫声要更加响亮,这是为了盖过市区的噪音。 [9

]新疆歌鸲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版)二级。 [6]

新疆歌鸲的英文名称为“Nightingale”,这是由于此鸟擅于歌唱,而且在夜间也常听到。在文学作品中以及汉英字典上,常把这个鸟名译订为“夜莺”,可是此鸟并非莺类;同时“夜莺”与另一类鸟,即“夜鹰”(Caprimulgus;Nightjars)同音,易于混淆。根据分类研究,该鸟应隶于歌鸲属;由于它在中国内仅见于新疆,故名“新疆歌鸲”。若依它在夜间鸣叫的习性,也可订名为“夜歌鸲”或“夜鸲”似较确切。 [3]

雌雄羽色相似。上体淡棕褐色,眼先微白、呈暗灰白色。两翅覆羽淡棕褐色。飞羽暗褐色,外翈羽缘棕色。圆尾较长,棕色或红褐色。下体白色,胸和两胁微沾棕色无斑点。 [1]

幼鸟上体暗褐色具赭褐色亚端斑。下体白色,喉有一褐色横带。两翅和尾同成鸟。 [1]

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黑褐色,脚褐色或肉褐色。 [1]

大小量度

性别

体重

体长

嘴峰

跗蹠

雄性

23-27克

169-205毫米

13.5毫米

87-95毫米

82-88毫米

22-23毫米 [1]

雌性

-

180-200毫米

-

86-93毫米

新疆歌鸲

黑胸歌鸲

体量

体长雄性169-205毫米,雌性180-200毫米

体长13-16厘米

特征

鸟全头顶和头侧淡棕褐色,眼先微微泛白,不甚明显的眼圈近白色;上体亦全为淡棕褐色;飞羽暗褐色具棕色外缘;圆形尾较长,尾羽棕褐色;下体污白色,胸和两胁微沾棕色,无斑点;虹膜褐色,喙黑褐色,脚为肉褐色

上体石板灰褐色或橄榄褐色,头和颈侧黑色,眉纹和颧纹白色,在暗色的头部极为醒目。两翅和尾黑褐色,外侧尾羽具白色端斑。下体颏、喉雄鸟深红色,雌鸟白色。胸黑色,腹白色。特征明显,野外不难识别

图片

新疆歌鸲

黑胸歌鸲

新疆歌鸲主要栖息于落叶阔叶林和混交林中,尤其是在河谷、河漫滩一带的疏林灌丛和林缘灌丛较常见,也见于果园、公园和园圃。 [1]

行为:新疆歌鸲在繁殖期间单独或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则成群。性胆怯,善藏匿,多在地上灌丛间活动,休息时亦多栖于地上、小树低枝上或灌丛中,通常离地面不超过2米,隐蔽甚好,一般难于看见。强于在地面跳动,两翼轻弹,尾半耸起,且往两侧弹。新疆歌鸲善于呜唱,特别是繁殖期间几乎整天躲藏在灌丛中呜唱不息,甚至夜晚也鸣唱,因此根据叫声容易找到它。由于此鸟擅于歌唱,而且夜间也唱,鸣声又洪亮多变,婉转动听。 [1] [4]

叫声:鸣声出色而备受赞赏——悠远清晰哨音,加以多变的弹舌音且叫速快。叫声包括刺耳的“errrk”,响亮悠长的“hweet”及生硬的“chack”声。 [4]

食性:主要以各种昆虫为食。 [1]

存在(居住地):阿尔及利亚、保加利亚、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埃及、埃塞俄比亚、冈比亚、德国、加纳、希腊、几内亚、伊拉克、意大利、约旦、肯尼亚、黎巴嫩、利比里亚、利比亚、马里、马耳他、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尼日利亚、巴勒斯坦、塞内加尔、塞拉利昂、索马里、西班牙、苏丹、伯叙利亚、坦桑尼亚、多哥、突尼斯、乌干达、西撒哈拉。 [5]

存在(繁殖地):阿富汗、阿尔巴尼亚、安道尔、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中国(仅见于新疆北部福海、阿尔泰山、西部天山和东部吐鲁番等地)、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法国、格鲁吉亚、直布罗陀、匈牙利、伊朗、以色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列支敦士登、卢森堡、摩尔多瓦、蒙古、黑山共和国、荷兰、北马其顿、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欧洲部分)、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瑞士、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英国、乌兹别克斯坦。 [1] [5]

存在(非繁殖地):贝宁、南苏丹。 [5]

存在(途经地):巴林、丹麦、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西班牙(加那利群岛)、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门。 [5]

游荡:佛得角、吉布提、爱沙尼亚、法罗群岛、芬兰、冰岛、印度、爱尔兰、立陶宛、尼日尔、挪威、瑞典。 [5]

新疆歌鸲分布图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林下地上灌丛中或离地不高的灌木低枝上,也在隐蔽的岩坡下营巢。巢的外层由各种草茎和草叶构成,内层由细草茎和草叶构成.垫有马毛和其他动物毛。巢呈杯状,巢的大小为外径10-15厘米,内径6-7厘米,深3.5-6.5厘米。每窝产卵3-7枚,多为4-6枚。卵褐橄榄色或灰橄榄绿色.大小为18.1-22毫米×14.8-16.6毫米。雌鸟孵卵,孵化期13-14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经过11-12天的巢期生活,幼鸟即可离巢。 [1]

1.

新疆歌鸲西亚亚种(学名:Luscinia megarhynchos africana Fischer & Reichenow,1884):主要分布于叙利亚、亚美尼亚、高加索、伊拉克,往东到伊朗西北部,越冬于东非。

2.

新疆歌鸲中亚亚种(学名:Luscinia megarhynchos hafizi Severtzov,1872):主要分布于从伏尔加河往东到中亚吉尔吉斯平原、中国新疆、天山、塔吉克斯坦、土耳其斯坦、帕米尔和阿富汗东北部等中亚地区;越冬于肯尼亚、乌干达等东非;迁徙期间经过巴基斯坦、伊拉克、阿拉伯和非洲东北部。在中国分布于新疆的为夏候鸟。

3.

新疆歌鸲指名亚种(学名:Luscinia megarhynchos megarhynchos C.L. Brehm,1831):主要分布于丹麦以南、英国、德国、波兰,往南到地中海等整个西欧和北非,越冬于非洲西部和中部。

3个亚种的区别主要在于中亚亚种体色较指名亚种淡,上体较灰,下体较白,体型较大,翅长91-96毫米,平均94毫米;西亚亚种在羽色和大小上介于指名亚种和中亚亚种之间。 [1-2]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5]

列入《保护迁徙野生动物物种公约》(CMS)——附录Ⅱ。 [5]

列入《伯尔尼公约》(Bern Convention)——附录Ⅱ。 [5]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 [6]

种群现状

在欧洲,繁殖种群估计为21,500,000-40,500,000只成熟个体(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5)。欧洲约占全球种群数量的50%,因此,对全球种群规模的初步估算是43,000,000-81,000,000只成熟个体,这一估算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5]

相关知识

新疆歌鸲
#0765 红点颏,红喉歌鸲
鸟中的明星——蓝喉歌鸲
歌鸲
蓝歌鸲(蓝喉歌鸲)
红喉歌鸲和蓝喉歌鸲的区别 红喉歌鸲和蓝喉歌鸲有什么区别
蓝喉歌鸲寿命 蓝歌鸲鸟寿命
蓝歌鸲寓意 蓝喉歌鸲象征着什么
#0772 蓝歌鸲
红喉歌鸲和蓝喉歌鸲

网址: 新疆歌鸲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26378.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歌鸲属
下一篇: 科学网—美丽小鸟——蓝喉歌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