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南省野生鸟类观察学会
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我们在行动
2020年爱鸟周系列科普活动
从即日我们将陆续推出“常见鸟类识别与赏析”系列,涉及鸣禽、涉禽、猛禽、陆禽、攀禽和游禽等六种生态类群。
常见鸟类识别与赏析(第一期)
——鸣禽
鸣禽为雀形目鸟类,种类繁多,包括83科。鸣禽善于鸣叫,由鸣管控制发音。鸣管结构复杂而发达,大多数种类具有复杂的的鸣肌附于鸣管的两侧。鸣禽是鸟类中最进化的类群。分布广,能够适应多种多样生态环境,因此外部形态变化复杂,相互间的差异十分明显。
鸣禽的鸣声因性别和季节的不同而有差异繁殖季节的鸣声最为婉转和响亮。如画眉、乌鸦、灰喜鹊、毛脚燕的鸣声各具特色。
鸣禽是天然歌手,是大自然的精英。它那秀美典雅的身姿、绚丽多彩的羽饰和宛转动人的歌喉,给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诗情画意。
画眉
画眉 Garrulax canorus
俗称:画眉鸟、中国画眉
科属: 雀形目画眉科噪鹛属
识别要点:画眉鸟雌雄羽色相似。额棕色,头顶至上背棕褐色,自额至上背具宽阔的黑褐色纵纹,纵纹前段色深后部色淡。
家燕 Hirundo rustica
俗称:观音燕、燕子、拙燕
科属:雀形目燕科燕属
识别要点:(20cm)蓝背有金属光泽;红喉,腹白,尾长而分叉。
家燕是一种夏候鸟,喜欢栖息在人类居住的环境。村落附近,常成对或成群地栖息于村屯中的房顶、电线以及附近的河滩和田野里。巢多置于人类房舍内外墙壁上、屋椽下或横梁上,甚至在悬吊着的电灯头上,巢开口向上,呈平底小碗状。
金腰燕 Cecropis daurica
俗称:赤腰燕
科属:雀形目燕科斑燕属
识别要点:(18cm)上体黑色,具有辉蓝色光泽,下体棕白色,而多具有黑色的细纵纹,腰有一条栗黄色的腰带,尾甚长,为深凹形。
生活习性与家燕相似,通常出现于平地至低海拔之空中或电线上。筑巢多在山地村落间,巢多呈长颈瓶状,筑巢精巧,我国民间自古称之为巧燕。开封可见。
崖沙燕 Riparia riparia
俗名:水燕子、土燕、灰沙燕
科属:雀形目燕科沙燕属
识别要点:(13厘米)翅狭长而尖,脚短而细弱,趾三前一后,尾略分叉,是一种褐色燕。
大山雀 Parus major
俗称:唧唧雀、张飞鸟
科属:雀形目山雀科山雀属
识别要点:(13cm)头部整体为黑色,两颊各有一个椭圆形大白斑;翼上有一道醒目的白色条纹,一道黑色带沿胸中央而下。
大山雀是一种很活泼的小鸟,胆大易近人,好奇心极强,有非常出色的即兴行为和动作。大山雀除睡眠外很少静止下来。它们鸣声悦耳,常光顾红树林、林园及开阔林,时而在树顶雀跃,时而在地面蹦跳。喜爱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开封常见。
乌鸫Turdus mandarinus
俗称:百舌、反舌、黑鸫、黑鸟、中国黑鸫
科属:雀形目鸫科鸫属
识别要点:乌鸫常被误认为乌鸦,实际上乌鸫比乌鸦在体型上要小的多,而乌鸦体型粗壮。在外观上乌鸫比乌鸦要秀气得多,乌鸦的喙是黑的,乌鸫的喙是黄色的,这点极易区别。
Turdus mandarinus
斑鸫
斑鸫 Turdus eunomus
俗名:穿草鸡、窜儿鸡、红麦鴓、斑点鸫、傻画眉
科属:雀形目鸫科鸫属
识别特征:中型鸟类,体长20-24厘米,具浅棕色的翼线和棕色的宽阔翼斑。
斑鸫喜活动于平原田地或开阔山坡的草丛灌木间,在丘陵、林缘等地带觅食,本物种常结成小群活动。
白头鹎 Pycnonotus sinensis
俗称:白头翁、白头婆
科属:雀形目鹎科鹎属
识别要点:(19cm)头顶黑色,眉和枕羽呈白色,双翼橄榄绿色。
常见于山脚和低山地区的阔叶林、混交林和针叶林及其林缘地带。白头鹎吃大量的农林业害虫,是益鸟。开封常见。
领雀嘴鹎
领雀嘴鹎 Spizixos semitorques
俗名:羊头公、中国圆嘴布鲁布鲁、绿鹦嘴鹎、青冠雀
科属:雀形目鹎科雀嘴鹎属
识别特征:体大(23厘米)的偏绿色鹎。厚重的嘴象牙色,具短羽冠。似凤头雀嘴鹎但冠羽较短,头及喉偏黑,颈背灰色。特征为喉白,嘴基周围近白,脸颊具白色细纹,尾绿而尾端黑。
八哥 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俗称:普通八哥、鹦鹆、驾鸰、加令、凤头八哥
科属:雀形目椋鸟科八哥属
识别要点:(26cm)冠羽突出,全身黑色,翅有白斑,飞行时展开双翅可看到八字形的白斑。这也是八哥名称的来源,两块白斑与黑色的体羽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是八哥的一个重要辨识特征
常见于平原的村落、园田和山林边缘。分布我国华南及西南一带。八哥善于效鸣,甚至能学人言,一直被人类当做宠物饲养。开封常见。
灰椋鸟 Spodiopsar cineraceus
俗称:杜丽雀、高粱头、管莲子、假画眉、竹雀
科属:雀形目椋鸟科丝光椋鸟属
识别要点:中等体形(24厘米)的棕灰色椋鸟,通体主要为灰褐色,头部上黑而两侧白,尾部亦白色,嘴和脚为橙色。
灰椋鸟
白鹡鸰 Motacilla alba
俗称:白颤儿、白面鸟、白颊鹡鸰、眼纹鹡鸰
科属:雀形目鹡鸰科鹡鸰属
识别要点:(19cm)体羽上体灰色,下体白,胸前有黑斑,两翼及尾黑白相间。飞行时并非直线飞行,而是一上一下地呈波浪式地飞行,行走的尾巴会不断上下摆动。以昆虫及种子为食。
主要栖息于河流、湖泊、水库、水塘等水域岸边,也栖息于农田、湿草原、沼泽等湿地,有时还栖于水域附近的居民点和公园。白鹡鸰是我国常见夏季候鸟之一,开封常见。
黄鹡鸰 Motacilla tschutschensis
科属:雀形目鹡鸰科鹡鸰属
识别特征:中等体型(18厘米)的带褐色或橄榄色的鹡鸰。似灰鹡鸰但背橄榄绿色或橄榄褐色而非灰色,尾较短,飞行时无白色翼纹或黄色腰。
树鹨 Anthus hodgsoni
俗名:树鲁、木鹨、麦加蓝儿、西雀、地麻雀
科属:雀形目鹡鸰科鹨属
识别特征:体长约15厘米。具粗显的白色眉纹。与其他鹨的区别在上体纵纹较少,喉及两胁皮黄 ,胸及两胁黑色纵纹浓密。在我国为夏候鸟或冬候鸟。
水鹨 Anthus spinoletta
科属:雀形目鹡鸰科鹨属
识别特征:中等体型(15厘米)的灰褐色有纵纹的鹨。头顶具细纹。眉纹显著。通常藏隐于近溪流处。比多数鹨姿势较平。
小太平鸟
小太平鸟 Bombycilla japonica
俗名:十二红、绯连雀、朱连雀
科属:雀形目太平鸟科太平鸟属
识别特征:体型略小(16厘米)的太平鸟,雌雄同色。小太平鸟体羽基色变化平缓,尾稍翅稍等特殊部位颜色鲜亮,体形体态优美,外形颇为俊俏悦目。尾端绯红色显著。本处于兴奋状态,则头顶的冠羽会树立起来,这时就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头部的黑色环带和冠羽。
黑枕黄鹂
黑枕黄鹂 Oriolus chinensis
俗称:黄鹂、黄莺、黄鸟、金衣公子
科属:雀形目黄鹂科黄鹂属
识别特征:黑枕黄鹂中等体型(26厘米),体羽大部分呈金黄色,两翅及尾呈黑色,在头部通过眼有一条宽阔的黑纹,嘴呈粉红色,脚呈铅色,是一种非常美丽的鸟。雄鸟体羽余部艳黄色。雌鸟色较暗淡,背橄榄黄色。
策划:赵东保 赵海鹏 李长看(郑州师范学院)
指导教师:赵海鹏、刘博、李长看
主办: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南省野生鸟类观察学会
协办: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野生动植物与湿地监测站;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开封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南阳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洛阳管理处;河南太行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管理局;郑州市野生动物救护站。
承办:河南大学生物学“助力中原”科普基地,开封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春桐科普队
学生参与:春桐科普队鸟类科普组,王鹏、史华杰、闫锦涛、付湘瑜、樊卓源、冯轲、张天一、陈晓晨、曹颍、何震宇、龙倩
注:李长看、赵海鹏分别为河南省野生鸟类观察学会理事长、理事;未标注者均来自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更多详情请扫描二维码
—END—
编辑:刘诗雨
审核:米茜旺 张济麟
官方微信: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官方QQ:2296905903
官方微博:@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团委
原标题:《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我们在行动——2020爱鸟周系列科普活动》
相关知识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启动爱鸟周系列活动 游客可参与科普活动
爱鸟周上,看南京生态文明建设新硕果
科普基地 |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顺利开展2023年“爱鸟周”科普活动
第42届上海“爱鸟周”启动,世纪公园开启科普系列活动之观鸟小达人
温州爱鸟周系列活动启动
守护蓝天精灵,共享美好家园——第41届上海“爱鸟周”活动精彩纷呈
生物多样性保护 • 专家谈丨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保障中国生态安全提供强劲动力
保护候鸟迁徙通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23宁波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暨第42届“爱鸟周”活动
爱鸟周(4月1日-4月7日)|保护候鸟迁徙通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爱鸟周”活动在南沙湿地景区拉开序幕~广州最全观鸟点全在这啦!
网址: 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我们在行动——2020爱鸟周系列科普活动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35349.html
上一篇: 4款宠物自动喂食器测评真好用还是 |
下一篇: 中国科普博览_云南动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