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16 年 5 月 2 日
编写:LOVEGGIE、王珀(哲学博士)、蒋劲松(清华大学副教授)
问题:
1、为何动物应该拥有权利?
2、动物权利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3、为何应该认真对待动物的感受?
4、人的问题都还没解决,何况动物?
5、这个议题牵涉太多,你们怎能要求我们势单力薄的个人来承担责任?
6、道德规范是人类创造的,所以它只能用来保护人类
7、是否应该要求人人都成为素食者?
8、肉食是人类的文化传统
9、植物也是生命
10、如何划定从无机物、微生物、植物到高等动物的道德界限?
11、野生动物也彼此相食,我们为何不可以?
12、动物不讲道德,我们为何要尊重他们?
13、动物没有理性和语言
14、弱肉强食,人类处于食物链顶端,吃肉理所当然
15、人类是杂食动物,吃肉理所应当
16、素食能保证营养均衡?
17、肉食使我们进化成人
18、肉食是一种美味
19、人人素食的后果
20、素食也不能让动物起死回生
21、农场动物生来就是为了成为人类的食物,而且,若不是因我们的肉类需求,他们也没机会出生
22、救人还是救动物?
23、人类也不应该杀灭害虫?
24、饮食只是个人选择(或生活方式)
25、不应该上升到道德高度
26、不应该宣传素食主义
27、是否应该让宠物也吃素?
28、身处绝境也不能狩猎?
29、动物权利反人类
30、即使人人都成为素食者,我们也难免会在无意中杀死动物
1、为何动物应该拥有权利?
人类拥有权利,而人与非人动物之间的差别不足以证明动物不应该至少拥有部分权利。功利主义的奠基人边沁(Jeremy Bentham)有一句为很多动物保护人士乐道的名言:“问题不在于他们能不能推理,也不在于他们能不能说话,而在于他们能不能感受到痛苦。”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州立大学的退休教授汤姆·雷根则认为仅仅考虑动物感受痛苦的能力是不够的,和许多弱势人群一样,我们必须给予某些动物某些基本权利方可从根本上保障他们不受到无谓的伤害。而界定哪些动物拥有权利的判据是要看他们是不是“生命主体”(Subject of Life)——拥有愿望、记忆和未来,拥有伴随着苦乐的内心世界,拥有一个完整的心理。人类也是一种从猿类进化而来的一种动物,所以动物权利也是人权的基础。
2、动物权利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破除物种歧视,使人们认真对待动物的感受。摒弃为了食品、服饰或其它任何用途而加诸动物的所有剥削和残酷的行径;进一步,开发并使用非动物制品作为替代,以造福人类、动物和环境。
3、为何应该认真对待动物的感受?
因为A:人应当消除痛苦。(这是几乎所有人都主张的,除了虐待/受虐狂)
而且B:动物能感受痛苦。(这是客观事实)
所以C:人应当认真对待动物的感受。
动物解放论者认为,痛苦就是痛苦,无论它发生在哪个物种分类都是应当避免的。
这也是现代人类道德进步的一个表现。几乎一百年前,战争还是不分平民和战斗人员的。但我们现在的观点是我们有义务避免平民被伤害;几百年前我们还认为酷刑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们现在主张人道主义的死刑;五十年前除了宗教信仰者,几乎没有人会在乎对动物的屠宰方式,但现在我们大部分人都认同人道主义的屠宰方式。这所有的一切都说明了现代社会的人大部分都认同不必要的痛苦是应该避免的。
4、人的问题都还没解决,何况动物?
A、以这种逻辑,白人男子的问题没有解决,是不是就可以不顾黑人和妇女了?如果历史上人人都坚持这种逻辑,那么至今黑人和妇女的权益仍不会得到尊重。终生遭受虐待的动物数以万亿计,这远远超过了人世间的所有灾难,凭什么说他们的痛苦不如人类重要?在人的问题与动物问题之间进行优先排序,这正是我们有待废除的物种歧视。
B、实际上,在解决人类问题的同时解决动物问题并不冲突。例如我们可以在成为素食者的同时,帮助解决非洲贫困问题。
C、英国当年推动动物保护的那一群人,也正好是推动儿童权利和妇女权利的人权卫士。由于没有其他的法律条文好援引,最早英国人在试图保护儿童权利的时候,就是用的保护动物权利的法律条文。表明人的问题跟动物问题不相矛盾。人的尊严与团结不是建立在奴役动物的基础之上的,相反人与人之间友好共处必然需要人类友好对待动物。哲学家尼采、康德和洛克都持这种观点,都认为人的道德是有一致性的,对动物的残忍也会助长对人的残忍。两种形式的残忍无论从内在本质还是外在表现来看,都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城管打人和城管打狗的事件是何等的相似!
提出这个疑问的人似乎很忙,他们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造福人类上面,他们不能被其他慈善事业分心,他们已经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关心虐待动物问题。但我认为很多提出这种质疑的人并不是这样的。很多人只是用“人类中心主义”的幌子来掩盖“自我中心主义”而已。
5、这个议题牵扯太多,你们怎能要求我们势单力薄的个人来承担责任?
这个世界本就不完美,有很多问题不是我们势单力薄的个人所能掌控的,但并不包括这个问题。核扩散、和平统一等问题牵涉太多,需要在政府首脑的谈判桌上解决。动物问题不同,我们每一个人的手里都握有一把解决动物问题的钥匙,个人作出任何一个与动物相关的决定都对解决这个问题直接起到推进或延缓作用,如果你不那么漠视或麻木,很多动物就会因你而得救。如果每个人都付出与自己能力相称的责任(只要一点点努力),动物的生存状况将会在短期之内获得大幅改善!
6、道德规范是人类创造的,所以它只能用来保护人类
这并不妨碍它使非人动物成为受益者。一种道德主张的提出者和受益者不必重合。正如,保护儿童不受伤害的主张只是健康成年人提出的,但它的受益人却不是健康成年人。
不可否认,一般情况下,我们比其他动物更重要。但这不是因为我们属于人种这个分类,而是因为我们拥有很多其他动物不具备的能力或特征。比如,我们拥有高度发达的语言,我们能借助文化(而不仅仅是基因)去传承信息,我们能进行科学探索,我们能从事艺术创作,我们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结构中,我们与其他人拥有更为复杂多变的关系模式,我们能对其他事物产生更为多样的情感等。
假设地球上诞生了一种具有和人类同等智力的生物,也拥有高度发达的语言和借助文化(而不仅仅是基因)去传承信息等相同的能力或特征,难道仅仅因为他们属于不同的物种,就不应该赋予他们“人权”吗?
7、是否应该要求人人都成为素食者?
我们并不要求人人都成为素食者。但我们认为,每个人在决定是否吃肉的时候都要不带偏见地认真思考一个问题:以养殖场和屠宰场制造的全部苦难来换取一种口味上的享受、营养上的方便是否值得?如果他认为值得,那么他就可以去吃。
据统计一个素食者每年可以拯救一百只动物,即使你做不到拯救一百只,拯救十只对你来说应该不算困难吧?也就是说,即使不素食,尽量减少肉类消费也是善举。
8、肉食是人类的文化传统
具有历史传统的行为并不能在道德上证明它的合理性。类似的奴隶制、性别歧视、酷刑、甚至同类相食,这些都曾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但很显然我们不能仅仅因此而认为这些行为是合理的。
9、植物也是生命
任何一个概念,都是为了解决一类问题而提出的。即使是现象的描述、对客观存在的分类,都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进行的。这个特定的角度往往受制于我们想要解決的问题。生物学对“生命”概念的定义是生长、代谢、繁殖、遗传、应激特征,与动物伦理学所关注的问题无关。而佛教对“众生”的定义是“受、想、行、识”特征,只有动物才拥有这些特征,植物没有产生意识的类似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如果仅仅因为是生命,所以就应该平等对待。那么,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它们都是物体,所以它们都是平等的。并且平等不代表我们就不能区别对待,例如我们都不会认为动物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利。
其次,因为植物不能移动,所以植物没有必要演化出感受疼痛和恐惧的能力。植物有反应不等于有感受,举例来说,当我们烫到手时,我们会不自主地立即缩回手,而疼痛是随后而来一种意识上的感受,要等到信号送达大脑才会开始。某些植物,例如含羞草受到外力触碰会立即闭合,相当于只到了“缩手”这一步,是应激性的表现,也是任何生物都能做出的反应。
如果提问者依然认为食用植物是一种“残忍”,那么我们还有另外一条论据: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是逐级递减的,生产肉类需要数十倍的植物用于饲养动物,出于节约粮食的考虑,也要求人们只以植物为食,也能大大降低环境污染和能耗,如果节约的粮食分配合理,还可以拯救更多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人们,想一想非洲骨瘦如柴的儿童吧!
而且,根据“己所不欲”的换位思考,我不敢设想自己成为一只等待屠杀的猪牛羊;但如果我设想自己是一株要被吃掉的玉米,就不会感到那么担心了,因为如果我作为一株玉米不会痛苦不会恐惧的话,我也许就不怕被人类吃掉了。
如果以上回答仍不能让提问者满意,那么请提问者接受素食者的真诚邀请,让我们一起来证明吃植物的道德合理性。对这个问题来说,举证责任如果仅由素食者来承担,是不公平的。
10、从无机物、微生物、植物到高等动物,物种之间的感受力和主体性并无明晰的界限,那么将如何划定人们道德关怀的界限?
首先必须确定,凡是神经系统发育正常的脊椎动物,我们都应当予以道德关怀。
虽然那些无脊椎动物的感受如何我们尚不清楚,但这不影响我们对脊椎动物的关心。这确实是一个严重的困难,但类似的困难不只是宣扬动物保护者要单独面对的:比如,在堕胎问题上,“究竟堕掉几个月的胎儿算是杀人?”这个问题很难,我们知道2个星期的胚胎问题不大,但是5个月的胚胎呢?但不管这个问题有多么困难,这都不妨碍我们得出结论:杀死一个1岁儿童是严重错误;同理,我们不清楚踩死一只蚂蚁是不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得出结论:杀死一条1岁大的狗是严重错误。
11、野生动物也彼此相食,我们为何不可以?
首先,发生在自然界的“实然”不可等同于人类行为的“应然”,动物没有道德观念,即非道德主体。非道德主体意味着我们不能在道德上要求他们任何东西,就像我们不会在道德上要求还不理解道德的婴儿。况且他们不吃肉就会饿死,而人类拥有发达的生活条件和普及的营养学知识,肉食早已非营养更非生存所需。
其次,动物在自然界遭受的痛苦和人类制造的痛苦不可同日而语,自然界的动物们至少可以自由生活。而在工厂化的现代养殖场里却是另外的情形,大量纪实资料表明,集约养殖不仅条件太差,而且违背了动物的本性,动物因此受到了极端的虐待。
最后,我们亲手制造的痛苦与发生在自然界的痛苦具有不同的道德性,干预自然界的事情也许会导致生态失衡等问题,但道德要求我们不应当亲手制造如此大规模的苦难。
12、动物不讲道德,我们为何要尊重他们?
A、他们属于生命主体就是应受尊重的充分条件。
B、人类的道德正是由动物的社群行为演化而来的,尚无证据表明所有动物都无道德的行为。
C、如果以有没有理性和语言来决定他者是否应受尊重,那么很多属于人类的非道德主体(包括婴儿、严重智障和失智症患者等)都将被排除在这个道德门槛之外。尽管婴儿终究会长大成人,严重智障患者也有可能被治愈,失智症患者也曾是道德主体,可是人类又何尝不是从猿类进化而来的?
13、动物没有理性和语言
A、人类的理性正是由动物的思维能力进化而来的,尚无证据表明所有动物都无理性。
B、经过训练的猩猩会用手势表达我们可以理解的3000个单词,并将他掌握的语言教给他的下一代。大多数动物都有自己的语言,更多人类不理解的动物语言仍在动物学家的研究中。
C、如果以有没有理性和语言来决定他者是否应受尊重,那么很多属于人类的非道德主体都将被排除在这个道德门槛之外。
D、实际上很多动物也具有人类没有的能力(如夜视、飞行、感知电流、超声波)。如果因为动物不具有人类的某种能力,因此将他们降低到某种地位的观点是可以接受的,那么我们也不得不将人类本身降低到某种地位,甚至比某些动物的地位更低。
14、弱肉强食,人类处于食物链顶端,吃肉理所当然
A、“实然”不等于“应然”。
B、食物链又称为营养链,吃与被吃实际上是一种营养传递关系,而不是人类意识中的强弱关系,但是,按照最小牺牲原则,能在不影响生态平衡的情况下以吃植物维生就不应该吃动物。
C、食物链也只是一种对于生态系统的观察推论,假设生物分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种类型,这三种关系构成的实际上是一种回圈式的循环关系,如果生态系统是一个单向的线性过程,那么也无法形成生态,生态必须是平衡的。但人类的疯狂确实正在把生态系统变成一个单向的线性过程,近400年的生物多样性大幅降低,许多生物灭绝或濒临绝种,追本溯源都跟人类脱不了干系。
D、如果按照“营养级”来决定食物链的位置,那么并不是所有人都站在食物链顶端,因为食肉动物在食物链上的位置高于食草动物。如果按照“能力”来决定食物链的位置,那么无论人类吃什么,都在食物链顶端。
E、如果有一种比人类更强大的动物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你一定不希望他们也用同样的理由,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他”。
15、人类是杂食动物,所以应该吃肉
杂食是动物为了扩大其物种生存能力所进化出的能力,比如说能更好地应对食物匮乏。杂食特性和进化程度无关,只和生存环境有关。而且人类的饮食本来就不同于动物,因为人类会对食物进行各种加工和调配,不需要太多精力就能获得充足的营养。事实上,肉食所含的营养素,素食几乎都能提供。
另外,用生理结构来证明人类是素食动物并不科学,按照进化论,是因为人类会用工具和火,所以不需要像食肉动物一样靠尖牙利爪来捕猎,正如人类会穿衣服,所以不需要浓密的体毛,何况人类还有退化的犬齿,谷物和豆类也需要熟食。
16、素食能保证营养均衡?
关键在于合理膳食,即使是不含蛋奶的纯素食,一般情况下需要补充的人体必需营养素也只有维生素B12(通过强化食品或补充剂等,食草动物自身能合成维生素B12,人类则需要从食物中摄入,非素食的老年人因为吸收功能下降,也需要补充这种维生素),只要能做到食物多样化(谷豆蔬果应俱全),并通过合理搭配与烹调来优化某些营养(铁、锌)的吸收,注意关键营养素的摄入(维生素B12、维生素D、N-3脂肪酸),也能保证营养均衡,欧美发达国家也有很多专为素食者开发的营养强化食品。
其实,早在1997年,全球最大的权威营养学机构——美国饮食协会(ADA)就通过官方报告指出,经过适当规划的纯素食适合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包括孕期和哺乳期,可满足婴儿、儿童和青少年的营养需求,并且能降低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二型糖尿病、肥胖症和某些癌症的风险,主要是因为素食者会摄入更少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以及更多的膳食纤维、钾、镁、维生素C和E、叶酸、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及其它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学物质。[1]
此外,还有很多权威机构也有类似的观点,包括加拿大营养师协会(DC)、英国饮食协会(BDA)。[2,3]
还有澳洲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理事会(NH&MRC)发布的2013版《澳洲居民膳食指南》(Australian Dietary Guidelines)。这段话摘自完整指南中对于纯素饮食立场的总结:“适当规划的素食饮食,包括全素饮食或纯素饮食,是健康且营养充足的。合理安排的素食适合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严格的素食或纯素饮食可以满足营养需求,只要满足热量需求,以及在一天内食用适当种类的植物性食物。那些遵循纯素饮食的人群应选择富含铁和锌的食物并优化铁、锌、钙的吸收和利用率。严格纯素饮食模式的人群可能需要维生素B12补充剂。”[4]
2016年1月7日,美国农业部(USDA)和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联合发布的2015-2020年版《美国居民膳食指南》(The 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也将素食列为了一种健康的饮食模式,另外两种是美式饮食和地中海式饮食。[5]
该指南每5年更新一次,适用于所有2岁及以上的美国居民,宗旨是通过健康饮食模式和规律身体活动来促进居民健康、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此版膳食指南是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和农业部组织了包括营养学、医学和公共卫生各界的专家,在综合评价现有科学证据的基础上制定。
参考资料:
[1]http://www.eatrightpro.org/resource/practice/position-and-practice-papers/position-papers/vegetarian-diets
[2]http://www.dietitians.ca/Your-Health/Nutrition-A-Z/Vegetarian-Diets.aspx
[3]https://www.bda.uk.com/foodfacts/vegetarianfoodfacts.pdf
[4]http://veganaustralia.org.au/AustralianDietaryGuidlinesReview.html
[5]http://health.gov/dietaryguidelines/2015/guidelines/appendix-5
17、肉食使我们进化成人
A、是历史上的所有事件共同导致了我们碰巧是“现在的人”,而不只是饮食习惯这一个因素。
B、即使这个论点成立,那也没有任何道德意义。试想:如果欧洲人不奴役黑人,可能就没有现在的美国,那么现在的美国人就会因此而坚持继续奴役黑人吗?
C、如果第一个穴居人不去碰第一块肉(我们灵长类近亲的食谱基本都是素食),就没有现代文明吗?我们的现代文明真的是在所有可能世界中唯一讲道德的文明吗?杂食真的是智力进化的必经之路吗?这些都说不准,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一个由素食者建立的美丽新世界。
E、没错,非人动物为人类农耕文明的诞生与发展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那么既然如此,我们难道不是更应当对他们好一些吗?
18、肉食是一种美味
实际上,美食并非只有肉类,素食里面也有山珍海味,如香菇和紫菜,而且几乎所有香料都是植物,如胡椒、辣椒、孜然、咖喱、芥末、八角。习惯和口味也可以逐渐改变,根据很多素食者的经验,当肠道菌群适应了素食,口味也习惯了素食之后,味觉会变得更敏感,感觉素食比以前更美味了,清淡的素食反而更能尝出食物原有的清香。
这意味着我们并没有被迫做出这种选择:要么享受美食,要么被剥夺享受美食的机会,况且现在国外很多发达国家都有了足以以假乱真的“植物肉”。即便素食寡淡无味,我们遭受的损失也远远比不上动物的痛苦。
19、人人素食的后果
动物泛滥成灾
人类不可能在一夜之间都成为素食者,随着素食者人数的不断增加,肉类需求也会不断减少,而被饲养的动物也将会不断减少。
被驯化动物的绝种
最后,对于最后一批剩余的农场动物,负责野化他们是人类的义务,如果因为生态和技术等原因做不到,就绝育使其灭绝,比如金鱼,或者让剩下的动物安享晚年,具体做法可参考如今的野生动物保护方法,这方面人类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一种畸形产物,而且,我认为灭绝也好过继续制造更多的苦难。否则,农场动物将永远只能痛苦的熬过一生。
浪费人类无法直接利用的资源
对于食草动物可以利用,而人类无法直接利用的资源,比如秸秆可用作生物能源,缓解人们的能源需求。事实上,能源需求和粮食需求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有的发达国家为了得到更多的生物能源,就浪费了很多耕地和粮食,从而对世界粮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这个例子让我们再次看到了素食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经济衰退和失业
随着肉类需求的不断减少,养殖业竞争力将会降低,资金会开始转移至其它产业,也造就了更多对动物和环境友好的新兴就业岗位,因为它增加了菜农、果农和豆制品生产者的收入。况且屠夫之类的工作并不是什么美差,这种职业的日常工作会给人的心灵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孟子就曾说过“君子远庖厨”。而且很多健康的消费观念也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例如,有人反对戒烟宣传,他们宣称那样不利于经济发展,而且烟草行业的工人和农民也因此而失业,很多医生也会失业;这样推下去,任何消费观念的变革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社交上的不便
随着素食主义的日渐流行,这一点迟早会改变。所以与其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20、素食也不能让动物起死回生
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多消费一些肉类不会伤害那些已经死去的动物,但这会导致未来更多动物被宰杀。
那么在一个人人吃肉的社会中,我一个人决定不消费(或少消费)肉类有用吗?我一个人能对肉类生产业造成何种影响呢?有学者指出:“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必须超过一定阈值,才能对商品的生产有所影响,如果达不到这个阈值,个人需求的改变就无法造成任何影响。”这很有道理。但这个原理也预示了,如果我个人素食导致了肉类需求总量的变化超过了某一阈值,则必然会通过商品供求机制对养殖业施加一定的影响。举例而言,假设10000个素食者可以导致20000个鸡笼的减少(这是假设的数字,仅作举例方便用)。那么,如果我恰好是那第10000个决定素食的人,那么我的这个决定将意义重大,它将导致减少20000个鸡笼。一个人的决定对市场的影响很微小,就像是一根稻草,虽然它本身的重量微乎其微,但谁也不知道如果把它加在其他众多稻草之上,它会不会成为那根突破阈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个人选择素食的行为至少可带来三个影响。一是实践上的,个人的素食行为至少减少了加诸在动物身上的一分残酷。二是可以对改变人们的态度做出贡献,正是麻木不仁使得那些非人道的行为到处盛行。三是影响个人性的,至少自己终于克服了自己对动物的同情与饮食习惯之间的矛盾。这三点绝非小事,如果人们能够轻易地做某件正确的事情,但他们却不去做,这是一种很大的错误。即使做不到素食,至少应确立这样的“饮食伦理”:1、不浪费食物,不大吃大喝;2、若非营养所需,尽量不吃或少吃肉;3、不吃或少吃野生动物,绝不吃濒危动物;4、不加入酷吃的行列。
21、农场动物生来就是为了成为人类的食物,而且,若不是因我们的肉类需求,他们也没机会出生
A、如果这个说法成立,那么我们奴役自己的孩子也是合理的。
B、与其在工厂式农场中熬过一生,倒还不如从未出生,若换成是你的话,你会如何选择呢?
C、当年美国为奴隶制提出的辩解理由正是同一个腔调:如果不是因为奴隶制,被奴隶的人从一开始便不会出生。
D、他们很聪明,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比如,把猪放到野外就会发现他们喜欢刨土、喜欢草地,个性不一,还有很复杂的社交行为……而很多人却误认为他们只知道吃。
E、对于被食用的动物来说,千百年来的人工选择主要只是视产量高、肉质好的动物为良种,而不是参照他们的野性和忍受痛苦的能力来配种、选择的。所以,从进化生物学角度看,他们的感受和主体欲求并没有退化。
22、有一个着火的房间,你冲进去发现里面有一个人类儿童和一只狗,情况危急你只能选择救其一,你选择救哪个?
如果房间里面有一个我的孩子和一个陌生人的孩子,我也会先救我的孩子(由近及远)。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会允许我的孩子去歧视、欺负其他孩子。而且,人类几乎所有对动物的利用都不属于这个两难境地。
23、人类也不应该杀灭害虫?
比如打蚊子,一个人要认真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权衡:以拍死他带来的瞬间痛苦来避免被蚊子叮咬的烦恼是否值得?如果他认为值得,他就可以去拍。由于目前尚无科学研究证明无脊椎动物的感受到底是怎样的,所以我们承认这个问题很棘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中大多数人去断定:以同样琐碎的理由杀死一条狗是不对的。这个问题也有更好的解决方法:蚂蚁怕酸、苍蝇怕烟、蚊子怕辣、蟑螂怕香。
农民会用廉价的方法消灭“害虫”,方法大概不外乎毒药。动物吃下毒饵,然后缓慢地死去。“害虫”的利益没有受到任何考虑——“害虫”一词本身业已表明,这些动物不在关切的范围之内。
但是“害虫”这个分类是人类所造的,身为害虫的一只野兔和一只养在身旁当作宠物的家兔,同样有资格受到考虑。如何保护我们自己的必要食物来源,同时又尽量尊重这些动物的利益,才是问题所在。以人类的科技能力而论,为这个问题找到解决之道,即使无法对各方均称圆满,至少比现在用的“方法”造成的痛苦少得多,其实不算困难。使用有避孕效果的诱饵,避免施毒造成拖延一段时间的伤残挣扎,就是一种明显的改善之道。
24、饮食只是个人选择(或生活方式)
有些朋友认为,素食仅仅是个人的饮食偏好和选择,属于私人领域的事,不值得甚至不应该进行公开讨论,不应该有任何价值评判。这也是许多人对宣传素食者颇有微词的原因。
无论是素食还是肉食,绝非仅仅与饮食者自身相关,它直接关涉到被杀害的、可以感受痛苦的生灵。我们不同的饮食选择,决定了我们与动物的不同关系。以动物为食物,必然是要过一种剥削、压迫动物的生活方式,是把动物当做满足人类欲望的工具。与剥削、压迫动物的其他形式,如穿着皮草、强迫动物表演、动物实验、狩猎等相比,肉食由于是每天都要进行的最常规活动,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成为渗透性最强、涉及面最广的制度性动物迫害,而且不断强化着人们的物种歧视。
在肉食文化的氛围中,为了保护动物的目的有意识地素食,是一种向非人类动物奴隶制挑战的文化行为。素食问题成为一个公共的政治问题,在于把目光投向过去从未考虑过的动物权益,让传统社会中最弱势、最边缘,受到最严重剥夺和压迫的族群成为关注对象。它是社会动物伦理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非常重大,值得多学科学者共同参与研究。
25、不应该上升到道德高度
奇怪,这本来就是动物伦理学的问题,本来就属于道德范畴,为什么不能在道德的层次上谈动物保护?何来“上升”一说?
他们大概是这样的意思:如果把动物保护、动物救助这些事说成是与道德相关的话,那岂不是说,搞动物保护宣传动物保护的这伙人道德更高尚,我们在道德水平上不及这伙人?
岂有此理!居然还有人敢宣称自己比别人道德更高尚!
如果承认他们在道德上更高尚,他们岂不是可以站在道德高地上对我们大家进行道德审判了吗?那不是太可怕了吗?
知道为什么有人对在道德层面上谈动物保护如此反弹、厌恶了吧!
其实,这种反弹和厌恶都是一种误会。
伦理学是处理不同生灵关系的学问,原来仅限于人类的少数主体之间,随着奴隶的解放,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的废除,逐渐扩展到人类全体,现在随着动物保护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人与动物关系也成为了伦理学关注的内容。处理这些伦理关系的做法和态度就是道德的范畴。
因此,动物保护当然涉及到我们与动物关系的道德问题。
保护动物者当然就是在与动物关系的问题有更高的道德敏感性,而残害动物、虐待动物者就是动物关系的问题上道德敏感性较低了。正如努力保护环境者是在环境问题上有更高的道德敏感性,而破坏环境者则是环境问题上道德敏感性较低了。
这是不是说保护动物的就是好人,虐待动物的就是坏人?
不能那么简单地看问题。人的行为是多方面的。一个贪官可能是爱子情深的好父亲,一个抄袭论文的撒谎者可能是一个不顾一切捍卫妻子名誉的好丈夫。
给他们贴个标签,无论是说他们是好人或者是坏人,都是非常幼稚的。
从廉政伦理的角度上说,这个爱子情深的好父亲的确是道德上有所亏欠,从学术伦理的角度上看,这个不顾一切捍卫妻子名誉的好丈夫的确在学术论理上有所不足。但是,这位贪官和这位抄袭剽窃分子在家庭伦理问题上却可能是值得学习的楷模。
但是,如果不从道德伦理的角度上,又怎么能评判贪官的贪腐行为和抄袭者的剽窃行为呢?又怎么能歌颂他们热爱家人的感人事迹呢?
同样,要评判动物保护和虐待动物的行为言论,需要在道德的层次上展开。
但是,动物伦理也只是伦理道德的一个方面而已,不是全部。
人们不能仅就一个方面对一个人简单地贴上一个本质主义的标签,而只能就具体的伦理行为从一个个具体的侧面进行评判。
动物保护在道德层次上展开论说,既是非常必要的,也不会有大家非常恐惧的恶果。
人类接受的道德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常常处于变化之中的。动物保护其实就是一个改变人类与动物打交道时的道德水平,这当然会引起不安、恐惧、反弹。过去,人类在废除奴隶制的时候也曾遇到过这样的现象。虽然如此,保护生灵的大方向没有错,该怎么做还得怎么做。
把动物保护定位在伦理道德的层次上,就意味着它不是一个经济问题,后者是以资源分配最优、利润最大化为追求目标的。动物的权益不该为了经济效益随便牺牲。
动物保护不是一个政治问题,政治问题考虑得是参与政治协商、博弈的多方如何分配他们之间的利益。动物的权益不该成为不同政治集团利益博弈的牺牲品。
还意味着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在有关法律的问题上,人们认为法无明文禁止则自由。但是,在伦理道德问题,人们往往即使法无明文禁止,许多事情也是不该做的,人们会利用舆论谴责等手段反对某些事情的发生。只有违反了伦理道德达到一定程度之上,才会诉诸法律的规范。而伦理道德是法律制定的一个重要基础。
26、不应该宣传素食主义
素食对动物、对环境、对经济、对自己都有好处。像少用一次性筷子、不随地吐痰这样的事都需要有人来宣传,那么少吃肉这件意义重大的事我们为何就不能宣传呢?
素食主义有其完备的道德哲学基础(起码它面对的问题并不比任何其它以人类为中心的道德哲学理论要少)。所以我们宣传的不止是素食这种行为,我们还将进一步把它作为一种“主义”来获得更多人的支持。当然我们也会注意我们的宣传方式,尽量避免引起别人的反感。
27、是否应该让宠物也吃素?
前提是要保证他们的营养和健康,可以选择人工合成添加营养的素粮。因为在不伤害他人且他归我管理的时候我们就有权利在不伤害他的前提下做任何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
28、身处绝境也不能狩猎?
我们不能要求人们放弃自己赖以为生的生活方式,如果那样做会导致严重后果的话。
因为道德责任的承担是相对承担者的能力和处境而言。好多道德问题都涉及这种两难。
举个例子:英女王曾经赦免过一起同类相食的案件(理查德·帕克案),在一场航海事故中,几个人被困在茫茫大海中的一帆小船上,没有食物。在那种情况下,同类相食可能都难以避免,甚至得到很多人同情的。但这种例子不能为我们这些处于温饱状况下的同类相食辩护。
很多现实中的难题也涉及这种两难。比方说: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就要发达国家多承担,发展中国家少承担。发达国家不能在别人吃不饱饭的情况下,还要求贫困国家承担环保责任。但这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环保不重要。
29、动物权利反人类
首先质疑者应该清楚自己说的是什么:危害人类罪。实际上动物权利运动的本质是同维护人类中弱势群体(女人、儿童、老人、穷人、残疾人)的利益是相同的。
30、即使人人都成为素食者,我们也难免会在无意中伤害到动物
首先,难免且又无意造成的伤害与容易避免且故意造成的伤害在道德上有巨大差别。我们都曾无意中踩死过昆虫,然而我们讨论的是关于故意造成不必要伤害的问题,这是绝大多数人都能轻易避免的。并且,不能完全避免对动物的利用,不等于说我们不可能避免最明显、最严重的动物利用。
最后,以汤姆·雷根的话作为结尾:“曾有多少次(而且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当我看到人类掌握着其生杀大权的动物身陷苦境或读到或听到这类报道时,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下来。他们的痛苦、他们的不幸、他们的孤独、他们的无辜、他们的死亡,这些都令我感到生气、愤怒、可怜、遗憾、愤慨。整个造物界都在我们人类施加给这些沉默而孤弱无助的动物的罪恶的重负下呻吟。是我们的心灵,而不是我们的头脑,要求结束这一切,要求我们为了他们而扫除那些支持着我们对他们的全面压迫的习惯和力量。正如书中所言,一切伟大的运动都要经历三个阶段:讥笑、讨论、接受。正是这第三个阶段——接受的实现,既需要我们的激情,又需要我们的克制;既需要我们的心灵,又需要我们的头脑。动物的命运掌握在我们手中。愿我们每个人都为上述目标的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动物权利论争》)
来自 果壳的壳
相关知识
【素食主义和动物权利常见问答】
动物权利主义
动物福利主义和动物权利主义两种主张有什么区别?
势不两立的素食主义者:动物“权利”和“福利”的抗衡
动物权利研究
24岁辣妹停经哭诉:素食主义就是一场骗局丨健身常识
【孙江】从“非人类中心主义”看动物权利的理论基础
王林亚︱解放动物何以可能?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
新研究发现狗狗可以是素食主义,但前提…
动物的权利和福利
网址: 【素食主义和动物权利常见问答】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69965.html
上一篇: 动物权利研究 |
下一篇: 保护动物权利 |