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出血热?
出血热是鼠疫吗?
出血热并不是鼠疫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属的各种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它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鼠疫也是鼠类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但两者截然不同,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流行于鼠类,旱獭及其它啮齿类动物,主要临床表现有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鼠疫在我国属于甲类传染病,近10年间鼠疫病例逐年增多。以腺鼠疫为主,需引起高度重视。出血热如何进行传播?
1、 呼吸道传播 。如果遇到鼠类排泄物,比如褐家鼠和黑线姬鼠的尿液、粪便等等,这些排泄物要是受到病毒的污染就会变成气溶胶,而气溶胶就会通过人体的呼吸道进入到人体里,从而发生感染,所以要远离鼠类排泄物。 2、 消化道传播 。若是食物和水资源被鼠类的排泄物所污染,并且这些排泄物还带有病毒,那么食用这些食物就有可能发生感染,因为进食过程中食物中的病毒会经过口腔和胃肠道黏膜,易发生感染。 3、接触传播。如果身上有伤口触碰到带有病毒的鼠类排泄物和分泌物,或者是被鼠类咬伤,病毒进入到血液里面,就会发生感染,特别是直接被鼠类咬伤,这是受到感染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4、垂直传播。 怀孕 期间的免疫功能会比正常人弱,若是不小心感染到鼠类病毒,那么病毒就会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进一步分离出汉坦病毒。 5、虫媒传播。虽说这种传播途径大部分都容易发生感染,不过出血热通过虫媒途径来传播的方式还有待证实,并不能确定可以通过虫媒来传播。出血热早期症状有哪些?
出血热是有潜伏期的,一般是2天左右,在临床分期方面,主要分为五个时期,分别是发热期、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那么我们说的早期,指的是发热期,这个时期有很多典型的临床症状,与重型感冒非常类似,容易发生混淆。1.体温:出血热患者的体温在发病初期就可以达到三十八至四十摄氏度。2.消化道症状:出血热患者主要会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3.典型的“三痛”征象:三痛主要指的是头痛、腰痛和眼眶痛。4.典型的“三红”征象:患者的皮肤黏膜会出现潮红,主要为患者的脸部皮肤,颈部皮肤和胸部皮肤。脸形似醉酒容貌5.眼部症状:患者眼结膜充血水肿。6.全身瘀斑和瘀点:患者的口腔内部、胸背及其腋窝都能出现数量、大小不等的瘀斑瘀点。综上所述,出血热早期即为发热期,一般在潜伏期内患者可以不出现任何症状,当疾病开始暴露发展到早期时,可以出现较多临床症状,类似于重感冒,比如发烧、恶心呕吐等不适,但是重点是患者会有三痛和三红的症状,全身也会出现较多的瘀斑瘀点,如果有以上特征出现的时候,千万别认为这还是感冒,要怀疑是出血热,尽快送院治疗。出血热会危及生命吗?
该病病情凶险,病程多会迁延月余,即使治愈也需要严格休息至少1—3个月,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如何早期识别出血热?
早期流行性出血热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现象 ,易被误诊为上感或流感;当出现发热、 恶心 、 呕吐 、 腹痛 、腹泻等症状后,则易被误诊为 急性胃肠炎 ;出现发热、 腰痛 、 尿蛋白 后,又被误诊为肾脏疾病。 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症状以病程依次分为潜伏期、发热期、 低血压 期、 少尿 期、 多尿 期和恢复期。防治流行性出血热,一定要在发热期准确识别病情,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否则很容易延误治疗。如何预防出血热?
一是加强环境整治,清除鼠类孳生地,切实降低鼠类密度。二是野外活动、田间劳作时,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注意个人健康防护。三是食物储存过程中要做好防鼠灭鼠,坚决禁食被鼠类污染的食物。四是处在出血热的高发区县的农民、农村学生,要积极相应号召,及时按期接种出血热疫苗。五是一旦出现发热、“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及“三红”(脸、颈和上胸发红)症状时,应立刻到医院进行专业诊治,切勿自行服药。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相关知识
关于出血热必须知道这些知识,传播给更多人……
原创 西安爆发的出血热,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地球知识局
猫咪的口腔疾病(宠物主人必须知道的关于猫咪口腔健康的知识)
关于鼠的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养猫易感染这些病?揭秘猫传人的健康隐患,你必须知道!
关于博客我们必须知道的十件事
铲屎官必须知道的宠物美容知识~
鼠年宠物鼠成了“掌中宝” 专家提醒当心出血热
孩子的社交礼仪知识,家长必须让孩子知道
关于宠物耳螨的小知识,你是否知道这些?
网址: 关于出血热必须知道这些知识,传播给更多人……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47143.html
上一篇: 治疗哈士奇癫痫症的全面指南(宠物 |
下一篇: 【疾控科普】防鼠灭鼠,预防出血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