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新版养鸟指南》【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新版养鸟指南》【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本书特色

鸟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生活中非常有益的小朋友。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鸟类*多的国家,饲养观赏鸟更是具有悠久的历史,如《礼记》上就有“鹦鹉能言不离飞……”的记载;在《诗经》中也有对鸟优美体态、悦耳歌声进行描述的美妙诗句,如“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等。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家庭玩赏鸟的品种、习性、鉴赏、购买、喂养、管理、养育、繁殖、训练以及疾病防治等知识。

节选

**章 观赏鸟品种
 一、鹦鹉科
  1.虎皮鹦鹉
虎皮鹦鹉是一种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笼养鸟,它又叫娇风、阿苏儿、彩凤。属鹦形目、鹦鹉科,它于1780年由澳大利亚传人英国:1850年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动物园繁殖成功;1872年,在比利时初次培育出黄化型虎皮鹦鹉;1975年,在德国也**次培育出黄化型虎皮鹦鹉。到目前为止,黄化型虎皮鹦鹦被各国人民所饲养。我国是在19世纪40年代传人的。虎皮鹦鹉的呜叫虽不悦耳动听,但羽毛颜色十分抢眼,全身羽毛由黄、黑、绿、蓝、青等七种不同颜色组成,色彩鲜艳而和谐,给人一种美而不俗的舒适感,深受国内外养鸟者的喜爱。
虎皮鹦鹉是国际市场上的一种热门货。有的国家把虎皮鹦鹉作结婚礼品赠送他人。我国每年都有虎皮鹦鹉出口,大部分销往日本和东南亚各国。
原种虎皮鹦鹉的体色主要为黄绿色,头及背部为黄色,并带有黑色横纹。体长只有20厘米左右,在鹦鹉科中属于小型品种。
虎皮鹦鹉的腰、胸及腹部均为绿色;尾羽则呈黄色且很长,但中间却有两支蓝色尾羽,很是明显,颊部有蓝黑色圆斑。头圆,嘴短而硬,上嘴有钩曲似鹰嘴,嘴基有蜡膜。腿较短,两趾向前,另两趾向后,适于在树上攀援。
雌雄虎皮鹦鹉的体色大体上一样,但是雄虎皮鹦鹉在发情期间上嘴基部的蜡膜变成蓝色或蓝白色,老雄虎皮鹦鹉的变成深蓝色,雌虎皮鹦鹉则相应变化为肉色,老雌虎皮鹦鹉的蜡膜则变化为姜黄色。
工培育的虎皮鹦鹉要比自然生虎皮鹦鹉的颜色、品种多。一般可见下列五型。
 玉头型
  稀有的品种,一种头部白色,其他部位为淡蓝色;另一种头部黄色,其他部位为绿色。
波纹型
体表的虎皮斑纹与原种相似,但有蓝、绿、黄等多种颜色。
白化型
全身洁白如雪,眼睛呈红色。
黄化型
眼睛红色,全身黄色,但有深黄与浅黄之分。
渍色型
分上体深黄、下体绿色和上体白色、下体蓝色两个品种。翅上均有黑色斑点。
野生的虎皮鹦鹉性情急躁,互相之间经常为了争偶而打斗不休,同时,它们又是喜欢群居的鸟类,它们的叫声不甚悦耳,且较粗犷,无婉转变化的音律。只能发出“咯——咯——咯咯”或“呷——呷呷”的声音,但总是喧噪不停。这种叫声多在觅食或在夜间被惊吓时而发出。因此,饲养虎皮鹦鹉的目的不在于倾听其呜叫,而是为了欣赏其华丽的羽毛。
野生虎皮鹦鹉常在山丘的林间活动,秋季飞至四野啄食谷物,其嘴坚硬,像一把拔钉子的钳子,再硬的果壳也能被它们敲开。除此之外它们还吃植物种子、果浆及植物的嫩叶等。
  2.大绯胸鹦鹉
大绯胸鹦鹉属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属鹦形目,鹦鹉科,它同时又被称为四川鹦鹉、长尾绯胸鹦鹉,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西部和西南部美姑、木里,云南西北部、西部及南部西双版纳,西藏昌都、林芝地区。
大绯胸鹦鹉是闻名世界的观赏笼养鸟。它有一个很重要的优点,那就是善于模仿人类的语言,这一点博得了养鸟者的认同。
大绯胸鹦鹉体型较大,约有45厘米长,嘴粗短有力,呈钩状。从颜色上看,雄鸟上嘴呈橘红色,下嘴为黑色;雌鸟嘴均呈黑色,额基部有一条黑纹向左右延伸至眼圈,自下嘴基部有一对黑色带状斑延伸至颈侧。头部紫灰色,面颊绿色,后颈部及上体均为艳绿色且光泽感强,飞羽黑色,覆羽绿色,喉及胸部为葡萄紫色并染有紫蓝色,尾下覆羽绿色。楔状尾,中央尾羽特长,呈天蓝色,尖端绿色。跗研、脚暗灰绿色。
野生的大绯胸鹦鹉喜欢群居,常栖息于热带或亚热带的林中,善攀登树木,在秋季经常能见到它们数百只集结在一起外出觅食,也常在常绿阔叶林间见到它们的身影。它们的食物主要为植物种子、果实、浆果、嫩枝及幼芽等。
  3.牡丹鹦鹉
牡丹鹦鹉属鹦鹉目,鹦鹉科,又叫情侣鹦鹉、蜡嘴鹦鹉。
牡丹鹦鹉的体色十分艳丽,原产地在非洲,是国外一种常见的笼养观赏鸟。后来也被我国引入,在动物园中展出,受到了人们的欢迎,现已成为家庭饲养的观赏鸟。
牡丹鹦鹉体长约14~18厘米,也属一种小型鹦鹉,尾短而圆,眼睛周围有一白圈,头部呈红色、灰色、棕色或黑色,嘴呈红色。
牡丹鹦鹉在我国分两个类型:黑头牡丹鹦鹉,其体长约14厘米,嘴红色,眼及蜡膜为白色,头部黑褐色,颈部有赤黄色的环带,上胸橙红色,背与翼为绿色,但翼端为黑色,尾羽绿色,脚灰色;棕头牡丹鹦鹉,其头部为棕褐色,故名棕头牡丹鹦鹉。尚有红头、黄头等品种。
野生牡丹鹦鹉常栖息在热带丛林中,它们喜欢集体活动.主要以各种植物种子、水果及浆果为食,故对农作物有害,也致使人们捕捉、驱赶它们。由于牡丹鹦鹉羽色艳丽,人们常捕捉后饲养观赏,致使野生牡丹鹦鹉数量日益减少。
  4.彩虹鹦鹉
彩虹鹦鹉亦称小五彩鹦鹉。属鹦形目,鹦鹉科。原产于澳大利亚、马来半岛和南洋群岛。彩虹鹦鹉羽毛艳丽多姿,性情活泼。常被许多家庭饲养为观赏鸟。
彩虹鹦鹉的体长为20厘米,体重125克左右。嘴甚短。上嘴弯曲呈钩状,蜡红色。头部紫蓝色,枕部和上颈有黄绿色的环带,背部、翼及尾羽为绿色,胸部及两胁呈赤红色,稍带些黄色和黑色横纹,腹部紫蓝色。足4趾,一对向前,一对朝后,呈对趾型,为暗灰色。
彩虹鹦鹉常选择热带森林作为它们的栖息场所,它们常集体外出、集体觅食。当它们在阳光下成群飞翔时.美丽的羽毛在阳光的照射下五颜六色、晶亮夺目,如雨后彩虹,因此当地人叫它“彩虹鸟”。彩虹鹦鹉以植物的果实、种子、嫩芽、花蜜为食,也吃一些昆虫。择偶时,雄鸟追逐雌鸟。结伴后,雄鸟与雌鸟形影相随,恩爱异常,因此,又被人们称之为“情鸟”。
  5.葵花鹦鹉
葵花鹦鹉亦叫风头葵花鹦鹉。属鹦形目,鹦鹉科。它有着雪白的羽毛,金黄色的羽冠,极强的模仿人语能力,深受饲养者喜爱。它原地在大洋洲,现在很多动物园内都有展出。经过反复训练的葵花鹦鹉。能很快学会一些简单的词语。
葵花鹦鹉的体长10~45厘米。体重750~100克。它雪白的体羽、淡黄色的飞羽、金黄色的羽冠十分招人注意。高兴或愤怒时,头顶的羽冠像扇子一样展开,状如葵花。其嘴粗短两侧扁,上嘴钩曲似钳形,并能转动。跗研短健,有细鳞,4趾,前后各2对趾型,呈石板灰色,雌雄同色。
葵花鹦鹉喜爱在树林里生活,往往集群行动,不善长距离飞翔,常脚与嘴并用攀登于树上,并能一只脚抓住树枝站立,另一只脚将握住的食物送人嘴中,似人手一样灵活。鸣声响亮,善学人语。以植物的果实、种子、嫩叶、嫩茎为食,钳形的嘴能咬开坚硬的果壳。其舌可将果仁掏出。
葵花鹦鹉的繁殖期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月份,在澳洲南部为每年的8月至第二年1月,北部地区为5~9月。巢常建在离水不远的大树上或岩洞里。每窝产两或三枚卵,卵壳白色,表面十分光滑。孵化期为30天左右,雌雄鸟一同完成孵卵工作。育雏期约两个月。葵花鹦鹉的寿命一般为60~80岁,人工饲养的*长寿命可达100年以上。可算得上是鸟类家族中的寿星。
  6.琉璃金刚鹦鹉
琉璃金刚鹦鹉即蓝黄金刚鹦鹉。属鹦形目,鹦鹉科。它原产于南美洲大陆的北部及东北部和墨西哥。它以羽毛华丽、鲜艳而闻名于世,也因易饲养而被世界许多动物园及家庭所认可,是人们喜爱的观赏鸟类之一。
琉璃金刚鹦鹉虽体长80~90厘米,但尾羽就占去了40-50厘米,体重约为1000克。嘴为铅黑色,额部黄绿色,自额后至整个上体为翠蓝色。自嘴基部经眼下方至耳部有3条黑色羽排列成的横纹。额及喉黑色,从耳后至胸、腹部为橙黄色,翼和尾紫蓝色。初级飞羽外翱紫蓝色,内翱墨色,尾下覆羽翠蓝色,足对趾型。雌雄鸟外部形态相似。琉璃金刚鹦鹉喜爱在原始森林里生活,特别是那种有河流的平原地区、森林更是它们喜爱的居所。它们喜欢成群活动,多在早晨和傍晚觅食,中午炎热时在林中休息,利用强有力的嘴协助双脚攀援于树上,也有时双脚抓住树枝,头部向下呈倒挂姿势。情绪亢奋时爱发出“嘎一嘎一嘎”的叫声,声音响彻云天。它们的食物以各种植物的果实、种子、嫩芽为主,繁殖季节也吃一些昆虫。
  7.高冠鹦鹉
  高冠鹦鹉是一种小型鹦鹉,体长约32厘米,因头顶有一束锥形的冠羽,故名高冠鹦鹉;又因翅及尾特长,尾羽集成似鸡的尾,故又名鸡毛鹦鹉。
高冠鹦鹉原产于澳大利亚,体形秀丽,体羽多呈淡青灰色,头部有黄色的冠羽。雄鸟头部为青灰色,眼后有一块柠檬色的圆块。雌鸟头的前面为黄灰色,其颊部也为黄灰色。尾羽集成阔尾或鸡尾状。4枚中或尾羽中有不规则白斑。
野生的高冠鹦鹉主要以种子或浆果为食。在澳大利亚是8~12月繁殖,在我国大约春末夏初繁殖。它们主要营巢在树洞中,每窝产卵4~7枚。孵卵任务由雌雄鸟共同承担。孵化期约21~23天。4~5星期即离巢,大约在半年之后,雄鸟体色比雌鸟显得美丽。
  8.灰鹦鹉
灰鹦鹉相传是世界上*聪明的鸟之一,具有相当于两岁儿童的智力,极具学舌天赋,虽不如鹩哥那样能模仿语调,但学会数十句话并能回答主人问题的鸟迄今为止仅知灰鹦鹉一种。它是宠物市场中的明星,在交易市场上售价高达数万美元。目前,在我国尚未有私人饲养记录,仅少数几家动物园有少量饲养。
灰鹦鹉的体长为32厘米,额、眼周围的脸颊为白色,身体大部分羽毛均呈青灰色,在额的后方、头顶、颈部、喉和胸部的羽毛有灰白色羽缘,形成鳞片状的效果。背青灰色,腹和腿羽浅灰色,肛区白色,短尾呈鲜明的红色,在飞行时与白色的腰羽形成极其强烈的对比。嘴为灰黑色,眼睛虹膜黄色,脚浅灰并有黑色鳞斑。成鸟无法从外观上区分性别。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加以鉴别。
幼鸟的白斑不明显,眼睛为深褐色。
灰鹦鹉原产于非洲加纳至维多利亚湖周围地区,安哥拉北部。野生的灰鹦鹉喜欢在丛林中生活,它们在栖息地成对或以小群活动,几乎不到地面觅食。喜食含油脂量较多的果实和种子。在笼养条件下早晚活动频繁,中午则经常攀附在笼角,呈现头下尾上的倒挂姿势。
繁殖期可常见雄鸟站立在栖杆上拍翅的发情行为,配对的雌雄二鸟经常形影不离,3~8月间进行交配,每窝产卵2~4枚,双亲孵卵,孵化期29天。雏鸟在孵出后90天长齐羽毛,其后要与亲鸟共同生活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独立。幼鸟在3岁后’便开始配对繁殖。灰鹦鹉的笼平均寿命为50年。
  9.亚马逊鹦鹉
亚马逊鹦鹉,又称橙翅亚马逊鹦鹉,分布于南美的巴西中部及圭亚那、特里尼达及厄瓜多尔等地。
亚马逊鹦鹉喜欢生活在沼泽地带和中低地附近的原始森林里。由于它们的羽毛多是绿色,所以,它们在绿叶间活动时不易被敌害发现。亚马逊鹦鹉常常十几只、甚至几十只的集群活动。早晨和傍晚它们常发出嘈杂的呜叫声,但在吃食时却完全沉默。它们在树洞里筑巢,每窝产卵3~4枚。
当地人认为亚马逊鹦鹉的肉是*美味的食品之一,因而,它们遭到了大量的捕杀。
我国北京动物园里仅养有8只亚马逊鹦鹉。
  10.花头鹦鹉
花头鹦鹉也叫彩头长尾鹦鹉、梅头鹦鹉。常见于印度、孟加拉等南亚国家及中南半岛,我国罕见于云南、广东、广西三省。
花头鹦鹉幼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雄性幼鸟的头脸部偶有紫或红色羽毛,嘴全部为淡黄色。成鸟体长约33厘米,体型比大绯胸鹦鹉稍小。雄鸟头顶和头侧红色,颈、枕部及颊部下方沾紫蓝色,似梅花形斑;下嘴基、颈、喉及一宽带纹环绕红蓝色的头部形成的领环均为黑色;上体为深浅相间的绿色,翅上缀有栗紫红色斑纹;中央尾羽较长而泛蓝色,两侧尾羽绿色,所有尾羽端部都有黄白色羽端;下体淡黄绿色;眼睛虹膜淡黄至白色,上嘴橙色,下嘴黑色,脚趾绿灰色。雌鸟头铅蓝色,胸侧至后颈有辉黄色领环,头部无黑色羽毛,翅上的栗红色斑块缺乏或不明显。
花头鹦鹉栖息在低山及平原地带,特别喜欢在耕地周围的树林集群活动,以种子、浆果、坚果、花瓣、叶芽为食,也吃谷物,*喜欢的食物则是榕果、枣类核果等。
  11.金斗篷玫瑰鹦鹉
金斗篷玫瑰鹦鹉亦称金披风玫瑰鹦鹉、东玫瑰鹦鹉,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和塔斯马尼亚岛。
金斗篷玫瑰鹦鹉的体长约为30厘米。嘴灰白色,头部、后颈颈侧及胸部均为大红色:肩背及腰部上方黑色,每片羽毛都有较宽的黄色羽缘,形成明显的鳞状花纹;两翼外侧覆羽蓝色,初级飞羽黑色,外缘绿色;腰及尾上覆羽浅绿色,尾长而端部平齐,中央尾羽深绿色,外侧尾羽浅蓝色;额和喉白色,腹部金黄色,肛区周围浅绿色并与腰羽两侧融合;尾下覆羽鲜红色。雌雄羽色相近,只是雌鸟颜色暗淡,头部和胸部的红色较少,其中掺杂有较多的褐色。
金斗篷玫瑰鹦鹉的幼鸟羽色与雌成鸟很相似,喉部白斑杂有暗色羽毛,其他部位的羽毛尤其是下体的羽毛也有类似背部的鳞纹感觉。金斗篷玫瑰鹦鹉生活在常绿阔叶林地、有大树的草原地带、林间开阔地边缘及农田附近。喜集小群活动于植株上。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食,偶尔也吃一些嫩芽。
  12.黄化鸡尾鹦鹉
  黄化鸡尾鹦鹉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才出现的新品种,在它之前的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加州首先出现了鸡尾鹦鹉,但是杂色的。由于鸡尾鹦鹉是由佛罗里达州的饲养者穆恩夫人培育出来的,因此,它*初的名字叫做“月光”。黄化种曾是鸡尾鹦鹉中*流行的类型,但黄棕色种、白脸种、银白种和纯白种现在也非常流行。
黄化鸡尾鹦鹉身长为30厘米。喜食较小的谷类种子、向日葵、绿色食物和水果。雌鸟的尾羽下侧有横纹。孵化期为18天,28天后羽毛长成。幼鸟与成年雌鸟相似,但尾羽较短。黄化鸡尾鹦鹉的平均寿命是18年。
  13.红腰鹦鹉
红腰鹦鹉原产于澳大利亚。身长为27厘米,雌鸟羽色绿中带灰,幼鸟,羽色较成鸟稍暗。
红腰鹦鹉通常每窝产卵5枚,可持续繁殖多次。孵化期为19天,30天后羽毛长成。
红腰鹦鹉喜欢争斗,不怕人,适应力强,雄鸟有攻击雌鸟和后代的
习性。
  ……

相关知识

《家庭休闲书架全=新版钓鱼指南》【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猫咪心理学》【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市场营销学习题集》【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宠物犬家庭护理美容通用手册》【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国际大奖小说:提灯的天使》【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生骨肉饮食指南:猫狗的生食喂养篇》【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宠物内科病》【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宠物消化系统病例分析100例》【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儿童社交心理学》【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宠物心理指导手册》【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网址: 《新版养鸟指南》【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28529.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爱洛里基茨正版高清图片下载
下一篇: 第9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