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测定跳远步点(二)
浏览:751|更新:2017-10-09 12:59跳远进一项技术性很强的跳路项目,要想跳出好成绩,踏准步点是一个关键。下面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可以提高步点的准确性。
方法/步骤
1
保留法:运动员在助跑道上划好标志后,将起跑线往后移30厘米,如果是比赛或考试场地比平时要好的话。这个保留数可适当增加,特别是第一次试跳,保留数更应大些,以免踏过线给自己心理带来障碍,随着跳次增多,保留数应相应减少。
2
固定法:在助跑距离确定后,练习时要做到起跑姿势回定,起跑第一步迈出的腿固定,助跑的距离固定,加速的节奏固定。这样可提高助跑步的准确性。
3
移动法:在距离踏跳区前沿15-20米处划一条基准线。学生第一次试跳必须从基准线开始助跑,老师或同学在踏跳区外观察试跳者踏跳脚的落点,看是否能踏准,若超过踏跳区,就指导试跳者用自己的脚量出超过的脚数,然后从基准线处向后移动相应的脚数。相反,未踏到的话,就将起跑线往前移。
4
九七法:所胃九七法,就是走九步跑七步的丈量法。从踏跳区前沿开始,向助跑的相反方向走九步(正常行走),接着再跑七步(加速跑),其最后一步的落点,就是助跑的起点。
5
基准法:丈量步点时,先运用“九七法”划出各自的基准点,然后进行试跳,试跳过程中倘若步点不准确,可采用移动法加以调整,直到调准为止。基准法集“九七法”和“ 移动法”之所长,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判断和纠偏能力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积极动脑、互相纠编,共同提高。
END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