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这个简单的问题对于我们的谱系孩子来说却没那么简单。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无法认清自己的各种社会角色,比如在家里作为孩子自由惯了,去了学校却不明白自己是个学生应该遵守学校规则,导致状况百出,家长心力交瘁。
让孩子认清自己的各种社会角色,对孩子融入社会、独立生活至关重要。
如何教会孩子认识自己不同的社会角色?今天,大米和小米(深圳)儿童成长中心BCBA谢思琪老师来给大家出谋划策!
◆ ◆ ◆
5步
让孩子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
口述 / 谢思琪
国际应用分析学会认证BCBA
大米和小米(深圳)儿童成长中心ABA督导
美国西密歇根大学心理学硕士
社会角色(social role)是指个体在社会或某个群体中被赋予的身份及该身份应发挥的功能。
每种角色都需要遵循一系列有关行为的社会规范,简而言之就是:什么角色就要做什么事,是学生,就需要听从教师指令认真学习。
让孩子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是孩子理解社会关系,乃至融入社会、独立生活的前提和基石。
为什么
谱系孩子社会角色意识薄弱?
普通孩子幼儿园时期就能很好地承担起学生的角色,谱系孩子为什么上了小学甚至上了初中还无视课堂纪律,在课堂上乱走呢?
其实,不管是正常发育孩子还是谱系孩子,没有人生下来就有社会角色意识,都需要后天慢慢习得,相对于正常发育孩子,谱系孩子学习起来更为吃力、缓慢。原因有三点——
☑ 观察学习能力较弱:在自然场景下,谱系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获得新技能的效率较低。
☑ 社会反馈敏感度较低:谱系孩子往往不在意老师或家长的奖励或批评,所以很难按照老师或家长的期待做出规范的行为。
☑ 缺乏社交互动经历:谱系孩子没有足够的社交互动经验来帮助自己建立起社会角色意识、理清社会关系。
因此,在认识自己不同的社会角色方面,谱系孩子需要更多、更系统、更结构化的帮助。
孩子几岁
适合开始角色意识教学?
有的家长很着急,孩子已经不小了,怎么还没有社会角色意识?现在学习还来不来得及?
社会角色的教学,不应该局限于孩子年纪,谱系孩子的能力程度各不相同,重点要看孩子是不是有以下基础能力和先备技能:
1 孩子能不能听从妈妈简单的指令?
2 孩子能不能理解简单的规则,例如孩子知不知道好孩子该做什么?
孩子认知表现及成长速度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如果孩子已经具备这些基本能力,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社会角色的教学。
想让孩子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先让孩子有角色意识
孩子能够理解不同的角色需要承担不同的功能,能够明白各角色的行为规范,自然也就能很好地扮演好自身的角色。
所以,首先要让孩子建立起角色意识,根据孩子的认知规律,我们将教学分为5个步骤。
Step 1 辨认
一开始,家长可以利用卡片或玩偶让孩子熟悉常见的各类角色的具体特征,让孩子从社会角色外形特征学起。
比如,小学生要佩戴红领巾,警察会穿警服,医生穿白大褂……
然后,家长可以和孩子玩“指一指”的游戏,给孩子一个指令,例如“老师”,让孩子在众多人物卡片中找出正确的人物。
家长不要一上来就把所有角色卡片或玩偶都堆到孩子面前,考虑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家长最好让孩子逐个认识各类社会角色。
常见社会角色卡片
Step 2 命名
孩子能够辨认出各类社会角色后,家长可以进一步引导孩子对角色进行命名。
比如,让孩子对警察进行命名。家长可以指着穿着警服的人物卡片,也可以指着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警察,问孩子“他是谁?”,让孩子说出他的角色名称,以此加深孩子对不同角色的认识。
Step 3 关联物配对
一方面,家长要帮助孩子将社会角色与他们常用的物品关联起来,例如红领巾和孩子。
家长可以问孩子“红领巾是谁的呀?”然后告诉孩子“是学生的,学生在学校要戴红领巾”。其他例子还包括粉笔和老师,课本和学生,针筒和护士,警察和手枪等等。
另一方面,还要将各类角色与他们常常出现的场所联系起来。
例如学校和老师、学生;医院与医生、护士、病人;派出所和警察、小偷……家长可以在教学中询问孩子“这是学校,老师在哪里呀”或“学校里有谁呀”。
通过社会角色与物品、场所的配对,帮助孩子逐渐建立起环境与角色之间的联系,这样,孩子接收到环境转变的刺激后,就能自然地联想到社会角色的转变。
Step 4 角色行为、功能学习
在完成上述教学后,家长就可以开始让孩子学习各类角色的功能了。
在教学过程中,家长的语言要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比如,教孩子关于警察的功能,家长可以用警察的卡片告诉孩子:“这是警察,警察要干什么呢,抓小偷”。
家长可以用询问的方式增加教学互动——
“学生在学校里要做什么”、“警察要做什么?”、“谁要抓小偷?”、“打针的是谁?”、“护士姐姐在医院会做什么?”……
让孩子理解每类角色都有其固定行为以及相应要承担功能,这对于孩子扮演好不同的社会角色有很大帮助。
Step 5 角色扮演游戏
最后,家长可以设计情节,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加深孩子对角色的理解。
例如,家长可以与孩子玩“老师和学生的游戏”,“医生、护士与病人的游戏”,在游戏中加深孩子对于各类角色的理解,加强角色与特定行为之间的联系。
家长注意不要一直重复孩子喜爱、熟悉的角色扮演,要有意识地教孩子更多不同的角色,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加入更多角色关联物及环境介绍等等。
◆ ◆ ◆
当孩子通过上述5个步骤,理解了不同社会角色需要承担相应的职能和遵守相应的行为规范,例如“学生在学校里听老师讲课”,那孩子认识和学习自己不同的社会角色就会简单很多。
家长可以通过更多情景模拟或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孩子进一步学习如何扮演好自己的不同社会角色,通过奖励或代币制的方式鼓励和强化孩子遵守角色的行为规范。
家长教学必看小贴士
对孩子进行社会角色教学,家长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学范例要多样,泛化才能更简单
教学案例一定要丰富多样,避免局限孩子的思维。如果家长选择用卡片让孩子开始学习社会角色,不要只使用同一套卡片,让孩子总看某个社会角色的同一形象,就像“警察”可能有男有女,有不同的服饰。
家长尽量使用更多不同的卡片和素材,让孩子对于警察有更全面的认知,这样才能实现孩子知识和能力的泛化。
2 结合生活情景,自然提升孩子的角色意识
社会角色的教学最好融入在孩子的一切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出现的每个角色的行为和职能。
比如,过马路时,家长可以向孩子讲述“路人”这一社会角色,告诉孩子“路人需要靠右边走路,过马路要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
在面包店时,家长可以趁机让孩子了解“面包店顾客”的角色,作为顾客,孩子不可以直接拿走面包,要排队付款,付款之后才可以吃;
坐公家车的时候,帮助孩子了解“司机”、“售票员”和“乘客”的关系……
家长要积极有意识地带着孩子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引导孩子观察、学习周围社会生活中各角色的工作和行为,增加孩子的社会生活体验,这样才能孩子对社会角色有更鲜明、立体的认知。
-End-
整理 / 梁雨 编辑 / 小鱼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什么是社会角色
物业管理人员的社会角色失调问题
孩子不听指令怎么办?5步搞定!
社会情感教育:培养孩子的情感智慧
原创 怎么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方法)
5步训练法教宝宝爱上爬行
角色理论
奥黛丽·赫本对角色的认知与管理
游戏中幼儿对社会角色的感知
宠物的角色
网址: 5步,让孩子认清自己的各种社会角色!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51266.html
上一篇: 他山之玉 | 刘诣:走进社会学 |
下一篇: 家庭性别角色社会化与儿童性别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