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的哺乳动物中,不管是是食草类的大象、野牛、羚羊和斑马等;或者是食肉动物中的猎豹、狮子、老虎等都对于自己族群后代都极为重视,当遇上自然灾害或者是来自其它物种的威胁时,无疑都会保护后代为头号任务。
人类作为这颗星球上的唯一“主宰”,在大约250万年里适应了各种自然条件和气候变化,以火箭般的速度“统领”了这颗星球。从最初的部落采集到1万年前的农耕社会,人类发明了语言和制作简易的工具,还驯化了家畜作为人类的肉食来源。人类不停地干预着自然界的进化规律,以自身的方式主导物种的进化。
据研究,人类驯化最初的物种就是狗,当时驯服这个物种的目的是用来追踪人类猎杀大型动物,所以狗在当时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利用它的鼻子和迅捷的身体来服务于人类。
到了农耕时期,人类抛弃了自然界赋予自身的种种能力,如便于采集的四肢、直立的身体等,彻底扎根于田野种植已经训化的水稻和小麦。狗也随着人类的变动被赋予了不一样的责任,如看家护院。进过大量的劳作后的人类,会带来内心的空虚,狗这个被驯化的物种就成了人类家庭的一员,尽管它不会说人类的语言,但不妨碍人类把它作为空虚后的倾诉对象。
尽管食物来源单一,但种植大量的水稻和小麦也能让人类拥有充足的食物来源。在不受采集时受到的威胁后,人类“由外向内”延伸出了精神上的体验,人类不断赋予其他物种的意义,如早期狐狸的洁白和神圣、兔子的胆小、老虎的霸气和威武等。
猫的驯化或许是在人类秋季丰收后的某一天,某个人家里的粮仓遭到了“盗窃”,他观察到仓里一侧有一个小小的洞口。经过几天的观察,发现罪魁祸首是几只老鼠,自然界中,由于猎手和猎物之间有特殊的感应,正好有一只野猫来到了这里。这个人看到了野猫猎杀老鼠的全过程。应当是这个时候猫这个物种被人类用来保护粮食不被“偷窃”这一用途。
所以,在人类驯化动物最初的时候,都是有必要的用途。
进入了工业时期后那些毛发洁白,长相优美和蠢萌的物种有了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这一时期的人类几乎可以大自然“板扳手腕”,食物来源彻底摆脱了天气的困扰,人类制造的工具所向披靡,下至深海,上到苍穹,无疑不显示人类才是这颗星球的绝对霸主。这一时期社会人口飞速爆涨,由于就业岗位不足难以带动大量人口就业,这个时候那些“上流们”赋予了宠物的特殊意义,为体现自己的“善良与博爱”拍摄大量与宠物的合照来稳固自己的地位,从而带动了底层人们的拥护和效仿,同时也催生出了,宠物医院、宠物食物、宠物用品等相关产业,难就业等棘手问题,就这样被稀释了不少。
信息时代的宠物们跟随人类的发展,延伸出更多的作用,地位堪比人类自身,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能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找到自己想了解的信息,人们之间的交流也从书信变成了各种app;陪伴,也就相对减少,宠物的地位在这个时候被无限拔高,甚至网络上出现了:火灾中是救人还是救宠物,这样的讨论。
在网上的各种观点的冲击下,人们自身也陷入了迷茫,网络博主们为了吸引流量,各种违背人类发展的观点,轮番上阵;这导致了大量粉丝跟随和拥护。如果不进行必要的引导,人类或许会陷入自身制造的陷阱之中。最后要说的是宠物从来是服务于人,切莫凌驾于人。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