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执行 融媒体记者 许奕梅 林福龙 邱丰 王柏峰 实习生 黄澜 文/图
日前,河南南阳一名3岁男童在被狗咬伤18天后不幸离世,引发关注。4月底,湖南邵阳3条土狗在市场内无差别咬伤16人。
记者调查发现,去年泉州有5万余人接种狂犬病疫苗。不文明养犬行为时有出现,给市民人身安全、和谐生活带来威胁。随着气温升高,今年犬伤患者人数开始增多。本期《封面纵深》对不文明养犬行为予以曝光,呼吁广大市民文明规范宠物饲养行为,也期待相关部门继续加强监管,拿出有力措施,引导全社会共同营造人宠和谐文明氛围。
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饲养宠物,尤其是养宠物犬,已经成为不少家庭的一种生活情趣,不过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大型犬进电梯不戴狗罩,遛犬时让“汪星人”随地大小便、不牵绳,饲养的宠物犬说丢就丢……部分养犬市民缺少文明意识,影响了社区邻里的和谐,也影响了城市文明形象。
《泉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已施行三年多,多部门不断加强犬只管理,做好流浪犬收容、免疫工作。爱心人士和法律专家呼吁宠物饲养人不碰触法律“红线”,爱护宠物永不离弃。医生提醒市民,一旦被犬类咬伤,应及时、规范处置,尽快接种狂犬病疫苗。
案例
女子被大型犬撞伤
养犬人赔偿10万元
市民小芳(化名)到公园游玩时,李某饲养的大型犬“马里努阿犬”突然冲过来,将小芳撞倒在地。经医院鉴定,小芳全身多处受伤,住院治疗19天,卧床休息超2个月,支付相关治疗费用近7万元。事后,小芳多次找李某商谈赔偿事宜,李某支付3000元后拒绝再进行赔偿,小芳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经过审理认为,小芳被李某饲养的宠物狗撞倒并造成受伤的事实应予以认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李某作为动物饲养人,未能尽到注意义务,致使小芳受到伤害,应该赔偿小芳的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等。综上,法院判处李某赔偿小芳相关费用10万元。
男童逗玩邻家土狗
头部多处被咬伤
日前,晋江安海一名男童被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动物致伤科,其头皮被狗咬伤撕裂出血,把家人吓得不轻。
男童家属称,他们的邻居饲养了一只土狗,事发当天,孩子在和狗逗玩时,不慎被咬伤头部,多处伤口深达颅骨骨膜层,出血量较多。医生立即为男童处理伤口,接种狂犬病疫苗。因伤势较重,需要同时在伤口周围注射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随后再进行伤口缝合。男童前后共接种了5阵疫苗,受伤一周后,他的伤口逐渐愈合,目前身体状况良好。
无独有偶,上周末,75岁的蔡老伯在路边不慎被一只流浪狗咬伤左小腿,咬痕破皮并轻微渗血。蔡老伯意识到要及时处置防范狂犬病,立即联系家人带他就诊,医生诊断为狂犬病二级暴露,给予清洗伤口,接种狂犬疫苗和破伤风疫苗。
“坐电梯时看到一只阿拉斯加犬进来,没有牵引绳,当时就吓到了。” 市民刘女士自小惧怕犬类,遇到就避而远之。有一次,她带着5岁女儿坐电梯,一名女子带着一只体型比女儿还大的阿拉斯加犬进来,没牵绳也没戴嘴罩,吓得她赶忙把女儿护在角落不敢出声。
调查
被饲养宠物咬伤 去年5万余人接种疫苗
记者从泉州市疾控中心获悉,2023年,全市有5万余人接种狂犬病疫苗;今年以来,也有2万多人接种疫苗。
目前全市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有101家,其中有35家有提供狂犬免疫球蛋白注射(详细名单可关注“泉州疾控”官方微信查询)。记者从多家门诊了解到,在被猫狗咬伤患者中,以被他人饲养宠物咬伤的居多。
记者从晋江市罗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动物致伤科了解到,中心接诊的伤患中,被猫抓咬伤的占46.6%,被狗抓咬伤的占43.5%。“进入5月,犬伤患者有所增多,但犬伤高发期集中在每年6月到10月。”动物致伤科副主任医师庄天从告诉记者,伤者年龄从1岁到80岁都有,婴幼儿占7.2%, 二三十岁人群居多。“年轻人喜欢饲养宠物,长期接触抓伤、咬伤在所难免。”
家犬不用打疫苗?也有感染狂犬病毒风险
庄天从介绍,从近两年的就诊情况来看,伤者被咬伤后第一时间寻求专业处置的意识有所提高,也有人不放在心上,抱有侥幸心理。
“有的人觉得家里养的猫狗很干净,不会得病。作为医生,我还是建议家养的猫狗也要按时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起到预防作用。”庄天从说,相对于流浪犬和没有接种过狂犬病疫苗的犬只,被有接种过疫苗的宠物抓咬伤的感染风险会低不少。但家养的猫狗也会跟外界接触,经常需要带出去遛弯排便,有感染狂犬病毒风险。“不论抓咬人的猫狗有没有接种疫苗,都要做好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
宠物弃养频现 爱心人士参与救助
爱心人士小陈在工作之余,从事流浪猫狗救助工作10多年。她介绍,今年以来,泉州流浪猫狗互助平台已协助爱心人士救助了几十只流浪猫狗,送它们到合作宠物医院救治,做绝育措施、疫苗注射等。小陈自己则救助领养了5只流浪猫和1只流浪犬。她说,饲养人弃养是导致流浪猫狗不时出现的主要原因,“有的宠物因患病需要医药费而被放弃,有的因主人不喜欢或搬家被抛弃”。
宠物医生陈素霞从事宠物救治20多年,常年参与流浪动物救助。她介绍,近年来饲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市民对宠物和自身健康较为重视,绝大多数会定期带宠物打疫苗。“对于一些爱心人士救助的流浪猫狗,在能力范围内,动物诊疗机构会在打狂犬病疫苗、做绝育等方面给予优惠。”她提出,在解决猫狗传染病问题、减少流浪猫狗数量上需要多方合力。希望部门加强宠物管理,对遗弃猫狗饲养人给予一定处罚;部门和动物诊疗机构及民间救助组织可以联动,给流浪猫狗做驱虫、绝育和注射疫苗,降低流浪猫狗患病率。
小区登记管理 不文明养犬适时曝光
“业主饲养的宠物都有电子档案。”日前,记者来到泉州万达公馆,物业项目经理黄奇向记者展示为小区宠物设置的登记表,记录有宠物主人、宠物品种和照片、是否接种疫苗等信息。目前小区住户有1800户,经楼栋管家逐户摸底,有300多户饲养宠物。
黄奇称,物业会定期在业主群、小区公共场所做文明养犬提醒,大部分饲养者都会遵守。此前有业主反映宠物狗随地大小便,物业及时入户劝导,必要时予以曝光提醒。在小区绿化场所,记者看到设有多个宠物工具箱和宠物便池,提供垃圾袋等引导业主文明遛狗。“我们建议大型犬饲养者乘坐保姆电梯,戴嘴套、拉牵引绳,避免惊扰其他业主。”
在市区汇景豪庭小区,每栋楼电梯处都张贴有文明养犬公告。物业工作人员许女士告诉记者,小区设有宠物拾便袋供给箱,但还是不时接到宠物随地排便投诉。“接到投诉,我们会调取监控,查明宠物主人后进行劝导。”
泉州市物业管理协会会长郭志铭表示,小区对宠物饲养一直做常态化管理,对大型犬只进电梯、户外遛狗等做文明行为提醒,但规范养犬不仅是物业的事,业主积极配合最重要。“文明养犬也是个人素养的体现,饲养者都是有爱心的,也要对邻居和周围环境心存爱护之心。”
建议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要担责 尊重社会公德不触“红线”
福建建达(泉州)律师事务所主任张传江表示,关于如何规范和约束动物饲养人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饲养动物损害责任中有明确规定。其中提到,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动物原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
“饲养动物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妨碍他人生活。”张传江表示,宠物饲养人不能饲养烈性犬等危险动物和未经允许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饲养宠物要加强管理,避免伤害到他人和对邻里、环境等造成不良影响。他同时建议小区物业要及时掌握是否存在违法饲养宠物情况,若发现可能存在伤害他人风险或影响他人正常生活的饲养行为,应及时予以规劝和提醒。
带犬进电梯避开老幼 遇到流浪猫狗主动避开
流浪猫狗互助平台的爱心人士建议,对饲养宠物要能做到终生照护,不因一时兴起盲目饲养等导致半途弃养。饲养猫狗最好做好绝育措施,宠物狗建议每月驱虫,宠物猫3到6个月驱虫一次。不要将大型犬只带入公共场所或人员密集地方,尤其是带犬乘坐电梯时,要护好宠物站在角落,遇到老人、小孩、孕妇更要自觉避让,有条件的可为宠物犬植入身份识别芯片,加强对宠物的跟踪管理和保护。
庄天从介绍,流浪猫狗一般是避人的,如它们身体不舒服、发情,或是刚生产,会有较强保护欲,可能比较狂躁,提醒民众一旦遇到流浪猫狗要主动避开。在户外不要直视陌生犬只的眼睛,不要去打扰或者惊吓正在睡觉或进食的犬只,遇到流浪犬时不要突然跑动、大喊大叫,要以正常的动作、平稳的步伐尽快避开。
被咬伤后疫苗接种越早越好 职工医保共济账户可报销
泉州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主任医师陈雅红介绍,狂犬病病死率100%,无论何时何地被猫狗抓咬伤,都要进行及时规范伤口处置。伤口处置包括彻底冲洗和规范清创处置,伤口处置越早越好。
被抓咬伤后,第一时间应急处理可以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洁剂和流动的清水交替彻底冲洗伤口15分钟,再用碘伏消毒,眼内等特殊部位伤口要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之后应尽快就诊。据悉,职工医保共济账户可以报销免疫接种。
接种狂犬病疫苗有两种程序,一种是“5针法”:即第1、3、7、14、28天各接种1剂;另一种是“4针法”:即第1天左右臂三角肌各接种1剂,第7、21天再各接种1剂。无论采用哪种接种程序都能起到保护效果。
“咬伤严重最好去县级综合医院处理暴露伤口。”陈雅红介绍,根据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其中Ⅲ级暴露患者以及确认为Ⅱ级暴露且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或者Ⅱ级暴露者其伤口位于头面部且不能确定致伤动物健康状况时,还要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即狂犬免疫球蛋白。
举措
发布烈性犬品种名录
开展流浪犬专项整治
“近年泉州在文明养犬管理方面取得较好成效。”谈到犬类养殖管理时,泉州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1年《泉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市城管局和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发布烈性犬品种名录通告(试行),禁止在鲤城、丰泽、泉州开发区全境,洛江、泉港中心城区及其城镇建成区,台商区和各县(市)城镇建成区饲养藏獒、阿富汗猎犬等47种烈性犬。各县(市、区)城管部门持续纠正违规养犬、随意遛犬等行为,组织执法人员,配备专业捕犬工具,或委托第三方专业捕捉队伍,每个街道(乡镇)每月不少于两次组织对公园、绿地、背街小巷等流浪犬出现较多区域进行巡查,对无主流浪犬集中进行捕捉,在一定期限内无人认领或认养,依法分类进行处理,逐步消除无主犬、流浪犬。2021年以来,全市组织专业队伍捕捉流浪犬2081只,劝导文明养犬2485起。
相关部门还加强和多个民间动物救助组织沟通,争取爱犬人士对流浪犬整治工作的支持,帮助爱犬人士做好流浪犬救助场所迁移工作,妥善做好流浪犬收容工作。
加快城市养犬管理立法
中心城区设14个免疫注射点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我市犬类狂犬病防控实行定点免疫、自愿自费、规范管理原则,在全市多家动物诊疗机构设立犬只免疫注射点,要求犬主要主动携带犬只到属地免疫点接受免疫,初生幼犬3月龄进行初次免疫,12月龄进行第二次免疫,以后每年进行1次免疫,对已免疫的犬只由定点免疫注射点发放免疫证,规范做好免疫档案。全市依托32家动物诊疗机构设立犬只免疫注射点,其中鲤城、丰泽、洛江等委托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的动物诊疗机构设立犬只免疫注射点14个,使用农业农村部批准疫苗实施免疫。
据市执法局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农村饲养犬只142491只,免疫53985只。城市饲养犬只39742只,免疫20684只。免疫犬是指在统计期间有免疫过狂犬病的犬只。可以看出,饲养人对宠物疾病防控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泉州将借鉴福州、厦门、三明等地立法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加快城市养犬管理立法进程,为加强城市养犬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并优化犬只收容场所管理,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犬只处置方式。
相关知识
做文明养犬人,“宠”爱有方不掉“链”
爱宠有方不掉“链” 文明养犬不随“便”
“宠”爱有方,文明养犬“不掉链”
文明养犬,团结湖人“宠”爱有方
“宠”爱有方 养犬不掉“链” 庆利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居民文明养犬
“宠”爱有方!西渡这个社区文明养犬不掉“链”
【公益广告】文明养宠,“宠”爱有方
【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养犬 “宠”爱有方——文明养犬宣传教育进小区
花亭南村社区:文明养犬“不掉链”,“宠”爱有方促和谐
鹿城区十大不文明行为专项整治:启动“‘宠’爱有方 文明养宠”主题活动
网址: 爱“宠”有方 文明养犬不“掉链”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66975.html
上一篇: 【猫行为】我是怎么把两只猫咪养到 |
下一篇: 宠物猫犬狗膈疝病因/疾病诊断/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